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效能的心理因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突出位置,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总体成效。然而,不少执教者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施教对象的心理特征,加之教学方法操作失当,因而尽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苦心耕耘,多方尝试,但仍感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无形中成了语文教改的一大难点和焦点。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效能的种种心理因素进行一番剖析。
   (一)作文训练中负性情绪的出现及成因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能力由此构成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对其情感表达、思想阐释、语言文字运用、谋篇布局及细节处理技巧作出全面而精细的评估。鉴于作文训练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学生一时往往难以适应,久之容易诱发畏难、惧怕乃至厌倦情绪,此所谓作文教学中的心里抗逆现象。而学生在这种不良情绪的支配下一般难以实现真正自由的写作。由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受压抑的原因常被掩盖,教师不能及时加以洞悉和了解,势必导致其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和针对性受到影响,作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短期内得不到改善,换句话说,倘若这种教者厌教,学着厌写的负性心理一经强化,便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书面作文能力只能是个不可企及的目标。不难发现,制约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出在教者与学者两个环节,要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也唯有由此入手了。
   (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方面基于作文科目应试价值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与写作本身的实用性有关。随着语文测试中作文分值的增加和现代社会生活对写作要求的提高,广大的语文教师日益把教好作文看成是一种实力工程。这无疑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责任感。在这种形势下,作文教改便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行动。怎么教,教什么,这是他们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各种教学新法、新模式也因此应运而生。然而,据来自教学同仁的信息,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仍是他们实现学生“妙笔生花”的首选对策。教改的思路仍大多定位在一个“勤”字。有的教师喜欢布置学生长篇累牍地写作,更有甚者,把两日一“大写”,每日一“小写”的作文训练当成驾驭学生写作训练的惯常手段。如此一来,学生的耐受性仍是个严峻的话题。很难想象,学生在这种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训练氛围中能够写出高品味的作文。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仍偏重于在训练的“量”上下工夫,而忽视对学生良性心理的建构和培养。这显然无助于学生克服对于作文训练的消极认识。
   (三)完善提升作文教学效能的心理机制。
   综上所述,惰于作文、厌于作文业已成为初中生的普遍心态。作为一种习得行为,对于认知尚未定型的中学生来说,是完成可以纠正过来的。其中做可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完善能够提升作文教学效能的心理机制。具体而言。首先在于对学生多激励,少责罚,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逐步克服心理抗逆情绪。这是至为重要的一步。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容易强化其潜在认识。基于这方面的原理,教师应该注重正面启发,引导,也可常用成功的作文个案予以示范和鼓励,消减学生的心理负担,重树其信心。激励机制的要旨在于扬学生思维活力之“长”,而避认识不足之“短”,从而实现领悟作文真谛,自觉克服自身惰力的功效。其次,还应依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作文训练模式。学生在达成转变认识的目标后,教师宜有的放矢,采取写作训练对策。这种对策应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灵活安排形式多样,难度不一的写作练习,如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小故事等小型作文。在此基础上,再遵循教科书的相关要求,适当加大难度,布置适量的大型、长篇作文。为了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两种作文方式可以交叉进行,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另外,鉴于命题作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束缚,教师应在一定范围内认可学生的自由命题写作,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有自由驰骋,纵笔抒写的机会。除课堂作文外,教师还可在课余指导学生组建写作或文学兴趣小组、改稿角、笔友会等。这种种举措若能到位,其效果是可以得到明证的。
   应该承认,作文教学在操作上的复杂性是其他科目难以相比的。唯其如此,执教者除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不凡的教学技能外,更应懂得从诱导学生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其他文献
从教十余年来我认为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特别是在我校推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导学模式后,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重视情感作用。   一、应重视教师本身的情感作用   导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是师生信息,情感交流传递的双向过程,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其本身的情感对整个导学过程中的情感起着能动作用,
期刊
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应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因此,这些内容将是以后作文命题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内容丰富,而且形式也要优美,只有形神兼备,写作才会“跌宕生姿”。   一、不落俗套,取材新   “文不惊人誓不休”,作为应试作文,要让评阅者喜闻乐见,就必须有新鲜感,做到“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发掘出“
期刊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所一直坚持的“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中国的官制史上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到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等等。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
期刊
一、困惑思索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出“戏”却往往很难演得精彩。绝大多数学生都厌烦写作文,一听说教师布置写作文就头疼,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还能勉强应付,否则就随便拼凑一篇了事。到最后,作文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看戏”的观众,没有了参与的热情。   二、灵感火花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学生对个人参赛没多大的热情,但每到以班为单位的20x20男女混
期刊
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告诉人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唱好“四步曲”,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作文教学上出实效。   一、体验真生活,以小见大导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爱生是教师之本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在教育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真诚的爱,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明显的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健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
期刊
为了“打造幸福文化,创建高效课堂”,我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本次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实行了“五步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法两年以来,确实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我就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优势 
期刊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有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的勇气。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在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因此教师应树立以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