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潍柴十年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沉甸甸的!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潍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20年来,谭旭光一直带领潍柴聚焦主业,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潍柴从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发展成为涵盖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豪华游艇以及金融服务六大业务的国际化装备制造集团;销售收入由1998年的5.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360亿元。
专心专注,心无旁骛发展主业,是潍柴持续成长、不断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专注于装备制造业,20年磨一剑,这份对主业的执着,让潍柴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并深刻改变了动力装备行业的国际竞争格局。
潍坊市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动力之城”。在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开启了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新征程。坚守主业,让潍柴动力擎起大国重器民族脊梁,成为潍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龙头,引领着潍坊高质量发展。
“不改革,潍柴只有死路一条!我等得起,全厂职工等不起。”
1998年潍柴遭遇前所末有的生存危机,被组织任命为潍坊柴油机厂厂长的谭旭光,面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要回答的时代命题,如何用最低的试错成本、最快的学习速度,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不改革,潍柴只有死路一条!我等得起,全厂职工等不起。”随着谭旭光铿锵有力的话语,他,一手抡起了大锤,砸向不合格的100多台大型发动机;他,一手抡起了改革的大锤,为潍柴的主业产品发动机生产找一条生路。
他提出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产权改革:将占企业资产三分之一的高速机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并运作在香港上市;占三分之一的中速机业务和职工留在原有集团,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其余三分之一非主营业务全部推向社会。
改革定航,让潍柴轻装上阵专攻主业。如果没有1998年到2001年这3年的改革突围,可以说就没有潍柴后来的发展。自此以后的20年,潍柴围绕主业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毫不动摇,历经市场化改革、产业链整合、国际化提速三个阶段转型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连续20年跨越式大发展。
作为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提供主导动力设备的基础产业,内燃机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不得不大量使用一些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内燃机产品。此时,随着国家加入WTO,沃尔沃、卡特彼勒、奔驰、康明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在这场较量中,民族企业与跨国巨头比拼的是技术、资本和品牌。在困境和机遇中艰难跋涉的中国民族制造业热切期盼的眼神中,谁会是那一位打破危局,补齐短板的扛鼎者?
2003年,潍柴动力与AVL公司在奥地利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使潍柴动力的研发能力延伸到了世界技术前沿,并具备了独立自主进行原始创新的能力。潍柴同时与国内著名院校、科研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还发挥汽车产业中间环节的优势,联合30多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潍柴动力研发共同体,协同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拉开了潍柴“以我为主、链合创新”进军主业的新征程。
回望先行一步的改革突围,让潍柴成为适应市场经济、有竞争力的全新企业,轻装上阵,蹄疾步稳,在中国制造的规模迅速扩大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通过创新突破、资本提速、海外拓疆,实现了高质量的高速发展,在全球叫响了中国制造的潍柴品牌。
“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发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
“坚持主业不动摇,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定力正是潍柴发展的根基。20年来,潍柴的主业不断壮大,收入和利润节节攀升,2018年收入达到2360亿元。这就是专注带来的回报。也正是专注才有了年复合增长率35%的潍柴速度。
回望潍柴20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路径,无论是从传统老国企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企业,还是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并跑领跑,从偏隅一地到遨游全球市场;无论是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还是巨大的经济诱惑,都展现出无比的定力,始终坚持主业为本,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
“守正”需要魄力,面对强大竞争者的时候,潍柴紧紧将核心技术抓在自己的手中。十几年来,潍柴心无旁骛打造自主“中国心”,牢牢掌握动力总成核心技术,为中国自主品牌重型商用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让核心技术成为专攻主业的压舱石和定盘星,最终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一家国际巨头对潍柴提出以技术合作换取绝对控股,谭旭光一口回绝:“哪怕你技术再先进,哪怕资金再雄厚,合作必须潍柴说了算。因为我心里有一个底线,民族品牌必须坚持独立发展的主导地位,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守正”需要定力,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潍柴壮大主业不动摇;在最困难的时候,潍柴也能坐得住冷板凳,始终保持着专攻主业的定力,让主业成为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發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谭旭光很早就给潍柴定了一个目标:要专注主业,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更赚钱。
