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贵州黔东南收集的蝴蝶妈妈苗族绣片图案,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分析研究,首先对该绣片的尺寸、材质、颜色搭配、构图形式、图案特点、绣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关概述和分析;接着通过逆向分析,对其制作工艺进行详细分解;根据该绣片的图案样式及构成形式,对蝴蝶妈妈图案的寓意进行相应解读,最后根据分析出的结果推测出该蝴蝶妈妈图案绣片应为贵州黄平与施秉一带的苗绣这一结论,在总结相关信息后对该绣片进行制作步骤复原,以期达到技艺留存的目的。
关键词:苗族;刺绣;蝴蝶妈妈图案;图腾
一、苗族刺绣蝴蝶妈妈的来源
黔東南施秉县杨柳塘镇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苗族古歌》唱到:“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古时老妈妈。”大意是:枫树干和枫树心生出了“妹榜妹留”,“妹榜妹留”是苗语,翻译成汉语即是“蝴蝶妈妈”,而“蝴蝶妈妈”则是苗族的始祖,这也是苗族妇女服饰中都以蝴蝶图案为主的原因。
二、蝴蝶妈妈绣片的基本信息
蝴蝶妈妈绣片长约 58厘米,宽约 2.7厘米,现在衣服背上缝制两条比较大的对称绣片,再用线拼合固定,并在绣布上绣制图案。该绣片是用红色、蓝色、白色、橙色丝线绣制。因上层真丝面料在绣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故下层布为黑色机织棉质布,较为紧密耐磨,将棉织与之缝合起到固定作用。这两块对称绣布使用的缝合线是蓝色绣线与红色绣线。缝制用线与绣片绣制使用的线在颜色与材质上无异,可以断定为两个图案的缝合,缝制用线的选用上较为随意。观察缝制过程,可以发现缝制的针距大小不一,缝制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不断弯曲的线,显得不那么工整。根据以上情况可以断定,在两个图案缝合时制作者并没有太大的讲究与冲突,与绣制时的精细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见图 1)。
蝴蝶妈妈图案的缝制普遍使用纯色,颜色可分为以下几组:内部绣线基本采用蓝色与红色搭配,外边缘勾边绣线为红色、蓝色、白色、橙色四种搭配方式。因红色绣线与布片颜色相近,进看会与底布融为一体。总体上看该绣片用色较为大胆,对比较为强烈。
三、蝴蝶妈妈图案构图形式分析
通过观察蝴蝶妈妈的构图特征几何纹的形象,推测(图2)绣片图案应为 “蝴蝶妈妈”图案。外轮廓几何图案代表着蝴蝶图案,内部代表植物花卉图案。表现的是两只“蝴蝶”正在围着“花卉”翩翩起舞。据考证在黔东南施秉、黄平、镇远一带苗族地区流行着“蝴蝶妈妈”的传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氏族部落起源于蝴蝶,自己是“蝴蝶”的后代,且因为蝴蝶产卵多、繁殖快,又侧面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并将其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历史上的苗族备受兵荒马乱、疾病缠身、不断迁徙的折磨,人口急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的 “蝴蝶妈妈”图案体现出苗族人民对自己氏族部落人丁兴旺的愿望,期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像蝴蝶一样有着旺盛的繁殖力,能将自己氏族部落的血脉传承下去。
在绣制图案上,正反两个蝴蝶图案对称无差异,以此可以证明该绣片先进行绣布缝合,后进行绣制。整体图案为二方连续(见图 2),每个循环为两个图案组成,即图示图案 1 和图案 2(见图 3)。图案 1是一个对称图形,边长约 3厘米,宽2.7厘米,图案2为平行四边形,边长2厘米。图案 1 为两只蝴蝶对称,中间为浮萍,图案 2 为石榴花图案,但颜色位置有差异,图案2可以理解为由图案 1 通过顺(逆)时针 90°旋转得到。由图案 1、图案 2 组成的循环图案通过上、下、左、右平移多次复制后就可以得到整体绣片图案。根据蝴蝶妈妈绣片排列情况:在长方向上循环,从中可以看出该绣片为长条独立绣片,而不是从其他绣片上截取的一块。由于手工刺绣的缘敀,一些图案的排列方向、图案大小、颜色排列顺序会出现偏差,但不影响整体呈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整体图案构图形式较为简单,组合后的图案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四、蝴蝶妈妈图案的色彩特征
黔东南施秉县杨柳塘镇苗族刺绣蝴蝶妈妈图案的颜色主要为红色与蓝色色系,其间使用橙色和白色作为点缀。传统的苗绣染色原料都来自于大自然,如蓼蓝、紫草、五倍子等,染色所需的固色成分则是特殊植物或自然矿物质。这些天然的成分使得苗绣色彩饱满明丽,但又不失自然的质朴之感,而且植物、矿物染料能够较持久地保留颜色,这也是很多清代留传下来的老绣片看起来依然颜色漂亮的原因,并且有着时间沉淀的古朴特质,十分耐人寻味。
