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张特殊的廉政监督网正在四川凉山州宁南县铺开。
这张网由212个纪检监察信访接待站构成,其成员是2600多名群众,分布在宁南县各个乡镇、村社和机关中。他们被县纪委监察局聘用后,有了另一个身份:廉政监督员、廉政信息员、廉政宣传员或村纪检员,被统称为“廉政四员”。他们工作职责既包括监督领导干部,也包括搜集和传达民生方面的信息。
在这张网中间,有农民,也有国企职工,还有个体户。正因为自己也是普通群众的一部分,他们能从平日的生活里嗅到各方面问题的端倪。因此,他们也被称为“百姓身边的‘纪委’”。
据介绍,为将“廉政四员”制度固化,宁南县纪委专门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信访接待、纪检监察信访直报等制度,实行一年一聘。
“很多线索,都是在平时和大家‘摆龙门阵’的过程中发现的。”宁南县纪委控申室主任谭邦顺告诉廉政瞭望记者。
正是这些“龙门阵”,让“百姓身边的纪委”发挥着悄无声息的作用。
最近的监督距离
“村支书大手大脚开支,可不是什么小事!”张国云是幸福乡月塘村的廉政监督员,这个老党员当了一辈子的热心肠,村里有什么事都爱掺和。去年,邻里乡亲拉家常的时候,不时有人抱怨起村里财务管理混乱,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家对这事的议论越来越多,张国云也意识到大家不是“无理取闹”,便给谭邦顺打了一通电话。
再后来的事,让村里人津津乐道。谭邦顺和几个同事组成了调查小组,深入调查村里的财务情况。精通财务管理的谭邦顺没用几天就在账本里发现了破绽。原来,不仅村里的财务管理混乱,村支书还采用伪造等方式,伙同他人私分了村集体资金3万元。
“廉政监督员能够非常容易地融入群众,从小事里发现腐败现象。”谈起张国云的举报,谭邦顺竖起了大拇指,“而那些家常里短中‘聊’到的腐败苗头,也能传达到纪委,让后者及时将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
谭邦顺介绍,控申室的电话是向各个“廉政四员”开放的,让后者可以随时联系县纪委。而更多时候,廉政监督员都会先向乡镇纪委反映问题。“乡镇纪委能调查清楚的,就由他们来着手具体工作,遇上比较‘棘手’的,就由县纪委‘出马’。”
“有了‘廉政四员’以后,村里的‘蛀虫’无时无刻都有人盯。”一名景星乡梓油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去年初的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十三组的队长尤光友私占集体土地,被其他人指出后却“死不认账”。“拿他没办法,我们只好跟廉政监督员反映这个事,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音。”
这前前后后的过程,也让景星乡乡长李莲印象深刻:“接到举报线索后,乡纪委立刻着手开始调查,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村民们反映的情况属实。那块地后来被还给了村集体,队长也被撤了。”
类似的故事也曾在其他村子发生,同属景星乡的天鹤村就是其中一个。去年,很多村民发现发到自己手里的桑蚕养殖补助“不对劲”,便向廉政监督员说起相关情况,引起后者的注意。
原来,九组队长徐洪文在补助的花名册上将其他村民的一些土地“调”到自己的名下。“虽然每一户被‘调’的地只有一点点,但被‘调’的多了,就容易被察觉了。廉政监督员平时就和邻里乡亲都很熟,这次也是在跟大家聊天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李莲说。
矛盾化解在基层
除了监督干部工作和行为外,“廉政四员”关注着身边任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积水迟迟排不出、邻里发生矛盾、某处公共垃圾臭气熏天……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影响着许多宁南人的生活质量。
“被聘用的‘廉政四员’,都是平日里口碑好的、大家信得过的。他们在群众眼里做事公正,自然而然,说的话也让人听得进。”谭邦顺介绍,除了帮群众当“出头鸟”举报不良行为外,在化解基层矛盾、加强上下沟通方面,“廉政四员”们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种说法在李莲那里得到某种回应。“自从‘廉政四员’开展工作后,各村上访的比以前少多了。”她说着便回忆起不久前才被化解的一次上访——那纯粹源于一个“误会”。
