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督山伯爵》作為法国19世纪的通俗小说的扛鼎之作,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先后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次被拍成电影。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但依旧在各国流传,影响深远。作者大仲马以其天生的耿直、浪漫入文,使理想主义贯穿《基督山伯爵》始终,从而成为小说当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关键词:理想主义;世俗;英雄主义
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共和制、君主制的反复更替,早就消解了底层人民心中对于未来的期待。泱泱大国,找不到可以被称之为希望的寄托。大仲马作为当时法国政局动荡的亲历者,内心中却有着对于理想主义的锲而不舍。即使是在这部鸿篇巨制中,理想主义也贯穿始终。理想主义是《基督山伯爵》的灵魂,没有此作为前提,这个故事也不会开始。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蕴藏在《基督山伯爵》中的理想主义。
一、主角传奇性经历之理想
《基督山伯爵》中主角人物的传奇性经历是所有读者不能忘却的。水手埃德蒙·当泰斯作为一个19岁即将作为船长且与自己心爱之人走上婚姻殿堂的青年,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因受奸人陷害,被迫入狱。一夕之间,命运遭受极大翻转。所有的憧憬希望化为泡沫。在觉察到自己出狱无望之后,他想过自杀。谁知命运又让他遇见了神甫,这个集聚所有智慧和善意的老者。从此,他的人生开始步入了另一个阶段。在神甫的帮助下,他明确了自己的敌人,逐渐萌生了复仇的欲望。通过神甫,他学会了许多化学、文学、语言、文化知识,变得智慧和博学。老神甫在临终之前告诉他一个叫做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葬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希望他逃狱之后可以拿到这笔宝藏,为复仇做好物质基础。
老神甫对于当泰斯的毫无保留促进了这个年轻人的涅槃重生,正是因为这个具有光环的人物出现,才让当泰斯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小说的理想主义在此生根发芽,当泰斯因为有了这个传奇人物的帮助,快速成长,变得强大。狱中的14年是当泰斯所有苦难的集中点,却也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经之路。若未曾受困于牢笼,他未必能够懂得自由于他的意义。若未曾被命运扼住咽喉,他也不能体会苦难可以造就的辉煌。
出狱后的当泰斯,在拿到基督山岛上的宝藏之后,便化名基督山伯爵,花费十年来制定复仇计划。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中求进,一步一步将那些恶人收进网中。他先是在海蒂的帮助下揭露了费尔南的丑行,使费尔南声名狼藉、妻离子散,最终绝望地开枪自杀。然后“算计”巨富当格拉尔,最终使其在投机的过程中破产。最后通过揭露检察官维尔弗尔活埋私生子的事情,使其身败名裂、精神失常。复仇过程漫长但步步为营,残忍却也有张有弛。伯爵此时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善良的小伙子,而是一个精明又懂得进退的中年人。在复仇期间,伯爵又毫不吝啬地帮助了善良的莫雷尔一家,对于曾经在他危难之时帮助他的人投以最真诚的回报。
当泰斯的复仇之路充斥着善恶的匹配和计较,也有着较为顺畅的手段和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仲马的理想主义,这种平稳和坚韧有着作者内心深处对于主人公的同情和臧否善恶的泾渭分明。
二、英雄主义之理想
英雄主义作为整部小说的内核也彰显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当泰斯作为平民英雄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撕开那些腐败罪恶分子的嘴脸,做到真正的惩恶扬善。
