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用说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者,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此当然之理。势也,人所易知者也!独至于拳,则不然:运用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
  何言乎尔?彼以柔来者,是先以柔精(劲)听。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


  问:该如何应答?彼以柔法听我,我以柔法听彼。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如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者论之,非为常人说法也!即为大勇,亦为涉险。
  问:该如何处置?如彼引吾前进,未出吾界即变为刚,是彼惧我而变柔为刚,是不如我者也!我当以柔克之。半途之中,生此变态,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击之。
  如彼引我已至吾界,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视彼之形色,度彼之魂力;如有机可乘,吾即以柔者忽变而为刚,击之。此之谓“以刚克柔”、“以火克水”。
  如彼中途未变其柔,交界之际,强为支架,亦宜击之。
  如彼引我至界,无隙可乘,彼之柔精(劲)如故,是劲敌也,对手也!
  不可与之相持,吾当退守看吾门户。先时,我以柔进听之者,至此吾仍柔道听之,渐渐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彼若不进,是智者也!彼若因吾引而遽进,误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来,或中途忽以柔变为刚来。我但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进,且令其不得不进,至不得势之时,彼之力尽矣,彼之智穷矣,彼之生机更迫促矣!是时,我之柔者忽变而为刚,并不费多力,一转即克之矣!是时,彼岂不知孤军深入难以取胜,然当是时悔之不及。进不敢进,进亦败;退不敢退,退亦败;即不进不退,亦至于败。
  盖如士卒疲弊,轻重皆空,惟束手受缚,降服而已矣,何能为哉!击人之妙,全在于此!此之谓“以柔克刚”、“以水克火”,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
  天一生水,水外阴而内阳,外柔而内刚,在人属肾。其以柔进如水之波流旋绕,不先尚其力,用其智也!


  地二生火,火外阳而内阴,外刚而内柔,在人属心。水火有形而无质。
  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则有形有质矣!天五生土。
  水火势均者不相下,言以胜水者,以火之多于水者言之耳!彼以柔进,忽变而为刚者,是水之所生之木也。木阳质也,即水中之阳性,因滋以成质者也。水与木本自一串,故柔变刚最易,以其形与质皆属阳也。
  上言“以火克水”,盖以火能生土,土能生金。火外明而内暗,阴性也。金,阴所成之质也。木,在人属肝。金,在人属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与火皆阴类也。所言“以刚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是以其外者言之,火性激烈,金质坚硬。心火一起,脾气动也。怒气发泄于外,有声可听,金为之也。脾气动,则我之肝与肾无不与之俱动,虽曰“以刚克柔”,其原实是“以柔克刚”。盖彼先柔而后刚,我是柔中寓刚,内文明而外柔顺,故克之。
  若彼以刚来,则制之又觉易。易何言之?如人来击我,其势其猛。我则不与之硬顶,将肱与身、与步,一顺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让过彼之风头。彼之锐气直往前冲,不顾左右;且彼向前之气力,陡然转之左右,甚不容易。我则从旁击之,以我之顺力,击彼之横而无力。易乎不易?吾故曰:克刚易,克柔难!
  要点解析
  属水 省一“柔”字,意即“柔属水”。全句则含有“柔属阴、属水”之意。故曰“以阳克之”、“以火克之”。
  柔精(劲) 陈鑫著作中凡述及内劲,多以“精”字代“劲”。此处“柔精”即“柔劲”。为了既便于读者阅读,又能保持陈著原貌,故特在内文有关的“精”字下,用括号注明一“劲”字,以资区别。以下均依此,不再逐一说明。
  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 本句中“道”同“导”,即“导引”或“引导”的意思。作动词解,而不是名词,切勿误作“柔道”或“导引术”解。后文“至此吾仍柔道听之”、“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句中的“道”字均同此。
  稍底其手 此句“底”通“低”,即“稍低其手”。
  界限
  何谓“界限”?凡分茅胙土、设官分职,以及动静语默,莫不各有界限。一窬分,一失言,即过界。过界,即与人有干涉矣!
  凡事如此,况拳乎?如人之行步,尽足可开二尺五寸。此勉强为之,非天然也!天然者,随便行步,约不过尺一二寸。上体之手,与下体之足趾齐,此即是界限。大约胳膊只展四五分,内精(劲)只用一半,足步只开尺余。如此则一身之上下左右,循环周转,无不如意。
  盖动不越界,如将士在本界内,山川地理、人情风俗,一一了亮于心。故进攻退守,绰有余地。一入他人界里,处处更得小心防护,稍有不密,即萌失败之机。此君子所以思不出其位也!
  打拳原为保身之计。故打拳之时,如对敌人,长进愈快。然又恐启人争斗之心,故前半套多言规矩,不言其用;至后半套方始痛快言之,以示其用之之法。然第可知之,不可轻试。如不护己,为保性命计,用之可也!
  大约此拳是个人自耍之势,徒手空运,非有敌人在其前后左右也。自己下功夫,遍数愈多愈好!根本固而枝叶荣。况卫生保命之道,莫善于此。


