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咖啡是种迷人的饮品,好的咖啡馆则更迷人。
在那里所触及的故事,像给咖啡撒上某种特殊香料。人们彼此分享的感受,增添着杯子里释放出的风味。
大理古城·看尽风花雪月
大理一度被视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之一,且不论这个词是否已迅速变得烂俗,或许将它套用在大理又有失偏颇,因为在那里反而能找到一种极为质朴、务实的生活。
在2020年出版的集子《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中,记录了十多位大理新移民的生活故事,其中有在大理务农的日本男子,也有开一所幼儿园以践行新式教育理念的北京夫妇……他们将大理视为一个社区,人们在此找到了新的居所。
这不是一个旅人在此泡一整晚酒吧便能艳遇或消愁的地方。尽管大理古城的商业街上,的确充斥着无数供游客消遣的地方,但在这一丝虚假的喧闹之外,有许多来客真正选择在大理生活了下来。
随意逛一逛,能遇见另一面的大理。
在古城的“唐咖”咖啡馆的天台上,精致的空中花园沐浴在日光中,可以边喝咖啡,边饱览远山以及古城的传统院落。点一杯冰的鸳鸯奶咖,牛奶制成的冰块在复古纹络的玻璃杯里旋转。
大理几乎一整年的好天气都是免费的,露台是绝妙所在。颇受欢迎的西餐馆“向月球奔去”,供应全天早午餐,北非蛋和美式早餐分量足、口味地道,赠送胡萝卜汁和无限续杯的咖啡。不妨在露天的座位一直从早晨吃到中午。
还有某一日起得早,我在古城的巷陌中闲逛,途径洱海园附近的一家小书店,老板刚打开店门开始清洁工作,是位看上去有点酷的年轻女子。我问有没有咖啡卖。她说只有摩卡壶煮的那种。刚巧我在考虑是否要给家里添一个摩卡壶,于是点了杯鲜煮咖啡。
煮咖啡间隙我们聊天,好在她并非看上去的那样高冷。她说这家店刚盘下来,还没打理多久,之前的店主因为疫情,生意做不下去了。
她说,2020年年初,大理城也短暂疫情管控过一阵子,人少,也哪里都去不了,她和朋友便去公路边环海散步。那个时候也不觉得无聊,来大理好多年了,总能找到乐趣。
双廊·洱海不是海
从大理古城租辆电动车一路沿洱海骑行,挨个抵达周边风情各异的村落。
周城位于蝴蝶泉边,以扎染出名,不经意间就会撞见一家晒满布料的院落,用一杯茶的时间自己染一条手帕或方巾。喜洲临近周城,两者之间的公路旁陆续摆着喜洲粑粑的摊子,深怕你错过了这地域特色浓厚的“中国披萨”,实际上,它吃起来更像一种破酥烧饼。倘若骑得更远,绕到洱海另一侧,便来到了双廊。
10年前的双廊还是一个破落不堪的小渔村,村里的咖啡馆和旅馆屈指可数,而今这里已经修了宽阔的商业街道,民宿也挤满了最得天独厚的临水位置。
尽管如此,有些最初在此经营的店不知是抵不过竞争还是抵不过时间,最终消失在双廊。当我10年后再搜索“海地生活”,那家我第一次来双廊住的旅馆时,已经搜不到结果。
于是我来到一家名叫“理想生活”的咖啡馆,试图回溯当年坐在那家旅馆临海露台上的场景。海景的位置铺上了摩洛哥风格的地垫,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们席地而坐,晒着暖阳,望着海,暂时将严冬抛诸脑后。
幸而洱海并非海,是一方无边无际的湖。不然我们也不能如此之近地享受它的风平浪静。发呆时想到当年旅馆中一位老人早晨划船帶我驶入洱海,晨雾中的船驶离岸边,那一刻真正感受到这面湖水的幽深和力量。
有点怀念当初的那个小渔村了。
喜洲·有一种生活
“田咖啡”是一栋小小的阁楼,去的时候楼上已客满,我们在一楼木桌子前坐下,老板正做着一杯手冲。眼前的桌子,相比咖啡操作台,更类似一张宽大的茶海,上面甚至没有一台意式咖啡机。
手写菜单上有数十种不同地域的豆子,我选了云南的“高黎贡中焙”,这名字让我想到在云南高海拔地区举办的一场越野跑赛事。
喝手冲咖啡是个有趣的过程,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从豆子卡进磨豆机齿轮的刹那,你便开始了感知与猜测——这些豆子,拥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灵魂?
