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导向型新生研讨课建设与优化探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内外新生研讨课开设现状分析
  1959年,为了扭转本科教学长期不受重视的局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哈佛大学率先实施“新生研讨课计划”,强化大一新生的学术经历。1998年,美国的“博耶报告”在第二条建议“基于问题设计新生第一年的学习”中提到:“应对大学第一年的学习进行重新组织,以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一年的关键应是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的小型研讨班。这种研讨班应讨论那些能激发学生智慧,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中有机会通过探究进行学习的主题。”该报告带来的巨大反响将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向高潮,而在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举措中,“开设新生研讨课”成为分量极重的一条。
  随着国内高校对新生转型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转型教育已从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注重增进专业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学术兴趣等,学术性转变目标逐渐凸显并融入教学过程。2003年,新生研讨课首次引入国内,在清华大学展开实践,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发展,国内外新生研讨课已经形成四种类型(见下表)。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五条和第六条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此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于2015年首批推出23门新生研讨课,其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了8门,全部采用小班教学(≤15人/班)模式,师生反响较好。经过三年建设,该院新生研讨课已完整讲授三次,覆盖学院所有本科大一新生。
  二、電子科技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的实践探索
  1.电子科技大学新生研讨课建设要求
  电子科技大学在新生研讨课建设要求中明确指出,新生研讨课原则上由知名教授主讲,为全体新生开设小班研讨课,不仅要使新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与本质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知名教授的引导,在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中激发学术志趣,启迪学术思维,认知专业未来,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与传统的通识教育课、专业课或导论课定位与功能均有较大区别。
  实践之初,新生研讨课为学生选修课程(作为核心通识课或素质教育选修课进行学分认定);2017年正式成为学生必修课程,在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模块中被单独作为一类课程。
  2.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
  课程以学术为导向,内容多围绕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或热点事件进行切入,以专题的形式开展。课程由最初的24学时(2学分)调整为16学时(1学分);围绕互联网时代的定价与运营模式,经济学思维与生活智慧:稀缺性与选择、创新;从管理自我到领导他人、后互联网时代、走进企业、经济学视角等七大专题开展。
  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效果研究
  笔者对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2017年入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2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76.86%;有效问卷174份,其中男生问卷117份,女生问卷57份。同时,笔者对新生研讨课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结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课程开设情况
  80%的学生认为将新生研讨课设置在第一学期是合理的,但仍有20%的学生认为开设在第二学期、二年级甚至高年级专业分流之后会更好。学生表示接受了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对专业领域有一定认识,进入研讨课程更容易产生师生共鸣。
  学生理想的新生研讨课上课形式为外出实践(76.44%)、案例讨论(64.94%)、教师讲授(48.85%)。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授课形式期待已不再聚焦于传统讲授。
  在选择“最适合作为新生研讨课的授课内容”时,63.79%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前沿专题,52.87%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技能传授(文献检索与阅读、写作指导等),51.15%的学生选择了学科领域知识,42.53%的学生选择了跨学科领域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对新生研讨课的授课内容期待相对分散,具有多元化的需求特点。
  2.课程认同度、满意度
  笔者对三个年级学生的认可度评价分别进行统计,不存在明显区别。3/4的学生表示认可新生研讨课,另外1/4的学生认同程度不高,一方面学生对新的授课方式不太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在不断调整和摸索,说明新生研讨课还有磨合和改进的空间。
  从评教数据来看,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三年评教成绩显著高于学院平均成绩1~2个百分点,这显示该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较高。2/3的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在于可以了解专业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2/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1/3的学生认为可以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同时与优秀的教师建立联系。
  在选择“新生研讨课有助于哪些技能的培养或提高?”时,学生多认为该课程可以提高自身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写作能力,而这些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见图1)。
  3.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适应情况参差不齐,导致课堂的难易程度不易掌握:20%左右的学生表示因为不懂专业知识,老师教的都不懂,学生无法适应师生互动;授课老师也反馈,因为学生尚未接触学科知识,导致课程讲授和讨论开展非常困难。可见,第一学期开设以学术导向型新生研讨课有一定的风险,学生的理解存在困难对授课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了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见图2)。
  四、学术导向型新生研讨课优化建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已将“使探究式学习融入本科教育的各个阶段”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的首要建议。国内外高校越来越多研讨类课程的实践证实,开设研讨课是本科教育课程整合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新生研讨课作为学生迈进大学校园的第一门研讨课程,有助于其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提高其对大学的适应能力并对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基于上述调研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学术导向型新生研讨课尚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   1.营造教-学共同体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布莱顿(John A.Brighton)副校长认为:“现代教与学已经远离过去传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新生研讨课既是一种研究型教学,又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学术导向型新生研讨课专业性相对较高,学生接受难度相对较大,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营造教学共同体,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为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学问创设环境;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能和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探究、整合和应用;师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学习成为师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并自发学习,实现培养其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的目的。
  2.提前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生研讨课开课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期中前后。开课前,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联动,在新生常规教育中邀请新生研讨课授课教师进行课程宣讲,介绍授课形式和特色,为学生阐述新生研讨课如何与后续专业课程相互呼应和衔接,为学生转变思路、提前适应做好铺垫。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建立课程讨论组(群),为学生推荐相关读物,让学生了解所讲内容的背景知识。同时,课程助教可以提前收集学生在相应领域感兴趣的话题,为师生对话建立良好的讨论基础。