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火热,金融行业“高回报”……不少企业“迷了眼”,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自身主业却因重视不足、创新不够,没有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但谭旭光毫不动摇,潍柴始终保持恒心,抵得住诱惑,耐得了寂寞,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最终却“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 “如果三心二意,可能就没有潍柴动力的今天。”他在向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学习大会上向大家坦露了自己的心声。谭旭光一生专注发动机,一生追求打造“中国动力心”,做好中国动力,不仅收获了市场的肯定,更收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心无旁骛攻主业”。
“我们搞多元化,无论是动力总成,还是整车整机业务,都是为了做强主业,为了发挥好集团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优势。”
潍柴专注主业,为客户提供最具成本竞争力、最具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最具品质竞争力的发动机,打造全球最好的产品。沿着潍柴动力轴的发展史,我们看到了潍柴完善动力轴产业链,锻造品牌矩阵的成就主业之路。
20年来,谭旭光把集团的业务板块从发动机延伸到整车,从陆上动力延伸到海上动力,从传统能源动力延伸到新能源动力,在这过程中,无论是收购湘火炬、收购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与林德液压,还是美国德马泰克和PSI,他的初衷都是通过资本运作来补齐潍柴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把潍柴铸就成为“中国动力心”。
当时,潍柴已站到百亿销售收入线上,开始着手产业链布局,他们意识到无论是对国外市场“走出去”,还是对国内市场“站得住”,都到了非创出自己品牌不可的发展阶段。
2005年,“产业链”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潍柴却在产业界伸出了并购的橄榄枝,让产业链、资本链、科技链环环相扣,激发出了新的生产力。
通过横向链合,获得了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支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通过纵向链合,将技术优势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的相關企业,带动了产业的整体提升。
潍柴的第一场重大战略重组是让谭旭光获得“谭大胆”称号的湘火炬。2005年德隆爆发危机时,潍柴击败万.向、西飞国际、上海电气、宇通客车等对手,以10 2338亿元获得湘火炬28.1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湘火炬旗下有全国最大的变速箱公司,还有整车厂、车桥,这为潍柴进行全国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并购湘火炬集团,打造了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陕汽重卡的重型卡车黄金产业链,打造了商用车、动力总成、零部件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让潍柴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潍柴完成了第一个十年的跨越,从1998年潍柴销售收入不到6亿元,到2008年近500亿元,潍柴实现了涅磐重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都在萎缩过冬,潍柴却逆势而为,乘势而上,走向世界,开始了一场跨国并购的破冰之旅。
潍柴的国际化道路始终围绕主业来发展,潍柴的每一次并购都以发动机为核心,围绕“补短板、强主业、调结构”的战略目标,聚焦全球核心技术和高端产业,决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
2009年,潍柴收购法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企业大马力高速柴油机空白,初步积累了海外并购整合的经验。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第一次海外并购,为潍柴补齐核心技术短板,为潍柴近十年的发展打开了格局,创造了空间。
2012年,潍柴战略重组世界顶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掌握了全球最优秀的游艇资源,实现了从陆地动力向海上动力的转型。
2012年,潍柴与全球第二大工业叉车及服务提供商德国凯傲集团战略合作;同时,并购全球领先的德国林德液压核心技术,打破工程机械高端液压进口垄断。
2016年,在潍柴的支持下,凯傲集团收购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物流提供商美国德马泰克,企业打造了潍柴物流运输配送+凯傲物料搬运设备+德马泰克智能仓储全价值链高端智能物流产业链。可以说,这是瞄准未来20年高速增长的智能物流产业,有效规避重投资带来的周期性影响。
2017年,潍柴又并购可替代燃料动力系统全球领先供应商美国PSI公司,一步打通进入北美市场的通道。
被誉为“欧洲三部曲”“北美二重奏”的五次海外并购,看得准,出手快,无一失手,掌握了全球高端叉车、智能物流、高端液压、燃气动力等最优质的产业和技术资源,这也正是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国际潍柴的生动写照。
正是因为围绕主业在全球产业布局,才让潍柴国际化提速,在全球打造了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让潍柴最终实现打造中国动力第一品牌,与国际最著名动力品牌接轨的目标。
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智能化和新能源是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特征。潍柴审时度势调整了战略规划,制定了潍柴2020-2030战略: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千亿美元,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同行业前三强。
