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贵在尊贤 《说苑·尊贤》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①。《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②。”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③。”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④,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校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有人。桀用于莘⑤,纣用恶来⑥,宋用唐鞅⑦,齐用苏秦⑧,秦用赵高⑨,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受困,而又况乎俗主哉!

注释:


  ①下士:谦恭地对待贤士。下,自降身份与他人交往。
  ②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出自《周易·益卦·彖辞》。意思是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道德大为光明。
  ③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出自《周易·屯卦·象辞》。意思是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下的人,能够大获民心。
  ④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这几个人的身份最初都很低,却获得了明君的赏识,受到重用。伊尹曾是庖厨之臣,故称“庖人”。吕尚即姜太公,曾钓于渭滨,故称“钓屠”。管仲曾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而只中衣带钩,故称“仇雠”。百里奚当过陪嫁之臣,故称“仆虏”。
  ⑤桀用于莘:夏桀重用千莘。千莘,《吕氏春秋·知度》作“干辛”,是阿谀奉承之臣。
  ⑥纣用恶来:商纣王重用恶来。恶来,纣王宠信之臣,有勇力,据说能撕裂虎兕。周武王伐纣时被杀。
  ⑦宋用唐鞅:宋指战国时期的宋康王。唐鞅,宋康王之相。据《吕氏春秋》记载,唐鞅曾劝宋康王杀臣子,无论善与不善者都杀,以此让群臣感到惧怕。
  ⑧齐用苏秦:齐,指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愍王,他曾任命苏秦为相。苏秦,战国时期洛阳人,以鬼谷子为师,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曾佩六国相印,合纵抗秦。他曾奉燕昭王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想让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后乐毅率六国军队攻齐,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一说与齐大夫争宠而被刺杀。
  ⑨秦用赵高:秦,指秦二世。赵高,秦朝宦官,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始皇死,他与李斯合谋,伪造遗诏,逼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改立胡亥为皇帝。又杀李斯,大搞专权。后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秦朝的灭亡与赵高的胡作非为大有关系。

大意:


  国君想要天下安宁太平并名垂青史,一定要尊重贤人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周易》中说:“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德行会大为光明。”又说:“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的人,就能够大获民心。”贤明的君主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就能够使远方的人归附并使近处的人投奔自己。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缺少了羽翼,即使有飞越千里的愿望,仍然不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因此,渡过江海的人依靠舟船,到远方去的人依靠车马,想要成就霸业的人依靠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这些人就是成就霸业的舟船、车马。不任命自己的父兄和子孙为官,不是故意疏远他们;任用厨师、钓者甚至仇人、俘虏,并不是要讨好他们;因为要掌握国家政权、走建功立业的道路,所以不能不这样做。这就好比杰出的工匠建造宫室,测量一下宫室的大小就知道用了多少木料,计算一下工程的规模就知道使用的人数。所以吕尚受到重用,天下的人就知道商朝将要灭亡,周朝将要建立;管仲、百里奚受到重用,天下的人就知道齐国、秦国一定能成就霸业。他们哪里只是舟船和车马呢?成就霸业固然需要贤人的辅佐,而导致国家灭亡也是因为用人的原因。桀重用千莘,纣王重用恶来,宋康王重用唐鞅,齐愍王重用苏秦,秦二世重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如果重用的不是贤人却想要建立功业,就好比在夏至这一天希望夜长一样,就好比对着天空射鱼而想要射中一样,即使像舜、禹这样的明君也感到困难,更何况是平庸的君主呢!

【点评】


  贤能之人是国家的栋梁,本文作为《说苑·尊贤》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尊贤的重要性,认为“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本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引用《周易》中的名言,说明国君尊重贤人并谦恭地对待士人的好处,这是理论根据。第二层阐述了贤人好比鸿鹄的羽翼、渡过江海时依靠的舟船、到远方去使用的车马,并以古代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为例,指出这些人虽然地位较低,但才能出众,在得到赏识和重用后,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层则用桀重用千莘、纣王重用恶来、宋康王重用唐鞅、齐愍王重用苏秦、秦二世重用赵高等史实,从反面论述了用人非贤导致的严重后果。
  通过正反事例进行对比是全文主要的写作手法,从而得出“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凶”的结论,进而提醒统治者要注重人才,要慧眼识才,切不可凭出身和地位来判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这种观点对中国人才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涛)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结交朋友,结朋交友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激情,因志同道合而产生的友谊会给人们带来前进的动力。正因如此,真挚的友情、深厚的友谊,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比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孔融与祢衡
期刊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习俗。“数九”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至九九,寒气尽消。作为寒冬一道特有的风景,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数九、画九和写九的习俗。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民间又产生了“九九消寒”的习俗,形式也不断翻新。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整个冬季中,这九
期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似乎只说了一半,这大好雪夜,倘有酒无书岂非落了俗套,更是辜负了此番良辰美景。  江南的雪,可遇而不可求。记得小时候,同龄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着闹着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而素来体弱畏寒的我却只能隔着玻璃望雪兴叹。唯一的消遣乐趣就是翻读闲书,可屋外不时传来欢呼雀跃声,搅得我心猿意马,为落个耳根清净,索性捧着书爬上老屋西北角一个无人涉足的小阁楼里
期刊
“仁民爱物”这句话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简称,这个蕴含深厚生态伦理意韵的命题,是由战国中期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由亲爱亲人推及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推及爱惜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人类应该把天生之万物看成“物”“我”一体,将仁爱之精神和情感贯注于天地万物,给予它们尊重与关怀。  “民胞物与”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简称,是北宋思想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天地间所有的人都是
期刊
《风俗通义》是东汉学者应劭所著的一部极有特色的作品。《隋书·经籍志》将其列入子部,清代学人开始将其归为小说家,现代学者张舜徽在其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又将它列入“杂史类”,可见这部书涉及文、史、哲诸多领域,内容极其广博,以致难以归类。  最早对《风俗通义》进行评说的是南朝宋的历史学家范晔,他在《后汉书·应劭列传》中说:“(應劭)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
期刊
凡是略读过一点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东坡是中国文坛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东坡的文学作品,全恃天才,不假人力。他对于一切的文艺,竟没有一样不会,且各有相当的位置。但是,没有听见他用过什么苦功。不但不曾用过苦功,而且是当作一件游戏事看待。试看他自述道: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期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不少人对这首节气歌朗朗上口。如今,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蕴含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内涵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产生的?其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完整的“节气歌”是怎样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由于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规律息息相关,上古先民为了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总结了一年中时
期刊
刘子闲居①,有负薪之忧②,食精良弗知其旨③,血气交渗④,炀然焚如⑤。客有谓予:“子病,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⑥,辄者造焉而善驰⑦。矧常病也,将子诣诸?”予然之,之医所。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⑧,衣食之齐乖所由致也⑨。今夫藏鲜能安谷⑩,府鲜能母气⑾,徒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药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服是足以瀹昏烦而组蕴结⑿,销
期刊
《史记》是一部从多视角、全方位记述司马迁时代社会文化风貌的百科全书式的重要文献。对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是細致生动的。《史记》有关“芬芳”的文字,体现了秦汉社会在当时生态条件下对于来自自然的馨香气息的幸福享用。相关生理和心理体验,又升格为一种审美习尚,一种文化追求,甚至影响到信仰世界的若干迹象。由于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使“西域”异香得以传入,从而丰富了中原人的生活。一、山野自
期刊
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临川文集》卷二九)【赏析】  题中“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晚年居金陵紫金山“半山园”时的邻人兼友人。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的解释,王安石居处,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人山的一半,故以“半山老人”为号,园亦以此得名。杨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