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Q=《北京青年》周刊OU=赵小鸥
XI=赵小溪
兄弟合作,让真理越辨越明
BQ:《咒丝》是两位导演的第三次合作了,是不是也受到了科恩兄弟等大师级兄弟导演的启发?
OU:我俩都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我学导演,小溪是动画导演,我比他大两届。
XI:我们兄弟俩都对电影有热爱和梦想,还是新人的时候,得到投资的机会少,当有机会来,两个人都感兴趣,又都有擅长的不同领域,合作就成了必然。科恩兄弟是我们尊敬的前辈,他们在美国电影界是大师级的人物,沃卓斯基是美国电影将商业和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的典范。我们没有想模仿,但也希望以后能把赵氏兄弟的名头做出去。
OU:电影界家族行为很常见,我们父亲也做电影,影响潜移默化,兄弟合作也有便利之处,和陌生人的搭伙不太一样。
BQ:可是兄弟合作也难以避免想法的冲突吧?
XI:统一的时候多,毕竟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喜欢的东西比较一致,有分歧的话,就看谁的观点更有利,创作无真理。
OU:有分歧很正常,艺术没有是非对错,真理越辨越明。没有谁一定服从谁。
不想被定义为恐怖片导演
BQ:恐怖片在票房号召力上并不占优,两位为何在这条路上“执迷不悔”?
OU:恐怖片就像青春片、爱情片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类型。同时,《咒丝》制片方对我们很支持,这部片子已经算是恐怖片里的大制作了。同时,它偏心理悬疑,家庭伦理,这也是打动我们的地方。
XI:国产恐怖片总体水平不高,所以我做《枕边有张脸》时,就下了很多工夫,本想拍一个就行了,但《咒丝》剧本确实不错,就和哥哥再来一次,但我们并不想被定义为恐怖片导演。
BQ:大众对恐怖片的观影口味如何?
OU:大家可以集体怀旧,很难集体惊悚集体恐怖。中国电影市场还处在转型期,我觉得目前还谈不上各个细分市场的影响,恐怖片也要拨乱反正,如果大家好好经营,拿产品说话,视听、情节都做到位,有诚意,制作严谨,那么观众的观影习惯是能培养起来的。
不是有鬼才恐怖
BQ:《咒丝》的场景选择就蛮有诚意,地铁站、滑雪场、海洋馆都离生活不远。
XI:恐怖不是脱离现实,不是有鬼就恐怖,而要接地气,希望观众感同身受。地铁站是角门西站。我们只能在最后一班地铁时拍摄,地铁就开一次,不能重来。我们用了两个晚上两班地铁,搞定了所有的分镜头。
BQ:但是《咒丝》的恐怖感还不仅仅来自于视觉刺激?
XI:视觉刺激是一方面,内心潜移默化影响是一方面。因为国内电影审查,不能有鬼,那么恐怖的效果要么是人吓人,要么是出现精神分裂,所以我们在努力往心理层面的表达去做。
OU:中国人很重视家的完整,这部片子的恐怖来自于一种无助,看似完整的家,其实形同陌路,分崩离析。感情需要经营,很多人的人生很悲哀,因为他的给予不是爱,他却以为是。这也是影片探讨的问题。
BQ:把这种无助的恐怖表达出来,你们也下了不少工夫?
XI:可能有一点剧透了,比如声音的处理,正常的家里应该是有声的,热闹的,但是剧中的家很安静。角色,以剧中的弟弟举例,黑白元素很多,他的裤子,床被,甚至鱼缸里的鱼,都在表达性格的两面。而另一个重要角色,每当她进入都有风铃的声音,却没有脚步声,有虚幻的感觉。
OU:不用黑暗的场景,其实复杂程度更高,惊悚恐怖感可能发生在这些开放环境的各个角落。同时镜头又稳又缓,让观众有逐渐渗透的感受。
希望观众觉得它是恐怖片里有看头的
BQ:好像你们不愿意把它定位为纯粹的恐怖片?
OU:就像《闪灵》等经典作品一样,我们还是试图讲一个故事。希望在恐怖片中探讨人性,而不是只靠视觉来吓人。
BQ:所以在结尾的表达上,挺明媚的?
XI:高全书导演等圈内前辈,还有公安等部门顾问,都给我们提了意见,比如警察的对白很严格,开枪之前,他会先提出警告,不会贸然开枪。我们努力做的结尾,也是希望情感能融合得好一些。
OU:我们俩,包括我们所有作品追求的东西都挺统一。我们善于描述小人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屌丝,通过他们的故事,最后都能看到些阳光,不会特别绝望。
XI=赵小溪
兄弟合作,让真理越辨越明
BQ:《咒丝》是两位导演的第三次合作了,是不是也受到了科恩兄弟等大师级兄弟导演的启发?