  学者但“先难”可也,至于“后获”,则当置之度外。不可以毫发望效之念,中分吾专心至志之功。金针己渡,学者勉旃!
  要点解析
  胙土,胙音作,赏赐也。胙土,即赏赐土地。借喻封建时代的分封制而言。
  先难……后获 本卷太极拳经论亦谈到:“其如孔子所谓‘先难后获’何?”“先难后获”,语见《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难,指经受劳苦和艰难曲折。先劳苦,而后才有收获。形容不坐享其成。故陈鑫反复告诫初学者:不可未用功或稍用功就期望获得成效,反之则会因产生这类杂念而使自己分心。他强调只顾“先难”,而把“后获”置之度外。这是不无道理的!
  争走要诀
  两人交手,各怀争胜之心。彼此挤到十分九厘地位,只余一厘,分胜负全在此一厘地位:彼先占据,我即失败;我先占据,彼亦失败。盖得势不得势全系于此,此两人俱到山穷水尽也。
  当此际者,该如之何?
  曰:必先据上游。
  问:如何据上游?
  顶精(劲)领住中气,手略提高,居于敌手之上。身略前侵逼,迫彼不得势。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失败,一迅疾即得势。势得则手一前送,破竹不难矣!
  如两人对弈,棋到局残,胜负在此一步;又如逐鹿,惟高才捷足者先得之;又如两国兴兵,先夺其辎重粮草。此皆据上游脑之法也!
  故平素打拳全在一起、一转,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本势手将起之时,必先使手如何承住上势,不令割断神气血脉。既承接之后,必思:手如何得机、得势?来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
  能如此,他日与人交手,自能身先立于不败之地,指挥如意。来脉转关顾可忽乎哉!
  要点解析
  脑,音,古,间暇之意。脑,即省心之谓也。
  太极拳缠丝精论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
  世人不知,皆目为软手,是一外面视之,皆迹象也。若以神韵论之,交手之际,刚柔并用,适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蕴。
  两肩(duǒ)下,两肘沉下。秀若处女见人,肆若猛虎下山。手即权衡称物,而知其轻重。


  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权衡,因他之进退缓急,而以吾素练之精神临之,是无形之权衡也。以无形之权衡,权有形之迹象,宜轻宜重,而以两手斟酌,适得其当,斯为妙手!
  要点解析
  本篇采自《鑫本》。所谓“缠丝精论”,实即“缠丝劲论”。陈鑫以“精”字代替内劲之“劲 ”字,寓有内劲乃精气之所主的意思。
  是一外面视之 第二字“一”,古文中可作“乃”解。故并非讹字。
  下,音朵,垂也。下,也即垂下的意思。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 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
  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 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


  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 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于硬,故以为软手。
  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裆劲下去;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视 ,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勾劲, 须前后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间之神,尽是大雅风规。
  至于手中,其权衡皆本于心,物来顺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 ,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手十六目
  一、较:是较量高低。
  二、接:是两人以手相接也。
  三、沾:是手与手相沾,如“沾衣欲湿杏花雨”之“沾”。
  四、黏:如胶漆之黏,是人既沾我手,不能离去。
  五、因:是因人之来。
  六、依:是我靠住人身。
  七、连:是手与手相接连。
  八、随:是随人之势以为进退。
  九、引:是诱之使来,牵引使近于我。
  十、进:是令人前进,不使逃去。
  十一、落:如落成之“落”,檐水下滴于地;又如叶落于地。
  十二、空:宜读去声。人来欲击我身,而落空虚之地。
  十三、得:是我得机、得势。
  十四、打:是机势可打,乘机打之。
  十五、疾:是速而又速。稍涉延迟,即不能打。机贵神速。
  十六、断:是决断。一涉游疑,便失机会,过此不能打矣!
  要点解析
  本篇与后面一篇手三十六病,原为《鑫本》原稿所有,却又为1933年河 南开明印刷局出版发行的《鑫本》所未载者。究其原因乃是:1932年初,陈子明应唐 豪之约,一同去温县陈家沟时,子明从陈鑫原稿中抽取这两篇文章,携归并辑入其所撰写的 陈氏世传太极拳一书,该书于当年即出版于上海。次年,河南关百益等人集资出版《鑫本》 时,因故未补入此两篇。后出的《绩本》(1935年)、《桢本》(1963年)均全文收辑了这两篇 , 而《午本》只辑录其十四目,文字上有较大的删改,并易其题名为《推手应注意各点》。