对比色的应用,俗称撞色,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西方绘画的许多现代流派经常运用大面积色块的撞色手法,来表现强烈冲突、野性之感;中国北方的民俗画、剪纸等, 多用大红大绿的对比色,给人以十分喜庆热闹的感觉和独特的乡土气息。蝴蝶妈妈图案虽也运用对比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自然和谐的。
蝴蝶妈妈色彩的协调感与其所用的植物染料有关,也和色彩的比例搭配也有很大的关系。红色为主色调,蓝绿色的辅色调又中和了大红色的艳丽,小部分点缀的白色、黄色则提高整个画面的亮度,这样的搭配比例使画面风格明快而瑰丽。
五、蝴蝶妈妈图案的造型审美
除了斑斓的色彩,蝴蝶妈妈的图案造型是最令人惊叹的。蝴蝶妈妈刺绣图案主要包括着苗族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来文化和生活情感等,但正如“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手工绣片都有绣者不同的构思和表达,没有任何两块手工绣片是一模一样的。黔东南施秉县杨柳塘镇的蝴蝶妈妈刺绣图案是独一无二的。
蝴蝶妈妈的图案,是将不同角度、维度的有形物体进行混合的图形构成方式。形成有趣的画面效果。黔东南苗族主要居住在雷公山山脉、黄平、施秉、镇远等青山层峦之间,交通不甚便利。苗族姑娘们接触的历史文化来自于长辈的口耳相传,她们的审美来自于山林水涧的大自然的熏陶,没有城市人的思维定式和固有的美丑之分,没有学院派美术的理论和条条框框,她们的创作是天马行空的。不同于逼真如照片的苏绣,蝴蝶妈妈图案刺绣由具像到抽象的创作转变,或者相对来说蝴蝶妈妈图案不是以写实为目的,它是绣娘人生观、宇宙观的表达,并带有一定的哲学意义。比如在蚌壳里孕育着小人,鸟身子长着蝴蝶的翅膀,侧面的脸有两个正面的眼睛等,她们可以毫无拘束地把三维、四维空间集合在二维的平面中。 结论
贵州苗族群落的分散导致不同区域的蝴蝶妈妈图案有着不同的特色,施秉杨柳塘镇蝴蝶妈妈就是众多带有浓郁区域色彩的苗绣代表之一,其构图形式、图形搭配、图案含义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施秉杨柳塘鎮苗族蝴蝶妈妈绣片的绣制工艺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娴熟的地步,绣制的工序虽不复杂,但在疏密、力度上却很难把握,由于每条绣片都是手工绣制,工序繁复,不可避免导致生产率低下,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不高的结果,这也是施秉杨柳塘镇苗族刺绣面临传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苗族刺绣蝴蝶妈妈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研究该刺绣的技法、图案的寓意与记录刺绣技艺过程的阶段;也不能仅仅将它放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当一份文物对待,这样的传承是“死传承”。应着眼于实践,对制作步骤有深层次的了解后才能提出当前该技艺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将施秉县杨柳塘镇苗绣蝴蝶妈妈刺绣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只靠学者们研究是不够的,也需要当地培育适合施秉县杨柳塘镇苗绣蝴蝶妈妈生存的土壤。给予现有传承者们帮助的同时也要培养新的传承人。根植本地特色,在技艺能传承且能传承好的基础上进行相对应的创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日)鸟丸知子著摄影;蒋玉秋译.一针一线 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 第2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53-54.
[2] 何晓丹. 文化消费与苗族刺绣艺术的资本化[D].广西民族大学,2016.
[3] 李彦. 台江县苗族刺绣文化探析[D].贵州民族大学,2012.
[4] 赵红艳,叶洪光.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32(03):27-32.
[5] 刘佳,王群山.蝴蝶纹样在苗族艺术中应用与转变[J].设计,2017(12):104-105.
[6] 许凡,赵晶,阳献东.符号与象征——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纹样的精神意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42(02):32-35.
