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古称新安,因新安江横贯其间而得名。境内多山,自古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成立于1987年的徽州区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是省辖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全区10万人口,面积443平方公里。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古徽商的重要聚居地和徽文化发祥地之一。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始建徽州府。明清徽商富甲一方,“贾而好儒”,重视文化教育,形成了久负盛名并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区内祠堂、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保存完好,徽派建筑所体现的规矩礼数和雅致文风令人叹服。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热土。徽州区作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地、新四军成军地和东进抗日出征地而载入史册,享有“铁军摇篮”的美称。
近年来,徽州区委、区政府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立足实际、推陈出新、勇于改革、敢于实践,使徽州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时期的征程上崭露勃勃生机。
2014年12月2日在福建省龙岩市古田召开的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书记程红被评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乡好领导”。
2006年程红来到徽州任职,9年间,她先后担任区委纪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她由衷地说:“自踏上徽州大地,我就感受着红色热土的磅礴血脉,一种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一种热血之感交相呼应,一种励志信念纵然而立。从那时起,奉献徽州、建设徽州、励志徽州的念想就在脑海中牢牢定立。这种念想不仅没有因时间绵延而淡去,也没有因职位晋升而退化,反而日久弥坚、日久弥真。”
传承红色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
徽州区岩寺是新四军的重要纪念地。1937年10月,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2月,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到皖南岩寺集中,新四军一、二、三支队7000余人陆续到达,分别驻扎到岩寺地区的潜口、西溪南、琶塘村等地。1938年4月5日,新四军军部由南昌移驻岩寺,并组织指挥各地红军游击队在岩寺整训、整编为新四军,后开启东进抗日的篇章。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整编,在新四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四军从一支分散的游击力量向正规化的抗日革命武装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红色”是徽州区的特色。近年来,在程红书记的带领下,徽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遗址的保护。为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旅游品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徽州区于2011年7月启动实施了巖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文化提升项目。项目以“红色岩寺、多彩徽州”为主题,累计投资1.2亿元对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改造扩建、对周边环境进行合理整治,扩建后的纪念馆由旧址保护区、纪念展陈区、接待服务区三大部分组成。旧址保护区主要是对当年新四军修械所、兵站、战地服务团、军需处、副官处等革命历史文物实施搬迁集中保护,征集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拓展红色遗产保护内容、规模和品位。纪念展陈区内利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手段,为公众展示新四军战斗历程。接待服务区是游客服务中心与大型生态停车场。2013年,纪念馆由3A级景区成功升格为4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举办各类主题大型活动40余场次。
金紫祠敕建于宋,由汪族81世祖汪一诚自明万历年间(1592年)奠基,它曾作为新四军一支队驻地。2012年7月,徽州投资3500万元对其进行系统修复,2013年10月底主体工程完工。此次修复主要是对现存古建筑进行重点修缮,对早年拆除、损毁的仪闺、棂门、汪公庙、三元桥等残址进行重建,对损毁的享堂遗址进行保护,并且规划建成金紫祠广场。
通过对革命遗址的大力保护、有效利用,徽州红色文化宣扬的载体进一步充实,革命历史教育平台更加丰富,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进一步突显。
以铁军精神为旗帜 建设美好徽州
“延续历史、继承传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仅要学习铁军的事迹,更要继承铁军的弘志。”这是程红任职之初向全区的昭告,也是她励志徽州、建设老区的真切实践。
长期以来,徽州区委、区政府大力弘扬新四军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团结、铁的纪律”为代表的铁军精神,并将其上升为独具徽州魅力的精神丰碑。在新形势下,程红代表区委响亮提出:以“铁的信念”为感召,树立“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好新徽州”的奋进信念,凝聚全区上下披荆斩棘的雄浑气魄;以“铁的意志”为导向,培育全区上下百折不挠的拼搏气势;以“铁的作风”为指引,锤炼党员干部踏实苦干的勤勉作风,真正把利民惠民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铁的团结”为桥梁,汇集党员干部聚沙成塔的守望气度,引导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以“铁的纪律”为标尺,塑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清正气节。
程红说,“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秉持“铁军”的帅印就必须如先辈一般为民服务,秉承“铁军”的传承就必须如先驱一样全心奉献。为了富裕人民、繁荣徽州,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徽州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循环经济园、低碳经济园、总部经济园为依托的“一区三园”工业产业格局,一手打造起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岩寺和西溪南镇分别荣获省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农副产品加工专业镇”称号。