  手,即推手之别名。所谓“十六目”,即:“较接沾粘,因依连随, 引进落空,得打疾断”十六字诀。其每一字下面的注解,均系原注。
  沾〓此处原文作“沾”。而在太极拳旧著(繁体字本)中,“沾”、“粘”两字往往是通用的 ,但其音义皆同“沾”,读如占;而“粘”、“黏”二字却是不通用的。这情形与简体字 的版本是恰恰相反的。后者“沾”,“粘’两字在专著中是不通用的,“粘”读 如年,相当于太极拳繁体字旧著中的“黏”字。因极易误读,故反复说明。
  手三十六病
  一、抽:是进不得势,知己将败,欲抽回身。
  二、拔:是拔去,拔回逃走。
  三、遮:是以手遮人。
  四、架:是以胳膊架起人之手。
  五、磕打:如以物磕物而打之。
  六、猛撞:突然撞去,冒然而来,恃勇力向前硬撞;不出于自然,而欲冒然取胜。
  七、躲闪:以身躲过人手,欲以闪赚跌人也。
  八、侵凌:欲入人之界里而凌压之也。
  九、斩:如以刀斫(zhuó)物。
  十、搂:以手搂人之身。
  十一、折:将手折下去。
  十二、搓:如两手相搓之搓,以手肘搓敌人也。
  十三、欺压:欺是哄人,压是以我手强压住人之手。
  十四、挂:是以手掌挂人,或以弯足挂人。
  十五、离:是去人之身,恐人击我。
  十六、闪赚:是诓愚人而打之。
  十七、拨:是以我手硬拨人。


  十八、推:是以手推过一旁 。
  十九、艰涩:是手不熟成。
  二十、生硬:仗气打人,带生以求胜。
  二十一、排:是排过一边。
  二十二、挡:是不能引,以手硬挡。
  二十三、挺:硬也。
  二十四、霸:以力后霸也。如霸者以力服人。
  二十五、腾:如以右手接人,而后以左手架住人之手,腾开右手以击敌人。
  二十六、拿:如背人之节以拿之。
  二十七、直:是太直率,无缠绵曲折之意。
  二十八、实:是质朴,太老实,则被人欺。
  二十九、钩:是以脚钩取。
  三十、挑:从下往上挑之。
  三十一、:以硬气架起人之手,非以中气接人之手。
  三十二、抵:是硬以力气抵抗人。
  三十三、滚:恐己被伤,滚过一旁。又如圆物滚走。
  三十四、根头棍子:是我捺小头,彼以大头打我。
  三十五、偷打:不明以打人,于人不防处偷打之。
  三十六、心摊:艺不能打人,心如贪物探取,打人必定失败。
  以上三十六病,或有全犯之者,或有犯其四、五,或有犯其一、二者。有犯干处,皆非成手 ,手到成时,无论何病一切不犯。益以太和元气,本无乖戾故也。


