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针对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交流;设计开放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辩论;设计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探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 导学 问题 合作学习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15-01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形式,它充分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思辨性的导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
一、设计针对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感知与理解,才能促进相关知识概念的内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例如,在教学《多彩情绪》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情绪”这一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三则阅读材料:一是伍子胥在昭关(古地名)陷入進退两难的境地时一夜之间白了头;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根据周瑜心胸狭窄的特点设计气死了周瑜;三是范进在50多岁时终于中举,但是他却喜极而疯。随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这三则材料在小组内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①伍子胥、周瑜、范进分别属于什么样的情绪?②这三个人的情绪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③通过伍子胥、周瑜、范进的事例,你获得什么启示?学生在这三个导学问题的引导下,对伍子胥、周瑜、范进的情绪进行了分析,由此对喜、怒、哀、惧的情绪特点进行理解,明白了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出现情绪失控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以上案例通过伍子胥、周瑜、范进的事例设计相应的导学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情绪”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情绪”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深入的感知与理解。
二、设计开放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辩论
初中生对于一些事物或者问题的看法已经具有自己的观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灌输”知识是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导学问题,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辩论。例如,在教学《男生女生之间》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段学习材料:“杜××是初二的一名男生,性格十分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学习成绩也一般。在班级中他是不起眼的学生。有一次,班主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杜××正在和班上的女生赵××一起喝冷饮,并且有说有笑。”然后提出导学问题:“以上案例中的杜××和赵××的行为是不是‘早恋’?”有的学生认为杜××和赵××的行为是早恋行为,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小组辩论,通过辩论,他们自然就明白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把握好度。
三、设计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导学问题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法制:市场经济的维护者》这一课时,笔者围绕“三鹿奶粉”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导学问题:①我国政府对“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进行严肃处理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你有什么对策?第二个导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笔者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当前我国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提出了很多对策。可见,在教学中,通过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针对性导学问题、开放性导学问题、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辩论与探究,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更高效。
(责编 周翠如)
【关键词】思想品德 导学 问题 合作学习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15-01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形式,它充分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思辨性的导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
一、设计针对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感知与理解,才能促进相关知识概念的内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例如,在教学《多彩情绪》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情绪”这一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三则阅读材料:一是伍子胥在昭关(古地名)陷入進退两难的境地时一夜之间白了头;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根据周瑜心胸狭窄的特点设计气死了周瑜;三是范进在50多岁时终于中举,但是他却喜极而疯。随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这三则材料在小组内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①伍子胥、周瑜、范进分别属于什么样的情绪?②这三个人的情绪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③通过伍子胥、周瑜、范进的事例,你获得什么启示?学生在这三个导学问题的引导下,对伍子胥、周瑜、范进的情绪进行了分析,由此对喜、怒、哀、惧的情绪特点进行理解,明白了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出现情绪失控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以上案例通过伍子胥、周瑜、范进的事例设计相应的导学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情绪”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情绪”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深入的感知与理解。
二、设计开放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辩论
初中生对于一些事物或者问题的看法已经具有自己的观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灌输”知识是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导学问题,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辩论。例如,在教学《男生女生之间》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段学习材料:“杜××是初二的一名男生,性格十分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学习成绩也一般。在班级中他是不起眼的学生。有一次,班主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杜××正在和班上的女生赵××一起喝冷饮,并且有说有笑。”然后提出导学问题:“以上案例中的杜××和赵××的行为是不是‘早恋’?”有的学生认为杜××和赵××的行为是早恋行为,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小组辩论,通过辩论,他们自然就明白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把握好度。
三、设计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小组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导学问题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法制:市场经济的维护者》这一课时,笔者围绕“三鹿奶粉”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导学问题:①我国政府对“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进行严肃处理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你有什么对策?第二个导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笔者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当前我国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提出了很多对策。可见,在教学中,通过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针对性导学问题、开放性导学问题、思辨性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辩论与探究,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更高效。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