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一家名为“三石斋风筝”的小店,店主借助家族传承的制作风筝的工艺,把传统风筝定位在既可以放飞把玩又可以收藏、观赏的工艺品、礼品上,开拓出风筝自产、自销的一番新天地。起风筝,几乎无人不知。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风筝源于春秋时代,相传“墨子为木鸢,3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风筝一直融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吉祥寓意:福寿双全、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
据了解,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到了唐宋,才逐渐转化为娱乐用途。
现如今,放风筝正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春季草长莺飞,满目皆景,放飞风筝,强身健体、愉悦心境、开阔心胸,如同一次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对话。
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品,风筝还在发展旅游经济、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提供给商家另一种商机。
在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有家名为“三石斋风筝”的小店,店主借助家族传承的制作风筝的工艺,把传统风筝定位在既可以放飞把玩又可以收藏、装饰家居的工艺品、礼品上,开拓出风筝自产、自销的一番新天地。
手工风筝自产自销
走进三石斋风筝店,也就走进了一个斑斓绚丽的世界。四面的墙上、柱子上,凡是可以利用的空间,都挂着色彩缤纷美丽、大小种类不同的风筝。在这里,风筝既是陈列的商品,分明又是很好的装饰品。
三石斋风筝店负责人刘先生介绍:店里主要制作和售卖的是传统风筝。所谓传统的风筝,主要是指骨架是竹子,面是纸或丝绢,颜色图案多由手工绘画而成;与之相对应的现代风筝则多由尼龙绸和玻璃钢制作而成。一个传统、一个现代,材料不同,工艺也因此大不相同。
刘先生介绍,三石斋风筝是北京风筝的重要代表流派之一,风格主要是宫廷类风筝,因为祖上就是给皇宫里做风筝的,而现在店里的风筝制作充分尊重传统的手艺,是按照当时的工艺在做。
“精、细、雅”是三石斋风筝的主要特点。精,即选料精。所用的竹子是上好的毛竹,阴干3年后才可以使用。真丝是选用南方丝,颜色也是自己调配。细,即做工细、考究。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制作,讲求工艺美。雅,即画面清雅、工整,文化内涵丰富,图案设计严谨。
据了解,传统风筝种类有100多种,类别10多类。目前三石斋风筝店里有40多种风筝,还不断在挖掘,因为以前的一些老图纸都丢了。
店中最具特色的类别就是字类风筝,福禄寿喜字类风筝是刘先生爷爷的创新。一般而言,风筝要求对称,否则放到天上风一吹就歪了,而福禄寿喜这些字不对称,就要求工艺特殊,要有所创新。
其余几个大类主要有软翅类风筝,以蝴蝶、蜻蜓、金鱼为代表,绘图颜料都是刘家自己配的颜色,也是祖传颜色;硬翅类风筝,代表就是北京的沙燕;串类风筝,代表是龙头蜈蚣。
除了自产自销风筝外,三石斋还推出了风筝DIY项目和定制风筝。不过,DIY这一块主要是针对外国人以及学校做学生课外活动的教材。
“DIY这一块是一些旅行社来和我沟通,说老外有这种需求,能不能开发这个项目。之所以针对零售这一块DIY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如果风筝真正要DIY的话,需要的时间太长,即使简单的风筝也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稍微难做些的起码要四五天。”刘先生说,针对老外这一块,主要是满足他们的参与需求,一般提供的是半成品,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据介绍,风筝制作主要有扎、糊、画、放几道工序,而在DIY项目中,主要是参与画、放这道工序,或者有的纸风筝前几道工序基本完成,只需要上色即可。
记者了解到,这里手工自制的手绘真丝风筝平均价位在500~600元,根据骨架、画工、做工精细程度等方面的不同,有的风筝价格达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像串类的龙头蜈蚣,做工精良的,制作时间要2-3个月,价格也达20000元。