善弈者谋势。潍柴将自身发展战略放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棋局考量,兵分两路,一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路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传统动能与新动能的无缝衔接。
2018年,潍柴先后战略投资全球领先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供应商英国锡里斯动力控股有限公司和全球氢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并与加拿大西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高压缸内直喷技术(HPDI)天然气发动机,由此掌握了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HPDI天然气发动机等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这是着眼中长期前沿技术,确保不走错技术路线的创新路径。
与此同时,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等方式,潍柴在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了本土化制造的落地。
这些在外人眼里看来是“交叉混业”的做法,目标是实现“1+1>2”。而对于潍柴人而言,这意味着潍柴的新能源梦想,已经从蓝图,一步步走向了现实。
“从传统制造升级为高端制造,从传统能源迈向新能源,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寻找发展‘新动力’。这是新时代大企业应有的担当!”谭旭光的产业报国梦始终落在主业,成就主业。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仰”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仰。”谭旭光对全体潍柴人说,“我们立志专攻的这一系列主业,就是动力总成在中间,围绕动力总成的整车整机一定要做到全世界最好。集团内的所有整车整机企业,都要充分理解你们最大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你们拥有了中国最好、全球一流的动力总成,这是别人無法与你们抗衡的。”
始终聚焦主业,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企业由大变强提供内在支撑,用创新引领产业的布局调整,确保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都能发展。
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潍柴不仅没有减少研发投入,而是对研发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提出努力将潍柴打造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国内一流、不可替代的世界级产品研发制造基地,为进军世界500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柴在发动机领域的研发能力,一路升级,领跑行业,率先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潍柴利用自己的产业链优势,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对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的“动力总成”产品,使整车厂。一款新型卡车或客车推向市场的研发周期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
潍柴建立起国内独一无二的柴油机数据库,打破了国际重型汽车寡头的技术垄断,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近20年来,潍柴建立了唯一的以可靠性为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车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球一流的发动机研发试验中心、国内唯一通过美国EPA认证的发动机试验室、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国内的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确保企业技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具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
潍柴动力品牌矩阵,在动力主轴上集聚了多项“全球第一”。潍柴的柴油机年产能已超过1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功率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具有垄断性技术的德国林德公司在全球液压性能测试中,技术指标最为先进;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集团法拉帝旗下4个品牌跻身全球十大豪华游艇品牌之列;法士特重型变速器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潍柴旗下汉德车桥下线产量全球最大;株洲火花塞销量国内第一……
就在潍柴的市场实现v型反转,传统柴油机卖得最火爆的时候,谭旭光越是感受到危机四伏。他一年飞20万公里,考察全世界最顶尖的企业和机构。媒体都问他全世界各地飞,到底在找什么?其实,他找的是延续百年基业的下一代吃饭产品,找的是引领行业大变革的新动能。
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全系列全领域绿色动力转变,从发动机向动力总成商业模式的转变,从中国运营向全球运营的转变,让潍柴的动力轴汹涌澎湃,让主业成为无可替代的“一招鲜”,让主业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成就万亿级“潍柴制造”。
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濒临破产到成为千亿巨轮,昂首迈向国际化强企,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就在今年1月8日潍柴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谭旭光信心满满地宣布,潍柴将提前五年完成收入达到千亿美元的目标任务。
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国企深化改革进行时,在国家铿锵有力的开放步伐中,潍柴还要继续紧紧追随坚守动力主轴创新高地,当好排头兵不让位,加快潍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落地。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行业交替中,探索构建高端装备及新能源产业链,为中国工业注入“新动力”,让潍柴这颗大国重器“中国心”与全球共舞,走在时代前列。
