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開放式教学是与封闭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施开放式教学时,教学手段、实验探究和课后作业均应开放。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生物;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20088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生物教学过于模式化和功利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而开放式教学,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不拘泥于形式,拓宽了教学时间和空间,能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巧妙实施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一、教学手段开放,焕发课堂活力
教学手段开放,即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为课堂注入活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开放教学手段和形式,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整合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不受教师观念和教材范围的束缚,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由交流,自然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必修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如: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主要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结合?其次,借助Flash动画展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动态变化过程,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将学生合理分组,开展角色扮演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从而深化理解,强化认识。如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成员手牵着手排成一个纵列,这样各个纵列表示一条肽链,每个学生充当一个氨基酸,学生的头代表R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脚代表氢。最后,让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与氨基酸数、肽链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不断碰撞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实验探究开放,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开放,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论等不做限定,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大胆创新实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巧妙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探究,验证生物学事实,推导实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对于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笔者没有直接予以演示,而是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寻找实验材料,自制实验用具,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叙述实验做法,阐释实验现象,展示自己的实验探究成果。有的学生用两个装满泥土的花盆,把发芽的玉米种子分别种入其中,并用锡纸包好,一个完全包住,一个开一个小孔,放在温暖、光线充足之处。有的学生准备两个纸箱,分别在里面放置一个小花盆,种上辣椒种子,一个纸箱开一个小孔,另一个纸箱则不开孔。最后得出“在单侧光的作用下,植物会弯向光线生长”的结论。这样,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接下来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好了铺垫。
三、课后作业开放,灵活迁移知识
开放性作业,内容灵活开放,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求异、求新、求优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巧抓教学重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完“细胞外液渗透压”后,笔者出示这样一道作业题:当人体因出汗或腹泻而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将会有何变化?此题是一道开放题,由于题设条件不够完整,因此在分析和解答该问题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①如果失水与失盐程度相等,则说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等渗性脱水),具体表现为尿常量,不口渴;②如果失水多于失盐,则意味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高渗性脱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具体表现为尿少,产生口渴感;③如果失水小于失盐,则反映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低渗性脱水),体腔内大量液体潴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具体表现为尿量增多,无口渴现象。这样,通过开放性作业,不仅深化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严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开放式教学予以重视,立足教学实际,优选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好学、善学。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生物;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20088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生物教学过于模式化和功利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而开放式教学,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不拘泥于形式,拓宽了教学时间和空间,能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巧妙实施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一、教学手段开放,焕发课堂活力
教学手段开放,即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为课堂注入活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开放教学手段和形式,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整合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不受教师观念和教材范围的束缚,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由交流,自然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必修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如: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主要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结合?其次,借助Flash动画展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动态变化过程,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将学生合理分组,开展角色扮演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从而深化理解,强化认识。如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成员手牵着手排成一个纵列,这样各个纵列表示一条肽链,每个学生充当一个氨基酸,学生的头代表R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脚代表氢。最后,让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与氨基酸数、肽链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不断碰撞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实验探究开放,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开放,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论等不做限定,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大胆创新实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巧妙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探究,验证生物学事实,推导实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对于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笔者没有直接予以演示,而是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寻找实验材料,自制实验用具,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叙述实验做法,阐释实验现象,展示自己的实验探究成果。有的学生用两个装满泥土的花盆,把发芽的玉米种子分别种入其中,并用锡纸包好,一个完全包住,一个开一个小孔,放在温暖、光线充足之处。有的学生准备两个纸箱,分别在里面放置一个小花盆,种上辣椒种子,一个纸箱开一个小孔,另一个纸箱则不开孔。最后得出“在单侧光的作用下,植物会弯向光线生长”的结论。这样,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接下来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好了铺垫。
三、课后作业开放,灵活迁移知识
开放性作业,内容灵活开放,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求异、求新、求优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巧抓教学重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完“细胞外液渗透压”后,笔者出示这样一道作业题:当人体因出汗或腹泻而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将会有何变化?此题是一道开放题,由于题设条件不够完整,因此在分析和解答该问题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①如果失水与失盐程度相等,则说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等渗性脱水),具体表现为尿常量,不口渴;②如果失水多于失盐,则意味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高渗性脱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具体表现为尿少,产生口渴感;③如果失水小于失盐,则反映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低渗性脱水),体腔内大量液体潴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具体表现为尿量增多,无口渴现象。这样,通过开放性作业,不仅深化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严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开放式教学予以重视,立足教学实际,优选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好学、善学。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