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改写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自然生育史。
她的身后诞生了数万试管婴儿。
张丽珠,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专家。因为成功培育出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她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现代送子观音”。
一个60多岁的老人。是怎么创造这一医学奇迹的呢?
老当益壮:年过六旬始起步
张丽珠,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颁发的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1951年受聘于英国做妇产肿瘤及临床。1951年,她辞掉伦敦的工作,冲破种种阻挠,回到了祖国怀抱。她回国后先从事肿瘤研究,后来又从事生殖内分泌研究。
大约在60年代初,北医三院周边有八大院校,突然有大量年纪轻轻的女大学生不来月经了。担心这些女孩子以后不能生育,上级要求查明原因。张丽珠发现,她们的生理状况基本正常,营养不良、劳动强度太大等因素影响了她们的身体。后来经济条件好转后,她们都恢复了正常。
从这以后,张丽珠开始关注不孕不育。改革开放后,常年工作在妇产科一线的张丽珠发现,伴随着社会舆论的开放、经济条件的好转,前来向她咨询不孕不育的育龄夫妇越来越多。经过调查,她发现,大多数中国妇女不孕的原因,除了月经不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女方输卵管不通,而这些输卵管不通的病人,又大多是由结核引起的。
她没想到,就是这次调查总结出来的经验,为她日后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试管婴儿技术,就是将精子和卵子取出来,在体外完成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发育,然后将早期胚胎放回母亲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直至分娩。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剑桥诞生。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了生殖科学桂冠上的一颗明珠,各国都在组织力量攻克这一难题。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然需要这一生育技术。外国专家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培植成功一例试管婴儿。之后,他们又在北京、广州等地连续做了10多例,却一个都没有成功。他们感觉非常奇怪的是,居然找不到中国妇女的卵子!
难道中国人就无法享受这一医学科技带来的福音吗?张丽珠听说后偏不信邪,她挺身而出,决定向这个医学难题发起进攻。
这时,张丽珠已年过六旬,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正是安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可是,对于决心解除那些不孕不育症患者痛楚的张丽珠来说,这恰是她新征程的起点。
开腹取卵:洋仪器斗不过土方法
1982年,张丽珠开始了对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当时她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状况:一穷是没有研究经费,没有先进的仪器;二白则是此领域在国内完全空白,什么资料也没有。这愈加激发了她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斗志。
张丽珠发现,当时国外都用腹腔镜取卵,把镜子伸到腹腔里,就可看见卵巢的表面,找出卵泡在哪儿,然后吸出卵泡液取卵。而根据张丽珠曾经做过的调查,大多数中国妇女不孕的原因,除了月经不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女方输卵管不通,而这些输卵管不通的病人,又大多是由结核引起的。结核产生的粘连挡住了卵巢,这样一来,就看不见卵子了。
这就是外国专家在腹腔镜内看不到中国妇女的卵子的原因。
看来,洋技术在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张丽珠决定,根据国人的体质情况,放弃腹腔镜取卵的方法,采用土方法:开腹取卵。
可是,卵子长得什么样?包裹卵子的卵泡又长得什么样?均无医学资料记载。为了认识卵子的基本形态,张丽珠找到胚胎学家帮忙,她第一次看到了动物卵细胞分裂和胚胎形成过程。
张丽珠采取边治病边取卵的策略,即使取不到卵也能给患者治病,这样她就获得了患者的支持。
开腹取卵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她在给患者治疗盆腔疾病、打开腹腔的同时,把手伸进去,尝试着摸到卵巢,然后再找卵泡,找准后再用针扎,将卵泡液取出来……整个操作过程完全凭感觉。
由于卵子很娇嫩,存活期很短,取出卵泡液后,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出卵子。取出卵泡液后,张丽珠便将试管装进一个送饭用的保温桶里头,然后从医院的手术室,通过北医的操场,一路小跑来到教学楼二楼组织胚胎教研组,由胚胎学家在显微镜下寻找卵子。可是,气喘吁吁的她一次次失望了。终于有一天,组织胚胎教研组的人兴奋地告诉她,找到了,找到了!
当时的科研条件之差,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像到的。取卵用的针,是特制的。用久之后,针头磨秃了,由于国内买不到,没办法,张丽珠只好找到街头的钟表匠,重新磨好了针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丽珠却迎难而上,最终取得了成功。与其说是她的土方法战胜了洋仪器,倒不如说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和汗水!
