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在相关行业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有效簡化操作内容,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使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变电站自动化和电力安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可提高电能安全传输的效率。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1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自身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主要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实现变电站二次系统对站内所有一次设备的状态监视与控制。通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建立起变电站二次系统与站内所有一次设备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设备缺陷和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调整控制,从而降低变电站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提升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进而达到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的目的。
2电气自动化实现途径的分析
2.1总体框架分析
变电站的总体框架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其中,间断层主要传感和数据采集的重要层次,对于电力设备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网路层,网路层本身就是以传输为主,传输速率极高,为整个变电运输建立基础,最后是站控层,站控层作为变电站总体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任务是完成对于整个电力设备运营情况的监控,包括一些指令的操作在内,可以说,间断层和网路层是站控层的组成部分,而站控层则统领大局,实时监控,同时完成对于硬件设备的修护功能。现下绝大部分变电站电力系统结构都是以上述内容为主的电力系统结构,即电力自动化通过分层分布,寻找到关键的二次设备要素,来完成整体的有效自动监控,而这就离不开对于硬件设备的设计和软件设备的设计。
2.2硬件设计分析
硬件设备的设计基于分层分布式结构进行,了解硬件设备在整个框架中的配置情况,例如服务器、监控机都是站控层中的重要设备;通信光缆、光线接口盒、交换机等是网络层重要设备组成;监控、保护装置及电能采集装置这些都是间隔层包含的设备。变电器电子自动化硬件条件通过以上这些设备构成,在自动化中,借助网络层中通信光缆实现数据传输,使数据传输变得更为高效,配置硬件时,为保证电力运行安全,需要进行隔离对于开关量信号。通过进行硬件二次设备的设计,监控常规电力运行中的一次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
2.3软件设计分析
软件设计才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这是基于软件设计本身就是借助硬件设施,来完成整个运行的关键内容,而结合到具体情况中,首先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对于A/D采集以及计算机的处理。借助功能模块,能将电流电压等一些常规采集的内容分析为可进行解读识别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分析,作为系统性决策,来实现分辨信号以及干扰和隔离信号;其次通过对于A/D采集,实现计算机数据分析,并进行内容进行保存,将数据进行有效分类,便于在后续工作中,数据可以随时调取查询,或在线进行数据相关内容的操作,实现人机交互;最后是通过为开关量输入和输出,来实现信号的转化和输入输出,并能有效进行档位信号的识别的分析。需要注意的还有关于电能的计量,实现实时工作,以便得到有效的统计数据。然后是对于功能接口的设计,功能接口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与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以及与智能仪表的接口。其中对于保护装置的接口与其他接口不同,采用的是双网口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双网口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全网检测,实现与监控系统的链接。电能计量的结构就是通过硬件设施中网路层的规约转化器进行电能计量设备的规约,然后实现信息的收集。
3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3.1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管理方法不同,在使用新方法时,由于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变电站的运营管理,如果没有人值班实施,那么就不能盲目执行,要结合变电站的实际管理情况,积极推行相关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分解不同的工作,检查工作,维护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检查和接受工作,将专人负责实施,当设备运行出现问题时同时,我们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责任不明确,划分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找不到实际的负责人,不能惩罚责任人,没有实际的管理意义。
3.2完善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
电气系统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地进行设备以及人员的管理工作。随着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行业必须进一步完善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创造出全面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电气化的整体质量。电力工程需要在各项工作都良好的情况下运行才能够发挥其全部的作用。
3.3强化线路改造工作,做好线路运行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多数变电站对老化线路采取更换措施,以降低线路故障率,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线路更新过程中,需从多方面考量选用的线材,通过全新技术工艺生产出的导线能全面提升线路运行稳定性。电路优化改造过程中,需深入调查设计现状和运行现状,及时优化设计不合理的线路。相关技术人员要对线路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考查,全面规避线路运行风险,确保线路能高效运行。变电站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线路维护检查工作,拟定不同维护方案。对于环境影响因素覆盖较广的区域,需适度增大配电线路检查频率,以防线路长期处于恶劣的运行环境。配电线路安装阶段,电力企业要全面监管施工环节,整合施工中的各项不良要素,避免施工事故发生。
3.4积极对员工培训运行技能
在变电站管理过程中,由于岗位分散、管理层次低、管理资金有限,导致管理人员严重短缺。另外,由于变电站配套设备的增加,导致实际管理压力较大,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将会有很多麻烦。针对这种情况,有关运营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期的培训体系,加强对运营管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
4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对于电力在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随时可能遇到的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不断加强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制度和技术措施,更好的发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作用,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康乐.关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44.
[2]刘榛.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192.
[3]苏慧刚.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
[4]赵玉江,赵宸煜.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06):261-262.
[5]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78.
