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中国崛起的文化注脚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的多维构建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而是被扭曲的国家形象。”[1]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中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他者”,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变形扭曲。如果说过去因为经济不够发达,我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纠正国家形象,时至今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崛起之船已经扬帆起航,重塑中国形象就成为当代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吴京执导的《战狼2》通过多维的叙事策略为世界观众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电影发生的背景在遥远的非洲,吴京饰演的冷锋在非洲内乱之时,不忘身为军人的崇高使命孤身犯险,营救还没来得及撤离的中国同胞,面对残暴的非洲雇佣军,冷锋带领身陷战乱的同胞和其他国际友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逃亡。电影展现了震撼视听的中国符号、集体主义的中国价值观、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与电影主题水乳交融、熔于一炉,构成一种多向度的文本表达形式。电影中的视听冲击、文化张力、戏剧冲突无不让人血脉喷张、拍手称妙,给观众带来极为强烈的心灵震撼,点燃了观众心中郁积已久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战狼2》无疑是中国崛起的文化注脚,成为重塑中国形象的完美典范。
  一、 震撼视听的中国符号
  符号学家洛特曼认为“电影中抽象符号的形成是电影艺术的源泉”[2],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产品,带给观众的巨型艺术张力正是来自图像符号的视觉冲击力。《战狼2》中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能指的中国符号,这些中国符号的运用展示了中国日益凸显的国际地位和巍巍大国的伟岸形象。电影中的大使馆作为中国在别国派驻的外交机关,代表着中国的所有利益。镜头在展现大使馆时始终使用中、远镜头从外部关照,对使馆内部的细节陈设只是透过使馆栅栏式的铁门窥见一二,似乎在向世人宣誓着:中国不容任何人侵犯。镜头中巍峨雄伟的大使馆馆楼,门头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国徽,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与镜头外的断壁残垣、尸横遍野、硝烟四起形成鲜明对比,两种场景的视觉切换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昭示着崛起的强大祖国坚定履行保民、安民的神圣职责。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神圣代表,在《战狼2》中是最为具象的中国符号。电影中多次出现中国国旗的镜头,这些镜头要么是特写,要么是仰拍,昭示着国旗的神圣性和国家威严的震慑性。在电影结尾,冷锋一行人的车队要穿过敌对双方的交战区,他们毅然决然扔下保命的AK,靠着一面中国国旗安全渡过交战区。这一切都要归根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话语权利。红色中国国旗和黑色AK步枪形成的色彩反差调度起电影的情感张力,观众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世界强国的国家形象得以定调。
  如果说上文论述的“大使馆”“国旗”是中国硬实力的象征,那么电影中的“茅台酒”和“国产汽车”则是中国软实力的代表。“酒”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贯穿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全过程,成为文化与文明的一种标志”。[3]出现在电影中的“酒”是国酒——茅台酒,作为一种符号展现的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此外,“茅台酒”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产物,目前茅台集团的市值超过6000亿,茅台酒远销海外,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品牌。电影中飞车大战的汽车,是中国产的“北京BJ40”,过硬的汽车质量再一次让观众为“中国制造”骄傲。茅台酒富可敌国的市值和国产汽车的坚不可摧,是当代中国先进制造业的缩影,象征着中国制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
  “视觉符号作为典型的影像化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表达情感、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等直观意义。”[4]《战狼2》正是通过大使馆、国旗、国酒、国产汽车等表意化的符号,使电影艺术张力最大化,为世界观众呈现了拥有深厚民族文化、先进现代化制造业和坚定维护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中国形象。当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生命财产受到侵犯时,祖国将是我们的有力后盾,强大的祖国会以人文的关怀和军事力量的威慑为我们保驾护航。此外,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是中国崛起之路的坚实路基,为中国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养分。国家尊严与民族精神文化的彰显传递出了强烈而明确的国家意识,体现了电影重塑和维护国家形象的艺术实践。
  二、 集体主义的中国价值观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和’则显得异常重要,此处恰好契合了东方文明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5]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其核心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从传统的以家族、家庭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工作、民族,甚至整个人类为中心。电影《战狼2》中,华资工厂作为中国老板出资修建的工厂,里面除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中国人外,更多的是非洲同胞。虽然他们的肤色和文化有差异,但仍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在得知联合国会派直升机来工厂接人时,凡哥身为华资工厂的掌权者,他的要求是:“都是我们家的员工,所有人我都要带走。”凡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新一代的代表,在性命攸关的危机关头不顾个人生死要求带走所有人,生动地为观众诠释集体价值的凸显源于个体生命之保全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在坦克大战中,冷锋、老班长、凡哥三人以团体的形式智斗对手:冷锋负责坦克的驾驶和射击目标的寻找,老班长负责炮台的瞄准和开炮的发令,凡哥则负责炮弹的装卸和炮弹的发射。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个体在整个瞄准发射流程中的作用,最后他们以一敌五,完胜对手。在坦克大战中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骄人战绩,源于整个“三人组”中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充分发挥,而这种发挥是建立在团体间高效协作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实现的。坦克大战的胜利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摧枯拉朽的强大威力。