这些售价不菲的手工风筝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外国人。“只有10%左右的国内人买来玩或者挂在家中当装饰品或者收藏的。国内人其实不是买不起,只是观念不同,他们觉着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买一个几根竹子做的风筝,实际上还是不了解风筝的做工和文化。而老外多是把这些精美的风筝当作工艺品来收藏的。”
据刘先生介绍,店里的风筝定制这一块,目前以单位为主,少部分个人定制。单位多是打上自己的LOGO当作礼品送人的,送的对象主要也是外国人。
记者注意到,除了风筝外,店里一些陈列柜上还摆放着老北京的兔爷、脸谱等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风筝销售的季节性很强,因此店里这些副产品不但可以在淡季时维持店面的日常开支,同时也为风筝店增添了更多观赏性。
传承家族技艺
刘先生介绍,三石斋风筝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刘氏风筝区别于其他风筝流派的特点是它延续的是宫廷风筝的制作风格。目前店里的风筝制作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了刘氏一族三代做风筝的实践经验。
刘先生现在是刘氏风筝的第三代传人,他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对风筝制作这一行当从小就耳濡目染。“其实我没有刻意学过制作风筝,只是天天看,听爷爷他们说,自然而然就会做了。而且,我很喜欢制作风筝,做成之后有一种成就感。”
刘先生介绍,自己的父亲也会制作风筝,但是没有把这当作谋生的手段,爷爷希望他能接下这门手艺,他就接下了,把喜欢和饭碗联系在了一起。选址历史文化风景区
三石斋风筝店所在的地安门西大街,现在是平安大街的一部分。而平安大街是北京一条有名的街道,号称第二条长安大街,东起东四十条桥,西至官园桥,横贯东城和西城两个区,长达7公里,大街由包括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平安里西大街在内的五条大街组成。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平安大街进行了拓宽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平安大街不仅拓宽了路面,而且大街两侧的房屋全都变成了青砖灰瓦、灰墙红漆门、红柱飞檐。从东走到西,一座座大屋檐、尖顶、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使人仿佛又回到了明清时代的老北京城里。也正是因为这条大街两边的古建筑,老外来北京,都喜欢来这条街观光。
作为平安大街的一部分,地安门西大街地理位置尤其特殊,在它的南面,是具有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北面则是什刹海,有名的什刹海酒吧和荷花市场都在此。而且,再向西一点,就是京城有名的胡同游景点。在此一带,还有多处名人故居,像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等。
可以说,地安门西大街所处地区是一个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区,而三石斋风筝店就在这风景区内,它的斜对面是北海公园北门,由店向西走几百米就是什刹海,向北走半站地的距离就是钟鼓楼。
不过,刘先生介绍说,他家的风筝店之所以开在这里,最主要的是因为平安大街改造前,他家就住在这一带,相应地,以前的风筝店面也在这里。改造完后,自然而然地,他们又把店安在了这里。
作为文化风景区,虽然这里每天的人流量很大,但是刘先生说零售量却不大,有一些外国客人靠口碑知道这里,但是这样的零售占营业额只在20%左右。“单凭零售肯定做不下去,这里除了店面外,还相当于一个门市,主要的订单是直接发往后边厂里的。”
媒体报道扩大知名度
对于大众人群都知道的、传统的工艺品,如何创新才能重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推出DIY风筝和定制项目外,刘先生介绍,他们经常会在店里现场表演风筝制作。记者注意到,在店后方的左侧里面,有一大一小两张桌子,完全可供现场表演。
至于推广,刘先生说,一方面靠时间长积累下来的客户口碑相传;另一方面,主要靠的是媒体,但不是以做广告的方式,而是因为自己风筝店的特色吸引了媒体。
“像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国外一些电视台都来店里拍过,杂志报纸也不少。有时来采访的媒体上午一拨下午一拨。”刘先生说,有些外国杂志他都没有见过,但经常就有老外拿着杂志直接找到店里来了。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三石斋风筝店就被北京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命名为家庭艺术馆。而去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三石斋风筝店成为国家定点单位,负责接待外宾来参观。
