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其高效种植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具体方法,前者包括科学选地、合理密植等;后者包括苗期、花穗期管理等,以期为种植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规范种植流程,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与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播种;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穗期;花粒期
0 引言
我国三大农作物分别是小麦、玉米、水稻,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始终高居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对其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更高的要求,玉米种植区域需要具备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度、降雨量较少等条件,为淀粉积累与蛋白质形成提供有利保障。基于此,在培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提高粮食产量。从而种植出优质玉米。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地
玉米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虽然对土壤的种植要求较低,但是需要合理选择种植田地,确保玉米的种植产量不受影响。一般情况下,在选择玉米种植地块时,需要尽量选择土层较厚或地势平坦的区域,并且选择砂质土壤,不宜选择酸碱度过高或低洼地势的田地,防止影响玉米生长[1]。
1.2 选择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状况或气候条件等因素,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玉米品种。此外,若是应用新型玉米品种时,则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后,才可以开始应用与推广。
1.3 播种
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始播种前,需要将玉米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区域进行晾晒,大约2d后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的细菌,不但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而且还能增强种子的活性。第二,需要筛选出坏种或各种瘪粒,确保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具有良好的品相,同时,需要落实药剂拌种工作,提高玉米品种的防病能力。第三,需要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一般选择行播方式,在沟内施放足够的肥料,保持一周左右的间隔距离,将2-3粒玉米种子投放在穴里,用土将其埋平,保留充足的空间有利于玉米后期生长,可以观察其生长趋势,做好去苗处理,防止出现缺苗和空苗的现象,极大程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玉米产量,防止发生病虫害。
1.4 合理密植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密植工作,协调群体与玉米个体之间的关系,确保营养生长与繁殖生长共同促进,保持个体发育状态良好,充分发挥光照与土壤的作用,实现玉米的高产,在密植的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时,将会压缩玉米的生长空间,降低种植产量,而密度过小时,将会浪费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玉米的品种、栽培制度等方面,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下,对于较为迟熟的大穗型、满足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需要在春播时选择套种的品种,保持2800~3000株/667m2,而对于早熟型的品种,需要保持4500株/667m2以上,选择夏播净作的方式。
2 玉米田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2.1 苗期管理
由于土壤墒情或种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缺苗现象,因此,需要使用带土移栽的方式,进行查苗与补苗等处理,确保苗株正常生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当田间密度过高时,需要及时拔出病苗或弱苗,落实间苗工作,把控好时间,防止出现缺苗现象。第二,在玉米苗期内,需要开展中耕处理,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加快根系的发育速度。第三,需要做好追肥工作,可以一次性追加氮磷钾肥等有机肥,并且使用阿特拉津或乙草胺等除草剂,将田间的杂草全部清除。第四,需要控制玉米植株的浇水量,当土壤湿度较大时,需要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浇水量,满足植株生长的需求[2]。
2.2 穗期与花粒期管理
首先,在穗期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浇水和追肥等工作,满足植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与肥力等,使其根、茎、叶快速生长,在拔节初期,需要进行追肥,提高千粒重与穗长,确保玉米产量。其次,在选择浇水时间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墒情决定,一般选择大喇叭口期之前,使用沟浇的方法,进行孕穗水浇灌工作,有利于土壤根部的吸收,同时,需要落实中耕培土工作,有效消除杂草,提高土壤疏松度,加快根系的发育速度,防止出现倒伏现象。再次,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适量增加磷钾肥,严格控制田间的湿度,可以对玉米植株喷洒3次可湿性粉剂,提高玉米产量。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磷钾肥和氮肥的使用量,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洒玉米植株,有效防治锈病。最后,在花粒期时,需要做好去雄工作,有利于节约养分,满足雌穗的需求,改善叶片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抗倒伏能力。一般使用隔株去雄或隔行去雄的方式,使用人工拉绳摇棵法,提高玉米植株的结实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种植人员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合理播种与密植,做好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玉米的综合产能。同时,总结自身的种植经验,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淑敏,李佳豫.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6(13):40.
