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在金融领域指“互联网 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互联网 ”是一把双刃剑,对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即是发展新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农信社作为政策性银行,一直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互联网 ”概念的产生,对农信社来说,如何实现向“互联网 ”的方向转变以应对金融行业环境的变化,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发挥农信社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职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 农信社 普惠金融
一、“互联网 ”与金融创新关系
(一)“互联网 ”的内涵
“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扩散、应用的过程。“互联网 ”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二)“互联网 ”与金融行业的结合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11个“互联网 ”,其中普惠金融是第五个“互联网 ”,国务院提出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 ”的技术与条件,不断的拓展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实现金融行业的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 ”中的大数据计算技术,实现金融行业的点对点的服务,进一步的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作用。
二、“互联网 ”为农信社带来的机遇
对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来说,在金融领域融入“互联网 ”概念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好普惠金融,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化共享技术,为农村地区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农信社作为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援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在发展与繁荣农村地区的金融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农信社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
(一)大数据资源共享,“互联网 ”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提供支持
农信社作为支援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信社业务的开展区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是由于行政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跨区域开展信贷业务会为农信社带来较大的风险。农信社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能够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而且普惠金融能够支援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运用“互联网 ”中的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农信社开展的业务进行监控,通过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农信社能够通过远程技术实现信贷业务的调查,而且数据的共享能够解决客户的地域限制,有效的促进农信社的业务拓展。
(二)业务创新,“互联网 ”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线上业务提供服务
业务的创新是农信社应对金融市场竞争压力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开通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的功能能够为农信社挽留客户,增加客源。“互联网 ”的发展为农信社线上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顺利实现网上账户的管理服务,有效的节省客户的时间。通过手机银行,可以实现无卡取款业务,通过手机银行选择手机取款,输入卡号,以及预约码以及需要取款的金额,凭借预约码可以在全国的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这些新业务的开展都得益于“互联网 ”,农信社线上业务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信社的效率,在我国的农信社中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开办农信社的银行卡,主要的原因是农信社服务农村,每天有许多的老年人前来存款与取款,老年人服务效率低,占用农信社的大量时间,导致农信社的收益低。因此通过利用“互联网 ”实现线上业务,不但能够吸引年轻的群体办理农信社的银行卡,而且能够让一部分的农民利用线上系统办理业务,有效的提升农信的服务效率。
三、“互联网 ”为农信社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泄漏,“互联网 ”应用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信息泄漏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作为“互联网 ”运用的手段之一——移动支付,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农信社的线上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手机软件中许多软件是缺乏安全性,信息泄露现象较严重,手机装载的APP越多,信息被泄漏的可能性就越大。“互联网 ”技术虽能够为农信社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便利,但是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微博微信诈骗、二维码扫描诈骗、移动快捷支付诈骗等危害甚大,已给一些智能手机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二)信息化操作,“互联网 ”对客户个人素质提出高要求
“互联网 ”时代是智能的时代,“互联网 ”技术的应用要求使用者必须要懂得相关的信息技术操作,比如,农信社通过“互联网 ”平台进行信贷业务,需要客户能够根据农信社的手机APP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客户不懂得线上操作,农信社可能会损失客户。“互联网 ”的发展对于农信社来说,其要求客户的个人素质更高,农信社要推广“互联网 ”业务,就要在实际的业务中使用,但是这与客户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农信社陷入两难的境地。
四、农信社应对“互联网 ”挑战的建议
(一)加强安全防范,提高从业人员对“互联网 ”的认识
农信社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互联网 ”的认识,要有创新思维,要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去思考“互联网 ”能够为农信社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真正利用“互联网 ”技术发展农信社,积极主动的利用“互联网 ”技术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二)独立创新,满足客户体验
在利用“互联网 ”技术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一些客户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能够有效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崔金红,王旭:移动商务在金融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
[2]杜晓山.以普惠金融体系理念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对中西部农村区金融改革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1:15
[3]刘海二,刘利红和易新福.信息化时代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出路:手机银行.西南金融[J],2013(2)73-76