关于咖啡豆的“灵魂”,始于老板形容一种他曾喝过的埃塞俄比亚的豆子,他描述那口感是“形而上的,有内容的,比较多一点灵魂的东西”。不知这番形容和豆子本身,到底哪一个更形而上。
高黎贡冲泡好了,老板让我从架子上形状不一的茶杯中挑选一只来喝咖啡。
品咖啡时,店里来了位年轻女子熟络地点了杯奶茶。乌龙茶叶加上大理当地的乳制品,慢慢在炉子里煮着,如此一来有了聊天的时刻。
“昨天又去了哪?”老板问。
“寻光农场,可惜没碰上市集,就坐了坐,喝了杯咖啡。晚上去了Green Filed。”听上去是位资深旅人。
“哦,我去过,他家自酿的酒很不错。”
在大理,我总能听见这样的交谈。人们关心吃喝,关心生活本身那些细微却美妙的部分。
随后又来了两位上海姑娘,她们从事某顶级咖啡机品牌的销售。
“我家里有一款Lama的咖啡机,非常好,又被称为‘偷懒机’。”老板笑了笑,“很多咖啡店即使员工水平业余,拿那个机子做出来的咖啡也不会差。”
“那你店里怎么做意式?”来自专业咖啡机销售员们的疑惑。
“用手冲的方式做,实际上,很多客人说味道不输咖啡机做的。要不要试试?”老板说,店里每一款咖啡都需要先通过他自己的认可。“有一些懂咖啡的人来,不能让他们失望。”
老板是福建人,早前来大理经营客栈,后来关闭了客栈跑去一家咖啡店当义工,从分辨豆子学起,读韩怀宗的《咖啡世界学》。现在,他觉得书里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虽然是个俗套的励志故事,但这样的人生似乎也不常有。
大理没有“另一种”生活,但,有一种生活,是在逃避式的、乌托邦式的生活之外的选择。只要你想,你就能那样过。
在那里所触及的故事,像给咖啡撒上某种特殊香料。人们彼此分享的感受,增添着杯子里释放出的风味。
大理古城·看尽风花雪月
大理一度被视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之一,且不论这个词是否已迅速变得烂俗,或许将它套用在大理又有失偏颇,因为在那里反而能找到一种极为质朴、务实的生活。
在2020年出版的集子《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中,记录了十多位大理新移民的生活故事,其中有在大理务农的日本男子,也有开一所幼儿园以践行新式教育理念的北京夫妇……他们将大理视为一个社区,人们在此找到了新的居所。
这不是一个旅人在此泡一整晚酒吧便能艳遇或消愁的地方。尽管大理古城的商业街上,的确充斥着无数供游客消遣的地方,但在这一丝虚假的喧闹之外,有许多来客真正选择在大理生活了下来。
随意逛一逛,能遇见另一面的大理。
在古城的“唐咖”咖啡馆的天台上,精致的空中花园沐浴在日光中,可以边喝咖啡,边饱览远山以及古城的传统院落。点一杯冰的鸳鸯奶咖,牛奶制成的冰块在复古纹络的玻璃杯里旋转。
大理几乎一整年的好天气都是免费的,露台是绝妙所在。颇受欢迎的西餐馆“向月球奔去”,供应全天早午餐,北非蛋和美式早餐分量足、口味地道,赠送胡萝卜汁和无限续杯的咖啡。不妨在露天的座位一直从早晨吃到中午。
还有某一日起得早,我在古城的巷陌中闲逛,途径洱海园附近的一家小书店,老板刚打开店门开始清洁工作,是位看上去有点酷的年轻女子。我问有没有咖啡卖。她说只有摩卡壶煮的那种。刚巧我在考虑是否要给家里添一个摩卡壶,于是点了杯鲜煮咖啡。
煮咖啡间隙我们聊天,好在她并非看上去的那样高冷。她说这家店刚盘下来,还没打理多久,之前的店主因为疫情,生意做不下去了。
她说,2020年年初,大理城也短暂疫情管控过一阵子,人少,也哪里都去不了,她和朋友便去公路边环海散步。那个时候也不觉得无聊,来大理好多年了,总能找到乐趣。
双廊·洱海不是海
从大理古城租辆电动车一路沿洱海骑行,挨个抵达周边风情各异的村落。