[7] 陈春. 贵州苗绣图腾图案之传承教育方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8] 高培.从图形创意角度浅析湘西苗族刺绣[J].设计,2017(13):108-109.
作者简介:
吴光长、男、苗族、籍贯:贵州省施秉县人,北京印刷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西绘画研究。
关键词:苗族;刺绣;蝴蝶妈妈图案;图腾
一、苗族刺绣蝴蝶妈妈的来源
黔東南施秉县杨柳塘镇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苗族古歌》唱到:“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古时老妈妈。”大意是:枫树干和枫树心生出了“妹榜妹留”,“妹榜妹留”是苗语,翻译成汉语即是“蝴蝶妈妈”,而“蝴蝶妈妈”则是苗族的始祖,这也是苗族妇女服饰中都以蝴蝶图案为主的原因。
二、蝴蝶妈妈绣片的基本信息
蝴蝶妈妈绣片长约 58厘米,宽约 2.7厘米,现在衣服背上缝制两条比较大的对称绣片,再用线拼合固定,并在绣布上绣制图案。该绣片是用红色、蓝色、白色、橙色丝线绣制。因上层真丝面料在绣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故下层布为黑色机织棉质布,较为紧密耐磨,将棉织与之缝合起到固定作用。这两块对称绣布使用的缝合线是蓝色绣线与红色绣线。缝制用线与绣片绣制使用的线在颜色与材质上无异,可以断定为两个图案的缝合,缝制用线的选用上较为随意。观察缝制过程,可以发现缝制的针距大小不一,缝制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不断弯曲的线,显得不那么工整。根据以上情况可以断定,在两个图案缝合时制作者并没有太大的讲究与冲突,与绣制时的精细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见图 1)。
蝴蝶妈妈图案的缝制普遍使用纯色,颜色可分为以下几组:内部绣线基本采用蓝色与红色搭配,外边缘勾边绣线为红色、蓝色、白色、橙色四种搭配方式。因红色绣线与布片颜色相近,进看会与底布融为一体。总体上看该绣片用色较为大胆,对比较为强烈。
三、蝴蝶妈妈图案构图形式分析
通过观察蝴蝶妈妈的构图特征几何纹的形象,推测(图2)绣片图案应为 “蝴蝶妈妈”图案。外轮廓几何图案代表着蝴蝶图案,内部代表植物花卉图案。表现的是两只“蝴蝶”正在围着“花卉”翩翩起舞。据考证在黔东南施秉、黄平、镇远一带苗族地区流行着“蝴蝶妈妈”的传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氏族部落起源于蝴蝶,自己是“蝴蝶”的后代,且因为蝴蝶产卵多、繁殖快,又侧面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并将其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历史上的苗族备受兵荒马乱、疾病缠身、不断迁徙的折磨,人口急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的 “蝴蝶妈妈”图案体现出苗族人民对自己氏族部落人丁兴旺的愿望,期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像蝴蝶一样有着旺盛的繁殖力,能将自己氏族部落的血脉传承下去。
在绣制图案上,正反两个蝴蝶图案对称无差异,以此可以证明该绣片先进行绣布缝合,后进行绣制。整体图案为二方连续(见图 2),每个循环为两个图案组成,即图示图案 1 和图案 2(见图 3)。图案 1是一个对称图形,边长约 3厘米,宽2.7厘米,图案2为平行四边形,边长2厘米。图案 1 为两只蝴蝶对称,中间为浮萍,图案 2 为石榴花图案,但颜色位置有差异,图案2可以理解为由图案 1 通过顺(逆)时针 90°旋转得到。由图案 1、图案 2 组成的循环图案通过上、下、左、右平移多次复制后就可以得到整体绣片图案。根据蝴蝶妈妈绣片排列情况:在长方向上循环,从中可以看出该绣片为长条独立绣片,而不是从其他绣片上截取的一块。由于手工刺绣的缘敀,一些图案的排列方向、图案大小、颜色排列顺序会出现偏差,但不影响整体呈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整体图案构图形式较为简单,组合后的图案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四、蝴蝶妈妈图案的色彩特征
黔东南施秉县杨柳塘镇苗族刺绣蝴蝶妈妈图案的颜色主要为红色与蓝色色系,其间使用橙色和白色作为点缀。传统的苗绣染色原料都来自于大自然,如蓼蓝、紫草、五倍子等,染色所需的固色成分则是特殊植物或自然矿物质。这些天然的成分使得苗绣色彩饱满明丽,但又不失自然的质朴之感,而且植物、矿物染料能够较持久地保留颜色,这也是很多清代留传下来的老绣片看起来依然颜色漂亮的原因,并且有着时间沉淀的古朴特质,十分耐人寻味。
对比色的应用,俗称撞色,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西方绘画的许多现代流派经常运用大面积色块的撞色手法,来表现强烈冲突、野性之感;中国北方的民俗画、剪纸等, 多用大红大绿的对比色,给人以十分喜庆热闹的感觉和独特的乡土气息。蝴蝶妈妈图案虽也运用对比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自然和谐的。
