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方言中ABB式形容词语法意义浅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方言中有多种重叠形式,如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的重叠等。除了形式上的独特性之外,此类现象也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如構词形式、组合功能、情态意义等。本文主要以广州方言中ABB式形容词入手,分析探究其语法意义,为更深入地对广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乃至词汇重叠式这种现象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结构意义
  结构意义主要表示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经总结发现,广州方言中ABB式形容词主要有主谓关系和偏正关系(因ABB式结构原因,主要表现为中补关系)。
  经观察总结发现,由主谓关系构成的ABB形容词均是以“名词 BB式形容词”的形式构成的,而由偏正关系构成的重叠式则主要由 “形容词A 形容词BB”的形式构成。这种相对固定的构成方式也间接使得特定结构关系具有了较为固定的语义特征;没有基式就没有重叠式”,此种特征的形成实际主要与重叠式的基式意义有关。具体来看,主要的语义规律是:
  (1)主谓关系下,ABB式形容词一般表示某种事物的状态或是呈现出的客观特征,有时蕴含主观情绪,如“眼湿湿”表示眼眶湿润的情景(事物状态),“淡毛毛”表示食物口味寡淡(带贬义),“月光光”表示月色明亮(客观特征),等等。
  (2)偏正关系下,ABB式形容词一般表示形容词的程度变化(加强或减弱)或表达主观意义,如“白雪雪”形容“一片白色”(范围上的程度加强)或“像雪一样白”(形容程度的加强),“冻冰冰”形容“像冰一样寒冷”(形容程度加强),等等。
  广州方言承袭于古汉语,在历史上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某些成分;广州是著名的侨乡,毗邻香港和澳门,深受外语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一直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这座城市内交流频繁,新事物层出不穷。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作用下,广州方言的词汇内容中有大批方言色彩浓厚、口语化程度高的常用词汇,多数反映了日常生活的重要概念或是常用表达。受词汇内容本身特点影响,方言中重叠式现象的存在和表达意义,一定程度上也是广州方言区自然环境、居民日常生活及文化风俗习惯的反映。
  二、功能意义
  功能意义主要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等等。组合功能包括作主语、谓语、宾语的功能,以及与某些词语组合的功能,如被某些词语修饰、添加冠词、副词等。
  具体来说,从句法层面看,ABB式形容词的功能意义有:
  (1)能够充当主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指代意味。如:鼻扁扁唔好睇嘅。(扁鼻子不好看的。)
  (2)能够直接做分句。如:眼垂垂,瞌眼瞓喇。(眼皮耷拉下来,打瞌睡了。)
  (3)能够单独或与“系”“都”(有的可看作“都系”的省略)等作谓语或谓语主要部分。如:叫我上台讲嘢,我硬系心怯怯咁。(叫我上台说话,我总是心里发怵。)
  (4)能修饰动词作状语。如:佢冇晒办法,眼光光咁望住我。(他全无办法,直直地看着我。)
  (5)作宾语。如:唔知冷亲定系胃寒呢,硬系见肚闷闷咁。(不知道是着凉还是胃寒,总是肚子不舒服。)
  (6)作动词补语。如:佢生得口歪歪。(他长得嘴歪。)
  此外,类比(1)的情况,ABB式形容词也能作为体词用,如“嗰个眼定定嘅就系我细佬”(那个眼睛直直的就是我弟弟)等。
  从词语组合的层面看,主要有以下规律及现象:
  (1)ABB式形容词,乃至其他各类重叠式形容词均不能与动态助词“紧”“咗”“过”等连用,如“佢口干咗,想饮水”“李姨块面红紧。佢以前肥过,呢排瘦咗”(李姨红着脸。她曾经胖过,最近瘦了。)但如“佢口干干咗,想饮水”“李姨块面红红紧。佢以前肥肥过,呢排瘦瘦佐”,这种是不能说的。按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而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包括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带后缀的形容词等。红、肥、瘦等是性质形容词,而重叠式“红红、肥肥、瘦瘦”为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是对某种状态的描写,它是静态而非动态的,这使得重叠式形容词无法带上动态助词“紧”“咗”“过”。
  (2)不能被高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广州话形容词重叠式一般不能再接受如“几、好、太、至、最、几咁”等表程度高的副词的修饰。
  三、表述意义
  表述意义指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又可分称述意义和情态意义两种。本文主要讨论形容词重叠的情态意义,即语法形式与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及表述意图的关系。一般来看,人们往往认为形容词重叠式带来的便是形容词本身所表达的形容程度的强弱变化,但实际上并不仅如此。
  在广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往往用于实现人们沟通交流中的各类表达需求,如形容程度或主观情感的增强或减弱等。从本文第一部分的总结来看,ABB式形容词在表示人或物的客观情况、表现形容修饰程度加强或减弱的变化时,总会或多或少带有主观情感色彩。
  由此可见,在人们使用ABB式形容词以概括事物、沟通交流时,由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知方式出发,总会有不同形容程度、不同感情色彩的变化。在语句的实际运用中,形容词往往也会和各类语气助词合用,以更清晰地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态度及表述意图。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时,除了关注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感情功能,还需要结合其他词类的语义特点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关注广州方言词汇系统中其他的语用特点。
