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4日上午,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
绵绵秋雨中,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开州区大进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副队长薛奉军,正在面积达1500亩的生态茶叶基地里查看茶树苗长势情况。
眼前,初具规模的巴渠茶园一派生机。
2017年8月,大进镇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后,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随即入驻。一年多来,驻镇工作队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始终围绕“精准”二字,兴建基础设施、规划脱贫产业,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并肩战斗,让大进镇7个市级贫困村渐渐变了样……
在过去,大进镇是渝川陕接合部的重要交通节点。以前交通不便时,这里是重庆通往川陕的必经之地。得益于此,该镇曾一度繁华。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的通畅,大进不再是三省市往来交通的必经之地,加上镇内各村的道路建设未跟上,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短板”由此形成。
10月25日一大早,78岁的大进镇年华村村民邱发兴便起了床,洗了把脸,到村里的水泥路上溜达了一圈。“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村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联户路,就像做梦一样。”邱发兴说。
年华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山高坡陡,交通一度滞后。“以前村组全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底盘低的汽车开不上来,交通基本靠走。”邱发兴说,去年,在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年华村6.3公里村级道路得到硬化,5个组2000多名村民受益。
“公路硬化了,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茶叶、土豆、玉米、生猪终于能及时运出去了,孩子上学安全也有保障。”家门口这条新修的硬化道路,让邱发兴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公路硬化后,我們计划将村道修到邻近的满月乡,还准备在村里打造50-100户农家乐。届时,杉园村和满月乡的马扎营生态景区就能形成一条‘山顶上的旅游环线’,让高山贫困户都吃上乡村旅游饭。”大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10月24日上午,大进镇红旗村村民李忠顺正在组织乡亲们在山坡上栽茶树苗。“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片荒坡地这么快就变成了茶园,成了村民的致富宝地。”李钟顺说。
“去年,镇干部说要在这里种茶,还要搞茶旅融合,我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李忠顺说,“当时觉得,能在荒坡上种植茶树就能搞茶旅融合,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一年的实践证明,镇党委、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李忠顺说,他主动放弃了镇上乐队的生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2.97亩地全部流转给茶叶基地,带领村民一起种茶。
去年8月,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入驻后,经过和镇党委、政府反复座谈、调研,决定利用大进镇是茶叶产出大镇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并制定了打造“万亩茶园”、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红旗、年华、群和等7个村被划为茶旅融合发展规划区。
2017年10月,大进镇组织一批村干部到有“贵州茶叶第一县”之称的湄潭县考察。随后,又陆续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山东等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大进镇的茶叶产业终于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截至目前,“万亩茶园”已完成2000亩土地和荒山的整治,400万株茶树苗已完成栽种。
脱贫攻坚一年多来,大进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当前,大进镇贫困群众正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时代春风,迈着铿锵步伐踏上小康之路!
【心得】
开州区大进镇党委书记 陈必军:
去年以来,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大进全镇上下全力攻坚,把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扶贫行动,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目前,产业发展仍是大进镇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全镇将继续围绕“精准”这个核心,着力打造以茶叶为主导,中药材、粮油果蔬、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全覆盖,让贫困群众有持续增收的能力。
第一,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大进镇将加强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改造低产茶园,以红旗、群和、年华、金炉4村为核心,以天宝寨、双龙桥、紫金3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打造有机茶基地10000亩,年产鲜叶500吨,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有机茶基地和渝、川、陕、鄂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第二,提高茶园生产技术水平,推进“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推进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将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领域,深度开发化工制药、保健品、护肤化妆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第三,加快培育茶产品品牌,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精心打造大进巴渠茶等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产业品牌综合体系,提高茶叶产品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把大进巴渠茶培育成为市级名牌农产品。
绵绵秋雨中,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开州区大进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副队长薛奉军,正在面积达1500亩的生态茶叶基地里查看茶树苗长势情况。
眼前,初具规模的巴渠茶园一派生机。
2017年8月,大进镇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后,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随即入驻。一年多来,驻镇工作队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始终围绕“精准”二字,兴建基础设施、规划脱贫产业,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并肩战斗,让大进镇7个市级贫困村渐渐变了样……
在过去,大进镇是渝川陕接合部的重要交通节点。以前交通不便时,这里是重庆通往川陕的必经之地。得益于此,该镇曾一度繁华。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的通畅,大进不再是三省市往来交通的必经之地,加上镇内各村的道路建设未跟上,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短板”由此形成。
10月25日一大早,78岁的大进镇年华村村民邱发兴便起了床,洗了把脸,到村里的水泥路上溜达了一圈。“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村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联户路,就像做梦一样。”邱发兴说。
年华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山高坡陡,交通一度滞后。“以前村组全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底盘低的汽车开不上来,交通基本靠走。”邱发兴说,去年,在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年华村6.3公里村级道路得到硬化,5个组2000多名村民受益。
“公路硬化了,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茶叶、土豆、玉米、生猪终于能及时运出去了,孩子上学安全也有保障。”家门口这条新修的硬化道路,让邱发兴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公路硬化后,我們计划将村道修到邻近的满月乡,还准备在村里打造50-100户农家乐。届时,杉园村和满月乡的马扎营生态景区就能形成一条‘山顶上的旅游环线’,让高山贫困户都吃上乡村旅游饭。”大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10月24日上午,大进镇红旗村村民李忠顺正在组织乡亲们在山坡上栽茶树苗。“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片荒坡地这么快就变成了茶园,成了村民的致富宝地。”李钟顺说。
“去年,镇干部说要在这里种茶,还要搞茶旅融合,我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李忠顺说,“当时觉得,能在荒坡上种植茶树就能搞茶旅融合,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一年的实践证明,镇党委、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李忠顺说,他主动放弃了镇上乐队的生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2.97亩地全部流转给茶叶基地,带领村民一起种茶。
去年8月,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入驻后,经过和镇党委、政府反复座谈、调研,决定利用大进镇是茶叶产出大镇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并制定了打造“万亩茶园”、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红旗、年华、群和等7个村被划为茶旅融合发展规划区。
2017年10月,大进镇组织一批村干部到有“贵州茶叶第一县”之称的湄潭县考察。随后,又陆续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山东等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大进镇的茶叶产业终于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截至目前,“万亩茶园”已完成2000亩土地和荒山的整治,400万株茶树苗已完成栽种。
脱贫攻坚一年多来,大进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当前,大进镇贫困群众正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时代春风,迈着铿锵步伐踏上小康之路!
【心得】
开州区大进镇党委书记 陈必军:
去年以来,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大进全镇上下全力攻坚,把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扶贫行动,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目前,产业发展仍是大进镇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全镇将继续围绕“精准”这个核心,着力打造以茶叶为主导,中药材、粮油果蔬、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全覆盖,让贫困群众有持续增收的能力。
第一,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大进镇将加强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改造低产茶园,以红旗、群和、年华、金炉4村为核心,以天宝寨、双龙桥、紫金3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打造有机茶基地10000亩,年产鲜叶500吨,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有机茶基地和渝、川、陕、鄂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第二,提高茶园生产技术水平,推进“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推进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将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领域,深度开发化工制药、保健品、护肤化妆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第三,加快培育茶产品品牌,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精心打造大进巴渠茶等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产业品牌综合体系,提高茶叶产品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把大进巴渠茶培育成为市级名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