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桤木枝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有一天,他忽然对我说:“该给你看一样东西了。”
  他在田野里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面停下来。“这叫桤木。”他说。
  “我知道。”
  “你要学会挑选。”父亲指出。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十分虔诚。“你要挑一根好的、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
  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父亲打开折叠小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出赤裸的枝子,那枝子呈完美的Y字形。“你看,”父亲说,“这枝子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
  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Y形枝的两叉,那枝叉比铅笔还细。
  “闭上眼睛,”父亲命令道,“再使点劲挤……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
  “枝子在动!”我惊讶地喊道。
  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掉它。
  “攥住,别动!”
  “枝子在扭动,”我又说一遍,“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
  “睁开眼。”父亲命令。
  我猛地一惊,好像从梦中被他唤醒。“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
  “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就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淡水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喝到泉水。我刚才是教给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字不做算数能过日子,可要是没水就不行。”
  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才能”。他们打井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许多年过去了,父亲已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
  一天,我和工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农场主,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我过去和你父亲很熟呢。”
  “噢!我知道。村里的人都互相熟识。”
  “你知道你脚下是什么吗?”
  “是地狱吧?”我笑着问。
  “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还分析了一锹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有庄稼,我需要水啊。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请他来一趟。他起初不肯来,我知道他是厌烦我,因为我先请了专家而没请他。最后他还是来了。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就在这里挖吧,水有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的。’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是没有污染过的净水。”
  “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农场主说,示意我不要走。“你在这里等着。”
  他钻进一间一直用来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拿着一根树枝走回来,把树枝递给我。
  “我从来不扔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你父亲帮我找水时割下的桤木枝。我真不明白,它竟然没有干枯。”
  我抚摸着主人出于一种莫名的虔诚保存下来的树枝(它确实没有干枯),心情十分激动,觉得父亲就站在我身后看着我。我站在父亲发现的泉水之上,紧闭双眼,等待枝子扭动。我希望耳边能响起潺潺的水声。
  桤木枝在我手中纹丝不动,地下的泉水也拒绝歌唱。
  在从童年的村庄开始的生活道路上,不知从哪里开始,我忘却了父亲教我的本领。
  “不要难过,”农场主说,他肯定是联想起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童年,“现在父辈有什么也难传给下一代了。”
  随后,他从我手中拿走了桤木枝。
  (刘立松摘自《世界名家散文经典》)
其他文献