“虽然招商企业是外来户口,但落户徽州就要有铁军的气魄,不能有小富即安的想法。”这是程红一直强调的,她督促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创新投入份额,以持续的产品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她的鞭策下,截至2014年全区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国家、省级重点新产品12个,有3家企业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为了使老区建设不滞后于全省发展大态势,她要求全区上下鼓起“铁军”气势,大手笔每年滚动安排推进百个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其中2015年计划投入45亿元推进重点建设项目104个,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力支撑徽州区的跨越发展。
农业不强、农民不富是以往徽州发展的短板,为了实现“老区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期盼,程红将“老区焕生机,农业为根基”作为口头禅,主推做强农业生态经济,主打绿色产品文章,围绕农业特产优势资源,形成了茶、蜂、畜牧、苗木、竹、油茶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涌现出谢裕大、黄山光明、紫霞茶业、富溪茶叶、灵山贡米、潜口雪里蕻、容溪香榧、罗田草莓等一批特色农业企业。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程红还注重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功能配套,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家,专业合作社138家,各类专业大户129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29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覆盖徽州区农业各类产业,并延伸至农机、运销、科技开发等服务行业,发挥着组织农民、服务生产、开拓市场等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色是徽州的特色,铁军是徽州的品牌,在农业上,我们也要把绿色作为徽州农业的底色,把商标作为徽州农业的品牌”,程红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她主持下,徽州区积极实施商标战略,以争创“著名”标牌、“绿色”品牌,“有机”名牌为带动,促使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管理、改进工艺,促进农特产品品质提升。
2014年,徽州区发展再次站上新的高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8.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5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亿元,旅游接待量36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2亿元,所有指标均居历史最好水平。
昨日徽州,红色旗帜迎风劲展;今日徽州,红色号角依然嘹亮。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徽州人沐浴在红色光辉之下,感召于这激昂的“铁军精神”之中,勇毅笃行,共同致力于老区热土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古徽商的重要聚居地和徽文化发祥地之一。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始建徽州府。明清徽商富甲一方,“贾而好儒”,重视文化教育,形成了久负盛名并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区内祠堂、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保存完好,徽派建筑所体现的规矩礼数和雅致文风令人叹服。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热土。徽州区作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地、新四军成军地和东进抗日出征地而载入史册,享有“铁军摇篮”的美称。
近年来,徽州区委、区政府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立足实际、推陈出新、勇于改革、敢于实践,使徽州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时期的征程上崭露勃勃生机。
2014年12月2日在福建省龙岩市古田召开的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书记程红被评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乡好领导”。
2006年程红来到徽州任职,9年间,她先后担任区委纪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她由衷地说:“自踏上徽州大地,我就感受着红色热土的磅礴血脉,一种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一种热血之感交相呼应,一种励志信念纵然而立。从那时起,奉献徽州、建设徽州、励志徽州的念想就在脑海中牢牢定立。这种念想不仅没有因时间绵延而淡去,也没有因职位晋升而退化,反而日久弥坚、日久弥真。”
传承红色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
徽州区岩寺是新四军的重要纪念地。1937年10月,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2月,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到皖南岩寺集中,新四军一、二、三支队7000余人陆续到达,分别驻扎到岩寺地区的潜口、西溪南、琶塘村等地。1938年4月5日,新四军军部由南昌移驻岩寺,并组织指挥各地红军游击队在岩寺整训、整编为新四军,后开启东进抗日的篇章。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整编,在新四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四军从一支分散的游击力量向正规化的抗日革命武装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红色”是徽州区的特色。近年来,在程红书记的带领下,徽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遗址的保护。为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旅游品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徽州区于2011年7月启动实施了巖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文化提升项目。项目以“红色岩寺、多彩徽州”为主题,累计投资1.2亿元对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改造扩建、对周边环境进行合理整治,扩建后的纪念馆由旧址保护区、纪念展陈区、接待服务区三大部分组成。旧址保护区主要是对当年新四军修械所、兵站、战地服务团、军需处、副官处等革命历史文物实施搬迁集中保护,征集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拓展红色遗产保护内容、规模和品位。纪念展陈区内利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手段,为公众展示新四军战斗历程。接待服务区是游客服务中心与大型生态停车场。2013年,纪念馆由3A级景区成功升格为4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举办各类主题大型活动40余场次。
