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著名管理专家詹姆斯·莫尔斯说得好:“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对于我省的发展是这样,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江苏调整经济结构要从自主创新中寻找空间,转变增长方式要从自主创新中寻找新路,突破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要从自主创新中寻找突破口,自主创新是我省新的增长动力,新的竞争优势。民营经济作为江苏经济的支柱,要顺应大势进入创新发展阶段,求得高质量发展。
自主创新是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营经济在我省整个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保持我省“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区域发展中增创我省的竞争优势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今年一季度,我省民营企业完成税收5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3.31亿元,高于全省税收平均增幅13.7%;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29.52亿美元,增幅达65.3%,高于全省出口平均水平34.5%。
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仅占10%,其中知名品牌更是欠缺,现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只有25个,仅占全国13.1%,落后于广东、浙江。而全省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却占到全省同类产品的96.8%。显然,我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还很薄弱。从总的态势上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主要有三个:与上海、广东、北京比,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薄弱;与浙江比,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相对薄弱;与山东比,有份量的大企业相对薄弱,“走出去”的规模不大,影响力不大。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扭住自主创新不放松,唯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形成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有制造更要有创造,有出口更要有产业,有产业更要有技术,有技术更要有专利。
企业家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有创新意识、创新作为的企业家,才会有创新成功的企业。所以,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应该逐渐成为企业家的自觉意识。
在实践中,民营企业家要破除对自主创新求大、求高的观念误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起步创业的企业更要注重自主创新,从一开始就“产学研”紧密结合。我国85%的专利来自中小企业,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实施产业化。许多企业的创新,一开始可能规模并不大,但只要是小而专、小而优,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发展成上百亿的超大型企业。大不是天生的,许多企业都是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一到多,根本原因是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自主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也并非绝对一流的、填补空白的才算是创新,自主创新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只要有效,只要有用,只要有市场,只要把握到发展趋势,就是好的。许多企业只是做配套生产,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同样离不开创新。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自主创新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做配套的创新也是好的。自主创新不是横空出世的,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是要经过配套生产、加工制造这个阶段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进行经验和技术积累。
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
企业研发能力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是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以企业为“龙头”。企业是研发的主力军,是统帅,是组织者和实施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起领导贯穿作用,广泛联合一流科研力量,为我所用;高校科研院所则是先导,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合作中,始终以成果转化的最优化为根本目的。以企业“产”为主体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直接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果和效益服务。
二是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下大功夫。技术引进和吸收消化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不管企业规模如何,均可大胆采用,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较有限的资金运作中获得自主创新的成果,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吸收消化创新能够跃过基础性的过程,跃上高度,迅速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竞争的水平。
三是树立大投入获得大回报的理念。对于上规模民营企业来说,不是研发经费要不要大投入的问题,而是必须大投入,创造一流的科研条件,吸收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的科研成果,转化一流的生产力,建设成行业中一流的企业,具备国内国际的竞争优势,获得市场的大回报。
四是所有“产学研”创新的终端只能在市场。市场不是自然生成的,市场不只是需求满足,还要不断拓展创造需求。企业要以创新来拓展市场,要以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社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只有市场终端才能实现创新价值,创新必须自始至终与市场相结合,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市场战略的全过程,因此,民营企业必须下大力气抓两个高端,一个是研发高端,一个是市场高端,两者同等重要,两者不可或缺。
营造适合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如何真正用好人才,如何营造适合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的企业文化是关键。
自主创新一定要以人才为本。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人才,没有正确的人才观,企业有再多的资金,再好的项目,都是无本之末。我们说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就是要形成一套鲜明的企业人才文化,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确保企业“自主创新”有旺盛的“才”源。
用好人才是企业的基本功。用好人才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决定性的能力。不能吸引人才共兴事业的企业家,不会起用人才发展事业的企业家,不能善待人才壮大事业的企业家,不能留住人才确保事业长盛不衰的企业家,都会被事实证明是不成功的企业家。在企业家与人才的诸多关系中,善待人才是最重要的。善待人才的内容很多,物质上的奖励当然是重要内容之一,如按绩效奖励,持股分红等等,但最根本的一条是企业的壮大发展为人才创造了更大发展的平台,只有企业处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才可能为人才提供平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的雄才大略有施展之地。企业人才文化的精髓就是:人才与企业是一种相互尊重、发挥作用的共生关系,人才和企业是共发展的血浓于水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企业人才问题解决得好,也事关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文化培育。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不只是生产物质产品,也是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因此,自主创新也是民营企业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我省正在倡导“三创”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文化的核心,高科技民营企业家和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则是创新文化的生力军,高科技民营企业家、自主创新人员以及技术工人队伍的突出创新精神和高科技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精华,应该成为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得到广泛宣传和弘扬,从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加大力度营造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的社会良性效应。民营企业要以自己的作为,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使创新的价值观成为社会文化主流,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社会的文化主体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营造充分的更适合自主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尤展
