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研究,助推中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是深化对十八大报告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生态、宜居、健康和智慧应当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1-3]。
一、中国城市科学社团组织体系概况
城市科学社团作为支撑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以城市科学研究为主题的社团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极大地得到繁荣和发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是国内首个由从事城市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有关部门及科研、教育、企业等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团,于1984年1月正式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和组织交流,提出了政策建议并与其它后续成立的与城市科学相关的社团组织(如图1所示)共同致力于城市的科学发展和知识传播。
该单位在城市科学发展研究与实践方面开始了若干重大研究工作和示范项目,将低碳、生态、宜居、健康和智慧作为推进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予以创新实践,并且在主办的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技术创新博览会)中开始创新实践,在面向全国的城市学社团组织中起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了城市的综合性研究,其中涉及城市环境、规划、管理、建设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社团二党委和中国科协学会中心党委的指导下,研究会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组织严密、成效显著,党员和党组织肩负着为城市科学社团组织系统和地方单位会员提供服务的使命和职能。
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会员发展概况
该单位下设12个二级单位,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发展了约40个地方协会成员单位,涵盖我国主要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份及省会城市以及三线城市(图2),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与地方会员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为地方会员单位的组织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单位之间的合作等做了广泛、细致、具体的工作,得到地方成员单位的支持和赞誉。
在与地方会员单位良好沟通机制的背景下,为了助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新型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依托党建平台努力提高该单位与地方会员单位的履职能力、服务能力,深入贯彻推进党中央和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城科会”)的中心工作。
三、构建党建框架下的会员服务平台与实现载体
基于党建框架下的会员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政治核心,是推进地方城市科学社团组织正确发展的政治保障。图3提出了我国城市科学会员服务的平台体系构想,从党建的有机构成出发,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等6大方面。为了体现中国城科会业务工作与党建服务体系的结合,首先对城科会的党建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梳理,如图3所示,当前主要包括自身党建、学术研究、科技出版、学术大会、技术创新,其中党建和学术研究是该单位的核心。
(一)与地方单位搭建支部共建平台
组织以党建六大方面为核心的工作座谈和会员日等活动,通过如12371手机报、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地向地方单位会员发布有关城市科学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创造条件设立党建创新奖励项目,与地方单位搭建支部共建平台,努力推动党务交流与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提升社会各界对城市科学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认知,传播城市建设的正能量。
(二)支持地方会员单位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二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大课题,这与中国城科会近30年来的主导研究方向完全一致,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智力参考和生动而有成效的城市实践载体。我们可以通过专题研究报告、专题学术文章、专家讲坛等来提升地方会员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力。
(三)提升地方会员单位的科技出版能力
中国城科会围绕城市科学发展,定期发布了若干重大研究报告和学术刊物(《城市科学研究》),这对长期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支撑。根据调研,地方会员单位正在尝试在这方面的探索,希望通过城市科学期刊编辑、报告、讲座宣传以及不定期的互派编辑交流等形式提升地方会员单位的办刊能力。
(四)搭建科普信息共享推广平台
城市科学的理论实验成果需要面向公众、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推广宣传。为了增强地方会员单位的职能,需要通过城市科学发展的共享推广平台,积极有效地更新科普内容并在科普形式上创新。
(五)搭建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综合技术成果的地方示范平台
依托中国城科会下属的近12个创新集体,联合其他国家高水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内外城市科学发展的研究机构,构建技术成果的展示子平台,让会员单位通过该示范平台对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的最新技术深入了解,并帮助他们提高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理解,因地制宜地宣传贯彻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45页)
若干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创新。
四、城市科学单位会员党员服务体系作用的初步展望
通过构想基于党建框架下的会员服务体系,使6个子平台联合发挥作用,整体提升了我国城市科学社团组织的党建水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城市科学社团组织与党团的力量优势,增强了全国城市科学社团组织体系的能力,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文章所涉及的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的意见,仅供学术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振强, 杨光, 王凤. 基于PM_2.5防控理念的特大城市清洁空气改善战略研究[J]. 建设科技,2013(18):23-30.
[2]吴良镛.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试议——兼论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J].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1):18-19.
[3]Zhenqiang XU & Jianbo Zhang. (2011), Acyl peroxy nitrate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photochemical smog season in Beijing, China.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Discussions. DOI:10.5194/acpd-11-10265-2011.
