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一开始读《庄子》,有一部分缘由是因为外公。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日子过得很难,外公就读《庄子》。后来在书上看到,余秋雨当年读《庄子》,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位女同学的爸爸要求他们全家每天读《庄子》。南师怀瑾先生也记道:“一二十年前有一个人,地位也很高,他从南投来看我。他讲话都是‘哼’‘哈’的,所以我们叫他哼哈二将。他说最近烦恼得很,打坐也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我就建议他读《庄子》,后来他告诉我,读了《庄子》舒服极了,有了解脱之感,现在也不哼也不哈了。”可见《庄子》之功。
从前的中国人,都念过《四书》,为了写好文章必须背《孟子》,更要背《庄子》。苏子尚《庄子》,文章亦得南华之精要。金圣叹更是将《庄子》列为六才子书之首。初读“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一处,便觉别扭。一旬为十日,十日于五日,半月也。而庄子则称“旬有五日”,何也?慢慢地,才悟到,庄子的文章是把它变成了诗境,偏不写半月,而写成“旬有五日”,这就叫文艺,文字加上写作的技巧,是文章的三味了。中国人自古贵曲不贵直,把“旬有五日”嚼在嘴里,才有那股味儿。所以,后来再写文章,也适当地“绕一绕”。那味道,写的人,像是尝了陆羽泡的茶,读的人,自然也尝到了。
《庄子》一书中很多地方提到孔子,“出境率”仅次于惠子。表面上看起来,庄子是在骂孔子,实际上却是规规矩矩地在捧孔子,而且捧得厉害。细细揣测一番,才了解到,这是文学的真正技巧,是写文章的真正要诀。于是,自己的文章,也是愈写愈有味儿。
读了《庄子》,还能参禅了,再去读佛经,恐怕也就容易些了。庄子特别像禅宗。他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你看庄子会说话。这么一件事,好几个层次。第一,他明白地告诉你,水要深厚,像大海一样,才可以容下大鱼、大船在里头走。如果没有深海一样的容量,那么小的坑,装下一杯水,浮一个小芥子,那是小孩子眼里的伟大。这就要悟了。这其实在讲人生的见解、眼光、思想、见地;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像大海那样深。就算要修道,也要够得上修道的材料,先要变成大海一样的汪洋。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读久了《庄子》,发现自己渐渐也能参禅了,能悟了,而且“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此,读起任何书来,都会觉得那么有味道。
读《庄子》,愈读眼界愈大。庄子文章的气象,天地都不足以比也。看他,开篇便是大鱼大鸟。鱼是大得不知道有几千里,变成鸟之后更厉害,鸟背就有几千里,还一下从北极飞到南极。这就是庄子的文章。翅膀一拍下来,海水冲上去就是三千里高。如果翅膀再提上去六千里高,这样拍翅三十下,就是九万里高。读这样的文章,心胸愈来愈开阔,气量也愈来愈大。好些时候,当纠结于一些小事,一些细枝末节,以致不能“逍遥”之时,便读一番《庄子》,瞬间即觉得心清性静。当形成了庄子的眼界,以宇宙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皆无可在意。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曰:《考而不死是为神》。每次考试前,自己都会想一想《庄子》,或者背一背《庄子》。去掉了得失心,才能使尽全力。所以,至今“考而不死”。
有了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做事。如未曾在台上演讲过的人,初次上台演讲,恐怕出错误,但愈是怕出错,错处愈多。如人做事,总怕失败,但是愈是怕失败,愈是失败。如果能视失败成功为无关重要,成功的希望,还可能更大一点,想来今后步入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庄子》于我的益处,怕是无尽的。
东坡学于南华真经,夺魁制科之试而流于万古之后,才子文人皆仰其高也,然而却不知学庄子之为人,以求无为之道,而达逍遥之境,终累及其身。其得《庄子》之一也,即至于此,今余读《庄子》,得万之有一,将于何地乎。庄生庄生,余望邈菇射之山跪拜也。
[点评] 读书可以教人宽厚,心地善良,萌生纯真热情的气质;读书可以教人谦虚谨慎,持重内敛,衍生成熟稳重的品格;读书可以教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增添睿智深沉的个性……小作者能从为何读《庄子》到喜欢《庄子》的过程中体会了读书的真谛,表达了对庄子的感激之情。全文配以半文不白的文字,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当然,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深入谈谈《庄子》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则更好。
