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高启光先生的著作《戏剧情境论》之时,遐思万篇。高先生提出过一个令我们难以回答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狄德罗的两千年中,戏剧情境理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为什么没被提出?”第一个问题肯定的回答不容质疑,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着实让我们这些专业新手们摸不清头脑,有同行戏谑说:“如同我们今天这样,那个时代的空白来源于最简单的理由:没人想到。”在参考了诸多戏剧理论史稿后,作为学生的我试探着想绕个弯子来回答一下曾经困扰我的问题,那就是:关于狄德罗为何提出“戏剧情境”概念的猜想。
一、“第三社会阶层”(资产阶级)的崛起。为“戏剧情境”提出提供了群体接受的可能性
一个概念的提出需要其概念接受的群体支撑。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的兴起在其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上占据了社会的发展优势。十八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又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和启蒙主义文艺思潮在法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作为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国启蒙主义文艺理论适应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这是产生的社会条件。法国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继承了历史上进步的文艺理论传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唯物主义哲学的新成就。为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的诞生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个新兴起的社会阶层需要在时代的大钟上铭刻自己的印迹,为了谋求政治和权利的目的,对于那个时代最有利的宣传工具之一的戏剧。无疑成为他们解构传统和缔造新理念的焦点步骤。一个只有悲喜剧的时代,舞台上缺乏第三阶层展示的机遇,他们需求并索取。狄德罗的“严肃剧”提出恰恰是他们等待和召唤的契机,当狄德罗提出“情境”这一理论概念来支撑“严肃剧”时,资产阶级以极大的热情直接接受并将其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情境”可能成为了那个时代戏剧界最为时尚的名词。于是,“戏剧情境”的概念不但有了自己的接受群体和支持群体,并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情境”这个词语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更是资产阶级形象登上戏剧舞台和社会舞台的代名词。其旗帜般的召唤力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接受、传播、并发展的有力空间。
二、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为“情境”概念的提出提供了外延式的理论支撑
狄德罗的时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论戏剧艺术》是狄德罗写《一家之主》时所写的附录,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观,提出了建立“严肃喜剧”的主张,这在法国戏剧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也为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奠定了基础。严肃喜剧的提出。狄德罗提出改革古典主义戏剧建立新剧种,首先是为启蒙运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其次是英国的泪剧为狄德罗的主张提供了实践依据。严肃喜剧的性质及其作用,是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有一个中间的类别。教育是狄德罗戏剧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一贯的文艺主张。喜剧必须“致力于严格地表现自然”;想象和虚构是“戏剧诗人的职责”。情境“应该成为作品的基础”,“性格和情境对比是真正的对比”。严肃喜剧的表现形式应该接近生活,“毫不牵强”。
在狄德罗资产阶级美学趋于成熟的情况之下,他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他写的两部“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在艺术上并无可取之处,但是他为这两部剧本写的序言具有理论价值。《谈演员的矛盾》(原题为《关于演员的与众不同之见》),是对表演技巧的探讨。他认为演员一方面要把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却不应亲身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需要保持冷静。这便是演员的“矛盾”所在。于是,“美在关系”理论的完善。为“戏剧情境”的提出,在注重理性和审美的西方观众头脑之中做了铺垫,使其有了合理化的理论依据。
三、狄德罗“戏剧情境”的提出。只是其为资产阶级戏剧的产生寻找一个借口
对于狄德罗的“严肃剧”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悲喜剧”概念都有着两千年丰厚的理论凭依。他的新型戏剧的诞生,急需一个作为凭依的理论借条。“情境”也好,“意境”也罢,只要可以支撑其戏剧形式(更主要的是为第三阶层登台造势)就是最好的理论。所以,狄德罗在苦思之下,臆造了“情境”这个本不存在的词语来概括了自己的戏剧理论,并匆忙打造了《私生子》、《一家之主》两个可以称为败笔的剧本来解释自己刚刚建立尚不完善的戏剧情境理论。因此,无论今天的“情境”在当时被定名为什么词汇并不重要,两个毫无艺术价值的剧本成功与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狄德罗提出了新的戏剧样式,并为其寻找了合理的理论借口。因此,对于当时的提出者狄德罗而言,“情境”只是一个理论的幌子,一个借口而已。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戏剧情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社会基础,受众基础和理论基础成熟的前提之下完成的。那么,转而言之,高先生的提出问题也就有了相对严谨的答案:在亚里士多德到狄德罗的两千年里,“情境”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只是被戏剧家们以各种不同的词汇在表述和传达并发展着。那么这两千年中,“情境”概念的未被提出,是源于其社会基础、受众基础和理论基础的不成熟,也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尚不需要“戏剧情境”这个理论借口的存在和追寻。当然,狄德罗用《私生子》和《一家之主》两个败笔之作却完成了一个困扰前人两千年又超越前人两千年的新戏剧理论的缔造。