蝴蝶妈妈色彩的协调感与其所用的植物染料有关,也和色彩的比例搭配也有很大的关系。红色为主色调,蓝绿色的辅色调又中和了大红色的艳丽,小部分点缀的白色、黄色则提高整个画面的亮度,这样的搭配比例使画面风格明快而瑰丽。
五、蝴蝶妈妈图案的造型审美
除了斑斓的色彩,蝴蝶妈妈的图案造型是最令人惊叹的。蝴蝶妈妈刺绣图案主要包括着苗族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来文化和生活情感等,但正如“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手工绣片都有绣者不同的构思和表达,没有任何两块手工绣片是一模一样的。黔东南施秉县杨柳塘镇的蝴蝶妈妈刺绣图案是独一无二的。
蝴蝶妈妈的图案,是将不同角度、维度的有形物体进行混合的图形构成方式。形成有趣的画面效果。黔东南苗族主要居住在雷公山山脉、黄平、施秉、镇远等青山层峦之间,交通不甚便利。苗族姑娘们接触的历史文化来自于长辈的口耳相传,她们的审美来自于山林水涧的大自然的熏陶,没有城市人的思维定式和固有的美丑之分,没有学院派美术的理论和条条框框,她们的创作是天马行空的。不同于逼真如照片的苏绣,蝴蝶妈妈图案刺绣由具像到抽象的创作转变,或者相对来说蝴蝶妈妈图案不是以写实为目的,它是绣娘人生观、宇宙观的表达,并带有一定的哲学意义。比如在蚌壳里孕育着小人,鸟身子长着蝴蝶的翅膀,侧面的脸有两个正面的眼睛等,她们可以毫无拘束地把三维、四维空间集合在二维的平面中。 结论
贵州苗族群落的分散导致不同区域的蝴蝶妈妈图案有着不同的特色,施秉杨柳塘镇蝴蝶妈妈就是众多带有浓郁区域色彩的苗绣代表之一,其构图形式、图形搭配、图案含义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施秉杨柳塘鎮苗族蝴蝶妈妈绣片的绣制工艺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娴熟的地步,绣制的工序虽不复杂,但在疏密、力度上却很难把握,由于每条绣片都是手工绣制,工序繁复,不可避免导致生产率低下,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不高的结果,这也是施秉杨柳塘镇苗族刺绣面临传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苗族刺绣蝴蝶妈妈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研究该刺绣的技法、图案的寓意与记录刺绣技艺过程的阶段;也不能仅仅将它放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当一份文物对待,这样的传承是“死传承”。应着眼于实践,对制作步骤有深层次的了解后才能提出当前该技艺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将施秉县杨柳塘镇苗绣蝴蝶妈妈刺绣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只靠学者们研究是不够的,也需要当地培育适合施秉县杨柳塘镇苗绣蝴蝶妈妈生存的土壤。给予现有传承者们帮助的同时也要培养新的传承人。根植本地特色,在技艺能传承且能传承好的基础上进行相对应的创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日)鸟丸知子著摄影;蒋玉秋译.一针一线 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 第2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53-54.
[2] 何晓丹. 文化消费与苗族刺绣艺术的资本化[D].广西民族大学,2016.
[3] 李彦. 台江县苗族刺绣文化探析[D].贵州民族大学,2012.
[4] 赵红艳,叶洪光.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32(03):27-32.
[5] 刘佳,王群山.蝴蝶纹样在苗族艺术中应用与转变[J].设计,2017(12):104-105.
[6] 许凡,赵晶,阳献东.符号与象征——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纹样的精神意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42(02):32-35.
[7] 陈春. 贵州苗绣图腾图案之传承教育方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8] 高培.从图形创意角度浅析湘西苗族刺绣[J].设计,2017(13):108-109.
作者简介:
吴光长、男、苗族、籍贯:贵州省施秉县人,北京印刷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西绘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