  然则手将如之何?亦曰:人以手来,我以手引之使进,令其不得势击,是之谓“走”。走 者,“引”之别名。何以既名“引”,又名“走”?引者,诱之使进,走者,人来我去,不 与顶势,是之谓“走”。然走之中,自带引进之劲。此是拳中妙诀,非功久不能也!
  要点解析
  本篇系陈鑫所著。手三十六病,指的是推手运动中易犯的三十六种错误,包括动作、着法、劲力,以及心理状态等诸方面的错误。
  斩 原文作:击”,异写。原文表示以小指一侧的掌缘斩人,而非以刀斩人。故注曰:“如 以刀斫物”。
  不熟成 与“不成熟”同义。
  犯干 即“干犯”。冒犯、侵犯的意思。
  非功久不能也 “桢本”无末尾的“也”字,今据“午本”补入。
  手三十六病一文中,有单字二十五目;双字十目;四字一目。现为便于阅读研究,特依字数分列如下。
  单字:抽,拔,遮,架,斩;
  搂,,搓,挂,离;
  拨,推,排,挡,挺;
  霸、腾、拿、直、实;
  钩,挑,,抵,滚。
  双字:磕打,猛撞,躲闪,侵凌,欺压;闪赚,艰涩,生硬,偷打,心摊。
  四字:根头棍子。
  □
其他文献
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是尽人皆知的太极搏击高手,这样的太极高手已鲜见于世。这虽然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从内因来讲,恐怕与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一些误解有关,现列举一二,供读者参考。    一、推手就是搏击。    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认为推手就是太极拳的搏击功夫。其实推手只是达到太极功夫最高境界的一种练习方法,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王宗岳所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但“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则需另
期刊
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这里仅就这一句话,特别是其中的“劲”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绷劲  陈氏太极拳所说的劲,就是一般拳家所说的内劲。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拳的内劲,是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持久锻炼自然产生的,能在内里变化的缠丝劲。陈发科先生称这种劲为劲。  王成
期刊
己卯兔年过去,庚辰龙年来临。  龙与武术有着不解之缘。福建省七大拳种之首——就称之为龙拳(俗称龙尊)。龙拳又叫“太子游宫门”,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以勇猛凶犷、灵活多变而威震天下。  龙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传清朝初期,少林高僧飞钹禅师幻想黄龙滚水之势演练而成。经飞钹禅师不断充实、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拳法体系,后传于黄衣真人和铁杖和尚。铁杖和尚传铁柄、铁珠、铁鞋和尚(俗称少林四武僧)。据传
期刊
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李启轩均系世家儒生,以研究拳理、拳法自娱,罕于课徒,直至第三代郝为真(1849~1920年)始广为传出,方启太极拳流派之滥觞。武派太极拳架的特点,可概括为:  一、式简技繁、组织合理:拳势动作简洁明快、术法分明,重在实用、不尚花法,外形简朴、内蕴丰富。套路编排则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繁简适当、突出重点”。  二、法度严谨、身正势圆:走架严守武氏规定的提顶吊裆、含胸拔背、
期刊
1999年,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公诞辰151周年(1849—1929)。陈鑫公,是近五百年来,第一位全面总结、系统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杰出理论家。他的巨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中国自有太极拳以来的第一部最完整、最辉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闪耀着夺人的光彩。它对今天普及和发展太极拳,尤其在理论方面仍有极高的价值。  陈鑫公曾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善学者,必以
期刊
金秋送爽,泉城迎来了“1999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武术节”,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诸路英豪尽展雄风。在众路英雄中,来自古城德州的一支武术代表队异军突起,在太极对练、太极剑、太极刀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由王成先生创编的27式太极拳荣获了团体金牌。这支武术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其领队兼教练——王成先生功不可没。  王成,山东省商河县人,今年43岁,现住山东德州,任中
期刊
一、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三、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四、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
期刊
日渐发展演化的徒手格斗(NHB)比赛与早期的拳击有着些许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今风靡北美的徒手格斗比赛是以本世纪初充满暴力的拳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当现代拳击之父,约翰·L·苏利·万在1889年7月8日与杰克·科尔雷的那场比赛之际“徒手比赛在38个州都是非法的,被禁止的”。  回想当时的拳击比赛——亦称之为无护指、护关节比赛,那个时候是这么来称呼——被称为是一种“可恶的运动”,这种观念推广至整个北美无人
期刊
我曾是一个颈椎炎患者,病情严重时酸痛难忍,不能做事。四处求医,也未能治好,心情非常难过。在我几乎绝望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精武》杂志上看到了李照山老师介绍的大成拳功法,并得知此拳具有较高的养生、技击双重功效。为了能系统地了解大成拳功法,我参加了《精武》举办的大成拳函授班。  开始,我先试着练浑元桩,从几分钟站起,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使时间逐渐延长。没想到一个星期下来,两手热、胀感觉很明显,颈部
期刊
按:关于“如何克制泰拳”栏目,本刊正在“急呼”苏昱彰先生,以便对话。苏先生正风尘仆仆,十万火急为我们的读者披坚执锐,星夜赶写精彩文章,下一期便可一睹其精辟之论。本期先熟悉一下——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的关系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两支鞭子。第一支:鞭杆的前半部、后半部很硬,鞭子和鞭子头较硬。第二支:鞭子扣和鞭子头软而灵活。给这两支鞭子同样的力。第一支鞭子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