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本研究在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通过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以及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优化和设置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具有专业特色、与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程教育;地质工程;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 《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2013年6月,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2016年6月,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于2017年9月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提交了认证申请,并于2018年5月接受了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查。为适应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培养质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笔者在专业认证背景下,重点梳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成果。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8版)》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
  通用标准的第5部分“课程体系”专门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通用标准的其他部分也与课程体系密切相关。例如,通用标准设置了12项学生毕业要求,并特别强调学生要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而课程是实现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通用标准要求每项毕业要求指标都有合适的课程支撑。课程能否有效支持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是衡量课程体系是否满足认证标准的主要判据。
  通用标准对课程设置学分分布的要求为: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专业补充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3方面进行了规定。此外,专业补充标准还对数学、物理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类课程所涵盖的具体课程名称、基本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还特别对实验课程、课程设计、野外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
  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一)基于专业方向的设计
  教育部地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地质工程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即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工程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基于此方向进行设计。
  (二)基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地质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地质工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圍绕培养目标,从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和表达、项目管理、终身学习方面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基于培养目标,总体思路为继承和发扬本专业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12项毕业要求的达成为标准,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及毕业生的跟踪反馈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地质工程专业的补充标准,课程设置要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为保证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与行业实际发展相适应,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此外,学校主要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我评价调查反馈,分析评价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通过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就业发展状况、专业能力水平等。
  三、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置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核心课、选修课)、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5个模块。
  公共基础课由学校统一规划、设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目标,使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公共基础课涉及思政类、英语类、数学物理类、军体类、通识素质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读写译、英语视听说、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实践与建模、计算方法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必须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设置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和分析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图学概论(土建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等课程。
  专业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8版)》,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势与特色而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专业思维方法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地质工程专业课包括土力学、地下水动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与地基处理、工程物探、专业英语等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地质工程概论、水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招标投标与概预算、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地质工程专业讲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CAD等16门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野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包括普通地质学实习、构造地质学实习、工程物探实习、工程地质综合实习、水利工程认识实习、构造地质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工程地质勘查课程设计、地下水动力学综合实验等15门课程。
  (二)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
  课程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与技能培养由基础到专业、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原则制定,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按学科门类构建一级平台,重点加强外语类、数学物理类等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按专业构建二级平台,重点安排专业基础课,以加强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三、四学年则是设置专业课、专业实践环节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课程。
  (三)学分要求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各类课程学分分布情况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27.5学分,占总学分的15.3%。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71.5学分,占总学分的39.7%。其中,必修课学分645学分,占总学分的35.8%,选修课学分7学分,占总学分的3.9%。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36学分,占总学分的20.0%,且均为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占总学分的25.0%,其中必修课37学分,占总学分的20.6%,选修课8学分,占总学分的4.4%。
  地质工程专业最低要求为18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最低要求为165学分,选修课程最低要求为15学分。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各类课程学分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四、结语
  为培养合格的国际工程教育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8版)》的要求,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12项毕业要求的达成为标准,优化和设置了具有专业特色,与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寻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中的不足,建立基于跟踪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开展课程体系合理性分析评价,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參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8版)[Z] .2017.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8版)[Z].2018.
  责编:月 辉
其他文献
摘 要:BIM技术具有信息的集成性、共享性、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其在建筑业的推广和应用,为土木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工具支撑。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以BIM技術为切入点,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BIM技术为依托,学院建立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多课程、连续化、数据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
期刊
摘 要:高校二级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仍存在地位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从制度完善、经费支持、协同创新、管理人员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  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成果产出日益增多,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着
期刊
摘 要:针对高校教育教学主体和学生管理主体异位,导致学生工作在特定时间段出现空档期等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问题,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构建“导师制”育人新模式、深挖专业课思政元素,打造课程“金课”、建立专业课教师与学工队伍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以期更好地实现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专业课教师;导师制;金课  人才培养、科学研
期刊
摘 要:世界当代史课程是高校本科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世界当代史的动态性和现实性特点,当代史课程设置既应注重全球视野和整体史观,也应立足当代中国,以专题形式,结合学术动态和新闻图片、纪实报道、多媒体素材等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世界史专业;世界当代史课程;教学改革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调整我国的学科体系,将世界史从历史学中独立出
期刊
摘 要:以郑州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筑堤”工程为基点,立足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探讨和研究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堤坝构筑的历史及现实意义,阐述高校廉政风险的内涵和特点,针对解决廉政风险问题,构筑监管堤坝、制度堤坝、思想堤坝。三重堤坝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层层递进、同向同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风险防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近年,郑州大学纪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期刊
近日,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18)》,首次全面梳理、解读和分析了中国2000—2016年的研发经费情况。  从2017年开始,中國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国家,仅次于美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7万亿元。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小,而是如何优化研发经
期刊
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宣布该学校实验室3D打印出了一颗“心脏”,实验结果刊登于综合科技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这颗“心脏”不仅仅只是外形相似。它有细胞,有血管,也有其他支撑结构。它甚至像心脏一样可以收缩,但它的长度只有2.5厘米,差不多是一个兔子心脏的大小。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只成功打印出没有血管的简单组织。
期刊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指明了方向,明确指出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
期刊
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新青年迥异于旧青年,人格自主,观念进步,人生进取,视野国际,伦理实利,常识科学。100年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新青年”?  青年其实不论新旧,亦不以年龄区分。有的人还没年轻,就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却依然年轻。评判一个人是否年轻,要看四态:心态——是否有一顆好奇心;状态——是否勇于试错;姿态——是否忘掉年龄;体态——是否重视身体管理。
期刊
坚持创新引领,充分集聚政府、企业、高校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产学研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搭建为关键,健全制度体系,狠抓政策落实,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自获批示范校建设以来,黄河科技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国家教育结构性改革需要,主动服务社会治理转型与产业升级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