  3.加强研讨,培育教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不同于传统课程,新生研讨课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其中开展主题研讨和教学交流显得很有必要。通过研讨交流,教师可以共享学生反映好的经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为授课教师开展讲座,剖析新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了解新生的兴趣点。
  同时,学校应专门安排课程开发和建设经费,为新生研讨课的教师设置区别于一般课程的授课系数和教学酬金,以激励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配备研究生助教参与课堂组织和课后答疑,将教师从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关注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在建设“双一流”的战略背景下,新生研讨课成为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问题”和“探索”为驱动的学术导向型新生研讨课将探究性学习融入教学过程,可以预期,这样的师生共建课堂模式将渗透到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培养本科生研究能力的主流趋势之一。如何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是大学第一门研究型课程——新生研讨课教师们应该深入思考并持续改进的。
  参考文献:
  [1]温伟力.“博耶报告”影响下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J]. 外国教育研究,2010(9):79-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03-16.
  [3]杜以芬,张佳刚,李宗华.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与效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9):22.
  [4]钱 凯,汪晓燕,李娜娜.南京大学“三三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及效果初探——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数据分析[J].扬州大学(高教研究版),2013(6):72-78.
  [5]马万华.迎接大学“灿烂的明天”——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学校长论坛”综述[J].教学研究,1999(1):35-40.
  [6]吴立保.“学习范式”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7(6):45-52.
  [7]孙志凤,张红霞,郑 昱.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119-124.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我国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未来优秀党员干部的摇篮。然而近年来,高校党组织管理不到位,组织生活涣散等问题明显,凝聚力明显下降。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党组织应该通过传承党的优秀文化与精神,大胆创新,增强对高校党员以及非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高校基层党组织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凝聚力;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2017年,福建省历史学科开始实行全省统考并闭卷形式,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我们认真探究。文章作者结合七年级历史教学实践,浅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期望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指正。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摘 要:中職学生基础知识较弱,在学习化学课程时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教学难度也随之增加。文章作者通过对基础化学课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得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理念思路;基本做法  基础化学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院化学工程系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核心素养”一词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思想。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核心素养,其内涵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与“人”有关的教育,是充满人文的教育,也是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书籍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最重要的工具。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作为长郡教育集团的新成员,在百年长郡厚重的人文底蕴的熏陶下,秉承长郡“朴实沉毅”的优良传统,确立了“培养完整的具有核心素养
年轻父母把精力大多都放在工作、学习上,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到寒暑假,孩子要么由祖辈看管,要么独守家中,家长只是督促其完成假期作业。我们以小学寒暑假作业改革为抓手,创设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倡导家长陪伴参与,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历程,实现亲子活动的常态化,引领家校携手同行。  一、读书观影,静享智慧人生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年近九十,讲起儿时妈妈给他读书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而且笑得如一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江苏省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立足户外环境现状,结合园所“健康”特色,因地制宜巧妙改造,创设开放丰富的户外环境,融通户外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需求,有效支持他们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户外;游戏环境;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8  作者简介:汤 瑜(1975
摘 要:对高职教育来说,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学设计是关键。文章作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时应注重着眼于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着眼于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文中,作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极限为例,较完整地展示了一次课(两节,90分钟)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优化设计;极限  一、引言  近年来,尽管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效,也涌现出不少成果,但教
摘要:课改进行十年来,广大教师作出了积极探索。“三维目标”为教师教学起到导航定向的作用,尤其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它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又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枢纽,更是新课程“新”之所在。准确理解并设定这一目标,有效落实这一目标,有助于我们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达成国家新时代育人标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过程与方法;准确理解;有效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非一致性动因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从众心理、认识误区的个人因素和流行文化的误导、社会价值观的刺激、细化制度的缺失的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建议从细化学生体育锻炼制度、调适消极社会心理、深化教育环境三方面来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一致性倾向。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行为;社会心理学;非一致性;调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得到了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远大政治理想,弘扬传播正能量,这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使命。  如何在教育中渗透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接受教育,都是时代赋予我们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2016年9月,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