继续或中止?张丽珠的选择
在成功地取得卵子之后,由于当时尚不具备冷冻卵子的技术条件,惟一的选择便是立即进行体外受精试验,把卵子和精子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然结合。
1985年10月,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实验室里成功培养出第一例由体外受精发育而成的人类胚胎,由于媒体的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但是很快,张丽珠就听到了反对开展试管婴儿研究的声音。
有人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干吗还要搞试管婴儿啊?甚至指责她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
与此同时,许多患有不孕不育症的病人纷纷写信、打电话到北医三院,询问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情况。
张丽珠认真地查询了有关法律知识,她发现自己的研究并不违反政策,而作为一名医生,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她的天职。患者的呼声,更加让她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
坚强而乐观:第13例才成功仍觉很幸运
成功培育出体外受精胚胎后,接下来需要将受精胚胎移植到患者的子宫内,这是整个试管婴儿技术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
接连做了12例胚胎移植手术,结果都失败了。
面对外界的怀疑,张丽珠心态平和。国外做试管婴儿试验,直到第41例才出现阳性的妊娠反应,结果一查,竟然是一个宫外孕!一直做到102例才真正成功。她清楚,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胚胎移植成功与否,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与胚胎的质量好坏、移植之后子宫内膜能否接受等方面都有关系。
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时,甘肃来的郑桂珍找到了张丽珠。郑桂珍是甘肃礼县的一位乡村小学女教师,家中四代单传。为延续自家香火,父母给她找了一个倒插门的小伙子,但因为输卵管阻塞,结婚20年来饱尝无法生育之苦。等她找到张丽珠求医的时候,已经38岁。
经过初步检查,张丽珠发现,郑桂 珍的卵不多,质量也不好,子宫内膜的条件也不太好。最适宜的怀孕年龄。在25岁到30岁之间。之前的12例胚胎移植手术,很多母亲自身条件很好,都没有成功。因此,张丽珠并不看好郑桂珍。
可是,在郑桂珍夫妇的再三恳求下,张丽珠还是决定试一试。
1987年6月24日,张丽珠给郑桂珍做了开腹手术,共取得了4个卵子:6月25日,这4个卵子受精成功,并分裂出了4到8个细胞:6月26日,为稳妥起见,张丽珠把这4个胚胎,全部“种”到了郑挂珍的子宫内。
7月10日,奇迹发生了!与之前的12例不同,郑桂珍出现了早孕反应。随后,其中的3个胚胎自然萎缩,剩下的那个胚胎开始正常发育!
这个结果张丽珠等待了近3年!
12个失败的案例,近3年漫长的等待,面对困难、挫折和怀疑。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去?可是,张丽珠却始终淡定地坚守着,并且,与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直到第102例才成功相比,她甚至对自己的成功感到很幸运!面对人们的祝贺,她谦虚地说:“孕育生命。实在是一件复杂而神奇的事……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这一次能够成功,虽然每一次,我都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事在人为:57岁她成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为了确保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诞生,张丽珠特意将郑桂珍留在了北京,就近观察,有时甚至亲自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郑桂珍的各项情况都很好。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考虑到产妇郑桂珍年龄过大,为了防止合并症,加上胎儿非常宝贵,张丽珠决定亲自给她实施剖宫产手术。时间定在了1988年3月10日。
消息传出,张丽珠便成了焦点人物。这天一早,打开办公室的一瞬间,张丽珠便被一圈圈的镜头堵在了门口。
镜头来自各大新闻机构,其中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记者们齐聚北医三院,是想见证一个伟大的事件——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将在这里诞生。
67岁的张丽珠一句话没说,分开人群。直接进了剖腹产手术室。
“哇……哇……”8时56分,聚集在手术室门口的记者们,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新生婴儿的啼哭声。手术室内,张丽珠亲手拭净了新生儿身上的污物。
