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分析,提升效率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难点。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感觉无从下笔或是跑题、偏题,原因在于作文立意模糊,学生对作文立意的理解不够深刻。文章浅谈作文立意的重要价值,结合教学实情探究初中生作文立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初中生作文立意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47-02
  作文分數在初中语文学科的考核成绩中占据较大比例,许多学生由于写作能力弱难以取得好成绩,部分学生甚至因此对语文学科形成刻板印象,消极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日常学习。然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应着力探究提升学生作文立意能力的有效方法,向学生介绍更加高效的写作思路与技巧,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创造更多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进步。
  一、浅谈作文立意的重要价值与必要性
  初中作文形式多样,作文题目包含的信息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写作角度较多。一方面,丰富的信息为学生发挥个性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从另一方面看,丰富的信息也导致学生把握作文题目核心内容的能力受到挑战,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信息筛选能力,在写作中出现跑题、偏题等问题。教师重视初中生的作文立意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跑题、偏题等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优秀范文仿写部分语句,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写作时会有意识地寻找自身经历与优秀范文内容的重合点,然后根据范文的句型、句式调整语序、陈述自己的经历。学生一味地模仿优秀范文导致他们的作文缺乏新意,部分学生对范文生搬硬套,导致作文立意不明,创新思维与能力也被优秀范文束缚。通过对初中生实际写作情况的考查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研究作文立意,写作时大多存在应付心理,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立意,加强作文立意环节的教学,打破学生脑海中的传统思维定式,激发他们创新写作内容的意识。学生在写作时要基于个人现实生活与真情实感进行立意,在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进行写作,作文内容不再是东拼西凑的产物,而是独立思考的成果。经过较长时间的写作训练,学生的立意能力将显著提升,作文的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二、初中生作文立意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多角度观察生活
  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素材,而只有少数学生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与意义,从独特的角度看待生活事物,对生活事物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初中生的作文应当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避免出现文风浮夸的问题,因此,学生的作文立意也应当基于现实生活。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进行思考,了解事件细节,挖掘生活事件的本质,对生活事件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须使学生意识到:平凡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真正有意义的写作并非基于惊险刺激的经历,而是基于平凡朴实的生活。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挖掘写作素材不一定要走进社会,校园中也有许多值得观察、记录的事物。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分享生活故事的机会。初中生思维较为发散,立意时通常从多个点切入,力求概括事物的全貌。在学生写作能力较弱,暂时无法全面描绘事物的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从典型微观事物入手探求作文立意。学生还要学会将作文素材和所学知识、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使作文立意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在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藏羚羊的跪拜》这一阅读素材,给学生以启发。许多学生阅读该文章时,对猎人的残忍感到愤怒,对藏羚羊的遭遇感到同情,但转移到具体的写作环节却感到无话可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对写作主题的把握不够准确,这一问题最终会反映在学生所写的作文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次写作的主题,要求学生找出阅读素材中能够呼应写作主题的内容,根据这些与写作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立意。如此一来,学生才能避免陷入跑题、偏题的误区。
  (二)掌握基础写作立意框架
  初中阶段的作文内容大多与人、景、事有关,学生应当具备判断写作要点、主题的能力。例如,在解读作文题目时,学生要迅速对作文题目进行归类,根据写作对象将其归入不同作文类别中,从而缩小立意范围,确定具体的写作内容。
  以描写人物的作文主题为例,作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通常包括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如果学生能够在立意时确定描写的对象,在延伸与拓展写作内容的过程中便能描写得更加全面、细致。例如,一名学生描写自己的姥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身材、发型等特征,但由于立意较为模糊,在描写外貌时并未突出姥姥的特点,所以外貌描写的作用较为单一。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外貌描写中融入对姥姥性格的描写。如描写姥姥的头发与嘴时,加入“略显花白”“能说会道”等词组,突出姥姥开朗的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服务于作文立意。
  再如,在描写景物的作文中,许多学生只关注对景物本身的描写,缺乏情感细节的融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立意环节确定写景的意图,如描写富有历史底蕴的景物通常是为了歌颂某种精神,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可融入对历史事物的介绍,丰富所写景物的文化底蕴。
  (三)加强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的过程也是锻炼发散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足够发散,立意时才能想到富有新意的关键点,从而为作文融入创新元素。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延伸课内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丰富作文内容做准备。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从一句古诗出发,探究其中蕴藏的情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生对这句古诗非常熟悉,但由于对诗句的深刻内涵缺乏思考,在立意时遇到许多难题。此时,教师可通过恰当提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能灵活应用积累的素材立意、写作。在信息教育理念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工具传递关键信息,给予学生提示。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介绍该诗写作背景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这一视频了解诗人的生平,解读诗人创作该诗句时的心境。接着,教师再播放一段描绘该诗画面的片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创造的意境,在这一片段中,沉舟、病树、千帆过、万木春等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这能够唤醒学生的深层记忆。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联想到许多事物,如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在观看动画时联想到白居易赠送给刘禹锡的诗,并在课堂上大声朗诵,这能够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对诗句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作文立意自然而然变得深刻;与此同时,学生群体之中优秀个体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会影响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其他学生受到感染,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储备大有裨益。   再如,学生学习《最后一课》《木兰诗》等课文时,教师应要求他们对比学习同类型的文章,提取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感受名家在描绘相似情感时,其文章的精妙之处。《最后一课》通过特殊的一堂课展现爱国情怀,《木兰诗》则从具体的人物出发传递保家卫国的情感,二者传递的情感具有相似之处,但切入点有所不同。这启示学生应根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在写作时做到有的放矢。
  (四)合理使用思维导图
