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主题学习”。
关键词:设定目标;教学模式;阅读培养
清远黄雪雁工作室“语文主题学习”之行,课堂上老师的精心设计,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令人震惊。老师轻松自如,学生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节课下来,竟完成了《詹天佑》+《文天祥》两课书的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深深反省,更多的是跃跃欲试。于是,回校后,我花了很大精力学习语文主题方面的知识、观看名教师毕英春老师的优秀课等,也在自己班实践了一节课。虽然没能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还是感慨良多:
一、不一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心生而言立、立言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人是万物之灵,有了人,才有了语言和文章,这是自然之道。因此,语文的教与学,首先应基于对生命的观照和对心灵吁求的唤醒。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主题”,将教材文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然而对于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整合。整合不是随便地、无序地拼接,而是要找到一个契合点,可以使课文与课外链接的文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一点向外辐射,最后再聚集到这一点,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单纯的几课,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材料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我尝试上《孔子》+《梅兰芳》,设定目标:要求学生能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孔子和梅兰芳的品质及对后人的影响;找准课文写了他们的几件事;通过读、批注、交流、体会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教学过后,尽管学生的这方面学习能力还不强,也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窦桂梅老师说:“‘何谓主题教学’,在我看來,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了对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当然它也不完全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用“主题”串联起那些散乱的“珍珠”,将“听、说、读、写”训练与人文性知识统整起来,构成“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教学的立体效果。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语文主题学习”调整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还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实验一开始,既要与以前的语文教学搞好衔接,又要加快学习节奏。在每个单元中,找出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辐射式阅读。如我在教学以上两课时遵循以下几点:(一)课前的充分预习。课前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运用“浏览---默读---批注---交流”的学习方法,对两篇课文做好预习,让学生运用表格形式去完成:
课堂上加以引导,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的轻松,提高了学习效率。(二)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在学课文,而不是老师在教课文。语文主题学习它以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阅读兴趣为基本目标,以多个文本间的交互体悟解读为基本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合乎语文学科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实验改革。以往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学不全面,不敢放手,所以老师就一味地传授,学生只管接受。于是便出现了老师讲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说自己的预习收获及不懂得问题,先教学《孔子》,让学生课堂再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孔子的几件事?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批注自己的体会。由于课前的预习,所以学起来轻松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个个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课堂的学习氛围一下子高涨起来,这时我把时间交给他们,真正让他们通过交流,时机差不多了,我问:你体会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通过孔子的推己及人、自我反省、安守节操的品质。进而说:“还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家遭受欺凌之际仍保持着崇高的爱国的民族气节,他就是梅兰芳?”引出《梅兰芳》一课。让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可谓举一反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不一样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知识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应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凋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课外阅读更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本,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资料,进行有关联的拓展性阅读。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弊端。如果把课本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主题学习材料则是树枝和树叶。它使课外阅读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主题学习”。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运用方法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课堂中老师准确把握课文重点,设计最合理的问题,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把字词句的学习作为一个重点,我认为这些就是基础,只有地基打结实了,才谈得上文章。小学生学好词语,认好字就可以了。直到去学习了主题学习,我才明白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和我们的课文找到切合点。我认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使我们的孩子不再害怕阅读理解。从大处着眼,抓住最关键的一点,舍弃繁缛末节,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写作的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详见2004年第12期《人民教育》)
关键词:设定目标;教学模式;阅读培养
清远黄雪雁工作室“语文主题学习”之行,课堂上老师的精心设计,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令人震惊。老师轻松自如,学生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节课下来,竟完成了《詹天佑》+《文天祥》两课书的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深深反省,更多的是跃跃欲试。于是,回校后,我花了很大精力学习语文主题方面的知识、观看名教师毕英春老师的优秀课等,也在自己班实践了一节课。虽然没能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还是感慨良多:
一、不一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心生而言立、立言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人是万物之灵,有了人,才有了语言和文章,这是自然之道。因此,语文的教与学,首先应基于对生命的观照和对心灵吁求的唤醒。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主题”,将教材文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然而对于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整合。整合不是随便地、无序地拼接,而是要找到一个契合点,可以使课文与课外链接的文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一点向外辐射,最后再聚集到这一点,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单纯的几课,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材料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我尝试上《孔子》+《梅兰芳》,设定目标:要求学生能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孔子和梅兰芳的品质及对后人的影响;找准课文写了他们的几件事;通过读、批注、交流、体会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教学过后,尽管学生的这方面学习能力还不强,也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窦桂梅老师说:“‘何谓主题教学’,在我看來,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了对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当然它也不完全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用“主题”串联起那些散乱的“珍珠”,将“听、说、读、写”训练与人文性知识统整起来,构成“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教学的立体效果。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语文主题学习”调整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还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实验一开始,既要与以前的语文教学搞好衔接,又要加快学习节奏。在每个单元中,找出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辐射式阅读。如我在教学以上两课时遵循以下几点:(一)课前的充分预习。课前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运用“浏览---默读---批注---交流”的学习方法,对两篇课文做好预习,让学生运用表格形式去完成:
课堂上加以引导,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的轻松,提高了学习效率。(二)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在学课文,而不是老师在教课文。语文主题学习它以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阅读兴趣为基本目标,以多个文本间的交互体悟解读为基本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合乎语文学科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实验改革。以往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学不全面,不敢放手,所以老师就一味地传授,学生只管接受。于是便出现了老师讲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说自己的预习收获及不懂得问题,先教学《孔子》,让学生课堂再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孔子的几件事?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批注自己的体会。由于课前的预习,所以学起来轻松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个个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课堂的学习氛围一下子高涨起来,这时我把时间交给他们,真正让他们通过交流,时机差不多了,我问:你体会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通过孔子的推己及人、自我反省、安守节操的品质。进而说:“还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家遭受欺凌之际仍保持着崇高的爱国的民族气节,他就是梅兰芳?”引出《梅兰芳》一课。让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可谓举一反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不一样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知识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应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凋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课外阅读更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本,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资料,进行有关联的拓展性阅读。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弊端。如果把课本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主题学习材料则是树枝和树叶。它使课外阅读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主题学习”。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运用方法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课堂中老师准确把握课文重点,设计最合理的问题,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把字词句的学习作为一个重点,我认为这些就是基础,只有地基打结实了,才谈得上文章。小学生学好词语,认好字就可以了。直到去学习了主题学习,我才明白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和我们的课文找到切合点。我认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使我们的孩子不再害怕阅读理解。从大处着眼,抓住最关键的一点,舍弃繁缛末节,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写作的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详见2004年第12期《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