在复仇的过程中,当泰斯逐渐意识到复仇本身是没有止境的,且只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恩怨杀戮。最后他选择了宽容对待,放当格拉尔一条生路,也放弃了和阿尔贝的决斗。这是大仲马整部小说最终选择的价值归宿——宽容和释然。但他的理想主义并没有因了这层理性而减弱,反而更加的显著且不可忽视。当泰斯作为经历过大凶大恶的复仇者看似最后选择了放弃和宽容,但只是小说最终末尾之处出现的转折,实际上伯爵在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当中并未因为伤及无辜而手软,但因为其本身性格的善良也有过动摇和退却,最后还是仇恨占据了上风。与其说伯爵最后宽容释然了,不如说是他在复仇之后因为最后的一丝仁慈而获得了解脱。但这种仁慈是有条件的,它必定是在丑恶得到应有的惩罚之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仲马内心对于善恶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和隐忍的。他内心对于英雄主义的这种推崇和向往才会让他对于复仇这个主题如此地热衷。他的英雄主义没有《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极端,它比较温和,他甚至可以允许仇敌活着。但他绝对不比阿基琉斯软弱,他做到了让仇敌生不如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英雄主义背后所蕴含的对于仇恨的态度。阿基琉斯是锱铢必较,以牙还牙的。他崇尚的是古典原始的血腥暴力,是一命换一命的决绝。而当泰斯的复仇是善恶分明的,他可以一针见血,但不必要大开杀戮。他可以宽容,但绝不可能轻易姑息恶者。
作品是作家自身价值观的凝结。大仲马对于《基督山伯爵》的自我投入是难以忽视的。在基督山城堡门厅的正位放着一尊大仲马的半身像,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这句话几乎贯穿了当泰斯的一生。而隐含着的后半句也在当泰斯的复仇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那便是“我恨恨我的人。”在大仲马眼中,没有绝对正直的人,也没有绝对善良的人。所谓的正直、善良是需要与人群交流的,是需要彼此回应的。若没有回应,一味地善良宽容是可笑的,也是软弱的。同样,对于仇恨也没有必要手软。这种较为功利、锱铢必较的交际观也是那个浮躁的时代所拥有的。的确,在那个善良可能招致灾祸的年代里,保全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真诚便是可以预见的最好的结果。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与你相处的人,真诚地对待每一段旅程,最后才可以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泰斯性格上所赋有的真诚是大仲马对于人性的所有美好的寄托。他就是要塑造一个在自己看来几近完美的角色,去反抗那个时代的乌烟瘴气,去挑战那个时代的诡谲云涌,去打开人性当中的纯真美好,以成全自己在那个时代内心依旧闪耀的英雄梦想。
关键词:理想主义;世俗;英雄主义
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共和制、君主制的反复更替,早就消解了底层人民心中对于未来的期待。泱泱大国,找不到可以被称之为希望的寄托。大仲马作为当时法国政局动荡的亲历者,内心中却有着对于理想主义的锲而不舍。即使是在这部鸿篇巨制中,理想主义也贯穿始终。理想主义是《基督山伯爵》的灵魂,没有此作为前提,这个故事也不会开始。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蕴藏在《基督山伯爵》中的理想主义。
一、主角传奇性经历之理想
《基督山伯爵》中主角人物的传奇性经历是所有读者不能忘却的。水手埃德蒙·当泰斯作为一个19岁即将作为船长且与自己心爱之人走上婚姻殿堂的青年,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因受奸人陷害,被迫入狱。一夕之间,命运遭受极大翻转。所有的憧憬希望化为泡沫。在觉察到自己出狱无望之后,他想过自杀。谁知命运又让他遇见了神甫,这个集聚所有智慧和善意的老者。从此,他的人生开始步入了另一个阶段。在神甫的帮助下,他明确了自己的敌人,逐渐萌生了复仇的欲望。通过神甫,他学会了许多化学、文学、语言、文化知识,变得智慧和博学。老神甫在临终之前告诉他一个叫做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葬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希望他逃狱之后可以拿到这笔宝藏,为复仇做好物质基础。
老神甫对于当泰斯的毫无保留促进了这个年轻人的涅槃重生,正是因为这个具有光环的人物出现,才让当泰斯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小说的理想主义在此生根发芽,当泰斯因为有了这个传奇人物的帮助,快速成长,变得强大。狱中的14年是当泰斯所有苦难的集中点,却也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经之路。若未曾受困于牢笼,他未必能够懂得自由于他的意义。若未曾被命运扼住咽喉,他也不能体会苦难可以造就的辉煌。