目测并无异常后,张丽珠还是不放心,又小心翼翼地用手抚摸了一遍婴儿的全身,确认这个新生命与此前接生的数万名婴儿并无两样后,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张丽珠微笑着抱起了这个孩子,并深情地低头凝视这个新生命。时任新华社记者的唐师曾拍下这一幕。次日。这张照片出现在了各大报纸的要闻版面上。其中的一篇文章概括了其意义,“她(试管婴儿)的诞生,将改写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自然生育史。”一时间,张丽珠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现代送子观音”。
这个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父母为她取的名字叫:郑萌珠,其中,“萌”是初次、第一例的意思,而“珠”宇便是张丽珠名字中的最后一字。
这一年,张丽珠67岁。
郑桂珍剖腹产下首例试管女婴后不久。张丽珠的实验室,又诞生了第二例试管婴儿。当年6月,使用与张丽珠相同的“修复卵巢同时取卵”的方法,湖南湘雅医院也培植出了中国第三、第四例试管婴儿。
同期开展项目的另一家医院,因为始终采用国外的腹腔镜技术,则没有一例成功——镶嵌在生殖科学桂冠上的这颗明珠,最终被中国人用自己的土办法摘下。
大爱花开:一年诞生数万试管婴儿
从1988年至今,试管婴儿技术已在我国大陆运用了21年,即使只有20%~25%的手术成功率,依然令无数不孕夫妻心动不已。
虽然年岁已高,但张丽珠一直没有停止追求的步伐。昔日开腹取卵的手术,从1989年开始,被张丽珠改进成了B超配合阴道一根针的方法,根本无需开刀。
直到82岁,张丽珠才戴着试管婴儿之母的桂冠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手术台。
她的背后,生殖医学技术依然在突飞猛进:昔日单一的卵子体外受精,现在也已发展出了“单精子注射”、“冷冻精子、卵子、胚胎”。现在可以一次取8个卵子,制成胚胎后,一次种2个,其他的冷冻起来,不成功还可再种3次。
张丽珠在花甲之年突破了试管婴儿技术的一个又一个瓶颈,成功培育出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她的成功,凭借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敢闯敢拼的精神、淡定坚守的毅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医者父母心的大爱之心?
如今,在北医三院,昔日那个只有两间小平房的实验室,已经成了亚洲最大的生殖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有100多家医院同时开展了这些业务,每年诞生的试管婴儿数以万计。
张丽珠虽然已经离开了手术室。但她的身后,大爱花开,一张张曾经不幸的脸庞绽放出无比开心的笑颜!
(责编 陶仁友)
她的身后诞生了数万试管婴儿。
张丽珠,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专家。因为成功培育出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她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现代送子观音”。
一个60多岁的老人。是怎么创造这一医学奇迹的呢?
老当益壮:年过六旬始起步
张丽珠,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颁发的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1951年受聘于英国做妇产肿瘤及临床。1951年,她辞掉伦敦的工作,冲破种种阻挠,回到了祖国怀抱。她回国后先从事肿瘤研究,后来又从事生殖内分泌研究。
大约在60年代初,北医三院周边有八大院校,突然有大量年纪轻轻的女大学生不来月经了。担心这些女孩子以后不能生育,上级要求查明原因。张丽珠发现,她们的生理状况基本正常,营养不良、劳动强度太大等因素影响了她们的身体。后来经济条件好转后,她们都恢复了正常。
从这以后,张丽珠开始关注不孕不育。改革开放后,常年工作在妇产科一线的张丽珠发现,伴随着社会舆论的开放、经济条件的好转,前来向她咨询不孕不育的育龄夫妇越来越多。经过调查,她发现,大多数中国妇女不孕的原因,除了月经不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女方输卵管不通,而这些输卵管不通的病人,又大多是由结核引起的。
她没想到,就是这次调查总结出来的经验,为她日后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试管婴儿技术,就是将精子和卵子取出来,在体外完成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发育,然后将早期胚胎放回母亲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直至分娩。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剑桥诞生。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了生殖科学桂冠上的一颗明珠,各国都在组织力量攻克这一难题。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然需要这一生育技术。外国专家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培植成功一例试管婴儿。之后,他们又在北京、广州等地连续做了10多例,却一个都没有成功。他们感觉非常奇怪的是,居然找不到中国妇女的卵子!