  写作训练考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许多作文题目看起来简单,但要据此写出让人惊艳的文章则难度较大。以中考作文《充电》为例,许多学生在审题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各类电器设备,认为“充电”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因此思维受限,不知從何写起。学生的惯性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深入思考,导致他们在立意环节遇到巨大阻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思路,通过富有逻辑性的分析挖掘题目的内涵。
  从题目本身出发,“充电”二字可分开理解。“充”在这一题目中指的是一种行为,可以理解为电力的增加,也可抽象理解为某种事物的提升、积累。“电”则是“充”的对象,一旦对“充”字进行抽象解读,“电”字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得丰富。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思维导图的两侧分别引出母分支——“充”“电”,然后根据对二者的抽象解读联想具有此类关系的事物并立意。通过整理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变得富有逻辑,原本具象化的题目变得抽象,学生在挖掘其抽象内涵后又回归具体的生活,实现抽象含义的具象化,这一过程便是立意、创造的过程。随着思考的深入,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将不再停留于表面。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要求他们画出文章的结构框架,与立意环节制作的思维导图对比,观察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学习,学生能发现作文中与立意不相符合的部分,通过自我反思后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写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能力,作文立意对初中生的语文学科基础能力要求较高。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要求他们深刻分析题目,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理清思路,在准确立意的同时实现创新,写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富有新意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探讨初中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J].语文课内外,2020(20):179.
  [2]张钰妮.以小见大——乡土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立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31):232-233.
  [3]周亚丽.千古文章意为高——例谈作文的立意指导[J].作文,2020(32):68-70.
  [4]沈世银.谈初中作文如何审题立意[J].作文成功之路,2020(9):43.
  [5]周永.巧设台阶指方向——初中生作文立意指导[J].新智慧,2019(36):126.
  [6]李亚红.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写作策略分析探述[J].学周刊,2020(21):47-4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详细分析立德树人理念对高中地理教育的实践意义,尝试通过教师讲解、资源展示、学生参与等方式进行教育实操,在开展课题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品德教育。最终,教师能够在总结出如何在地理课堂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保证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够通过参与地理课堂,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完善和品质的逐步健全。  关键词:高中地理;立德树人理念;践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物理教师注重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以更好地贯彻生本理念。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学会从物理的角度观察、思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构高效物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情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
期刊
摘 要: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更广,接触的知识越来越深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积累生活经验,通过日常生活发现知识的真谛。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实践性、应用性,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很多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体育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也促使体育教学改革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持续探索中获得创新。但体育教学依然存有众多问题,如过于重视教学形式、重考试成绩而轻教育等问题日益显著,这就导致目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依据本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效果,采用科学规范、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促使项目化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得
期刊
摘 要:数学文化是人类的瑰宝,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精心剖析教材,挖掘知识背后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文章就数学文化如何有机地融入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旨在为建构高效数学课堂助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初中数学;魅力课堂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为了分析幼儿语言教学如何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文章采用案例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从幼儿语言教学入手,进一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实践路径,提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幼儿语言运用积极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幼儿语言感悟能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幼儿语言学习渠道;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幼儿学习视野四个教学途径,以期提高幼儿语言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方法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家长除了要注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应注意与幼儿园教育相配合。家园合力,把握好幼儿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文章就如何实现家园合力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家校合力;良好习惯;养成方法 
期刊
摘 要:从音乐和美术两门学科的不同角度,就内容上如何融会贯通、形式上如何借鉴、情感上如何融通进行了探讨,使音乐走进画面,让绘画元素融入音符。在美术课堂中加入音乐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以美术作品的鉴赏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逐步获得双重体验,实现音乐与美术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音乐;美术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必修课程,通过跟踪“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测试”这门课程,对目前微格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微格教学训练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非常有效,但是因为师资有限、课时不足、学生角色扮演不熟练等问题,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对微格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存在问题;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物理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物理知识本身比较复杂和较难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科主题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心智水平也有所提高,在该年龄段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更多现实中的物理现象,懂得事物的本质。文章主要讲述初中物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加强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