“当时荷兰王储也来店里了,还有许多奥运冠军都来店里买过风筝。”刘先生平静地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风筝一直融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吉祥寓意:福寿双全、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
据了解,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到了唐宋,才逐渐转化为娱乐用途。
现如今,放风筝正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春季草长莺飞,满目皆景,放飞风筝,强身健体、愉悦心境、开阔心胸,如同一次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对话。
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品,风筝还在发展旅游经济、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提供给商家另一种商机。
在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有家名为“三石斋风筝”的小店,店主借助家族传承的制作风筝的工艺,把传统风筝定位在既可以放飞把玩又可以收藏、装饰家居的工艺品、礼品上,开拓出风筝自产、自销的一番新天地。
手工风筝自产自销
走进三石斋风筝店,也就走进了一个斑斓绚丽的世界。四面的墙上、柱子上,凡是可以利用的空间,都挂着色彩缤纷美丽、大小种类不同的风筝。在这里,风筝既是陈列的商品,分明又是很好的装饰品。
三石斋风筝店负责人刘先生介绍:店里主要制作和售卖的是传统风筝。所谓传统的风筝,主要是指骨架是竹子,面是纸或丝绢,颜色图案多由手工绘画而成;与之相对应的现代风筝则多由尼龙绸和玻璃钢制作而成。一个传统、一个现代,材料不同,工艺也因此大不相同。
刘先生介绍,三石斋风筝是北京风筝的重要代表流派之一,风格主要是宫廷类风筝,因为祖上就是给皇宫里做风筝的,而现在店里的风筝制作充分尊重传统的手艺,是按照当时的工艺在做。
“精、细、雅”是三石斋风筝的主要特点。精,即选料精。所用的竹子是上好的毛竹,阴干3年后才可以使用。真丝是选用南方丝,颜色也是自己调配。细,即做工细、考究。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制作,讲求工艺美。雅,即画面清雅、工整,文化内涵丰富,图案设计严谨。
据了解,传统风筝种类有100多种,类别10多类。目前三石斋风筝店里有40多种风筝,还不断在挖掘,因为以前的一些老图纸都丢了。
店中最具特色的类别就是字类风筝,福禄寿喜字类风筝是刘先生爷爷的创新。一般而言,风筝要求对称,否则放到天上风一吹就歪了,而福禄寿喜这些字不对称,就要求工艺特殊,要有所创新。
其余几个大类主要有软翅类风筝,以蝴蝶、蜻蜓、金鱼为代表,绘图颜料都是刘家自己配的颜色,也是祖传颜色;硬翅类风筝,代表就是北京的沙燕;串类风筝,代表是龙头蜈蚣。
除了自产自销风筝外,三石斋还推出了风筝DIY项目和定制风筝。不过,DIY这一块主要是针对外国人以及学校做学生课外活动的教材。
“DIY这一块是一些旅行社来和我沟通,说老外有这种需求,能不能开发这个项目。之所以针对零售这一块DIY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如果风筝真正要DIY的话,需要的时间太长,即使简单的风筝也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稍微难做些的起码要四五天。”刘先生说,针对老外这一块,主要是满足他们的参与需求,一般提供的是半成品,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据介绍,风筝制作主要有扎、糊、画、放几道工序,而在DIY项目中,主要是参与画、放这道工序,或者有的纸风筝前几道工序基本完成,只需要上色即可。
记者了解到,这里手工自制的手绘真丝风筝平均价位在500~600元,根据骨架、画工、做工精细程度等方面的不同,有的风筝价格达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像串类的龙头蜈蚣,做工精良的,制作时间要2-3个月,价格也达20000元。
这些售价不菲的手工风筝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外国人。“只有10%左右的国内人买来玩或者挂在家中当装饰品或者收藏的。国内人其实不是买不起,只是观念不同,他们觉着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买一个几根竹子做的风筝,实际上还是不了解风筝的做工和文化。而老外多是把这些精美的风筝当作工艺品来收藏的。”