(本文图片由潍柴集团提供)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潍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20年来,谭旭光一直带领潍柴聚焦主业,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潍柴从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发展成为涵盖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豪华游艇以及金融服务六大业务的国际化装备制造集团;销售收入由1998年的5.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360亿元。
专心专注,心无旁骛发展主业,是潍柴持续成长、不断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专注于装备制造业,20年磨一剑,这份对主业的执着,让潍柴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并深刻改变了动力装备行业的国际竞争格局。
潍坊市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动力之城”。在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开启了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新征程。坚守主业,让潍柴动力擎起大国重器民族脊梁,成为潍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龙头,引领着潍坊高质量发展。
“不改革,潍柴只有死路一条!我等得起,全厂职工等不起。”
1998年潍柴遭遇前所末有的生存危机,被组织任命为潍坊柴油机厂厂长的谭旭光,面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要回答的时代命题,如何用最低的试错成本、最快的学习速度,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不改革,潍柴只有死路一条!我等得起,全厂职工等不起。”随着谭旭光铿锵有力的话语,他,一手抡起了大锤,砸向不合格的100多台大型发动机;他,一手抡起了改革的大锤,为潍柴的主业产品发动机生产找一条生路。
他提出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产权改革:将占企业资产三分之一的高速机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并运作在香港上市;占三分之一的中速机业务和职工留在原有集团,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其余三分之一非主营业务全部推向社会。
改革定航,让潍柴轻装上阵专攻主业。如果没有1998年到2001年这3年的改革突围,可以说就没有潍柴后来的发展。自此以后的20年,潍柴围绕主业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毫不动摇,历经市场化改革、产业链整合、国际化提速三个阶段转型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连续20年跨越式大发展。
作为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提供主导动力设备的基础产业,内燃机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不得不大量使用一些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内燃机产品。此时,随着国家加入WTO,沃尔沃、卡特彼勒、奔驰、康明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在这场较量中,民族企业与跨国巨头比拼的是技术、资本和品牌。在困境和机遇中艰难跋涉的中国民族制造业热切期盼的眼神中,谁会是那一位打破危局,补齐短板的扛鼎者?
2003年,潍柴动力与AVL公司在奥地利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使潍柴动力的研发能力延伸到了世界技术前沿,并具备了独立自主进行原始创新的能力。潍柴同时与国内著名院校、科研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还发挥汽车产业中间环节的优势,联合30多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潍柴动力研发共同体,协同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拉开了潍柴“以我为主、链合创新”进军主业的新征程。
回望先行一步的改革突围,让潍柴成为适应市场经济、有竞争力的全新企业,轻装上阵,蹄疾步稳,在中国制造的规模迅速扩大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通过创新突破、资本提速、海外拓疆,实现了高质量的高速发展,在全球叫响了中国制造的潍柴品牌。
“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发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
“坚持主业不动摇,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定力正是潍柴发展的根基。20年来,潍柴的主业不断壮大,收入和利润节节攀升,2018年收入达到2360亿元。这就是专注带来的回报。也正是专注才有了年复合增长率35%的潍柴速度。
回望潍柴20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路径,无论是从传统老国企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企业,还是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并跑领跑,从偏隅一地到遨游全球市场;无论是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还是巨大的经济诱惑,都展现出无比的定力,始终坚持主业为本,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
“守正”需要魄力,面对强大竞争者的时候,潍柴紧紧将核心技术抓在自己的手中。十几年来,潍柴心无旁骛打造自主“中国心”,牢牢掌握动力总成核心技术,为中国自主品牌重型商用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让核心技术成为专攻主业的压舱石和定盘星,最终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一家国际巨头对潍柴提出以技术合作换取绝对控股,谭旭光一口回绝:“哪怕你技术再先进,哪怕资金再雄厚,合作必须潍柴说了算。因为我心里有一个底线,民族品牌必须坚持独立发展的主导地位,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守正”需要定力,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潍柴壮大主业不动摇;在最困难的时候,潍柴也能坐得住冷板凳,始终保持着专攻主业的定力,让主业成为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發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谭旭光很早就给潍柴定了一个目标:要专注主业,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更赚钱。