自主创新是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营经济在我省整个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保持我省“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区域发展中增创我省的竞争优势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今年一季度,我省民营企业完成税收5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3.31亿元,高于全省税收平均增幅13.7%;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29.52亿美元,增幅达65.3%,高于全省出口平均水平34.5%。
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仅占10%,其中知名品牌更是欠缺,现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只有25个,仅占全国13.1%,落后于广东、浙江。而全省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却占到全省同类产品的96.8%。显然,我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还很薄弱。从总的态势上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主要有三个:与上海、广东、北京比,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薄弱;与浙江比,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相对薄弱;与山东比,有份量的大企业相对薄弱,“走出去”的规模不大,影响力不大。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扭住自主创新不放松,唯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形成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有制造更要有创造,有出口更要有产业,有产业更要有技术,有技术更要有专利。
企业家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有创新意识、创新作为的企业家,才会有创新成功的企业。所以,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应该逐渐成为企业家的自觉意识。
在实践中,民营企业家要破除对自主创新求大、求高的观念误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起步创业的企业更要注重自主创新,从一开始就“产学研”紧密结合。我国85%的专利来自中小企业,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实施产业化。许多企业的创新,一开始可能规模并不大,但只要是小而专、小而优,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发展成上百亿的超大型企业。大不是天生的,许多企业都是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一到多,根本原因是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自主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也并非绝对一流的、填补空白的才算是创新,自主创新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只要有效,只要有用,只要有市场,只要把握到发展趋势,就是好的。许多企业只是做配套生产,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同样离不开创新。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自主创新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做配套的创新也是好的。自主创新不是横空出世的,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是要经过配套生产、加工制造这个阶段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进行经验和技术积累。
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
企业研发能力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是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以企业为“龙头”。企业是研发的主力军,是统帅,是组织者和实施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起领导贯穿作用,广泛联合一流科研力量,为我所用;高校科研院所则是先导,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合作中,始终以成果转化的最优化为根本目的。以企业“产”为主体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直接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果和效益服务。
二是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下大功夫。技术引进和吸收消化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不管企业规模如何,均可大胆采用,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较有限的资金运作中获得自主创新的成果,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吸收消化创新能够跃过基础性的过程,跃上高度,迅速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竞争的水平。
三是树立大投入获得大回报的理念。对于上规模民营企业来说,不是研发经费要不要大投入的问题,而是必须大投入,创造一流的科研条件,吸收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的科研成果,转化一流的生产力,建设成行业中一流的企业,具备国内国际的竞争优势,获得市场的大回报。
四是所有“产学研”创新的终端只能在市场。市场不是自然生成的,市场不只是需求满足,还要不断拓展创造需求。企业要以创新来拓展市场,要以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社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只有市场终端才能实现创新价值,创新必须自始至终与市场相结合,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市场战略的全过程,因此,民营企业必须下大力气抓两个高端,一个是研发高端,一个是市场高端,两者同等重要,两者不可或缺。
营造适合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如何真正用好人才,如何营造适合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的企业文化是关键。
自主创新一定要以人才为本。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人才,没有正确的人才观,企业有再多的资金,再好的项目,都是无本之末。我们说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就是要形成一套鲜明的企业人才文化,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确保企业“自主创新”有旺盛的“才”源。
用好人才是企业的基本功。用好人才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决定性的能力。不能吸引人才共兴事业的企业家,不会起用人才发展事业的企业家,不能善待人才壮大事业的企业家,不能留住人才确保事业长盛不衰的企业家,都会被事实证明是不成功的企业家。在企业家与人才的诸多关系中,善待人才是最重要的。善待人才的内容很多,物质上的奖励当然是重要内容之一,如按绩效奖励,持股分红等等,但最根本的一条是企业的壮大发展为人才创造了更大发展的平台,只有企业处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才可能为人才提供平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的雄才大略有施展之地。企业人才文化的精髓就是:人才与企业是一种相互尊重、发挥作用的共生关系,人才和企业是共发展的血浓于水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企业人才问题解决得好,也事关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文化培育。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不只是生产物质产品,也是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因此,自主创新也是民营企业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我省正在倡导“三创”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文化的核心,高科技民营企业家和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则是创新文化的生力军,高科技民营企业家、自主创新人员以及技术工人队伍的突出创新精神和高科技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精华,应该成为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得到广泛宣传和弘扬,从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加大力度营造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的社会良性效应。民营企业要以自己的作为,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使创新的价值观成为社会文化主流,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社会的文化主体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营造充分的更适合自主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