“乡政府不能强占了地还不给钱!”天鹤村三组的村民感到很不满。他们眼中,乡政府旁边的那农机站是在村集体一亩多的地上盖起来的,应该给村民们一定程度的补助。但事实是,这块地连同乡政府所占的地,都在几十年前被划拨给景星乡政府。
“为了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乡政府把那块‘多余的地’拿出来建了农机站。”李莲回忆,关于土地划拨的文件,到现在仍有据可查,但一些村民却比较“认死理”,任凭乡干部说破了嘴皮,也没打消他们上访的念头。
直到有一天,几个村民拿着尺子,去农机站附近量地——他们想算清楚,乡政府究竟该“补”给村里多少钱。那天,监督员陪着他们一起量,一边帮村民拉着尺子,一边给他们讲了这块地被划拨的来龙去脉。“结果他一讲,比我们乡政府三四张嘴都管用,地还没量完,几个村民就意识到事情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纷纷表示不再上访。”李莲感慨地说,“廉政四员”和其他村民打成一片,能够将心比心地沟通。
在“说理”的同时,“廉政四员”也常常成了村中邻里纠纷的调解员。
去年4月的一个早上,景星乡黑泥沟村村主任徐朝敏被廉政信息员陈代静的电话叫醒——4组和5组的群众为争水闹起來了,人越来越多,现场秩序很乱。
两人很快一起赶到现场。从大家七嘴八舌中,她们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4组的刘其美新建住房,用抽水泵抽了5组的生产用水,而5组正在用水的梁成友发现水突然变小,就愤而将刘其美的水泵直接拖出水沟,导致水泵损坏。仔细听了双方的意见后,徐朝敏和陈代静当场作出处理:损坏水泵的修理费由两家各承担一半;今后哪个组有村民建房抽水,一定要和其他组协商好。
“生产生活中,有困难和矛盾纠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给‘廉政四员’打电话。只要电话一打,他们就会来,很快就把矛盾解决了。”目睹这一次“争水风波”全过程的村民邱贤庆告诉记者。
这张网由212个纪检监察信访接待站构成,其成员是2600多名群众,分布在宁南县各个乡镇、村社和机关中。他们被县纪委监察局聘用后,有了另一个身份:廉政监督员、廉政信息员、廉政宣传员或村纪检员,被统称为“廉政四员”。他们工作职责既包括监督领导干部,也包括搜集和传达民生方面的信息。
在这张网中间,有农民,也有国企职工,还有个体户。正因为自己也是普通群众的一部分,他们能从平日的生活里嗅到各方面问题的端倪。因此,他们也被称为“百姓身边的‘纪委’”。
据介绍,为将“廉政四员”制度固化,宁南县纪委专门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信访接待、纪检监察信访直报等制度,实行一年一聘。
“很多线索,都是在平时和大家‘摆龙门阵’的过程中发现的。”宁南县纪委控申室主任谭邦顺告诉廉政瞭望记者。
正是这些“龙门阵”,让“百姓身边的纪委”发挥着悄无声息的作用。
最近的监督距离
“村支书大手大脚开支,可不是什么小事!”张国云是幸福乡月塘村的廉政监督员,这个老党员当了一辈子的热心肠,村里有什么事都爱掺和。去年,邻里乡亲拉家常的时候,不时有人抱怨起村里财务管理混乱,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家对这事的议论越来越多,张国云也意识到大家不是“无理取闹”,便给谭邦顺打了一通电话。
再后来的事,让村里人津津乐道。谭邦顺和几个同事组成了调查小组,深入调查村里的财务情况。精通财务管理的谭邦顺没用几天就在账本里发现了破绽。原来,不仅村里的财务管理混乱,村支书还采用伪造等方式,伙同他人私分了村集体资金3万元。
“廉政监督员能够非常容易地融入群众,从小事里发现腐败现象。”谈起张国云的举报,谭邦顺竖起了大拇指,“而那些家常里短中‘聊’到的腐败苗头,也能传达到纪委,让后者及时将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
谭邦顺介绍,控申室的电话是向各个“廉政四员”开放的,让后者可以随时联系县纪委。而更多时候,廉政监督员都会先向乡镇纪委反映问题。“乡镇纪委能调查清楚的,就由他们来着手具体工作,遇上比较‘棘手’的,就由县纪委‘出马’。”
