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帕金森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及护理。结果:均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症状迅速改善,并发症少。结论: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而有效,完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微电极引导 帕金森病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10月收治帕金森病[1]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5~19年,平均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内科药物治疗,因症状不能缓解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局麻下安装leksell-G框架,进行头颅MRI扫描,将图像传至手术计划系统,确定靶点坐标。入手术室,局麻下颅骨钻孔,安装立体定向导向仪,用微电极记录的电生理方法验证靶点后进行核团毁损,达到治疗目的。一侧苍白球毁损术19例,一侧丘脑毁损术3例。
结果:17例僵直症状明显改善,震颤消失;5例僵直和震颤症状改善。无1例有颅内出血和偏瘫等严重并发症。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整个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过程,均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应向病人讲解治疗的全过程及该项新技术的优势。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为病人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准确、详细的信息。向病人介绍疗效好的实例去鼓励病人,增加信心,减少不良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术前准备:术前1日预约MRI,术晨病人禁食水,局麻下安装leksell-G定位框架,进行头颅MRI薄层位扫描,确定核团靶点坐标。
术后护理:①立体定向毁损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水肿、肢体偏瘫、视野改变等并发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语言、肢体活动变化等。如有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②帕金森病因老年病人多,病程长,同时伴有情绪障碍和人格改变,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多安慰病人。③功能锻炼:术后对关节肢体经常作适当的活动,肢体按摩等康复功能训练。全部病人术后症状如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均有明显改善。④药物指导:术后病人僵直、震颤等症状得到改善,但仍需长期服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含量,可改善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并提高语言能力。术后服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适当减量,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出现变化应及时来院就诊。⑤出院指导:嘱病人继续小剂量服用美多巴巩固治疗。术后0.5~1年后可行对侧手术毁损治疗。
讨 论
帕金森病发病率1.1‰~10.6‰[2],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神经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帕金森病疗效明显提高,临床应用的脑内靶点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3]。
立体定向毁损术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已取得满意疗效,我们体会到立体定向外科微侵袭治疗方法,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病人痛苦少,治疗成功率高,且比较经济。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士术前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及耐心解释,术后细心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各项操作准确无误的配合医生,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先明,牛朝诗.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王忠誠.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71-874.
3 周晓平,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0(26):199-201.
关键词 微电极引导 帕金森病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10月收治帕金森病[1]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5~19年,平均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内科药物治疗,因症状不能缓解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局麻下安装leksell-G框架,进行头颅MRI扫描,将图像传至手术计划系统,确定靶点坐标。入手术室,局麻下颅骨钻孔,安装立体定向导向仪,用微电极记录的电生理方法验证靶点后进行核团毁损,达到治疗目的。一侧苍白球毁损术19例,一侧丘脑毁损术3例。
结果:17例僵直症状明显改善,震颤消失;5例僵直和震颤症状改善。无1例有颅内出血和偏瘫等严重并发症。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整个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过程,均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应向病人讲解治疗的全过程及该项新技术的优势。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为病人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准确、详细的信息。向病人介绍疗效好的实例去鼓励病人,增加信心,减少不良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术前准备:术前1日预约MRI,术晨病人禁食水,局麻下安装leksell-G定位框架,进行头颅MRI薄层位扫描,确定核团靶点坐标。
术后护理:①立体定向毁损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水肿、肢体偏瘫、视野改变等并发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语言、肢体活动变化等。如有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②帕金森病因老年病人多,病程长,同时伴有情绪障碍和人格改变,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多安慰病人。③功能锻炼:术后对关节肢体经常作适当的活动,肢体按摩等康复功能训练。全部病人术后症状如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均有明显改善。④药物指导:术后病人僵直、震颤等症状得到改善,但仍需长期服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含量,可改善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并提高语言能力。术后服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适当减量,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出现变化应及时来院就诊。⑤出院指导:嘱病人继续小剂量服用美多巴巩固治疗。术后0.5~1年后可行对侧手术毁损治疗。
讨 论
帕金森病发病率1.1‰~10.6‰[2],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神经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帕金森病疗效明显提高,临床应用的脑内靶点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3]。
立体定向毁损术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已取得满意疗效,我们体会到立体定向外科微侵袭治疗方法,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病人痛苦少,治疗成功率高,且比较经济。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士术前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及耐心解释,术后细心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各项操作准确无误的配合医生,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先明,牛朝诗.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王忠誠.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71-874.
3 周晓平,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0(26):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