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是通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相领会、理解、呼应,达到步调一致、师生共融的教学方法。“互动”法能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笔者体会到:“互动”教学方法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增强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实现:
一、创新“互动”形式,力求新颖多样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激发“互动”、体验情感、参与学习,这样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归纳自己的教学体会,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的编排一些音乐游戏,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实现“互动”。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音乐与舞蹈相结会的趣味游戏,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乐意上音乐课。用游戏的方法,避免了枯燥平白的知识讲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并掌握音乐知识,自然会乐此不疲。
2.多媒体电化教学法。音乐教学如果仅靠教师一本教案来教学,显然跟不上形势要求,也不会有良好的互动效果。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前用电脑备课,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光、声、电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使学生在多媒体氛围中感受音乐,教和学的“互动”效果才能充分彰显,学生对音乐的观察能力(眼力)、思维能力(脑力)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才能更好地得到提升。
3.音乐与美术结合法。音乐的特点是抽象和感性,这也正是音乐教学的难点所在。在音乐欣赏课上,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选择一些经典的钢琴曲或交响乐,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绘画描绘音乐的情景和意境,许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教师很吃惊。这样的“互动”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艺术想像力,便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4.学生自我表演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忘弃了音乐的本质。其实音乐应是个人情感的喧泄和表达,音乐就是教学生良好表现和表演的方法,所以音乐教学更应采用让学生自我表演的教学方法。自我表演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心灵感受音乐,用声音模拟音乐,用肢体诠释音乐。一堂音乐课,就是一台戏,每一位学生都在戏中担当角色。
5.竞赛互评法。在学生这样的群体中,比、学、赶、帮、超是恒久的主题,没有竞争就会缺乏动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各类知识点的需求情况,编制一些短平快的竞赛项目,如学歌竞赛,识谱、读谱、写谱竞赛,视唱练耳竞赛等,适时开赛,适时互评打分,营造激励“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6.讨论研究法。班级也像一个单位和家庭一样,如果只是教师搞“一言堂”,势必会使教学死气沉沉,缺乏生气。音乐教师要留心一些浅显而有争议的论点,在教学中投放给学生,让他们争论甚至辩论,用学生自己的思想去研究,去探讨,去达成共识。
二、激发“互动”兴趣,寻求愉快教学
音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在互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点:
1.精心留白“互动”,调动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授乐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更没必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和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于学生,可以适当地、有选择地预留知识“空白”,在教学中以“互动”来“填空”。“留白”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宽松、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构建起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2.利用教材“互动”,激发兴趣。教材是音乐教学的生命。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和应用。音乐教材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课改之后,音乐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音乐教师要全心地通读教材,潜心地研究教材,细心地整合教材,为教学“互动”做好准备。要在学生中做一些走访和调查,针对学生兴趣喜好,编制出“互动”性强的教材,有时还可以适当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出学生的音乐兴趣,便于增强“互动”效果。
3.调动情绪“互动”,维稳兴趣。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人们的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近的“互动”体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互动”影响更为巨大,只有教师懂得了用快乐教学,学生才会体会到快乐。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得体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有错误时,教师也不要语气生硬地批评,而是用带有幽默的语言劝导。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互动”范围,追求整体提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参与各种“互动”的机会,实现“互动”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主要应围绕以下三点:
1.因材施教扩展“互动”。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具体指导,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能让学生在有个性的“互动”中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每一位学生通过“互动”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2.开拓空间扩展“互动”。音乐教育应强调“开放性”特点,突破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出“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开拓空间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可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二可充实内容。可以跳出教材约束,从古今中外的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乐曲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三可拓展时间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甚至推荐学生在午间、夜晚收看收听音乐节目,再适时地进行针对性指导。
3.协同配合扩展“互动”。班级是一个整体,互动教学要体现协同配合,才能共同提高。笔者曾经在上《黄河大合唱》欣赏课时,做了这样的“互动”教学尝试,课前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协作分工,有的负责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有的负责歌曲的学唱;有的负责出一期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有的负责《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关文章。在教学时,同学们各显专长,全员“互动”,教学气氛相当生动、活泼。这样的教学形式,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共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且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使“互动”实现全方位。
综上所述,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教师除了要注意加强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不断进行“互动”法的尝试和探索外,还要针对教学主体,有的放矢,着意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要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互动”教学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的得心应手的一种常用工具和手段,音乐教学就会多姿多彩,成效显著。