一、“第三社会阶层”(资产阶级)的崛起。为“戏剧情境”提出提供了群体接受的可能性
一个概念的提出需要其概念接受的群体支撑。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的兴起在其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上占据了社会的发展优势。十八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又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和启蒙主义文艺思潮在法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作为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国启蒙主义文艺理论适应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这是产生的社会条件。法国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继承了历史上进步的文艺理论传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唯物主义哲学的新成就。为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的诞生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个新兴起的社会阶层需要在时代的大钟上铭刻自己的印迹,为了谋求政治和权利的目的,对于那个时代最有利的宣传工具之一的戏剧。无疑成为他们解构传统和缔造新理念的焦点步骤。一个只有悲喜剧的时代,舞台上缺乏第三阶层展示的机遇,他们需求并索取。狄德罗的“严肃剧”提出恰恰是他们等待和召唤的契机,当狄德罗提出“情境”这一理论概念来支撑“严肃剧”时,资产阶级以极大的热情直接接受并将其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情境”可能成为了那个时代戏剧界最为时尚的名词。于是,“戏剧情境”的概念不但有了自己的接受群体和支持群体,并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情境”这个词语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更是资产阶级形象登上戏剧舞台和社会舞台的代名词。其旗帜般的召唤力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接受、传播、并发展的有力空间。
二、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为“情境”概念的提出提供了外延式的理论支撑
狄德罗的时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论戏剧艺术》是狄德罗写《一家之主》时所写的附录,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观,提出了建立“严肃喜剧”的主张,这在法国戏剧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也为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奠定了基础。严肃喜剧的提出。狄德罗提出改革古典主义戏剧建立新剧种,首先是为启蒙运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其次是英国的泪剧为狄德罗的主张提供了实践依据。严肃喜剧的性质及其作用,是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有一个中间的类别。教育是狄德罗戏剧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一贯的文艺主张。喜剧必须“致力于严格地表现自然”;想象和虚构是“戏剧诗人的职责”。情境“应该成为作品的基础”,“性格和情境对比是真正的对比”。严肃喜剧的表现形式应该接近生活,“毫不牵强”。
在狄德罗资产阶级美学趋于成熟的情况之下,他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他写的两部“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在艺术上并无可取之处,但是他为这两部剧本写的序言具有理论价值。《谈演员的矛盾》(原题为《关于演员的与众不同之见》),是对表演技巧的探讨。他认为演员一方面要把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却不应亲身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需要保持冷静。这便是演员的“矛盾”所在。于是,“美在关系”理论的完善。为“戏剧情境”的提出,在注重理性和审美的西方观众头脑之中做了铺垫,使其有了合理化的理论依据。
三、狄德罗“戏剧情境”的提出。只是其为资产阶级戏剧的产生寻找一个借口
对于狄德罗的“严肃剧”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悲喜剧”概念都有着两千年丰厚的理论凭依。他的新型戏剧的诞生,急需一个作为凭依的理论借条。“情境”也好,“意境”也罢,只要可以支撑其戏剧形式(更主要的是为第三阶层登台造势)就是最好的理论。所以,狄德罗在苦思之下,臆造了“情境”这个本不存在的词语来概括了自己的戏剧理论,并匆忙打造了《私生子》、《一家之主》两个可以称为败笔的剧本来解释自己刚刚建立尚不完善的戏剧情境理论。因此,无论今天的“情境”在当时被定名为什么词汇并不重要,两个毫无艺术价值的剧本成功与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狄德罗提出了新的戏剧样式,并为其寻找了合理的理论借口。因此,对于当时的提出者狄德罗而言,“情境”只是一个理论的幌子,一个借口而已。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戏剧情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社会基础,受众基础和理论基础成熟的前提之下完成的。那么,转而言之,高先生的提出问题也就有了相对严谨的答案:在亚里士多德到狄德罗的两千年里,“情境”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只是被戏剧家们以各种不同的词汇在表述和传达并发展着。那么这两千年中,“情境”概念的未被提出,是源于其社会基础、受众基础和理论基础的不成熟,也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尚不需要“戏剧情境”这个理论借口的存在和追寻。当然,狄德罗用《私生子》和《一家之主》两个败笔之作却完成了一个困扰前人两千年又超越前人两千年的新戏剧理论的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