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入了推陈出新的改革关键期。文章从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和价值入手,分析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方式以及管理双方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9-0038-02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探索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任务。”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智能化时代趋势,高校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先进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支持,探索学生管理发展的新路径,促进学生管理的科学智能。
  一、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一)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智能化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是利用智能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理念、方式,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应利用智能技术革新管理理念,设计智能化管理系统革新管理方式,优化学生管理步骤,简化管理流程,并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管理质量,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价值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革新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潮流的涌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亟须寻找新的突破口。高校学生管理与智能技术的有效结合对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有多方面的价值:一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智能化为高校的管理与建设打开新局面,利用智能学生管理系统和数字媒体平台能够简化管理步骤、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智能化能够将高校管理工作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公开并发布,使管理工作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智能化能够为管理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管理者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多样化,能够及时追踪学生动态变化,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科学化。
  二、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一)管理理念僵化
  传统的管理理念强调统一、服从的纪律约束,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约束关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也很容易由“被动”转化为“被迫”。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积极思維不易发挥。高校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新颖,如果将其局限于僵化的思想压迫下,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往往差强人意。严格强硬的管理理念虽然有助于培养有纪律、有集体意识的学生,但长此以往受“严格管束”的理念影响,创造性的意识还未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就有可能被扼杀在所谓“纪律约束”的桎梏里,学生的积极性被浇灭,逆反心理强烈,影响管理效果,也与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管理方式单一
  从制度上来看“我国高校缺乏大学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程序规程上不够严谨,多项规章制度多是从有利于学校的角度制定的,在客观性与交互性上缺乏足够的力度”。由此形成了单一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质,学生的行为被约束强制,难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倾向于行政化的管理,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管理空间受限,在“少出问题”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发展空间不足,局限于条条框框的规范标准中,制约了学生管理功能的发挥。另外,传统高校学生管理以空洞的说教为主,以训导为辅,不断向学生灌输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平等对话,学生往往消极被动地服从管理工作,管理方法呆板单一,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要求。
  (三)管理双方关系紧张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是以主动性为前提的,如果主体之间任何一方处于被动或者消极的状态,主体之间的交往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与动力。”因此在“严格管束”的理念强制和“呆板单一”的工作方式束缚下,管理双方的地位不平衡,平等对话功能较难实现,容易导致管理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学生被动受管理标准的支配,独立性意识、创造性能力不易发挥。教师以“长者”“尊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说服教化,学生往往以“躲避”“顺从”等方式服从管理,师生关系容易变得尴尬紧张,管理效果不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教师意愿不能快速传达,学生问题不能有效反馈,也容易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者疲于应对繁杂的管理事务,尤其是在各类敏感时期,不得不“提心吊胆”地采取多种手段防止学生“出乱子”。
  三、智能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管理理念
  智能化时代必须将开放、服务、合作的管理理念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提升高校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首先,在高校校园网络的技术加持下,高校管理者应利用智能技术便捷性、直观性的特点,密切关注网络环境,坚定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观;其次,在管理内容的选择中应更多地增添趣味性、服务性、知识性等特征,不断传输平等、合作的管理理念,吸引主动积极地参与管理建设中;再次,在高校官网中传达学生管理理念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需求,改变原有的统一思想、统一标准,采用多元化、民主化的管理理念尽可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利用高校媒体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使学生有效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管”“理”要分家,减少“管”,利用“理”,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与参与感。   (二)设计智能化管理系统改革管理方式
  改革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是结合时代背景,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工作。首先,利用智能化管理信息公开系统,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保证程序的严谨规范,采用公开透明的方法,广泛听取学生的诉求并密切贴合学生实际,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而建立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其次,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录入学生档案信息使管理空间不再受限于班级、年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针对传统的“理想主义的灌输”的管理方法,高校应尽可能地采用柔性管理的模式,主动了解与倾听学生的诉求,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将“灌输”转化为“交流”,在这些“交流”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主动性,从而为高校的管理建设出谋划策。
  (三)借助智能化媒体平台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为改善高校管理双方的紧张关系,应该以提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积极性为前提,借助智能化媒体平台,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合作,高校管理者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同时缩短双方的距离感,并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首先,利用网络媒体建立班级群、宿舍群,并及时发布通知,传达管理信息;其次,通过网络邮件,与学生平等交流,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动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最后,根据学生朋友圈、视频动态,以同齡人的角度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兴趣,对于学生的正能量活动予以赞扬和宣传。对于学生而言,应尽可能给予管理者尊重理解,在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网络媒体使管理者的工作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其公信力,对于增强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缓解管理双方的矛盾有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要利用先进智能技术探索出一条适应智能化时代的管理道路,不断革新开放服务的管理理念,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维持管理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晓玉,徐晓飞.对多部门协作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08).
  [2]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罗文涵.大学生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2).
  [4]姚双良.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5]姜波.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责任编辑:王义祥)
其他文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高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要明确其战略意义,又要从教学资源、科研支撑、保障机制三方面协调用力。  明确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期刊
[摘 要]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大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地方本科高校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二者的关系定位上,地方本科高校应该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科研服务教学。具体的教学、科研关系实现策略包括:提升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责任与意识;发展教学学术,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教学为基础开展科研,让科研为教学服务;建构融合式的教师发展模式;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以上措施可以引导高校及教师更好地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国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政事分开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在明确政校关系的同时,指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困境与发展方向,以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实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本文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阐述了国际化创新引智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分析了盐城工学院在学校学科发展过程中国际化创新引智与特色学科的有效结合与利用.同时提出了地方高校需将引智工作与特色学科建设充分对接,树立长期引智的发展理念及目标,积极构建项目——集群——平台层级式引智模式,加强国际协同,拓宽引智渠道,推动引智效益最大化以有效助力学科建设与发展.
[摘 要]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人文养成教育缺乏、传统文化教育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中,理工科大学生受教育环境和学科培养特点影响,缺乏系统的人文培养环境,且人文知识匮乏、内在养成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理工科学生实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而完善教育主体、转变教育思路、优化教育载体,形成人文素养提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转型发展,除要打破固有的人才培育思维模式,还应从制度上落实国家人才兴国的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通过企业和高校二者之间的深度合作,能有效解决人才培养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发展。为此,本文从当前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路径,以期为产教融合模式的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本
文章从鲁迅杂文教学方法的改进出发,聚焦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中的“情境”与“任务”板块,以《拿来主义》为例,探究如何进行鲁迅杂文的教学设计.在《拿来主义》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地名洋化”的情境,以常州市地名办公室召开现场听证会为背景,设计了“高中生代表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写下自己的理由,在课堂上留下文字证据”的任务.
[摘 要] 双创时代培育大学生创业人格不仅是为满足相对基础、表相化的毕业与就业要求,更是为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局限,同时以创业人格激发创新思想、创造意识。长期以来,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存在大学生创业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这些都会对高校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与人格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双创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格既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优化系统设置,也
[摘 要] 根据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收入、声望和权力三位一体的社会地位概念,学术职业流动通过教师个体职位、职务的变化而指向一定的社会地位获得。地位获得构成了学术职业流动发生的根本动因。学术职业流动中,流动教师个体的地位获得方式具体包括:学术职位的提升、学术声望的提高、学术权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收入的增长。   [关键词] 社会地位;地位获得;学术职业流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增强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必须把敢管、严管、真管、善管作为辅导员管理素养提升的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要从先入为主、职责清晰、模糊管理、自我教育、练好内功等方面,着力培养辅导员敢管、严管、真管、善管的管理素养。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管理素养;敢管;严管;真管;善管   [中图分类号]G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