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曲线运行引起学校建筑物振动响应分析

来源 :地震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以其快捷、准时、运量大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轨道交通形式,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杭州市地铁3号线曲线地段的某中学建设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车辆-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系统的竖向耦合模型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得到考虑轨道高低不平顺影响的轨道振动源强.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双孔平行曲线盾构隧道-土-桩-建筑物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轨道支点力作为激励对地铁列车运行时的隧道-土-桩-建筑物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研究地铁振动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和建筑物的动力响应特性.根据相关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对建筑物的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轨道加速度和扣件动支点力的最大值分别约为40 m/s2和30 kN;地层和建筑物的振动以竖向为主,水平Y向振动略大于水平X向振动;地面加速度随着距隧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各建筑物楼层的振动主频位于16~40 Hz;部分建筑物楼层的振动响应水平已超出了规范的限值要求,建议对地铁轨道或建筑物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
其他文献
利用区域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基于2008年10月—2018年6月近震资料,对晋冀豫交界地区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与P波、S波三维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地震空间位置得到明显改善,浅部的速度结构与地形及沉积层厚度对应较好,研究区内控制性断裂和地震多分布在太行山隆起区的高、低速变化梯级带上.对比分析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及同一构造单元不同深度的P、S波速度异常特征及其与中小地震和历史强震的分布关系,结合研究区内历史强震和现今中、小震分析发震构造及深部孕震环境,为该区未来强震危险区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殿沟泉气氡浓度在汶川地震后经常出现成簇高频震荡异常.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采用正规化、聚类、特征值计算等方法对氡观测数据和地震目录进行预处理,提取气氡异常、震级、震源深度和地震分区等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开展殿沟泉氡异常与周边区域地震活动统计关系研究.利用聚类开展的地震分区结果显示与构造分区基本吻合,反映出不同构造单元地震活动的丛集性特征;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泉点气氡异常与周边地震活动有关,特别是与汶川地震主震区龙门山断裂中段和临近区青川断裂区域的地震活动有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泉点气氡对周边地
为利用sPn与Pn波的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进一步提高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推导多层介质下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发现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及区域地壳速度模型有关.震源在同一层中,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变,而当震源位于不同层中时,sPn-Pn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同,并呈分段直线的走时差曲线形态.地壳速度结构纵向越不均匀,多层和单层介质下利用sPn-Pn走时差计算的震源深度误差就越大,走时曲线的各分段直线斜率相差越大;探讨地壳中sPn与Pn波传播路径相同但波速不同的单层地壳速度模型,发现
X射线(X光)于1895年11月8日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R?ntgen,1845-1923)意外发现,他因此在1901年获得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正巧于X射线被发现的半个多月前立下遗嘱,捐赠遗产设立诺贝尔奖.但是,伦琴拒绝为X射线申请专利,谢绝同事和朋友的建议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虽然后人有时仍将X射线称为伦琴射线),并且婉拒了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致词.伦琴又在遗嘱中,将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捐赠给了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Würzburg)做为研究资
期刊
2015年,新视野太空飞船旅行近十年后传回了冥王星激动人心的冰面影像.照片揭示了一片平滑、明亮、两瓣的冰面特征,其西叶称为斯普坦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这片由氮、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的冰盖位于盆地内,该盆地可能因冥王星早年被大型物体撞击而形成.
期刊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分析认为:此次唐山5.1级地震属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震震区内的地震起伏活动;此次地震的序列本身并不丰富,震区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大.
临汾盆地位于山西地堑系的南部,地裂缝灾害频发且成因复杂多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在侯马凹陷盆地的地裂缝,发育规模大,灾害严重,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2007年出现在侯马凹陷盆地区的北张地裂缝为例,通过详细的地面调查和地表测绘查了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利用槽探揭示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根据物探、钻探和InSAR监测结果,分析构造断裂和超采地下水与地裂缝的关系,并得出北张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并据此提出地裂缝的防治措施.
震后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可为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应急指挥决策和地震烈度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分析震后第一时间多方面地震现场灾情的实际需求,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现场灾情采集系统的研发目标,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客户端、中间层和数据层设计,详细描述灾情信息和烈度上报、查询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功能测试结果展示该系统的适用价值和灾情采集效率.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地区发生的Mw6.6地震,对当地人民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基于Sentinel-1数据获取该地震的视线向同震形变场,采用贝叶斯方法反演单一断层走向为106.9°、倾角为73.8°、震源深度为17.35 km,在此断层几何模型基础上,以最速下降梯度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SDM)反演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断层面上存在两个滑动峰值,其中位于断层西侧的最大滑动量为0.66 m,深度为11.7 km,位于断层东侧的最大滑动量为0.83 m,深度为7.5 km
针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滑移面确定这一工程问题,提出一种解析法.首先根据基本假设及边坡的几何关系,建立边坡滑移面确定模型,推导出滑移面控制方程;然后基于极限平衡理论,采用解析的方法推导出与滑移面控制方程相关联的安全系数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求解目标函数(一元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最小值,求出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及对应的临界滑移面.通过算例验证表明:本文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与传统极限平衡条分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最小安全系数偏差不超过±5%;本文方法所确定的临界滑移面与基于传统极限平衡条分法所广泛搜索的临界滑移面比较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