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①。《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②。”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③。”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④,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校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有人。桀用于莘⑤,纣用恶来⑥,宋用唐鞅⑦,齐用苏秦⑧,秦用赵高⑨,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受困,而又况乎俗主哉!
①下士:谦恭地对待贤士。下,自降身份与他人交往。
②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出自《周易·益卦·彖辞》。意思是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道德大为光明。
③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出自《周易·屯卦·象辞》。意思是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下的人,能够大获民心。
④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这几个人的身份最初都很低,却获得了明君的赏识,受到重用。伊尹曾是庖厨之臣,故称“庖人”。吕尚即姜太公,曾钓于渭滨,故称“钓屠”。管仲曾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而只中衣带钩,故称“仇雠”。百里奚当过陪嫁之臣,故称“仆虏”。
⑤桀用于莘:夏桀重用千莘。千莘,《吕氏春秋·知度》作“干辛”,是阿谀奉承之臣。
⑥纣用恶来:商纣王重用恶来。恶来,纣王宠信之臣,有勇力,据说能撕裂虎兕。周武王伐纣时被杀。
⑦宋用唐鞅:宋指战国时期的宋康王。唐鞅,宋康王之相。据《吕氏春秋》记载,唐鞅曾劝宋康王杀臣子,无论善与不善者都杀,以此让群臣感到惧怕。
⑧齐用苏秦:齐,指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愍王,他曾任命苏秦为相。苏秦,战国时期洛阳人,以鬼谷子为师,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曾佩六国相印,合纵抗秦。他曾奉燕昭王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想让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后乐毅率六国军队攻齐,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一说与齐大夫争宠而被刺杀。
⑨秦用赵高:秦,指秦二世。赵高,秦朝宦官,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始皇死,他与李斯合谋,伪造遗诏,逼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改立胡亥为皇帝。又杀李斯,大搞专权。后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秦朝的灭亡与赵高的胡作非为大有关系。
国君想要天下安宁太平并名垂青史,一定要尊重贤人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周易》中说:“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德行会大为光明。”又说:“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的人,就能够大获民心。”贤明的君主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就能够使远方的人归附并使近处的人投奔自己。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缺少了羽翼,即使有飞越千里的愿望,仍然不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因此,渡过江海的人依靠舟船,到远方去的人依靠车马,想要成就霸业的人依靠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这些人就是成就霸业的舟船、车马。不任命自己的父兄和子孙为官,不是故意疏远他们;任用厨师、钓者甚至仇人、俘虏,并不是要讨好他们;因为要掌握国家政权、走建功立业的道路,所以不能不这样做。这就好比杰出的工匠建造宫室,测量一下宫室的大小就知道用了多少木料,计算一下工程的规模就知道使用的人数。所以吕尚受到重用,天下的人就知道商朝将要灭亡,周朝将要建立;管仲、百里奚受到重用,天下的人就知道齐国、秦国一定能成就霸业。他们哪里只是舟船和车马呢?成就霸业固然需要贤人的辅佐,而导致国家灭亡也是因为用人的原因。桀重用千莘,纣王重用恶来,宋康王重用唐鞅,齐愍王重用苏秦,秦二世重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如果重用的不是贤人却想要建立功业,就好比在夏至这一天希望夜长一样,就好比对着天空射鱼而想要射中一样,即使像舜、禹这样的明君也感到困难,更何况是平庸的君主呢!