周城位于蝴蝶泉边,以扎染出名,不经意间就会撞见一家晒满布料的院落,用一杯茶的时间自己染一条手帕或方巾。喜洲临近周城,两者之间的公路旁陆续摆着喜洲粑粑的摊子,深怕你错过了这地域特色浓厚的“中国披萨”,实际上,它吃起来更像一种破酥烧饼。倘若骑得更远,绕到洱海另一侧,便来到了双廊。
10年前的双廊还是一个破落不堪的小渔村,村里的咖啡馆和旅馆屈指可数,而今这里已经修了宽阔的商业街道,民宿也挤满了最得天独厚的临水位置。
尽管如此,有些最初在此经营的店不知是抵不过竞争还是抵不过时间,最终消失在双廊。当我10年后再搜索“海地生活”,那家我第一次来双廊住的旅馆时,已经搜不到结果。
于是我来到一家名叫“理想生活”的咖啡馆,试图回溯当年坐在那家旅馆临海露台上的场景。海景的位置铺上了摩洛哥风格的地垫,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们席地而坐,晒着暖阳,望着海,暂时将严冬抛诸脑后。
幸而洱海并非海,是一方无边无际的湖。不然我们也不能如此之近地享受它的风平浪静。发呆时想到当年旅馆中一位老人早晨划船帶我驶入洱海,晨雾中的船驶离岸边,那一刻真正感受到这面湖水的幽深和力量。
有点怀念当初的那个小渔村了。
喜洲·有一种生活
“田咖啡”是一栋小小的阁楼,去的时候楼上已客满,我们在一楼木桌子前坐下,老板正做着一杯手冲。眼前的桌子,相比咖啡操作台,更类似一张宽大的茶海,上面甚至没有一台意式咖啡机。
手写菜单上有数十种不同地域的豆子,我选了云南的“高黎贡中焙”,这名字让我想到在云南高海拔地区举办的一场越野跑赛事。
喝手冲咖啡是个有趣的过程,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从豆子卡进磨豆机齿轮的刹那,你便开始了感知与猜测——这些豆子,拥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灵魂?
关于咖啡豆的“灵魂”,始于老板形容一种他曾喝过的埃塞俄比亚的豆子,他描述那口感是“形而上的,有内容的,比较多一点灵魂的东西”。不知这番形容和豆子本身,到底哪一个更形而上。
高黎贡冲泡好了,老板让我从架子上形状不一的茶杯中挑选一只来喝咖啡。
品咖啡时,店里来了位年轻女子熟络地点了杯奶茶。乌龙茶叶加上大理当地的乳制品,慢慢在炉子里煮着,如此一来有了聊天的时刻。
“昨天又去了哪?”老板问。
“寻光农场,可惜没碰上市集,就坐了坐,喝了杯咖啡。晚上去了Green Filed。”听上去是位资深旅人。
“哦,我去过,他家自酿的酒很不错。”
在大理,我总能听见这样的交谈。人们关心吃喝,关心生活本身那些细微却美妙的部分。
随后又来了两位上海姑娘,她们从事某顶级咖啡机品牌的销售。
“我家里有一款Lama的咖啡机,非常好,又被称为‘偷懒机’。”老板笑了笑,“很多咖啡店即使员工水平业余,拿那个机子做出来的咖啡也不会差。”
“那你店里怎么做意式?”来自专业咖啡机销售员们的疑惑。
“用手冲的方式做,实际上,很多客人说味道不输咖啡机做的。要不要试试?”老板说,店里每一款咖啡都需要先通过他自己的认可。“有一些懂咖啡的人来,不能让他们失望。”
老板是福建人,早前来大理经营客栈,后来关闭了客栈跑去一家咖啡店当义工,从分辨豆子学起,读韩怀宗的《咖啡世界学》。现在,他觉得书里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虽然是个俗套的励志故事,但这样的人生似乎也不常有。
大理没有“另一种”生活,但,有一种生活,是在逃避式的、乌托邦式的生活之外的选择。只要你想,你就能那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