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渗透最广、作用最大、涉及面最宽的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问,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生物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绝望,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我在准备生物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的,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我在准备第一堂教学内容“致学生——走进生命科学”的时候,大量的查阅并运用了以前积累的一些有关生物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例子,涉及到农业、工业、军事、生活等各方面,还列举了我国关于生物方面的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生物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导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等,并且把这些资料串连起来制作成比较有趣吸引学生的课件。在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怎样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因此,作为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内容,努力创新,找到教材中德育的较好切入点,同时,平时也应该注意多从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积累一些资料,以备在需要时用。
2、针对初中学生得情感特点,讲究德育渗透的方法
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执定出不同的实适合他们的方案,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如:在学到“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一开始,我在一个班上的时候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跟他们上了一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跟他们灌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带动我们身边的人一起来共同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后来我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认知特点,跟他们准备了《快乐的大脚》这一影像资料。在另一个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我先给他们播放了这一次料,然后用了较短的时间把教材内容梳理了一下,大部分时间留给了他们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自我感受,自我体会。我发现效果真的截然不同:另一个班的学生在看了这一资料后,讨论非常积极,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决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这一资料片的观看,很自然地渗透了德育。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把每一节课都戴上一顶德育“帽子”,我们要针对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讲究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应用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变实施,注意创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
3、走出课堂,加强德育滲透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并不是德育渗透的唯一途径。你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加强随机引导,强调思想升华。也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而对于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进行德育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外出实践活动,不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德育得到有效延伸。这样能够更灵活,更贴切的实施德育,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渗透在于自然的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记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1、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绝望,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我在准备生物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的,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我在准备第一堂教学内容“致学生——走进生命科学”的时候,大量的查阅并运用了以前积累的一些有关生物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例子,涉及到农业、工业、军事、生活等各方面,还列举了我国关于生物方面的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生物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导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等,并且把这些资料串连起来制作成比较有趣吸引学生的课件。在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怎样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因此,作为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内容,努力创新,找到教材中德育的较好切入点,同时,平时也应该注意多从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积累一些资料,以备在需要时用。
2、针对初中学生得情感特点,讲究德育渗透的方法
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执定出不同的实适合他们的方案,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如:在学到“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一开始,我在一个班上的时候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跟他们上了一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跟他们灌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带动我们身边的人一起来共同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后来我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认知特点,跟他们准备了《快乐的大脚》这一影像资料。在另一个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我先给他们播放了这一次料,然后用了较短的时间把教材内容梳理了一下,大部分时间留给了他们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自我感受,自我体会。我发现效果真的截然不同:另一个班的学生在看了这一资料后,讨论非常积极,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决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这一资料片的观看,很自然地渗透了德育。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把每一节课都戴上一顶德育“帽子”,我们要针对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讲究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应用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变实施,注意创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
3、走出课堂,加强德育滲透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并不是德育渗透的唯一途径。你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加强随机引导,强调思想升华。也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而对于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进行德育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外出实践活动,不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德育得到有效延伸。这样能够更灵活,更贴切的实施德育,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渗透在于自然的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记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