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高中地理不同于小学、初中地理,其在知识点和内容上更加细化,专业性也加强了。笔者根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就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兴趣;教学效应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 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有效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主要包括: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教导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的知识等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如何开展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 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注意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兴趣是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高中地理主要讲的是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相较于小学和初中地理,其专业性和纵深度都有所增加。由于地理教学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将教具利用起来。例如,经常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的地图、地球仪、地形模型等等,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成现实的模拟,避免了凭空想象的费时费力。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流行的现象来解释地理名词,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这样的长期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教学效果。
2 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应
教学方法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组合,巧妙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主动其获得益处,从而取得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学生应当学会看世界洋流图,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学生更好理解暖流、寒流在运动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现象,比如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形成的原因;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以及纽芬渔场的形成与某些洋流的关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又如在学习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水系图等图形时,教师要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的物象激发联想,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图形。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高中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得以拓展,让学生主动地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如在学习影响气温的因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维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会对气温产生影响,然后尝试着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解释这些因素对气温产生影响的过程,例如洋流中的暖流能够增温增湿,寒流则会降温减湿进而对气温产生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不僅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有利于高中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符合素质教育所推崇的理念。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是师生配合互动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中,只有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才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进而课堂的有效性才得以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思维导图学好地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和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生物学所带来的乐趣。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逐渐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如果没有图例,只凭自己脑中想象,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有点困难,尤其是高中生还没有在脑子中形成地理概念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思维导图来帮忙,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理清头绪。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能够有效拓展典型试题,对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插入典型例子,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找到难点,力图使思维导图能够完美展现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行星地球”的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对这一章节进行复习,学生对于天体的概念、宇宙物质性、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及运动特点等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不再混淆和混乱。知识的框架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形成烙印在脑子里,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
高效率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渴求的,而营造这个课堂氛围的责任就在于教师自己。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认真设计并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一定能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良.浅谈教师课堂育德的有效发挥.《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8):168.
[2]韩冰清.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大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162-163.
[3]王小明.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4]侍言.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才”施教[J].新教育时代,2015(9).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兴趣;教学效应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 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有效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主要包括: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教导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的知识等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如何开展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 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注意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兴趣是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高中地理主要讲的是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相较于小学和初中地理,其专业性和纵深度都有所增加。由于地理教学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将教具利用起来。例如,经常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的地图、地球仪、地形模型等等,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成现实的模拟,避免了凭空想象的费时费力。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流行的现象来解释地理名词,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这样的长期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教学效果。
2 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应
教学方法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组合,巧妙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主动其获得益处,从而取得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学生应当学会看世界洋流图,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学生更好理解暖流、寒流在运动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现象,比如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形成的原因;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以及纽芬渔场的形成与某些洋流的关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又如在学习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水系图等图形时,教师要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的物象激发联想,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图形。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高中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得以拓展,让学生主动地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如在学习影响气温的因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维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会对气温产生影响,然后尝试着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解释这些因素对气温产生影响的过程,例如洋流中的暖流能够增温增湿,寒流则会降温减湿进而对气温产生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不僅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有利于高中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符合素质教育所推崇的理念。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是师生配合互动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中,只有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才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进而课堂的有效性才得以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思维导图学好地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和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生物学所带来的乐趣。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逐渐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如果没有图例,只凭自己脑中想象,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有点困难,尤其是高中生还没有在脑子中形成地理概念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思维导图来帮忙,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理清头绪。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能够有效拓展典型试题,对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插入典型例子,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找到难点,力图使思维导图能够完美展现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行星地球”的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对这一章节进行复习,学生对于天体的概念、宇宙物质性、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及运动特点等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不再混淆和混乱。知识的框架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形成烙印在脑子里,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
高效率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渴求的,而营造这个课堂氛围的责任就在于教师自己。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认真设计并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一定能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良.浅谈教师课堂育德的有效发挥.《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8):168.
[2]韩冰清.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大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162-163.
[3]王小明.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4]侍言.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才”施教[J].新教育时代,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