[2] 潘爱娥.玉米高產栽培田间管理技术[J].新农业,2019(9):89-90.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播种;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穗期;花粒期
0 引言
我国三大农作物分别是小麦、玉米、水稻,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始终高居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对其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更高的要求,玉米种植区域需要具备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度、降雨量较少等条件,为淀粉积累与蛋白质形成提供有利保障。基于此,在培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提高粮食产量。从而种植出优质玉米。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地
玉米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虽然对土壤的种植要求较低,但是需要合理选择种植田地,确保玉米的种植产量不受影响。一般情况下,在选择玉米种植地块时,需要尽量选择土层较厚或地势平坦的区域,并且选择砂质土壤,不宜选择酸碱度过高或低洼地势的田地,防止影响玉米生长[1]。
1.2 选择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状况或气候条件等因素,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玉米品种。此外,若是应用新型玉米品种时,则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后,才可以开始应用与推广。
1.3 播种
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始播种前,需要将玉米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区域进行晾晒,大约2d后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的细菌,不但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而且还能增强种子的活性。第二,需要筛选出坏种或各种瘪粒,确保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具有良好的品相,同时,需要落实药剂拌种工作,提高玉米品种的防病能力。第三,需要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一般选择行播方式,在沟内施放足够的肥料,保持一周左右的间隔距离,将2-3粒玉米种子投放在穴里,用土将其埋平,保留充足的空间有利于玉米后期生长,可以观察其生长趋势,做好去苗处理,防止出现缺苗和空苗的现象,极大程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玉米产量,防止发生病虫害。
1.4 合理密植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密植工作,协调群体与玉米个体之间的关系,确保营养生长与繁殖生长共同促进,保持个体发育状态良好,充分发挥光照与土壤的作用,实现玉米的高产,在密植的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时,将会压缩玉米的生长空间,降低种植产量,而密度过小时,将会浪费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玉米的品种、栽培制度等方面,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下,对于较为迟熟的大穗型、满足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需要在春播时选择套种的品种,保持2800~3000株/667m2,而对于早熟型的品种,需要保持4500株/667m2以上,选择夏播净作的方式。
2 玉米田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2.1 苗期管理
由于土壤墒情或种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缺苗现象,因此,需要使用带土移栽的方式,进行查苗与补苗等处理,确保苗株正常生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当田间密度过高时,需要及时拔出病苗或弱苗,落实间苗工作,把控好时间,防止出现缺苗现象。第二,在玉米苗期内,需要开展中耕处理,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加快根系的发育速度。第三,需要做好追肥工作,可以一次性追加氮磷钾肥等有机肥,并且使用阿特拉津或乙草胺等除草剂,将田间的杂草全部清除。第四,需要控制玉米植株的浇水量,当土壤湿度较大时,需要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浇水量,满足植株生长的需求[2]。
2.2 穗期与花粒期管理
首先,在穗期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浇水和追肥等工作,满足植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与肥力等,使其根、茎、叶快速生长,在拔节初期,需要进行追肥,提高千粒重与穗长,确保玉米产量。其次,在选择浇水时间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墒情决定,一般选择大喇叭口期之前,使用沟浇的方法,进行孕穗水浇灌工作,有利于土壤根部的吸收,同时,需要落实中耕培土工作,有效消除杂草,提高土壤疏松度,加快根系的发育速度,防止出现倒伏现象。再次,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适量增加磷钾肥,严格控制田间的湿度,可以对玉米植株喷洒3次可湿性粉剂,提高玉米产量。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磷钾肥和氮肥的使用量,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洒玉米植株,有效防治锈病。最后,在花粒期时,需要做好去雄工作,有利于节约养分,满足雌穗的需求,改善叶片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抗倒伏能力。一般使用隔株去雄或隔行去雄的方式,使用人工拉绳摇棵法,提高玉米植株的结实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种植人员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合理播种与密植,做好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玉米的综合产能。同时,总结自身的种植经验,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淑敏,李佳豫.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6(13):40.
[2] 潘爱娥.玉米高產栽培田间管理技术[J].新农业,2019(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