一、创新“互动”形式,力求新颖多样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激发“互动”、体验情感、参与学习,这样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归纳自己的教学体会,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的编排一些音乐游戏,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实现“互动”。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音乐与舞蹈相结会的趣味游戏,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乐意上音乐课。用游戏的方法,避免了枯燥平白的知识讲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并掌握音乐知识,自然会乐此不疲。
2.多媒体电化教学法。音乐教学如果仅靠教师一本教案来教学,显然跟不上形势要求,也不会有良好的互动效果。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前用电脑备课,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光、声、电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使学生在多媒体氛围中感受音乐,教和学的“互动”效果才能充分彰显,学生对音乐的观察能力(眼力)、思维能力(脑力)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才能更好地得到提升。
3.音乐与美术结合法。音乐的特点是抽象和感性,这也正是音乐教学的难点所在。在音乐欣赏课上,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选择一些经典的钢琴曲或交响乐,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绘画描绘音乐的情景和意境,许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教师很吃惊。这样的“互动”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艺术想像力,便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4.学生自我表演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忘弃了音乐的本质。其实音乐应是个人情感的喧泄和表达,音乐就是教学生良好表现和表演的方法,所以音乐教学更应采用让学生自我表演的教学方法。自我表演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心灵感受音乐,用声音模拟音乐,用肢体诠释音乐。一堂音乐课,就是一台戏,每一位学生都在戏中担当角色。
5.竞赛互评法。在学生这样的群体中,比、学、赶、帮、超是恒久的主题,没有竞争就会缺乏动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各类知识点的需求情况,编制一些短平快的竞赛项目,如学歌竞赛,识谱、读谱、写谱竞赛,视唱练耳竞赛等,适时开赛,适时互评打分,营造激励“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6.讨论研究法。班级也像一个单位和家庭一样,如果只是教师搞“一言堂”,势必会使教学死气沉沉,缺乏生气。音乐教师要留心一些浅显而有争议的论点,在教学中投放给学生,让他们争论甚至辩论,用学生自己的思想去研究,去探讨,去达成共识。
二、激发“互动”兴趣,寻求愉快教学
音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在互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点:
1.精心留白“互动”,调动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授乐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更没必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和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于学生,可以适当地、有选择地预留知识“空白”,在教学中以“互动”来“填空”。“留白”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宽松、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构建起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2.利用教材“互动”,激发兴趣。教材是音乐教学的生命。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和应用。音乐教材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课改之后,音乐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音乐教师要全心地通读教材,潜心地研究教材,细心地整合教材,为教学“互动”做好准备。要在学生中做一些走访和调查,针对学生兴趣喜好,编制出“互动”性强的教材,有时还可以适当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出学生的音乐兴趣,便于增强“互动”效果。
3.调动情绪“互动”,维稳兴趣。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人们的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近的“互动”体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互动”影响更为巨大,只有教师懂得了用快乐教学,学生才会体会到快乐。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得体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有错误时,教师也不要语气生硬地批评,而是用带有幽默的语言劝导。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互动”范围,追求整体提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参与各种“互动”的机会,实现“互动”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主要应围绕以下三点:
1.因材施教扩展“互动”。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具体指导,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能让学生在有个性的“互动”中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每一位学生通过“互动”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2.开拓空间扩展“互动”。音乐教育应强调“开放性”特点,突破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出“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开拓空间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可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二可充实内容。可以跳出教材约束,从古今中外的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乐曲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三可拓展时间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甚至推荐学生在午间、夜晚收看收听音乐节目,再适时地进行针对性指导。
3.协同配合扩展“互动”。班级是一个整体,互动教学要体现协同配合,才能共同提高。笔者曾经在上《黄河大合唱》欣赏课时,做了这样的“互动”教学尝试,课前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协作分工,有的负责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有的负责歌曲的学唱;有的负责出一期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有的负责《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关文章。在教学时,同学们各显专长,全员“互动”,教学气氛相当生动、活泼。这样的教学形式,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共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且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使“互动”实现全方位。
综上所述,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教师除了要注意加强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不断进行“互动”法的尝试和探索外,还要针对教学主体,有的放矢,着意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要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互动”教学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的得心应手的一种常用工具和手段,音乐教学就会多姿多彩,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