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蔚然成风,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新思想如雨后春笋一样大放异彩。从学科教育教學的实际来看,每一个学科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甚至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自然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实际中,传统的教师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主动改革以适应新课改的形势,比如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悦、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环境中积极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以获得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我们的小学科学课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熟悉课标,真正领会课标的设计意图
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该学科的总领,是该学科教学的导航。在教学中,如果不把握这个“大纲”,我们的教学就注定会偏离“航向”,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就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的编写原则,把握教材的主要特点和结构体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教育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任何方法都是为过程和结果服务的,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服务的。科学课的教学,在方法的选择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科学课中对于知识的传授,相当部分是靠实验操作、探究合作来获取的,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就要特别重视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提炼。比如将抽象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单凭依靠我们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完成的,也不能这样做,只有尊重学科自身的规律,尊重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这一变化。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用以吸引学生
科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但无不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积淀科学素养和培植探究能力。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性实践活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是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的,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此外,这些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极强,如四年级下册书中“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等等,这些活动都在引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寻找材料,并积极思考这些科学现象,鼓励他们能够自己动脑动手,从而养成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科学实验时应该讲究方法,科学指导,有效指导,比如我们要引领学生自己认识“生锈与除锈”这一科学现象,就可以这样做:
1.自行准备一铁块或者钢块;
2.自己动脑寻找一个存放的环境;
3.经常观察铁块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4.思考铁块生锈的外界物理条件;
5.试着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6.与课外兴趣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探讨;
7.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寻找解决的办法;
8.验证所获得办法的科学性,再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9.试着撰写小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成果。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积极运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用实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小学生天真、活泼,单靠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的,这样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课堂束缚。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山区特点,让学生在校园、家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如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我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与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自体验”,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试验教学,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真正富有失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正确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一、熟悉课标,真正领会课标的设计意图
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该学科的总领,是该学科教学的导航。在教学中,如果不把握这个“大纲”,我们的教学就注定会偏离“航向”,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就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的编写原则,把握教材的主要特点和结构体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教育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任何方法都是为过程和结果服务的,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服务的。科学课的教学,在方法的选择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科学课中对于知识的传授,相当部分是靠实验操作、探究合作来获取的,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就要特别重视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提炼。比如将抽象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单凭依靠我们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完成的,也不能这样做,只有尊重学科自身的规律,尊重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这一变化。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用以吸引学生
科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但无不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积淀科学素养和培植探究能力。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性实践活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是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的,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此外,这些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极强,如四年级下册书中“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等等,这些活动都在引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寻找材料,并积极思考这些科学现象,鼓励他们能够自己动脑动手,从而养成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科学实验时应该讲究方法,科学指导,有效指导,比如我们要引领学生自己认识“生锈与除锈”这一科学现象,就可以这样做:
1.自行准备一铁块或者钢块;
2.自己动脑寻找一个存放的环境;
3.经常观察铁块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4.思考铁块生锈的外界物理条件;
5.试着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6.与课外兴趣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探讨;
7.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寻找解决的办法;
8.验证所获得办法的科学性,再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9.试着撰写小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成果。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积极运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用实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小学生天真、活泼,单靠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的,这样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课堂束缚。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山区特点,让学生在校园、家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如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我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与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自体验”,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试验教学,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真正富有失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正确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