(指导教师 许崇芽
编 辑 文 墨)
从前的中国人,都念过《四书》,为了写好文章必须背《孟子》,更要背《庄子》。苏子尚《庄子》,文章亦得南华之精要。金圣叹更是将《庄子》列为六才子书之首。初读“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一处,便觉别扭。一旬为十日,十日于五日,半月也。而庄子则称“旬有五日”,何也?慢慢地,才悟到,庄子的文章是把它变成了诗境,偏不写半月,而写成“旬有五日”,这就叫文艺,文字加上写作的技巧,是文章的三味了。中国人自古贵曲不贵直,把“旬有五日”嚼在嘴里,才有那股味儿。所以,后来再写文章,也适当地“绕一绕”。那味道,写的人,像是尝了陆羽泡的茶,读的人,自然也尝到了。
《庄子》一书中很多地方提到孔子,“出境率”仅次于惠子。表面上看起来,庄子是在骂孔子,实际上却是规规矩矩地在捧孔子,而且捧得厉害。细细揣测一番,才了解到,这是文学的真正技巧,是写文章的真正要诀。于是,自己的文章,也是愈写愈有味儿。
读了《庄子》,还能参禅了,再去读佛经,恐怕也就容易些了。庄子特别像禅宗。他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你看庄子会说话。这么一件事,好几个层次。第一,他明白地告诉你,水要深厚,像大海一样,才可以容下大鱼、大船在里头走。如果没有深海一样的容量,那么小的坑,装下一杯水,浮一个小芥子,那是小孩子眼里的伟大。这就要悟了。这其实在讲人生的见解、眼光、思想、见地;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像大海那样深。就算要修道,也要够得上修道的材料,先要变成大海一样的汪洋。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读久了《庄子》,发现自己渐渐也能参禅了,能悟了,而且“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此,读起任何书来,都会觉得那么有味道。
读《庄子》,愈读眼界愈大。庄子文章的气象,天地都不足以比也。看他,开篇便是大鱼大鸟。鱼是大得不知道有几千里,变成鸟之后更厉害,鸟背就有几千里,还一下从北极飞到南极。这就是庄子的文章。翅膀一拍下来,海水冲上去就是三千里高。如果翅膀再提上去六千里高,这样拍翅三十下,就是九万里高。读这样的文章,心胸愈来愈开阔,气量也愈来愈大。好些时候,当纠结于一些小事,一些细枝末节,以致不能“逍遥”之时,便读一番《庄子》,瞬间即觉得心清性静。当形成了庄子的眼界,以宇宙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皆无可在意。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曰:《考而不死是为神》。每次考试前,自己都会想一想《庄子》,或者背一背《庄子》。去掉了得失心,才能使尽全力。所以,至今“考而不死”。
有了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做事。如未曾在台上演讲过的人,初次上台演讲,恐怕出错误,但愈是怕出错,错处愈多。如人做事,总怕失败,但是愈是怕失败,愈是失败。如果能视失败成功为无关重要,成功的希望,还可能更大一点,想来今后步入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庄子》于我的益处,怕是无尽的。
东坡学于南华真经,夺魁制科之试而流于万古之后,才子文人皆仰其高也,然而却不知学庄子之为人,以求无为之道,而达逍遥之境,终累及其身。其得《庄子》之一也,即至于此,今余读《庄子》,得万之有一,将于何地乎。庄生庄生,余望邈菇射之山跪拜也。
[点评] 读书可以教人宽厚,心地善良,萌生纯真热情的气质;读书可以教人谦虚谨慎,持重内敛,衍生成熟稳重的品格;读书可以教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增添睿智深沉的个性……小作者能从为何读《庄子》到喜欢《庄子》的过程中体会了读书的真谛,表达了对庄子的感激之情。全文配以半文不白的文字,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当然,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深入谈谈《庄子》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则更好。
(指导教师 许崇芽
编 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