OU:我俩都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我学导演,小溪是动画导演,我比他大两届。
XI:我们兄弟俩都对电影有热爱和梦想,还是新人的时候,得到投资的机会少,当有机会来,两个人都感兴趣,又都有擅长的不同领域,合作就成了必然。科恩兄弟是我们尊敬的前辈,他们在美国电影界是大师级的人物,沃卓斯基是美国电影将商业和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的典范。我们没有想模仿,但也希望以后能把赵氏兄弟的名头做出去。
OU:电影界家族行为很常见,我们父亲也做电影,影响潜移默化,兄弟合作也有便利之处,和陌生人的搭伙不太一样。
BQ:可是兄弟合作也难以避免想法的冲突吧?
XI:统一的时候多,毕竟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喜欢的东西比较一致,有分歧的话,就看谁的观点更有利,创作无真理。
OU:有分歧很正常,艺术没有是非对错,真理越辨越明。没有谁一定服从谁。
不想被定义为恐怖片导演
BQ:恐怖片在票房号召力上并不占优,两位为何在这条路上“执迷不悔”?
OU:恐怖片就像青春片、爱情片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类型。同时,《咒丝》制片方对我们很支持,这部片子已经算是恐怖片里的大制作了。同时,它偏心理悬疑,家庭伦理,这也是打动我们的地方。
XI:国产恐怖片总体水平不高,所以我做《枕边有张脸》时,就下了很多工夫,本想拍一个就行了,但《咒丝》剧本确实不错,就和哥哥再来一次,但我们并不想被定义为恐怖片导演。
BQ:大众对恐怖片的观影口味如何?
OU:大家可以集体怀旧,很难集体惊悚集体恐怖。中国电影市场还处在转型期,我觉得目前还谈不上各个细分市场的影响,恐怖片也要拨乱反正,如果大家好好经营,拿产品说话,视听、情节都做到位,有诚意,制作严谨,那么观众的观影习惯是能培养起来的。
不是有鬼才恐怖
BQ:《咒丝》的场景选择就蛮有诚意,地铁站、滑雪场、海洋馆都离生活不远。
XI:恐怖不是脱离现实,不是有鬼就恐怖,而要接地气,希望观众感同身受。地铁站是角门西站。我们只能在最后一班地铁时拍摄,地铁就开一次,不能重来。我们用了两个晚上两班地铁,搞定了所有的分镜头。
BQ:但是《咒丝》的恐怖感还不仅仅来自于视觉刺激?
XI:视觉刺激是一方面,内心潜移默化影响是一方面。因为国内电影审查,不能有鬼,那么恐怖的效果要么是人吓人,要么是出现精神分裂,所以我们在努力往心理层面的表达去做。
OU:中国人很重视家的完整,这部片子的恐怖来自于一种无助,看似完整的家,其实形同陌路,分崩离析。感情需要经营,很多人的人生很悲哀,因为他的给予不是爱,他却以为是。这也是影片探讨的问题。
BQ:把这种无助的恐怖表达出来,你们也下了不少工夫?
XI:可能有一点剧透了,比如声音的处理,正常的家里应该是有声的,热闹的,但是剧中的家很安静。角色,以剧中的弟弟举例,黑白元素很多,他的裤子,床被,甚至鱼缸里的鱼,都在表达性格的两面。而另一个重要角色,每当她进入都有风铃的声音,却没有脚步声,有虚幻的感觉。
OU:不用黑暗的场景,其实复杂程度更高,惊悚恐怖感可能发生在这些开放环境的各个角落。同时镜头又稳又缓,让观众有逐渐渗透的感受。
希望观众觉得它是恐怖片里有看头的
BQ:好像你们不愿意把它定位为纯粹的恐怖片?
OU:就像《闪灵》等经典作品一样,我们还是试图讲一个故事。希望在恐怖片中探讨人性,而不是只靠视觉来吓人。
BQ:所以在结尾的表达上,挺明媚的?
XI:高全书导演等圈内前辈,还有公安等部门顾问,都给我们提了意见,比如警察的对白很严格,开枪之前,他会先提出警告,不会贸然开枪。我们努力做的结尾,也是希望情感能融合得好一些。
OU:我们俩,包括我们所有作品追求的东西都挺统一。我们善于描述小人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屌丝,通过他们的故事,最后都能看到些阳光,不会特别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