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根据每种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不断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解题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客观规律;思维能力
一、引言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智力的必由之路,它既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点也是重难点。很多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常常用觉得无从入手,时间久了就怀有恐惧心理,觉得解应用题头疼,因此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改进应用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就要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等,从简单应用题做起,把简单应用题的基础打牢,进而才能更好地分析解答复合应用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去,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的看法。
二、引导学生遵循客观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因年小幼稚,缺乏思想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从多角度、全方位找出内在的规律性。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第一步是审题,读题说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第二步是注意分析数量关系;第三步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十一种类型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指导学生总结出十一种类型的关系式,掌握各种解题原理,以便正确解答。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以总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方法解答连减应用题,是小学教材的一道典型应用题,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例如,有30张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笔者在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扫清障碍,有30张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学生很快列出算式,接着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例题,首先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依次出示线段图,接着分析数量关系,要求题目中的问题 — —还剩多少张?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根据直线图,就不难说出第一步所求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第二步还剩多少张是从做完纸花剩下的 19 张里去掉做小旗用的 9 张。在此,教师连续追问:我们还能不能有别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也可以先求做小旗和纸花一共用去多少张?再从30里去掉用去的数就是我们要求的还剩多少张。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列出式子。
同时告诉学生,这就叫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应用题,第一种方法是从总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求最后还剩多少;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从总数里去掉这两个数的和,剩下的就是我们题目中所求的问题。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类题型,我还自编了一道应用题:我们班里有45名同学参加了劳动,擦玻璃的有15人,清扫室外卫生区的有20人,剩下的同学打扫室内卫生,问打扫室内卫生的有多少人?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从45里减去15等于30,再从30里减去20等于10,有10人打扫室内卫生。有的同学说,擦玻璃和清扫室外卫生区的共有35人,从45里减去35等于10,也是有10人打扫室内卫生。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两种解题方法,告诉学生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主动投入到应用题的研究之中,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加强编题训练,注重培养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组织他们亲自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我尝试编应用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编题练习可采取以下几种练习形式:一是看图编应用题;二是模仿例题编应用题;三是根据算式编应用题等。例如,小学教材有这样一道题: “班级有31张彩纸,糊灯笼用去7张,”笔者让学生们把它编写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看谁编的又快又好,编的好的奖励小星星。学生们一听,情绪高涨,都开动脑筋编了起来。有的说:班级又买来6张,现在有多少张?有的说:做纸鸽、做纸鹤、做风筝等又用去10张,还剩多少张?还有的同学说:把剩下的彩纸平均分给4个班,求每班能分到几张?……学生们各抒己见,编出的题真是五花八门,把我们以前学的类型题都编出来了。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着重表扬了一个人能编写出几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同学,同时让学生们对这些题一一列出算式。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灵活解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高锦荣.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2(10中).
[2]李希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探讨[J].中国培训,2015(12下);247.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客观规律;思维能力
一、引言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智力的必由之路,它既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点也是重难点。很多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常常用觉得无从入手,时间久了就怀有恐惧心理,觉得解应用题头疼,因此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改进应用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就要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等,从简单应用题做起,把简单应用题的基础打牢,进而才能更好地分析解答复合应用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去,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的看法。
二、引导学生遵循客观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因年小幼稚,缺乏思想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从多角度、全方位找出内在的规律性。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第一步是审题,读题说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第二步是注意分析数量关系;第三步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十一种类型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指导学生总结出十一种类型的关系式,掌握各种解题原理,以便正确解答。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以总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方法解答连减应用题,是小学教材的一道典型应用题,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例如,有30张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笔者在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扫清障碍,有30张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学生很快列出算式,接着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例题,首先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依次出示线段图,接着分析数量关系,要求题目中的问题 — —还剩多少张?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根据直线图,就不难说出第一步所求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第二步还剩多少张是从做完纸花剩下的 19 张里去掉做小旗用的 9 张。在此,教师连续追问:我们还能不能有别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也可以先求做小旗和纸花一共用去多少张?再从30里去掉用去的数就是我们要求的还剩多少张。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列出式子。
同时告诉学生,这就叫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应用题,第一种方法是从总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求最后还剩多少;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从总数里去掉这两个数的和,剩下的就是我们题目中所求的问题。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类题型,我还自编了一道应用题:我们班里有45名同学参加了劳动,擦玻璃的有15人,清扫室外卫生区的有20人,剩下的同学打扫室内卫生,问打扫室内卫生的有多少人?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从45里减去15等于30,再从30里减去20等于10,有10人打扫室内卫生。有的同学说,擦玻璃和清扫室外卫生区的共有35人,从45里减去35等于10,也是有10人打扫室内卫生。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两种解题方法,告诉学生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主动投入到应用题的研究之中,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加强编题训练,注重培养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组织他们亲自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我尝试编应用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编题练习可采取以下几种练习形式:一是看图编应用题;二是模仿例题编应用题;三是根据算式编应用题等。例如,小学教材有这样一道题: “班级有31张彩纸,糊灯笼用去7张,”笔者让学生们把它编写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看谁编的又快又好,编的好的奖励小星星。学生们一听,情绪高涨,都开动脑筋编了起来。有的说:班级又买来6张,现在有多少张?有的说:做纸鸽、做纸鹤、做风筝等又用去10张,还剩多少张?还有的同学说:把剩下的彩纸平均分给4个班,求每班能分到几张?……学生们各抒己见,编出的题真是五花八门,把我们以前学的类型题都编出来了。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着重表扬了一个人能编写出几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同学,同时让学生们对这些题一一列出算式。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灵活解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高锦荣.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2(10中).
[2]李希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探讨[J].中国培训,2015(12下);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