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语文就离不开写作,而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老师不愿上作文课,学生也不愿写作文。那么教师就应该深入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社会阅历等,实施科学教学,让学生乐学、乐写,不把写作当负担。培养学生既会写作文,又能写出好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素材 培养习惯作文,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合口味的菜肴,分析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尚低。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初中阶段练得最多的文体是记叙文,这是因为考虑到写说明文需要知识,写议论需要理论,而我们的初中生这两方面都还欠缺,他们首先应该具备的是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大纲里从初一到初三都强调了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其它文体则是要求学写。这样的要求老师们能接受而也符合我们多年教学的习惯。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程序一般是:观察事物表现事物,写所见所闻时夹进自已的感想。训练内容一般包括;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训练步骤一般包括: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详略过渡,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等。按理说,老师们安排得周到细致,又与中考作文要求丝丝人扣,学生们应该是拍手欢迎这新的作文训练,想写爱写作文了。
1.初中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我们听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孩子们最不爱写作文!我们听学生们抱怨最多的是:我们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症结何在?
(1)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记雨中的一件事》。可此时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哪还记得下雨的情景?大多数同学面对黑板愁眉苦脸:雨肯定经历过的,但那是过去的事,不过这倒好办,把收上的别人写雨的话照着抄抄就行了,可那“雨中的一件事”却让他们头疼了。他们在生活中好像还没有经历过“一件事”。确实是这样,老师规定的写事记叙文题目,有的同学挖空心思也找不出这样的生活经历。也有的同学在生活中虽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可惜因为兴趣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密切,客观外界条件不允许等等原因,没有注意到或没有在记忆中留下痕迹……怎么办呢?为了完成作业,在抓耳挠腮一番之后,只好煞有介事地胡编一气。这样写作文,学生怎能不怕呢?
(2)学生不喜欢写那毫无兴趣作文。长期以来,我们都要求学生记叙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是我们又常常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学生,而不是作家。他们既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他们学知识,除了靠觉悟、靠硬灌外,恐怕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兴趣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下课十分钟,同学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得热闹极了,可一上课回答问题却成噤若寒蝉了。写作文也是一样,如果让他们说自己碰到的真
人真事,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可写作文呢,我们不管在座同学各自不同的经历,各自不同兴趣,只有一个作文题让他们写,还要求写真人真事。这种没有兴趣的写法,学生能不怕吗?
(3)学生不喜欢总是用固定的模式写作文。按理说,水无常形,文无常式,学生写作文不应要求过死,可为了应付中考,尤其为了应付中考立卷的老师们,只好教给学生写规定好的开头、结尾,规定好的材料,规定好的抒情,规定好的主题,常常是一本作文30篇都一个模样,这样写作文,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个性?这种新“八股”,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2.怎样指导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
(1)认识自我生活。认识自我生活指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认识自我生活能够让学生随时留意自己、审视自己,这不但有利于他们积累素材,并且在文章中更能够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时,要求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做生活的小主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热爱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下丰富的作文素材。
(2)观察方法。积累周围事物的素材,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找准观察对象,选准观察角度。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立足点不同,经观察对象主体“消化加工”后,建立起来的表象也就不同。“平时来急时用”,留心课堂、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动向,将有关的或重要的内容记下来,这将是作文时能顺手拈来的好素材。
(3)创造生活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劳动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作业”。“生活作业”主要是难度适易、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创造出来的素材写进作文。
(4)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语文,学写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也同样充实着学生的生活。课外阅读和课内的学习可以相辅相成,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写读书笔记,从课外书中去吸收丰富的知识,然后把自己所想的、所领略到的写出来。
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我以为,必须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因为作文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加工、反复锤炼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只有通过修改,才能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的目的。修改对于作文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文训练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好多学生在打完草稿后就立即把它誊抄到作文簿上,然后就交了了事。再看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总是病态百出,究其原因是缺少修改。所以我要求学生作文必须进行修改,而且必须修改两次以上,每次交作文本时,要附带交所有作文修改稿。
总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生由最初的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到今天爱写作文、想写作文,这一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结果。我们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变换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无比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写出优秀的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最爱。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曲周镇城关中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素材 培养习惯作文,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合口味的菜肴,分析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尚低。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初中阶段练得最多的文体是记叙文,这是因为考虑到写说明文需要知识,写议论需要理论,而我们的初中生这两方面都还欠缺,他们首先应该具备的是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大纲里从初一到初三都强调了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其它文体则是要求学写。这样的要求老师们能接受而也符合我们多年教学的习惯。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程序一般是:观察事物表现事物,写所见所闻时夹进自已的感想。训练内容一般包括;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训练步骤一般包括: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详略过渡,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等。按理说,老师们安排得周到细致,又与中考作文要求丝丝人扣,学生们应该是拍手欢迎这新的作文训练,想写爱写作文了。
1.初中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我们听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孩子们最不爱写作文!我们听学生们抱怨最多的是:我们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症结何在?