一、中国城市科学社团组织体系概况
城市科学社团作为支撑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以城市科学研究为主题的社团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极大地得到繁荣和发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是国内首个由从事城市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有关部门及科研、教育、企业等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团,于1984年1月正式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和组织交流,提出了政策建议并与其它后续成立的与城市科学相关的社团组织(如图1所示)共同致力于城市的科学发展和知识传播。
该单位在城市科学发展研究与实践方面开始了若干重大研究工作和示范项目,将低碳、生态、宜居、健康和智慧作为推进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予以创新实践,并且在主办的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技术创新博览会)中开始创新实践,在面向全国的城市学社团组织中起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了城市的综合性研究,其中涉及城市环境、规划、管理、建设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社团二党委和中国科协学会中心党委的指导下,研究会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组织严密、成效显著,党员和党组织肩负着为城市科学社团组织系统和地方单位会员提供服务的使命和职能。
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会员发展概况
该单位下设12个二级单位,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发展了约40个地方协会成员单位,涵盖我国主要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份及省会城市以及三线城市(图2),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与地方会员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为地方会员单位的组织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单位之间的合作等做了广泛、细致、具体的工作,得到地方成员单位的支持和赞誉。
在与地方会员单位良好沟通机制的背景下,为了助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新型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依托党建平台努力提高该单位与地方会员单位的履职能力、服务能力,深入贯彻推进党中央和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城科会”)的中心工作。
三、构建党建框架下的会员服务平台与实现载体
基于党建框架下的会员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政治核心,是推进地方城市科学社团组织正确发展的政治保障。图3提出了我国城市科学会员服务的平台体系构想,从党建的有机构成出发,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等6大方面。为了体现中国城科会业务工作与党建服务体系的结合,首先对城科会的党建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梳理,如图3所示,当前主要包括自身党建、学术研究、科技出版、学术大会、技术创新,其中党建和学术研究是该单位的核心。
(一)与地方单位搭建支部共建平台
组织以党建六大方面为核心的工作座谈和会员日等活动,通过如12371手机报、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地向地方单位会员发布有关城市科学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创造条件设立党建创新奖励项目,与地方单位搭建支部共建平台,努力推动党务交流与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提升社会各界对城市科学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认知,传播城市建设的正能量。
(二)支持地方会员单位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二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大课题,这与中国城科会近30年来的主导研究方向完全一致,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智力参考和生动而有成效的城市实践载体。我们可以通过专题研究报告、专题学术文章、专家讲坛等来提升地方会员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力。
(三)提升地方会员单位的科技出版能力
中国城科会围绕城市科学发展,定期发布了若干重大研究报告和学术刊物(《城市科学研究》),这对长期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支撑。根据调研,地方会员单位正在尝试在这方面的探索,希望通过城市科学期刊编辑、报告、讲座宣传以及不定期的互派编辑交流等形式提升地方会员单位的办刊能力。
(四)搭建科普信息共享推广平台
城市科学的理论实验成果需要面向公众、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推广宣传。为了增强地方会员单位的职能,需要通过城市科学发展的共享推广平台,积极有效地更新科普内容并在科普形式上创新。
(五)搭建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综合技术成果的地方示范平台
依托中国城科会下属的近12个创新集体,联合其他国家高水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内外城市科学发展的研究机构,构建技术成果的展示子平台,让会员单位通过该示范平台对低碳生态与智慧城市的最新技术深入了解,并帮助他们提高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理解,因地制宜地宣传贯彻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45页)
若干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创新。
四、城市科学单位会员党员服务体系作用的初步展望
通过构想基于党建框架下的会员服务体系,使6个子平台联合发挥作用,整体提升了我国城市科学社团组织的党建水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城市科学社团组织与党团的力量优势,增强了全国城市科学社团组织体系的能力,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文章所涉及的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的意见,仅供学术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振强, 杨光, 王凤. 基于PM_2.5防控理念的特大城市清洁空气改善战略研究[J]. 建设科技,2013(18):23-30.
[2]吴良镛.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试议——兼论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J].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1):18-19.
[3]Zhenqiang XU & Jianbo Zhang. (2011), Acyl peroxy nitrate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photochemical smog season in Beijing, China.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Discussions. DOI:10.5194/acpd-11-1026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