难道中国人就无法享受这一医学科技带来的福音吗?张丽珠听说后偏不信邪,她挺身而出,决定向这个医学难题发起进攻。
这时,张丽珠已年过六旬,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正是安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可是,对于决心解除那些不孕不育症患者痛楚的张丽珠来说,这恰是她新征程的起点。
开腹取卵:洋仪器斗不过土方法
1982年,张丽珠开始了对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当时她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状况:一穷是没有研究经费,没有先进的仪器;二白则是此领域在国内完全空白,什么资料也没有。这愈加激发了她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斗志。
张丽珠发现,当时国外都用腹腔镜取卵,把镜子伸到腹腔里,就可看见卵巢的表面,找出卵泡在哪儿,然后吸出卵泡液取卵。而根据张丽珠曾经做过的调查,大多数中国妇女不孕的原因,除了月经不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女方输卵管不通,而这些输卵管不通的病人,又大多是由结核引起的。结核产生的粘连挡住了卵巢,这样一来,就看不见卵子了。
这就是外国专家在腹腔镜内看不到中国妇女的卵子的原因。
看来,洋技术在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张丽珠决定,根据国人的体质情况,放弃腹腔镜取卵的方法,采用土方法:开腹取卵。
可是,卵子长得什么样?包裹卵子的卵泡又长得什么样?均无医学资料记载。为了认识卵子的基本形态,张丽珠找到胚胎学家帮忙,她第一次看到了动物卵细胞分裂和胚胎形成过程。
张丽珠采取边治病边取卵的策略,即使取不到卵也能给患者治病,这样她就获得了患者的支持。
开腹取卵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她在给患者治疗盆腔疾病、打开腹腔的同时,把手伸进去,尝试着摸到卵巢,然后再找卵泡,找准后再用针扎,将卵泡液取出来……整个操作过程完全凭感觉。
由于卵子很娇嫩,存活期很短,取出卵泡液后,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出卵子。取出卵泡液后,张丽珠便将试管装进一个送饭用的保温桶里头,然后从医院的手术室,通过北医的操场,一路小跑来到教学楼二楼组织胚胎教研组,由胚胎学家在显微镜下寻找卵子。可是,气喘吁吁的她一次次失望了。终于有一天,组织胚胎教研组的人兴奋地告诉她,找到了,找到了!
当时的科研条件之差,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像到的。取卵用的针,是特制的。用久之后,针头磨秃了,由于国内买不到,没办法,张丽珠只好找到街头的钟表匠,重新磨好了针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丽珠却迎难而上,最终取得了成功。与其说是她的土方法战胜了洋仪器,倒不如说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和汗水!
继续或中止?张丽珠的选择
在成功地取得卵子之后,由于当时尚不具备冷冻卵子的技术条件,惟一的选择便是立即进行体外受精试验,把卵子和精子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然结合。
1985年10月,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实验室里成功培养出第一例由体外受精发育而成的人类胚胎,由于媒体的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但是很快,张丽珠就听到了反对开展试管婴儿研究的声音。
有人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干吗还要搞试管婴儿啊?甚至指责她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
与此同时,许多患有不孕不育症的病人纷纷写信、打电话到北医三院,询问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情况。
张丽珠认真地查询了有关法律知识,她发现自己的研究并不违反政策,而作为一名医生,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她的天职。患者的呼声,更加让她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
坚强而乐观:第13例才成功仍觉很幸运
成功培育出体外受精胚胎后,接下来需要将受精胚胎移植到患者的子宫内,这是整个试管婴儿技术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
接连做了12例胚胎移植手术,结果都失败了。
面对外界的怀疑,张丽珠心态平和。国外做试管婴儿试验,直到第41例才出现阳性的妊娠反应,结果一查,竟然是一个宫外孕!一直做到102例才真正成功。她清楚,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胚胎移植成功与否,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与胚胎的质量好坏、移植之后子宫内膜能否接受等方面都有关系。
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时,甘肃来的郑桂珍找到了张丽珠。郑桂珍是甘肃礼县的一位乡村小学女教师,家中四代单传。为延续自家香火,父母给她找了一个倒插门的小伙子,但因为输卵管阻塞,结婚20年来饱尝无法生育之苦。等她找到张丽珠求医的时候,已经38岁。
经过初步检查,张丽珠发现,郑桂 珍的卵不多,质量也不好,子宫内膜的条件也不太好。最适宜的怀孕年龄。在25岁到30岁之间。之前的12例胚胎移植手术,很多母亲自身条件很好,都没有成功。因此,张丽珠并不看好郑桂珍。
可是,在郑桂珍夫妇的再三恳求下,张丽珠还是决定试一试。
1987年6月24日,张丽珠给郑桂珍做了开腹手术,共取得了4个卵子:6月25日,这4个卵子受精成功,并分裂出了4到8个细胞:6月26日,为稳妥起见,张丽珠把这4个胚胎,全部“种”到了郑挂珍的子宫内。
7月10日,奇迹发生了!与之前的12例不同,郑桂珍出现了早孕反应。随后,其中的3个胚胎自然萎缩,剩下的那个胚胎开始正常发育!