晋杰,单位:山西晋通泰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职务:总工程师。
郑林,单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职务:总工程师。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1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自身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主要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实现变电站二次系统对站内所有一次设备的状态监视与控制。通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建立起变电站二次系统与站内所有一次设备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设备缺陷和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调整控制,从而降低变电站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提升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进而达到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的目的。
2电气自动化实现途径的分析
2.1总体框架分析
变电站的总体框架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其中,间断层主要传感和数据采集的重要层次,对于电力设备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网路层,网路层本身就是以传输为主,传输速率极高,为整个变电运输建立基础,最后是站控层,站控层作为变电站总体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任务是完成对于整个电力设备运营情况的监控,包括一些指令的操作在内,可以说,间断层和网路层是站控层的组成部分,而站控层则统领大局,实时监控,同时完成对于硬件设备的修护功能。现下绝大部分变电站电力系统结构都是以上述内容为主的电力系统结构,即电力自动化通过分层分布,寻找到关键的二次设备要素,来完成整体的有效自动监控,而这就离不开对于硬件设备的设计和软件设备的设计。
2.2硬件设计分析
硬件设备的设计基于分层分布式结构进行,了解硬件设备在整个框架中的配置情况,例如服务器、监控机都是站控层中的重要设备;通信光缆、光线接口盒、交换机等是网络层重要设备组成;监控、保护装置及电能采集装置这些都是间隔层包含的设备。变电器电子自动化硬件条件通过以上这些设备构成,在自动化中,借助网络层中通信光缆实现数据传输,使数据传输变得更为高效,配置硬件时,为保证电力运行安全,需要进行隔离对于开关量信号。通过进行硬件二次设备的设计,监控常规电力运行中的一次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
2.3软件设计分析
软件设计才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这是基于软件设计本身就是借助硬件设施,来完成整个运行的关键内容,而结合到具体情况中,首先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对于A/D采集以及计算机的处理。借助功能模块,能将电流电压等一些常规采集的内容分析为可进行解读识别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分析,作为系统性决策,来实现分辨信号以及干扰和隔离信号;其次通过对于A/D采集,实现计算机数据分析,并进行内容进行保存,将数据进行有效分类,便于在后续工作中,数据可以随时调取查询,或在线进行数据相关内容的操作,实现人机交互;最后是通过为开关量输入和输出,来实现信号的转化和输入输出,并能有效进行档位信号的识别的分析。需要注意的还有关于电能的计量,实现实时工作,以便得到有效的统计数据。然后是对于功能接口的设计,功能接口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与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以及与智能仪表的接口。其中对于保护装置的接口与其他接口不同,采用的是双网口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双网口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全网检测,实现与监控系统的链接。电能计量的结构就是通过硬件设施中网路层的规约转化器进行电能计量设备的规约,然后实现信息的收集。
3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3.1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管理方法不同,在使用新方法时,由于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变电站的运营管理,如果没有人值班实施,那么就不能盲目执行,要结合变电站的实际管理情况,积极推行相关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分解不同的工作,检查工作,维护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检查和接受工作,将专人负责实施,当设备运行出现问题时同时,我们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责任不明确,划分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找不到实际的负责人,不能惩罚责任人,没有实际的管理意义。
3.2完善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
电气系统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地进行设备以及人员的管理工作。随着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行业必须进一步完善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创造出全面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电气化的整体质量。电力工程需要在各项工作都良好的情况下运行才能够发挥其全部的作用。
3.3强化线路改造工作,做好线路运行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多数变电站对老化线路采取更换措施,以降低线路故障率,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线路更新过程中,需从多方面考量选用的线材,通过全新技术工艺生产出的导线能全面提升线路运行稳定性。电路优化改造过程中,需深入调查设计现状和运行现状,及时优化设计不合理的线路。相关技术人员要对线路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考查,全面规避线路运行风险,确保线路能高效运行。变电站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线路维护检查工作,拟定不同维护方案。对于环境影响因素覆盖较广的区域,需适度增大配电线路检查频率,以防线路长期处于恶劣的运行环境。配电线路安装阶段,电力企业要全面监管施工环节,整合施工中的各项不良要素,避免施工事故发生。
3.4积极对员工培训运行技能
在变电站管理过程中,由于岗位分散、管理层次低、管理资金有限,导致管理人员严重短缺。另外,由于变电站配套设备的增加,导致实际管理压力较大,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将会有很多麻烦。针对这种情况,有关运营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期的培训体系,加强对运营管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
4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对于电力在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随时可能遇到的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不断加强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制度和技术措施,更好的发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作用,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康乐.关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44.
[2]刘榛.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192.
[3]苏慧刚.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
[4]赵玉江,赵宸煜.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06):261-262.
[5]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78.
晋杰,单位:山西晋通泰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职务:总工程师。
郑林,单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职务: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