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火热,金融行业“高回报”……不少企业“迷了眼”,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自身主业却因重视不足、创新不够,没有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但谭旭光毫不动摇,潍柴始终保持恒心,抵得住诱惑,耐得了寂寞,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最终却“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 “如果三心二意,可能就没有潍柴动力的今天。”他在向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学习大会上向大家坦露了自己的心声。谭旭光一生专注发动机,一生追求打造“中国动力心”,做好中国动力,不仅收获了市场的肯定,更收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心无旁骛攻主业”。
“我们搞多元化,无论是动力总成,还是整车整机业务,都是为了做强主业,为了发挥好集团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优势。”
潍柴专注主业,为客户提供最具成本竞争力、最具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最具品质竞争力的发动机,打造全球最好的产品。沿着潍柴动力轴的发展史,我们看到了潍柴完善动力轴产业链,锻造品牌矩阵的成就主业之路。
20年来,谭旭光把集团的业务板块从发动机延伸到整车,从陆上动力延伸到海上动力,从传统能源动力延伸到新能源动力,在这过程中,无论是收购湘火炬、收购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与林德液压,还是美国德马泰克和PSI,他的初衷都是通过资本运作来补齐潍柴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把潍柴铸就成为“中国动力心”。
当时,潍柴已站到百亿销售收入线上,开始着手产业链布局,他们意识到无论是对国外市场“走出去”,还是对国内市场“站得住”,都到了非创出自己品牌不可的发展阶段。
2005年,“产业链”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潍柴却在产业界伸出了并购的橄榄枝,让产业链、资本链、科技链环环相扣,激发出了新的生产力。
通过横向链合,获得了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支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通过纵向链合,将技术优势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的相關企业,带动了产业的整体提升。
潍柴的第一场重大战略重组是让谭旭光获得“谭大胆”称号的湘火炬。2005年德隆爆发危机时,潍柴击败万.向、西飞国际、上海电气、宇通客车等对手,以10 2338亿元获得湘火炬28.1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湘火炬旗下有全国最大的变速箱公司,还有整车厂、车桥,这为潍柴进行全国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并购湘火炬集团,打造了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陕汽重卡的重型卡车黄金产业链,打造了商用车、动力总成、零部件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让潍柴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潍柴完成了第一个十年的跨越,从1998年潍柴销售收入不到6亿元,到2008年近500亿元,潍柴实现了涅磐重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都在萎缩过冬,潍柴却逆势而为,乘势而上,走向世界,开始了一场跨国并购的破冰之旅。
潍柴的国际化道路始终围绕主业来发展,潍柴的每一次并购都以发动机为核心,围绕“补短板、强主业、调结构”的战略目标,聚焦全球核心技术和高端产业,决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
2009年,潍柴收购法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企业大马力高速柴油机空白,初步积累了海外并购整合的经验。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第一次海外并购,为潍柴补齐核心技术短板,为潍柴近十年的发展打开了格局,创造了空间。
2012年,潍柴战略重组世界顶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掌握了全球最优秀的游艇资源,实现了从陆地动力向海上动力的转型。
2012年,潍柴与全球第二大工业叉车及服务提供商德国凯傲集团战略合作;同时,并购全球领先的德国林德液压核心技术,打破工程机械高端液压进口垄断。
2016年,在潍柴的支持下,凯傲集团收购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物流提供商美国德马泰克,企业打造了潍柴物流运输配送+凯傲物料搬运设备+德马泰克智能仓储全价值链高端智能物流产业链。可以说,这是瞄准未来20年高速增长的智能物流产业,有效规避重投资带来的周期性影响。
2017年,潍柴又并购可替代燃料动力系统全球领先供应商美国PSI公司,一步打通进入北美市场的通道。
被誉为“欧洲三部曲”“北美二重奏”的五次海外并购,看得准,出手快,无一失手,掌握了全球高端叉车、智能物流、高端液压、燃气动力等最优质的产业和技术资源,这也正是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国际潍柴的生动写照。
正是因为围绕主业在全球产业布局,才让潍柴国际化提速,在全球打造了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让潍柴最终实现打造中国动力第一品牌,与国际最著名动力品牌接轨的目标。
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智能化和新能源是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特征。潍柴审时度势调整了战略规划,制定了潍柴2020-2030战略: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千亿美元,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同行业前三强。