这个结果张丽珠等待了近3年!
12个失败的案例,近3年漫长的等待,面对困难、挫折和怀疑。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去?可是,张丽珠却始终淡定地坚守着,并且,与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直到第102例才成功相比,她甚至对自己的成功感到很幸运!面对人们的祝贺,她谦虚地说:“孕育生命。实在是一件复杂而神奇的事……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这一次能够成功,虽然每一次,我都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事在人为:57岁她成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为了确保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诞生,张丽珠特意将郑桂珍留在了北京,就近观察,有时甚至亲自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郑桂珍的各项情况都很好。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考虑到产妇郑桂珍年龄过大,为了防止合并症,加上胎儿非常宝贵,张丽珠决定亲自给她实施剖宫产手术。时间定在了1988年3月10日。
消息传出,张丽珠便成了焦点人物。这天一早,打开办公室的一瞬间,张丽珠便被一圈圈的镜头堵在了门口。
镜头来自各大新闻机构,其中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记者们齐聚北医三院,是想见证一个伟大的事件——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将在这里诞生。
67岁的张丽珠一句话没说,分开人群。直接进了剖腹产手术室。
“哇……哇……”8时56分,聚集在手术室门口的记者们,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新生婴儿的啼哭声。手术室内,张丽珠亲手拭净了新生儿身上的污物。
目测并无异常后,张丽珠还是不放心,又小心翼翼地用手抚摸了一遍婴儿的全身,确认这个新生命与此前接生的数万名婴儿并无两样后,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张丽珠微笑着抱起了这个孩子,并深情地低头凝视这个新生命。时任新华社记者的唐师曾拍下这一幕。次日。这张照片出现在了各大报纸的要闻版面上。其中的一篇文章概括了其意义,“她(试管婴儿)的诞生,将改写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自然生育史。”一时间,张丽珠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现代送子观音”。
这个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父母为她取的名字叫:郑萌珠,其中,“萌”是初次、第一例的意思,而“珠”宇便是张丽珠名字中的最后一字。
这一年,张丽珠67岁。
郑桂珍剖腹产下首例试管女婴后不久。张丽珠的实验室,又诞生了第二例试管婴儿。当年6月,使用与张丽珠相同的“修复卵巢同时取卵”的方法,湖南湘雅医院也培植出了中国第三、第四例试管婴儿。
同期开展项目的另一家医院,因为始终采用国外的腹腔镜技术,则没有一例成功——镶嵌在生殖科学桂冠上的这颗明珠,最终被中国人用自己的土办法摘下。
大爱花开:一年诞生数万试管婴儿
从1988年至今,试管婴儿技术已在我国大陆运用了21年,即使只有20%~25%的手术成功率,依然令无数不孕夫妻心动不已。
虽然年岁已高,但张丽珠一直没有停止追求的步伐。昔日开腹取卵的手术,从1989年开始,被张丽珠改进成了B超配合阴道一根针的方法,根本无需开刀。
直到82岁,张丽珠才戴着试管婴儿之母的桂冠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手术台。
她的背后,生殖医学技术依然在突飞猛进:昔日单一的卵子体外受精,现在也已发展出了“单精子注射”、“冷冻精子、卵子、胚胎”。现在可以一次取8个卵子,制成胚胎后,一次种2个,其他的冷冻起来,不成功还可再种3次。
张丽珠在花甲之年突破了试管婴儿技术的一个又一个瓶颈,成功培育出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她的成功,凭借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敢闯敢拼的精神、淡定坚守的毅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医者父母心的大爱之心?
如今,在北医三院,昔日那个只有两间小平房的实验室,已经成了亚洲最大的生殖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有100多家医院同时开展了这些业务,每年诞生的试管婴儿数以万计。
张丽珠虽然已经离开了手术室。但她的身后,大爱花开,一张张曾经不幸的脸庞绽放出无比开心的笑颜!
(责编 陶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