金紫祠敕建于宋,由汪族81世祖汪一诚自明万历年间(1592年)奠基,它曾作为新四军一支队驻地。2012年7月,徽州投资3500万元对其进行系统修复,2013年10月底主体工程完工。此次修复主要是对现存古建筑进行重点修缮,对早年拆除、损毁的仪闺、棂门、汪公庙、三元桥等残址进行重建,对损毁的享堂遗址进行保护,并且规划建成金紫祠广场。
通过对革命遗址的大力保护、有效利用,徽州红色文化宣扬的载体进一步充实,革命历史教育平台更加丰富,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进一步突显。
以铁军精神为旗帜 建设美好徽州
“延续历史、继承传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仅要学习铁军的事迹,更要继承铁军的弘志。”这是程红任职之初向全区的昭告,也是她励志徽州、建设老区的真切实践。
长期以来,徽州区委、区政府大力弘扬新四军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团结、铁的纪律”为代表的铁军精神,并将其上升为独具徽州魅力的精神丰碑。在新形势下,程红代表区委响亮提出:以“铁的信念”为感召,树立“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好新徽州”的奋进信念,凝聚全区上下披荆斩棘的雄浑气魄;以“铁的意志”为导向,培育全区上下百折不挠的拼搏气势;以“铁的作风”为指引,锤炼党员干部踏实苦干的勤勉作风,真正把利民惠民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铁的团结”为桥梁,汇集党员干部聚沙成塔的守望气度,引导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以“铁的纪律”为标尺,塑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清正气节。
程红说,“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秉持“铁军”的帅印就必须如先辈一般为民服务,秉承“铁军”的传承就必须如先驱一样全心奉献。为了富裕人民、繁荣徽州,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徽州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循环经济园、低碳经济园、总部经济园为依托的“一区三园”工业产业格局,一手打造起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岩寺和西溪南镇分别荣获省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农副产品加工专业镇”称号。
“虽然招商企业是外来户口,但落户徽州就要有铁军的气魄,不能有小富即安的想法。”这是程红一直强调的,她督促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创新投入份额,以持续的产品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她的鞭策下,截至2014年全区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国家、省级重点新产品12个,有3家企业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为了使老区建设不滞后于全省发展大态势,她要求全区上下鼓起“铁军”气势,大手笔每年滚动安排推进百个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其中2015年计划投入45亿元推进重点建设项目104个,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力支撑徽州区的跨越发展。
农业不强、农民不富是以往徽州发展的短板,为了实现“老区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期盼,程红将“老区焕生机,农业为根基”作为口头禅,主推做强农业生态经济,主打绿色产品文章,围绕农业特产优势资源,形成了茶、蜂、畜牧、苗木、竹、油茶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涌现出谢裕大、黄山光明、紫霞茶业、富溪茶叶、灵山贡米、潜口雪里蕻、容溪香榧、罗田草莓等一批特色农业企业。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程红还注重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功能配套,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家,专业合作社138家,各类专业大户129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29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覆盖徽州区农业各类产业,并延伸至农机、运销、科技开发等服务行业,发挥着组织农民、服务生产、开拓市场等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色是徽州的特色,铁军是徽州的品牌,在农业上,我们也要把绿色作为徽州农业的底色,把商标作为徽州农业的品牌”,程红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她主持下,徽州区积极实施商标战略,以争创“著名”标牌、“绿色”品牌,“有机”名牌为带动,促使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管理、改进工艺,促进农特产品品质提升。
2014年,徽州区发展再次站上新的高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8.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5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亿元,旅游接待量36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2亿元,所有指标均居历史最好水平。
昨日徽州,红色旗帜迎风劲展;今日徽州,红色号角依然嘹亮。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徽州人沐浴在红色光辉之下,感召于这激昂的“铁军精神”之中,勇毅笃行,共同致力于老区热土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 党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