“有了‘廉政四员’以后,村里的‘蛀虫’无时无刻都有人盯。”一名景星乡梓油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去年初的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十三组的队长尤光友私占集体土地,被其他人指出后却“死不认账”。“拿他没办法,我们只好跟廉政监督员反映这个事,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音。”
这前前后后的过程,也让景星乡乡长李莲印象深刻:“接到举报线索后,乡纪委立刻着手开始调查,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村民们反映的情况属实。那块地后来被还给了村集体,队长也被撤了。”
类似的故事也曾在其他村子发生,同属景星乡的天鹤村就是其中一个。去年,很多村民发现发到自己手里的桑蚕养殖补助“不对劲”,便向廉政监督员说起相关情况,引起后者的注意。
原来,九组队长徐洪文在补助的花名册上将其他村民的一些土地“调”到自己的名下。“虽然每一户被‘调’的地只有一点点,但被‘调’的多了,就容易被察觉了。廉政监督员平时就和邻里乡亲都很熟,这次也是在跟大家聊天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李莲说。
矛盾化解在基层
除了监督干部工作和行为外,“廉政四员”关注着身边任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积水迟迟排不出、邻里发生矛盾、某处公共垃圾臭气熏天……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影响着许多宁南人的生活质量。
“被聘用的‘廉政四员’,都是平日里口碑好的、大家信得过的。他们在群众眼里做事公正,自然而然,说的话也让人听得进。”谭邦顺介绍,除了帮群众当“出头鸟”举报不良行为外,在化解基层矛盾、加强上下沟通方面,“廉政四员”们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种说法在李莲那里得到某种回应。“自从‘廉政四员’开展工作后,各村上访的比以前少多了。”她说着便回忆起不久前才被化解的一次上访——那纯粹源于一个“误会”。
“乡政府不能强占了地还不给钱!”天鹤村三组的村民感到很不满。他们眼中,乡政府旁边的那农机站是在村集体一亩多的地上盖起来的,应该给村民们一定程度的补助。但事实是,这块地连同乡政府所占的地,都在几十年前被划拨给景星乡政府。
“为了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乡政府把那块‘多余的地’拿出来建了农机站。”李莲回忆,关于土地划拨的文件,到现在仍有据可查,但一些村民却比较“认死理”,任凭乡干部说破了嘴皮,也没打消他们上访的念头。
直到有一天,几个村民拿着尺子,去农机站附近量地——他们想算清楚,乡政府究竟该“补”给村里多少钱。那天,监督员陪着他们一起量,一边帮村民拉着尺子,一边给他们讲了这块地被划拨的来龙去脉。“结果他一讲,比我们乡政府三四张嘴都管用,地还没量完,几个村民就意识到事情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纷纷表示不再上访。”李莲感慨地说,“廉政四员”和其他村民打成一片,能够将心比心地沟通。
在“说理”的同时,“廉政四员”也常常成了村中邻里纠纷的调解员。
去年4月的一个早上,景星乡黑泥沟村村主任徐朝敏被廉政信息员陈代静的电话叫醒——4组和5组的群众为争水闹起來了,人越来越多,现场秩序很乱。
两人很快一起赶到现场。从大家七嘴八舌中,她们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4组的刘其美新建住房,用抽水泵抽了5组的生产用水,而5组正在用水的梁成友发现水突然变小,就愤而将刘其美的水泵直接拖出水沟,导致水泵损坏。仔细听了双方的意见后,徐朝敏和陈代静当场作出处理:损坏水泵的修理费由两家各承担一半;今后哪个组有村民建房抽水,一定要和其他组协商好。
“生产生活中,有困难和矛盾纠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给‘廉政四员’打电话。只要电话一打,他们就会来,很快就把矛盾解决了。”目睹这一次“争水风波”全过程的村民邱贤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