贤能之人是国家的栋梁,本文作为《说苑·尊贤》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尊贤的重要性,认为“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本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引用《周易》中的名言,说明国君尊重贤人并谦恭地对待士人的好处,这是理论根据。第二层阐述了贤人好比鸿鹄的羽翼、渡过江海时依靠的舟船、到远方去使用的车马,并以古代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为例,指出这些人虽然地位较低,但才能出众,在得到赏识和重用后,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层则用桀重用千莘、纣王重用恶来、宋康王重用唐鞅、齐愍王重用苏秦、秦二世重用赵高等史实,从反面论述了用人非贤导致的严重后果。
通过正反事例进行对比是全文主要的写作手法,从而得出“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凶”的结论,进而提醒统治者要注重人才,要慧眼识才,切不可凭出身和地位来判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这种观点对中国人才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涛)
注释:
①下士:谦恭地对待贤士。下,自降身份与他人交往。
②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出自《周易·益卦·彖辞》。意思是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道德大为光明。
③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出自《周易·屯卦·象辞》。意思是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下的人,能够大获民心。
④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这几个人的身份最初都很低,却获得了明君的赏识,受到重用。伊尹曾是庖厨之臣,故称“庖人”。吕尚即姜太公,曾钓于渭滨,故称“钓屠”。管仲曾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而只中衣带钩,故称“仇雠”。百里奚当过陪嫁之臣,故称“仆虏”。
⑤桀用于莘:夏桀重用千莘。千莘,《吕氏春秋·知度》作“干辛”,是阿谀奉承之臣。
⑥纣用恶来:商纣王重用恶来。恶来,纣王宠信之臣,有勇力,据说能撕裂虎兕。周武王伐纣时被杀。
⑦宋用唐鞅:宋指战国时期的宋康王。唐鞅,宋康王之相。据《吕氏春秋》记载,唐鞅曾劝宋康王杀臣子,无论善与不善者都杀,以此让群臣感到惧怕。
⑧齐用苏秦:齐,指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愍王,他曾任命苏秦为相。苏秦,战国时期洛阳人,以鬼谷子为师,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曾佩六国相印,合纵抗秦。他曾奉燕昭王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想让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后乐毅率六国军队攻齐,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一说与齐大夫争宠而被刺杀。
⑨秦用赵高:秦,指秦二世。赵高,秦朝宦官,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始皇死,他与李斯合谋,伪造遗诏,逼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改立胡亥为皇帝。又杀李斯,大搞专权。后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秦朝的灭亡与赵高的胡作非为大有关系。
大意:
国君想要天下安宁太平并名垂青史,一定要尊重贤人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周易》中说:“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德行会大为光明。”又说:“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的人,就能够大获民心。”贤明的君主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就能够使远方的人归附并使近处的人投奔自己。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缺少了羽翼,即使有飞越千里的愿望,仍然不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因此,渡过江海的人依靠舟船,到远方去的人依靠车马,想要成就霸业的人依靠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这些人就是成就霸业的舟船、车马。不任命自己的父兄和子孙为官,不是故意疏远他们;任用厨师、钓者甚至仇人、俘虏,并不是要讨好他们;因为要掌握国家政权、走建功立业的道路,所以不能不这样做。这就好比杰出的工匠建造宫室,测量一下宫室的大小就知道用了多少木料,计算一下工程的规模就知道使用的人数。所以吕尚受到重用,天下的人就知道商朝将要灭亡,周朝将要建立;管仲、百里奚受到重用,天下的人就知道齐国、秦国一定能成就霸业。他们哪里只是舟船和车马呢?成就霸业固然需要贤人的辅佐,而导致国家灭亡也是因为用人的原因。桀重用千莘,纣王重用恶来,宋康王重用唐鞅,齐愍王重用苏秦,秦二世重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如果重用的不是贤人却想要建立功业,就好比在夏至这一天希望夜长一样,就好比对着天空射鱼而想要射中一样,即使像舜、禹这样的明君也感到困难,更何况是平庸的君主呢!
【点评】
贤能之人是国家的栋梁,本文作为《说苑·尊贤》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尊贤的重要性,认为“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本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引用《周易》中的名言,说明国君尊重贤人并谦恭地对待士人的好处,这是理论根据。第二层阐述了贤人好比鸿鹄的羽翼、渡过江海时依靠的舟船、到远方去使用的车马,并以古代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为例,指出这些人虽然地位较低,但才能出众,在得到赏识和重用后,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层则用桀重用千莘、纣王重用恶来、宋康王重用唐鞅、齐愍王重用苏秦、秦二世重用赵高等史实,从反面论述了用人非贤导致的严重后果。
通过正反事例进行对比是全文主要的写作手法,从而得出“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凶”的结论,进而提醒统治者要注重人才,要慧眼识才,切不可凭出身和地位来判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这种观点对中国人才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