[4]武银枝,王荣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2(12)
[5]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2(3):13-19
[6]徐效德.“互联网 ”时代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分析[J].管理观察,2015(07)
关键词:“互联网 ” 农信社 普惠金融
一、“互联网 ”与金融创新关系
(一)“互联网 ”的内涵
“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扩散、应用的过程。“互联网 ”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二)“互联网 ”与金融行业的结合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11个“互联网 ”,其中普惠金融是第五个“互联网 ”,国务院提出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 ”的技术与条件,不断的拓展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实现金融行业的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 ”中的大数据计算技术,实现金融行业的点对点的服务,进一步的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作用。
二、“互联网 ”为农信社带来的机遇
对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来说,在金融领域融入“互联网 ”概念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好普惠金融,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化共享技术,为农村地区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农信社作为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援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在发展与繁荣农村地区的金融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农信社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
(一)大数据资源共享,“互联网 ”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提供支持
农信社作为支援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信社业务的开展区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是由于行政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跨区域开展信贷业务会为农信社带来较大的风险。农信社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能够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而且普惠金融能够支援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运用“互联网 ”中的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农信社开展的业务进行监控,通过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农信社能够通过远程技术实现信贷业务的调查,而且数据的共享能够解决客户的地域限制,有效的促进农信社的业务拓展。
(二)业务创新,“互联网 ”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线上业务提供服务
业务的创新是农信社应对金融市场竞争压力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开通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的功能能够为农信社挽留客户,增加客源。“互联网 ”的发展为农信社线上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顺利实现网上账户的管理服务,有效的节省客户的时间。通过手机银行,可以实现无卡取款业务,通过手机银行选择手机取款,输入卡号,以及预约码以及需要取款的金额,凭借预约码可以在全国的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这些新业务的开展都得益于“互联网 ”,农信社线上业务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信社的效率,在我国的农信社中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开办农信社的银行卡,主要的原因是农信社服务农村,每天有许多的老年人前来存款与取款,老年人服务效率低,占用农信社的大量时间,导致农信社的收益低。因此通过利用“互联网 ”实现线上业务,不但能够吸引年轻的群体办理农信社的银行卡,而且能够让一部分的农民利用线上系统办理业务,有效的提升农信的服务效率。
三、“互联网 ”为农信社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泄漏,“互联网 ”应用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信息泄漏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作为“互联网 ”运用的手段之一——移动支付,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农信社的线上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手机软件中许多软件是缺乏安全性,信息泄露现象较严重,手机装载的APP越多,信息被泄漏的可能性就越大。“互联网 ”技术虽能够为农信社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便利,但是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微博微信诈骗、二维码扫描诈骗、移动快捷支付诈骗等危害甚大,已给一些智能手机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二)信息化操作,“互联网 ”对客户个人素质提出高要求
“互联网 ”时代是智能的时代,“互联网 ”技术的应用要求使用者必须要懂得相关的信息技术操作,比如,农信社通过“互联网 ”平台进行信贷业务,需要客户能够根据农信社的手机APP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客户不懂得线上操作,农信社可能会损失客户。“互联网 ”的发展对于农信社来说,其要求客户的个人素质更高,农信社要推广“互联网 ”业务,就要在实际的业务中使用,但是这与客户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农信社陷入两难的境地。
四、农信社应对“互联网 ”挑战的建议
(一)加强安全防范,提高从业人员对“互联网 ”的认识
农信社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互联网 ”的认识,要有创新思维,要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去思考“互联网 ”能够为农信社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真正利用“互联网 ”技术发展农信社,积极主动的利用“互联网 ”技术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二)独立创新,满足客户体验
在利用“互联网 ”技术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一些客户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能够有效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崔金红,王旭:移动商务在金融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
[2]杜晓山.以普惠金融体系理念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对中西部农村区金融改革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1:15
[3]刘海二,刘利红和易新福.信息化时代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出路:手机银行.西南金融[J],2013(2)73-76
[4]武银枝,王荣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2(12)
[5]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2(3):13-19
[6]徐效德.“互联网 ”时代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分析[J].管理观察,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