善弈者谋势。潍柴将自身发展战略放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棋局考量,兵分两路,一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路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传统动能与新动能的无缝衔接。
2018年,潍柴先后战略投资全球领先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供应商英国锡里斯动力控股有限公司和全球氢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并与加拿大西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高压缸内直喷技术(HPDI)天然气发动机,由此掌握了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HPDI天然气发动机等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这是着眼中长期前沿技术,确保不走错技术路线的创新路径。
与此同时,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等方式,潍柴在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了本土化制造的落地。
这些在外人眼里看来是“交叉混业”的做法,目标是实现“1+1>2”。而对于潍柴人而言,这意味着潍柴的新能源梦想,已经从蓝图,一步步走向了现实。
“从传统制造升级为高端制造,从传统能源迈向新能源,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寻找发展‘新动力’。这是新时代大企业应有的担当!”谭旭光的产业报国梦始终落在主业,成就主业。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仰”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仰。”谭旭光对全体潍柴人说,“我们立志专攻的这一系列主业,就是动力总成在中间,围绕动力总成的整车整机一定要做到全世界最好。集团内的所有整车整机企业,都要充分理解你们最大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你们拥有了中国最好、全球一流的动力总成,这是别人無法与你们抗衡的。”
始终聚焦主业,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企业由大变强提供内在支撑,用创新引领产业的布局调整,确保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都能发展。
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潍柴不仅没有减少研发投入,而是对研发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提出努力将潍柴打造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国内一流、不可替代的世界级产品研发制造基地,为进军世界500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柴在发动机领域的研发能力,一路升级,领跑行业,率先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潍柴利用自己的产业链优势,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对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的“动力总成”产品,使整车厂。一款新型卡车或客车推向市场的研发周期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
潍柴建立起国内独一无二的柴油机数据库,打破了国际重型汽车寡头的技术垄断,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近20年来,潍柴建立了唯一的以可靠性为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车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球一流的发动机研发试验中心、国内唯一通过美国EPA认证的发动机试验室、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国内的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确保企业技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具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
潍柴动力品牌矩阵,在动力主轴上集聚了多项“全球第一”。潍柴的柴油机年产能已超过1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功率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具有垄断性技术的德国林德公司在全球液压性能测试中,技术指标最为先进;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集团法拉帝旗下4个品牌跻身全球十大豪华游艇品牌之列;法士特重型变速器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潍柴旗下汉德车桥下线产量全球最大;株洲火花塞销量国内第一……
就在潍柴的市场实现v型反转,传统柴油机卖得最火爆的时候,谭旭光越是感受到危机四伏。他一年飞20万公里,考察全世界最顶尖的企业和机构。媒体都问他全世界各地飞,到底在找什么?其实,他找的是延续百年基业的下一代吃饭产品,找的是引领行业大变革的新动能。
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全系列全领域绿色动力转变,从发动机向动力总成商业模式的转变,从中国运营向全球运营的转变,让潍柴的动力轴汹涌澎湃,让主业成为无可替代的“一招鲜”,让主业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成就万亿级“潍柴制造”。
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濒临破产到成为千亿巨轮,昂首迈向国际化强企,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就在今年1月8日潍柴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谭旭光信心满满地宣布,潍柴将提前五年完成收入达到千亿美元的目标任务。
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国企深化改革进行时,在国家铿锵有力的开放步伐中,潍柴还要继续紧紧追随坚守动力主轴创新高地,当好排头兵不让位,加快潍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落地。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行业交替中,探索构建高端装备及新能源产业链,为中国工业注入“新动力”,让潍柴这颗大国重器“中国心”与全球共舞,走在时代前列。
(本文图片由潍柴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