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5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就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提出“自然资源绝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这样的忠告。“资源诅咒”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因此,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对资源型企业的研究远远少于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并且大多是在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及其转型的研究中,涉及该问题。专门研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目前并不多见。而对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义、评价、制约因素、对策等方面。
一、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一)资源型企业的定义
王锋正、郭晓川认为,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而言,有别于制造型企业、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一类企业,是指基于自然资源的占有或独占,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陈明政、方思敏认为,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以上观点均强调了:企业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企业对资源的加工程度较低;企业以资源占有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把握住以上几个重要特点,就基本理解了资源型企业的内涵。此外,这类企业往往还具有资本流量大,地理根植性强,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与政府关系密切等特点。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李宇凯等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以创新为成长动力,以发展替代支柱产业为成长手段,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目标,以及企业、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共同发展。刘天宇认为,其内涵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自然资源可开发的持续性;企业发展模式的持续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延伸企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上观点强调了通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永续发展。而要实现永续发展,关键是要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持续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一)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邢相勤、陈莹以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指出这些指标大体上可由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协调度三个系统体现。这一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组成,包括3个准则、15个要素,共有58个指标。李新春、吴志刚从四个方面构建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环境状况指标和资源状况指标,每个方面下又有具体的观测指标。
评价指标是进行评价的起点和关键,必须要能反映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点和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能力及协调状况。学者们对衡量指标的认识较为一致,基本上都包含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李宇凯分别运用AHP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基于AHP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紫金矿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陈进等以云南驰宏锌锗公司为例,通过对资源储量、动态开采服务年限、环境影响等调查和预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颉茂华、张子娟认为,常用的多目标评价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权重较难确定并带有主观性及评价结果非公正性等缺陷,于是选择混合DEA模型作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评价是为了诊断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应该坚持科学性、综合性、可比性、实用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原则。显然,国内学者对于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它们在概念、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共识。
三、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敖宏、邓超将制约因素总结为,资源总量稀缺、技术水平低下、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加工深度低、资源产业链开发及循环利用程度不高、严格的政策限制。田家华等人以GEM模型为分析框架,认为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因素、科研技术因素、人才培育因素、管理创新因素、市场支持因素、政府支持因素、环境保护因素。张波认为,企业的市场定位趋同,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业延伸能力,多元化发展问题被漠视等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严良等人则指出,国内很多研究都忽视了政府行为造成的制约作用:人力资本的挤出与物质资本的流失,就业压力下资源型企业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和替代效应,粗放式经济与低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下的供需恶性循环结构。
多数学者都把资源依赖性作为制约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本上都从企业的内、外两个角度出发,对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对逐渐稀缺的资源的依赖,只是制约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表层原因,对资源的严重依赖而带来的创新能力的不足,则是制约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
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李宇凯等人提出,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开展循环经济并延伸产业链;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替代支柱产业;加强企业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资源配置市场化,取消产品价格管制。王锋正、郭晓川提出,要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业集群为形式,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切实推进生态化、高技术化、集群化和资本化发展,从而实现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黄娟等则借鉴纽蒙特矿业公司和安格鲁黄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外资源型企业的经验,提出通过采取资源优先、环保安全、资本运行、企地合作、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开拓市场、规模化战略等战略措施,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一方面是借鉴国外经验(例如纽蒙特矿业公司、安格鲁黄金公司、法国洛林地区、德国鲁尔地区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直接针对中国企业的问题提出对策,重在资源优势巩固、转型升级、加强企业内外部管理等方面。
本文认为,资源优势很多是依靠垄断、强权和腐败得来,而不是靠经营取胜获得,这进一步增加了资源型企业进取的惰性。因此,政府应在保证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政、企分离并放松管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依靠企业家精神和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形成有效竞争格局,推进资源型产业市场化进程。最终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实现资源型企业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研究以定性居多,缺乏实证研究。本文仅对有限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难免会有局限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例如,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制、合作技术创新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将是笔者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一、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一)资源型企业的定义
王锋正、郭晓川认为,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而言,有别于制造型企业、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一类企业,是指基于自然资源的占有或独占,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陈明政、方思敏认为,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以上观点均强调了:企业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企业对资源的加工程度较低;企业以资源占有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把握住以上几个重要特点,就基本理解了资源型企业的内涵。此外,这类企业往往还具有资本流量大,地理根植性强,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与政府关系密切等特点。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李宇凯等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以创新为成长动力,以发展替代支柱产业为成长手段,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目标,以及企业、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共同发展。刘天宇认为,其内涵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自然资源可开发的持续性;企业发展模式的持续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延伸企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上观点强调了通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永续发展。而要实现永续发展,关键是要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持续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一)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邢相勤、陈莹以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指出这些指标大体上可由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协调度三个系统体现。这一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组成,包括3个准则、15个要素,共有58个指标。李新春、吴志刚从四个方面构建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环境状况指标和资源状况指标,每个方面下又有具体的观测指标。
评价指标是进行评价的起点和关键,必须要能反映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点和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能力及协调状况。学者们对衡量指标的认识较为一致,基本上都包含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
(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李宇凯分别运用AHP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基于AHP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紫金矿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陈进等以云南驰宏锌锗公司为例,通过对资源储量、动态开采服务年限、环境影响等调查和预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颉茂华、张子娟认为,常用的多目标评价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权重较难确定并带有主观性及评价结果非公正性等缺陷,于是选择混合DEA模型作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评价是为了诊断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应该坚持科学性、综合性、可比性、实用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原则。显然,国内学者对于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它们在概念、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共识。
三、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敖宏、邓超将制约因素总结为,资源总量稀缺、技术水平低下、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加工深度低、资源产业链开发及循环利用程度不高、严格的政策限制。田家华等人以GEM模型为分析框架,认为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因素、科研技术因素、人才培育因素、管理创新因素、市场支持因素、政府支持因素、环境保护因素。张波认为,企业的市场定位趋同,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业延伸能力,多元化发展问题被漠视等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严良等人则指出,国内很多研究都忽视了政府行为造成的制约作用:人力资本的挤出与物质资本的流失,就业压力下资源型企业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和替代效应,粗放式经济与低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下的供需恶性循环结构。
多数学者都把资源依赖性作为制约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本上都从企业的内、外两个角度出发,对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对逐渐稀缺的资源的依赖,只是制约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表层原因,对资源的严重依赖而带来的创新能力的不足,则是制约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
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李宇凯等人提出,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开展循环经济并延伸产业链;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替代支柱产业;加强企业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资源配置市场化,取消产品价格管制。王锋正、郭晓川提出,要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业集群为形式,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切实推进生态化、高技术化、集群化和资本化发展,从而实现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黄娟等则借鉴纽蒙特矿业公司和安格鲁黄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外资源型企业的经验,提出通过采取资源优先、环保安全、资本运行、企地合作、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开拓市场、规模化战略等战略措施,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一方面是借鉴国外经验(例如纽蒙特矿业公司、安格鲁黄金公司、法国洛林地区、德国鲁尔地区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直接针对中国企业的问题提出对策,重在资源优势巩固、转型升级、加强企业内外部管理等方面。
本文认为,资源优势很多是依靠垄断、强权和腐败得来,而不是靠经营取胜获得,这进一步增加了资源型企业进取的惰性。因此,政府应在保证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政、企分离并放松管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依靠企业家精神和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形成有效竞争格局,推进资源型产业市场化进程。最终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实现资源型企业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研究以定性居多,缺乏实证研究。本文仅对有限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难免会有局限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例如,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制、合作技术创新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将是笔者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