(1)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记雨中的一件事》。可此时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哪还记得下雨的情景?大多数同学面对黑板愁眉苦脸:雨肯定经历过的,但那是过去的事,不过这倒好办,把收上的别人写雨的话照着抄抄就行了,可那“雨中的一件事”却让他们头疼了。他们在生活中好像还没有经历过“一件事”。确实是这样,老师规定的写事记叙文题目,有的同学挖空心思也找不出这样的生活经历。也有的同学在生活中虽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可惜因为兴趣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密切,客观外界条件不允许等等原因,没有注意到或没有在记忆中留下痕迹……怎么办呢?为了完成作业,在抓耳挠腮一番之后,只好煞有介事地胡编一气。这样写作文,学生怎能不怕呢?
(2)学生不喜欢写那毫无兴趣作文。长期以来,我们都要求学生记叙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是我们又常常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学生,而不是作家。他们既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他们学知识,除了靠觉悟、靠硬灌外,恐怕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兴趣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下课十分钟,同学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得热闹极了,可一上课回答问题却成噤若寒蝉了。写作文也是一样,如果让他们说自己碰到的真
人真事,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可写作文呢,我们不管在座同学各自不同的经历,各自不同兴趣,只有一个作文题让他们写,还要求写真人真事。这种没有兴趣的写法,学生能不怕吗?
(3)学生不喜欢总是用固定的模式写作文。按理说,水无常形,文无常式,学生写作文不应要求过死,可为了应付中考,尤其为了应付中考立卷的老师们,只好教给学生写规定好的开头、结尾,规定好的材料,规定好的抒情,规定好的主题,常常是一本作文30篇都一个模样,这样写作文,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个性?这种新“八股”,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2.怎样指导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
(1)认识自我生活。认识自我生活指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认识自我生活能够让学生随时留意自己、审视自己,这不但有利于他们积累素材,并且在文章中更能够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时,要求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做生活的小主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热爱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下丰富的作文素材。
(2)观察方法。积累周围事物的素材,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找准观察对象,选准观察角度。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立足点不同,经观察对象主体“消化加工”后,建立起来的表象也就不同。“平时来急时用”,留心课堂、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动向,将有关的或重要的内容记下来,这将是作文时能顺手拈来的好素材。
(3)创造生活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劳动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作业”。“生活作业”主要是难度适易、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创造出来的素材写进作文。
(4)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语文,学写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也同样充实着学生的生活。课外阅读和课内的学习可以相辅相成,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写读书笔记,从课外书中去吸收丰富的知识,然后把自己所想的、所领略到的写出来。
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我以为,必须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因为作文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加工、反复锤炼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只有通过修改,才能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的目的。修改对于作文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文训练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好多学生在打完草稿后就立即把它誊抄到作文簿上,然后就交了了事。再看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总是病态百出,究其原因是缺少修改。所以我要求学生作文必须进行修改,而且必须修改两次以上,每次交作文本时,要附带交所有作文修改稿。
总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生由最初的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到今天爱写作文、想写作文,这一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结果。我们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变换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才能够使每位学生真正喜欢作文。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无比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写出优秀的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最爱。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曲周镇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