出狱后的当泰斯,在拿到基督山岛上的宝藏之后,便化名基督山伯爵,花费十年来制定复仇计划。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中求进,一步一步将那些恶人收进网中。他先是在海蒂的帮助下揭露了费尔南的丑行,使费尔南声名狼藉、妻离子散,最终绝望地开枪自杀。然后“算计”巨富当格拉尔,最终使其在投机的过程中破产。最后通过揭露检察官维尔弗尔活埋私生子的事情,使其身败名裂、精神失常。复仇过程漫长但步步为营,残忍却也有张有弛。伯爵此时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善良的小伙子,而是一个精明又懂得进退的中年人。在复仇期间,伯爵又毫不吝啬地帮助了善良的莫雷尔一家,对于曾经在他危难之时帮助他的人投以最真诚的回报。
当泰斯的复仇之路充斥着善恶的匹配和计较,也有着较为顺畅的手段和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仲马的理想主义,这种平稳和坚韧有着作者内心深处对于主人公的同情和臧否善恶的泾渭分明。
二、英雄主义之理想
英雄主义作为整部小说的内核也彰显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当泰斯作为平民英雄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撕开那些腐败罪恶分子的嘴脸,做到真正的惩恶扬善。
在复仇的过程中,当泰斯逐渐意识到复仇本身是没有止境的,且只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恩怨杀戮。最后他选择了宽容对待,放当格拉尔一条生路,也放弃了和阿尔贝的决斗。这是大仲马整部小说最终选择的价值归宿——宽容和释然。但他的理想主义并没有因了这层理性而减弱,反而更加的显著且不可忽视。当泰斯作为经历过大凶大恶的复仇者看似最后选择了放弃和宽容,但只是小说最终末尾之处出现的转折,实际上伯爵在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当中并未因为伤及无辜而手软,但因为其本身性格的善良也有过动摇和退却,最后还是仇恨占据了上风。与其说伯爵最后宽容释然了,不如说是他在复仇之后因为最后的一丝仁慈而获得了解脱。但这种仁慈是有条件的,它必定是在丑恶得到应有的惩罚之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仲马内心对于善恶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和隐忍的。他内心对于英雄主义的这种推崇和向往才会让他对于复仇这个主题如此地热衷。他的英雄主义没有《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极端,它比较温和,他甚至可以允许仇敌活着。但他绝对不比阿基琉斯软弱,他做到了让仇敌生不如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英雄主义背后所蕴含的对于仇恨的态度。阿基琉斯是锱铢必较,以牙还牙的。他崇尚的是古典原始的血腥暴力,是一命换一命的决绝。而当泰斯的复仇是善恶分明的,他可以一针见血,但不必要大开杀戮。他可以宽容,但绝不可能轻易姑息恶者。
作品是作家自身价值观的凝结。大仲马对于《基督山伯爵》的自我投入是难以忽视的。在基督山城堡门厅的正位放着一尊大仲马的半身像,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这句话几乎贯穿了当泰斯的一生。而隐含着的后半句也在当泰斯的复仇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那便是“我恨恨我的人。”在大仲马眼中,没有绝对正直的人,也没有绝对善良的人。所谓的正直、善良是需要与人群交流的,是需要彼此回应的。若没有回应,一味地善良宽容是可笑的,也是软弱的。同样,对于仇恨也没有必要手软。这种较为功利、锱铢必较的交际观也是那个浮躁的时代所拥有的。的确,在那个善良可能招致灾祸的年代里,保全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真诚便是可以预见的最好的结果。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与你相处的人,真诚地对待每一段旅程,最后才可以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泰斯性格上所赋有的真诚是大仲马对于人性的所有美好的寄托。他就是要塑造一个在自己看来几近完美的角色,去反抗那个时代的乌烟瘴气,去挑战那个时代的诡谲云涌,去打开人性当中的纯真美好,以成全自己在那个时代内心依旧闪耀的英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