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其地位是不可否认的。阅读是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即使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只能对着这些信息望“网”兴叹。因此,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处理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选择好教学的切入点,保证教学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把握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阅读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课改过后的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视如何开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这些都要求初中教师不仅拥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具备特殊的教学艺术。而这些其实都离不开阅读。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通过阅读能够美化他们的心灵,提高素养,对于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累语言及写作素材,培养语文语感,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初中生掌握了阅读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切入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个性解读文章,以独特的方式将文章展示给学生。这些切入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情景切入法
情景切入法就是以文章中的某一特定的情景再现为切入点,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融入到该情景之中,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种情景,可以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点,也可以是一些小细节。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使用这种切入法时,不能仅仅在切入点营造气氛,更要在文章的任何一个板块都保持与切入点一致,使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不仅仅获得知识,更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
比如在学习《牡丹亭》时,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一部情景剧或者舞台剧,通过表演充分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缠绵绚丽的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同时通过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体会文字所带来的震撼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背景切入法
背景切入法就是以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或当时的社会环境为切入点,将文章与时代结合起来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而反映生活的文章更是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文章的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人生观、处事观,进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篇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通过了解背景,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对于记忆这首诗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3.作者切入法
作者切入法就是指分析作文时以作者为了解文章的突破口。对于不熟悉的作者,教师应以其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阅读理解文章的兴趣;而对于熟悉的作者,教师可以在了解其基本生平外,从学生不了解的方面出发,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延伸的兴趣。
比如,初一教材中《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端木蕻良,初中生对他其实并不熟悉,甚至可能因为他的名字会误以为他是日本人,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了解,再推入课文解读,达到新颖别致、深入人心的效果。
4.题目切入法
题目切入法就是指从不同角度对文章题目作出质疑,这些质疑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文章的题目多种多样,有通俗易懂的,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有包含文章内容的,如《谈读书》;有意蕴丰富的,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当然也有艺术性的,如《牡丹亭》等。对于不同的题目,教师应该区别对待这些文章。
在题目切入法中,可以通过提出类似“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理解文章。比如在阅读《再别康桥》时,可以考虑“康桥是什么”、“谁再别”和“为什么再别”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因为带着目的去阅读会更加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保证阅读教学的成效。
5.结构切入法
结构切入法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文章的艺术。一般现在初中语文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写作技巧则是千变万化,需要平常不断积累。
在阅读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进行阅读时的一个步骤,即提问—要求学生找原文—归纳总结—拓展,可以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文章。
三、小结
不管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何种切入点,其阅读教学的实质都不会改变,这些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打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阅读内容。今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需不断调研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学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J]. 中学语文. 2009(12)
[2]徐海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J]. 考试周刊.2011
[3]张霖.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11)洪国成. 阅读 对话 写作——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实例研究[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12)
[4]代舟兰.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课改过后的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视如何开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这些都要求初中教师不仅拥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具备特殊的教学艺术。而这些其实都离不开阅读。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通过阅读能够美化他们的心灵,提高素养,对于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累语言及写作素材,培养语文语感,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初中生掌握了阅读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切入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个性解读文章,以独特的方式将文章展示给学生。这些切入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情景切入法
情景切入法就是以文章中的某一特定的情景再现为切入点,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融入到该情景之中,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种情景,可以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点,也可以是一些小细节。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使用这种切入法时,不能仅仅在切入点营造气氛,更要在文章的任何一个板块都保持与切入点一致,使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不仅仅获得知识,更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
比如在学习《牡丹亭》时,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一部情景剧或者舞台剧,通过表演充分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缠绵绚丽的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同时通过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体会文字所带来的震撼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背景切入法
背景切入法就是以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或当时的社会环境为切入点,将文章与时代结合起来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而反映生活的文章更是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文章的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人生观、处事观,进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篇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通过了解背景,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对于记忆这首诗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3.作者切入法
作者切入法就是指分析作文时以作者为了解文章的突破口。对于不熟悉的作者,教师应以其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阅读理解文章的兴趣;而对于熟悉的作者,教师可以在了解其基本生平外,从学生不了解的方面出发,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延伸的兴趣。
比如,初一教材中《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端木蕻良,初中生对他其实并不熟悉,甚至可能因为他的名字会误以为他是日本人,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了解,再推入课文解读,达到新颖别致、深入人心的效果。
4.题目切入法
题目切入法就是指从不同角度对文章题目作出质疑,这些质疑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文章的题目多种多样,有通俗易懂的,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有包含文章内容的,如《谈读书》;有意蕴丰富的,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当然也有艺术性的,如《牡丹亭》等。对于不同的题目,教师应该区别对待这些文章。
在题目切入法中,可以通过提出类似“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理解文章。比如在阅读《再别康桥》时,可以考虑“康桥是什么”、“谁再别”和“为什么再别”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因为带着目的去阅读会更加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保证阅读教学的成效。
5.结构切入法
结构切入法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文章的艺术。一般现在初中语文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写作技巧则是千变万化,需要平常不断积累。
在阅读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进行阅读时的一个步骤,即提问—要求学生找原文—归纳总结—拓展,可以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文章。
三、小结
不管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何种切入点,其阅读教学的实质都不会改变,这些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打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阅读内容。今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需不断调研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学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J]. 中学语文. 2009(12)
[2]徐海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J]. 考试周刊.2011
[3]张霖.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11)洪国成. 阅读 对话 写作——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实例研究[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12)
[4]代舟兰.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