  从这三大方面来看,广州方言ABB式形容词的语法意义具有多层次的表现形式。在学习、探究、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这种词汇现象在方言系统中的具体运用现象,抓住其特点及规律,进而对其功能及表现的原因所在做更深入的思考探究。
  (本文作者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读本科生。)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日常生活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下面,笔者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在计算教学中除了
期刊
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这句话在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看似不经意的一笔,经过揣摩后,惊讶地发现这却是作者别具匠心的一处设计.读者会定式地认为反复强调“
期刊
球类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之一,民间体育游戏是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何将球类活动与种类繁多、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游戏渗透、整合,通过整合游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综合能力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多趣环境拓展趣味活动空间  为更好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将户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规划出野趣廊、球趣场、攀趣墙等12个体育区域。室内规划分为走廊与过道、活动室等
期刊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我校致力于统编教材单元导读微课的开发研究,以期把握单元教学整体观,突破单元教学重难点。经一学期以来的实践研究,摸索出单元导读微课“4 1”模式。“4”涵盖四个环节:情景激趣,感知主题;细读导语,探寻策略;品味赏析,领悟方法;积累整合,学以致用。“1”指一份单元任务单——导读空间加油站。即通过四个环节及一个单元任务单来
期刊
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班级平均空间小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型班级,平均班级面积不超过55平方米。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满足与保障幼儿获得主动探索学习的需要和条件,创设适宜空间开展科学游戏活动区呢?本文结合我园实践来谈谈小型班级幼儿园科学游戏区域创建的建议与思考。  一、活动空间的选择和布置   (一)因地制宜,与其他区域进行空间整合  科学区空间的大小与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班级活动室的面
期刊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有效的德育模式,积极探索艺术与德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以美育德”德育模式,努力探寻艺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点,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营造高雅、优美、和谐的育人氛围,通过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崇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创新“以美育德”模式,让德育走向艺术  学校在新高考理念和跨文化交流国际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先进的德育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丰富
期刊
“盐步老龙”及其礼俗被赋予了团结拼搏、仁义礼信的精神文化内涵,更成为龙舟文化的精神积淀.盐步中心小学结合“立人教育和谐致美”的办学理念,发掘本土独有的非遗文化,开发
期刊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提高个人素养的关键途径。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来掌握好这门课程。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更偏重于感性,逻辑性较弱,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1.学习动机是效率的保证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
期刊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新课改也倡导我们要做个“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老师的教学
期刊
习惯决定命运。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为整个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人一生取之不竭的道德资本。”《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小学阶段占据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