据刘先生介绍,店里的风筝定制这一块,目前以单位为主,少部分个人定制。单位多是打上自己的LOGO当作礼品送人的,送的对象主要也是外国人。
记者注意到,除了风筝外,店里一些陈列柜上还摆放着老北京的兔爷、脸谱等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风筝销售的季节性很强,因此店里这些副产品不但可以在淡季时维持店面的日常开支,同时也为风筝店增添了更多观赏性。
传承家族技艺
刘先生介绍,三石斋风筝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刘氏风筝区别于其他风筝流派的特点是它延续的是宫廷风筝的制作风格。目前店里的风筝制作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了刘氏一族三代做风筝的实践经验。
刘先生现在是刘氏风筝的第三代传人,他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对风筝制作这一行当从小就耳濡目染。“其实我没有刻意学过制作风筝,只是天天看,听爷爷他们说,自然而然就会做了。而且,我很喜欢制作风筝,做成之后有一种成就感。”
刘先生介绍,自己的父亲也会制作风筝,但是没有把这当作谋生的手段,爷爷希望他能接下这门手艺,他就接下了,把喜欢和饭碗联系在了一起。选址历史文化风景区
三石斋风筝店所在的地安门西大街,现在是平安大街的一部分。而平安大街是北京一条有名的街道,号称第二条长安大街,东起东四十条桥,西至官园桥,横贯东城和西城两个区,长达7公里,大街由包括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平安里西大街在内的五条大街组成。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平安大街进行了拓宽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平安大街不仅拓宽了路面,而且大街两侧的房屋全都变成了青砖灰瓦、灰墙红漆门、红柱飞檐。从东走到西,一座座大屋檐、尖顶、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使人仿佛又回到了明清时代的老北京城里。也正是因为这条大街两边的古建筑,老外来北京,都喜欢来这条街观光。
作为平安大街的一部分,地安门西大街地理位置尤其特殊,在它的南面,是具有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北面则是什刹海,有名的什刹海酒吧和荷花市场都在此。而且,再向西一点,就是京城有名的胡同游景点。在此一带,还有多处名人故居,像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等。
可以说,地安门西大街所处地区是一个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区,而三石斋风筝店就在这风景区内,它的斜对面是北海公园北门,由店向西走几百米就是什刹海,向北走半站地的距离就是钟鼓楼。
不过,刘先生介绍说,他家的风筝店之所以开在这里,最主要的是因为平安大街改造前,他家就住在这一带,相应地,以前的风筝店面也在这里。改造完后,自然而然地,他们又把店安在了这里。
作为文化风景区,虽然这里每天的人流量很大,但是刘先生说零售量却不大,有一些外国客人靠口碑知道这里,但是这样的零售占营业额只在20%左右。“单凭零售肯定做不下去,这里除了店面外,还相当于一个门市,主要的订单是直接发往后边厂里的。”
媒体报道扩大知名度
对于大众人群都知道的、传统的工艺品,如何创新才能重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推出DIY风筝和定制项目外,刘先生介绍,他们经常会在店里现场表演风筝制作。记者注意到,在店后方的左侧里面,有一大一小两张桌子,完全可供现场表演。
至于推广,刘先生说,一方面靠时间长积累下来的客户口碑相传;另一方面,主要靠的是媒体,但不是以做广告的方式,而是因为自己风筝店的特色吸引了媒体。
“像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国外一些电视台都来店里拍过,杂志报纸也不少。有时来采访的媒体上午一拨下午一拨。”刘先生说,有些外国杂志他都没有见过,但经常就有老外拿着杂志直接找到店里来了。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三石斋风筝店就被北京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命名为家庭艺术馆。而去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三石斋风筝店成为国家定点单位,负责接待外宾来参观。
“当时荷兰王储也来店里了,还有许多奥运冠军都来店里买过风筝。”刘先生平静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