“邂逅”一词意指偶然的、不期而至的相遇,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听上去文绉绉的,充满诗情画意。其实,这个词是从诗歌中来的,而且出自古老的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   春秋时的郑国地处风光旖旎的溱洧流域,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文化繁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优越自然环境的滋养和传统地域文化的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观念开放,不分老幼,大家都喜欢唱民歌。人们经过整理,把这些歌曲编入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由
期刊
去一个朋友家,看她在喝一种叫决明子的茶。  茶包装在精美的小袋子里,上面写着,可以减肥,明目,清热,润肠,降压。朋友饶有兴趣地说起儿时常常看爸爸饮用这种茶,并不知道是为了降压。但这种从药店里取来,煎炒而成的茶,却是因了其微凉微苦的香气,而在她的童年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她记得那时常常牵着爸爸的手,行走在夜晚城市安静的马路上,坐两站公交去药店取决明子。  她记得公交车上,一年到头都穿中山装的司机师傅
期刊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个叫阳货的人,是乱臣家的乱臣。大家都讨厌他,有一个人尤其讨厌他,连看他一眼都不愿看。可是,阳货很崇拜这个人,就想向这个人请教点事情。于是,阳货就设法去给这个人送礼。按照当时的规矩,收了人家的礼要还礼的。但是,这个人又不想看见阳货。怎么办?于是,他选择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还礼。既不失礼,又不见人。  这个人就是圣人孔子。  什么是圣人?圣人也是常人,而且是常人的常人。圣人每天推开
期刊
第一次见到史莫奇的时候,它正在大火中。那时我和我的三个孩子到小镇外的垃圾场去倒垃圾。当我们靠近垃圾坑时,我们听见旁边浓烟滚滚的砾石堆里传来一声声猫的惨叫。  突然,一只被铁丝捆住的、正在燃烧的巨大的硬板纸箱爆炸了。爆炸声夹着尖利的猫叫,我们看见一只小猫火箭般“嗖”地窜向空中,然后“叭”地落在已经烧成灰烬的垃圾坑里。  “妈咪,救救它!”3岁的杰米喊道,她和6岁的贝基探头看着还在冒烟的垃圾坑。  “
期刊
刚到日本的时候,曾买过一个杯子,上面烧制的汉字都是各种鱼的名字,比如鯵,鲷,鲇,鲭,鰤,鲆,鮭等等,竟有几十种,看得我目瞪口呆。说实话,这些汉字的大部分在《新华字典》里可以找到,但我这个中国人大多念不出来。  那么,是不是日本人找了一些字典上的怪字给大家猎奇呢?不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能够很好地读出这些字,甚至还能够津津乐道每一个字代表的鱼是什么样儿的,怎样做好吃。最后还是一个日语老师给了解释:“日
期刊
新一代的人已经不大会吃瓜子了,最多是在中秋时把月饼中的五仁之一的瓜子仁挖了出来嚼几口。   旧社会中,吃瓜子是人生乐趣,尤其是女人,吃起瓜子来真是好看。电影《南京的基督》中,芥川龙之介在原著中很详细地描写女主角嗑瓜子的姿态,我很喜欢这一段文字,但是编剧和导演都太年轻,不能感受,说什么也不肯用,实在可惜。   瓜子一吃起来没完没了,不能停止。第一,它们不甜也不咸,第二要剥了壳才能吃,第三永远吃不饱,
期刊
我一跃而起,抓住离地面最近的树枝,然后一翻身坐在了树枝上。  “小心点,马特。”妈妈在树下喊道,“千万不要摔下来。”  如果我的妹妹安琪没有把梯子拿进树屋里面的话,爬上去会容易得多。“安琪,开门。”我背靠着粗大的树干,左手拍着树屋的门喊道。  “不!”安琪说道。  我绕到树屋的左边,从开着的窗户爬了进去。安琪坐在一个角落里,手抱着脚,下巴抵在膝盖上。  “除了呆在树上,你没有别的事做吗?”我问。 
期刊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时尚的发型,爱卡通,爱搞笑,爱八卦,更多的时候她很沉静,因为她的生命里负重太多太多。  她一出生就被医生判了死刑,但是躺在手术台上还没来得及看女儿一眼的妈妈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一刻,她似乎有了知觉,冥冥中仿佛有神灵在召唤,终于,一声微弱的啼哭,把她从天堂唤回了人间。  她是一个有梦的女孩。而她的梦想在15岁那年拐了一个弯。那年,她被诊断为类似血癌的一种罕见的
期刊
冯有才,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于安徽安庆。多本杂志签约作家。作品常见于《读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故事会》等知名期刊。多篇文章被当做中高考试卷及模拟试卷阅读理解题。已出版《幸福在上帝掌心舞蹈》、《不过一辈子》等书。现为安徽省池州市电视台编导。    你的文学成长之路是如何开始的?都做过哪些准备?  中学时期,我花费大量的时间追逐于各
期刊
最好的日子还在后面。    快50岁时,我做了心脏手术,由于手术并发症,左臂几乎没有用了,我干不了什么活儿,因此,我时常感到自己的衰老和疲惫。  为了应付生活,我的妻子卡罗琳找到一个图书保管的工作。看着她一天天忙进忙出,我却越来越沮丧。我开始除了睡觉什么也不干。  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我尽量回忆其中一些细节,我发现,在梦里,我在敲击一块马蹄铁,并竭力把它变成牛仔和骡的形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