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也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该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认真的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自身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发现教学法益智游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越来越依赖多媒体、网络等。因此信息技术成了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的各种所需。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渴望非常强烈,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要求。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非常强烈,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量不断加大,需要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枯燥无味的内容使得学生越来越排斥、抗拒,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调整教学方法,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重要前提,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生习惯等,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此外,问题能够架起知识与学生的桥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多提问,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类,进而耐心的讲解,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应发现其闪光点,从而对其进行表扬。这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代教学中,兴趣激励法较为常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兴趣的培养,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能够让学生从心里去主动学习,而不是被迫、形式化的去学习,这种观念的转变,表明了现代教学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为,主动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由衷的产生自豪感、荣辱观,当然,这种心里情绪的产生更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较为新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该种模式主要是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自主的发现教材内容、结构。由此可知,该种模式重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
1)出发点的提出。一堂课课程题材的发现点必须设置得当,不能太过简单(无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且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没意思,对后面的课程教学较为消极),也不能要求太高,问题的提出应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发散思维为前提。发现点必须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线,对其进行研究,可允许得出不同的设想、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抛砖引玉,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扩散,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析、研究知识结构、软件性能。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非常大,教师的建议能够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毫无思绪的瞎想,避免学生的思维偏离预期的学习轨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对于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给予保留建议,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解答。
2)结合教材。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语言或活动的方式将问题及教材的知识点 相互结合,进而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取营造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对教师创造出的学习情境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大胆设想、小心实践,进一步对自己的发现进行研究、总结,这样获得知识的途径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三、益智游戏的运用
由于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爱玩,上课时,学生常常趁教师不注意偷玩游戏。一味的禁止、打压不仅不能让学生好好学习,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不利,因此教师应另辟教学方法。将游戏寓于教学中,设计较为受欢迎的游戏引入课堂,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游戏这种极具趣味性的方式,接触、了解、分析、思考、研究,在游戏中不断的进行操作、积累经验,进而提高自己对技能的认知及熟练程度。
四、教学演示、同步操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科,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掌握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这一技能呢?笔者认为,教学演示、同步操作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教学演示、同步操作法也就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辅以操作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感官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并牢记操作的关键环节,防止实际操作时犯错误。教师在讲解、操作过程中,应紧跟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知识点理解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授,以防学生因困惑而烦乱,对后面的讲解心不在焉,影响教学质量。
五、开展协助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实现共同进步。小组协作实际上是通过分组,几名学生一起组建一个小团队,然后通过各个组员之间的优势,积极引导,提高各个组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对每一个小团队分配任务,让组员相互协调、分工、指导,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或查阅相关资料,共同协商、出谋划策,以确保教学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可根据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模式,对每个学生做好任务分配,其具体过程如下:将研究课题分发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发现不了解的地方及时向教师询问,教师给予解答并提供相关的资料或查阅网址;组员通过讨论,通过协商、查阅资料,深入分析课题,找出解决方法;将得出的研究结论递呈给教师。
六、注重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软件具有界面活泼生动、直观、操作性强、形式新颖等特点,利用该软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因此备受教师的欢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辅助软件的形式一般有2种:第一,由于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贯穿到辅助软件中,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无论如何,辅助软件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工具,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整合到辅助软件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为教学服务。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作德,赖麟.中学信息技术课创新教育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
[2]曹旭.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3]周德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设计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4]马宏建.浅谈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新课改中的特殊作用[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沈复兴,陈星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6]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
[7]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8]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J],2001.6
[9]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J],2004.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发现教学法益智游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越来越依赖多媒体、网络等。因此信息技术成了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的各种所需。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渴望非常强烈,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要求。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非常强烈,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量不断加大,需要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枯燥无味的内容使得学生越来越排斥、抗拒,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调整教学方法,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重要前提,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生习惯等,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此外,问题能够架起知识与学生的桥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多提问,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类,进而耐心的讲解,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应发现其闪光点,从而对其进行表扬。这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代教学中,兴趣激励法较为常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兴趣的培养,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能够让学生从心里去主动学习,而不是被迫、形式化的去学习,这种观念的转变,表明了现代教学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为,主动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由衷的产生自豪感、荣辱观,当然,这种心里情绪的产生更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较为新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该种模式主要是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自主的发现教材内容、结构。由此可知,该种模式重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
1)出发点的提出。一堂课课程题材的发现点必须设置得当,不能太过简单(无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且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没意思,对后面的课程教学较为消极),也不能要求太高,问题的提出应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发散思维为前提。发现点必须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线,对其进行研究,可允许得出不同的设想、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抛砖引玉,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扩散,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析、研究知识结构、软件性能。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非常大,教师的建议能够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毫无思绪的瞎想,避免学生的思维偏离预期的学习轨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对于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给予保留建议,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解答。
2)结合教材。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语言或活动的方式将问题及教材的知识点 相互结合,进而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取营造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对教师创造出的学习情境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大胆设想、小心实践,进一步对自己的发现进行研究、总结,这样获得知识的途径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三、益智游戏的运用
由于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爱玩,上课时,学生常常趁教师不注意偷玩游戏。一味的禁止、打压不仅不能让学生好好学习,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不利,因此教师应另辟教学方法。将游戏寓于教学中,设计较为受欢迎的游戏引入课堂,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游戏这种极具趣味性的方式,接触、了解、分析、思考、研究,在游戏中不断的进行操作、积累经验,进而提高自己对技能的认知及熟练程度。
四、教学演示、同步操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科,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掌握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这一技能呢?笔者认为,教学演示、同步操作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教学演示、同步操作法也就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辅以操作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感官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并牢记操作的关键环节,防止实际操作时犯错误。教师在讲解、操作过程中,应紧跟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知识点理解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授,以防学生因困惑而烦乱,对后面的讲解心不在焉,影响教学质量。
五、开展协助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实现共同进步。小组协作实际上是通过分组,几名学生一起组建一个小团队,然后通过各个组员之间的优势,积极引导,提高各个组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对每一个小团队分配任务,让组员相互协调、分工、指导,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或查阅相关资料,共同协商、出谋划策,以确保教学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可根据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模式,对每个学生做好任务分配,其具体过程如下:将研究课题分发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发现不了解的地方及时向教师询问,教师给予解答并提供相关的资料或查阅网址;组员通过讨论,通过协商、查阅资料,深入分析课题,找出解决方法;将得出的研究结论递呈给教师。
六、注重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软件具有界面活泼生动、直观、操作性强、形式新颖等特点,利用该软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因此备受教师的欢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辅助软件的形式一般有2种:第一,由于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贯穿到辅助软件中,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无论如何,辅助软件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工具,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整合到辅助软件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为教学服务。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作德,赖麟.中学信息技术课创新教育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
[2]曹旭.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3]周德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设计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4]马宏建.浅谈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新课改中的特殊作用[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沈复兴,陈星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6]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
[7]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8]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J],2001.6
[9]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J],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