  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东方文明的价值观,上升到国家层面,其强调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是整个人类、世界的关系,体现为一种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战狼2》中,非洲地区爆发骇人听闻的拉曼拉,人人都闻而避之。中国身为世界大国,笃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在非洲地区兴建医院并派驻中国医护人员。电影中的陈博士作为援非医护人员的缩影,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忘非洲疫情,将带有活体疫苗的非洲女孩许以女儿之名托付给冷锋。陈博士成为电影中人道主义坚定的践行者和守护者。中国所有的援非人员“为了非洲,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到最后,把自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上,”为世界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归根结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是由不同社会属性、不同社会分工的个体所组成,这些个体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价值理念会随着历史的进程最终整合成为这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主流价值。这种主流价值不仅有利于内部观众将其作为镜子审视和纠偏自己,从而树立更加正面的国家形象,而且有利于外部观众对中国形象的正确认识。电影《战狼2》中,导演正是通过各种叙事策略为世界观众展现了独属于东方文明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更多的感受这种东方文明的正义力量、对于薄情寡义的反思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合理性的认同。
  三、 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
  一直以来,“军人”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词汇体现了正义、勇敢等优秀品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价值取向。电影台词也如是说:“军人之所以被人尊重,不是因为‘军人’两个字,而是因为军人担负的责任,即使脱了军装,职责还在”。电影《战狼2》作为一部军事大片,集结了以吴京为代表的众多实力演员,他们凭借专业演技塑造了坚毅果敢、忠于职守、不怕牺牲的现代中国军人形象。
  吴京主演的冷锋不仅是撤侨行动的得力干将,而且也是中国新时代军人的杰出代表。冷锋身为东南某军区特战队——战狼中队的一员,在得知还有同胞身陷战区没有及时撤离时,他主动请缨,孤身犯险营救还没来得及撤离的中国同胞。明知深入交战区将要面对的是一群残暴的杀人狂魔,他依然迎难而上,中国军人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感体现得淋漓致尽。虽然整个营救过程中的正面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冷锋始终没有放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对他坚韧不屈精神品格的最好歌颂。被轰出华资工厂的冷锋没了武器,他凭借一把微型军刀制造出了强弓硬弩,将一枝枝利剪射進敌人的身体,杀人于无声,不仅是对手持现代武器敌人的无情嘲笑,也体现出了中国军人过硬的综合素养。坦克大战中,冷锋熟练的驾驶着坦克,对坦克的各种性能了然于胸,还玩起了超高难度的漂移,展现了中国军人全能的军事技能。电影中最揪紧人心的是冷锋和老爹的肉搏,拳拳到肉,招招要命。虽然已经精疲力竭、皮开肉绽、血流头破,依然不屈服于对手,只为证明中国不是劣等民族。
  吴京自己也说之所以会选择军人这个角色,是因为“军人”能展现中国的强大,“军人形象”直接体现着军队形象和国家形象,良好的“军人形象”不仅能够展现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而且能够激发观众沉积于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冷锋时刻牢记身为军人的神圣使命,拼尽全力保护每一位同胞,最终带领数十名中国同胞和国际友人安全撤离。冷锋此次行动肩负起了保卫同胞生命安全的崇高使命,电影中爱国主义主题所具有的价值合理性,使得军人冷锋的营救行动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肯定和认同。导演正是将冷锋这一军人形象放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中,让他与强敌对抗,在生死较量中表现中国军人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和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为世界观众呈现了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形象。
  结语
  崛起的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格局,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确立和强大军事实力的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然而,如今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大国的国际地位严重错位。“好电影不仅具备文化担当,还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6]在中国崛起,国家形象仍被扭曲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应当把握一切机会向世界观众展现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和实力,重塑世界大国的国家形象。电影《战狼2》正是通过一系列中国符号的展现、东方价值观的呈现、中国军人的塑造,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底,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及中国军人顶天立地的精神品质。总之,《战狼2》是重塑国家形象的完美典范,成为中国崛起的文化注脚。
  参考文献:
  [1]王君燕.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国际传播——以商务部 CNN“中国制造”广告为例[J].新闻传播,2010(1):22-23.
  [2]张海燕.符号与叙事的自由嬉戏—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1):48-52.
  [3]郭柳剑.国家形象的构建价值取向与构建策略分析——以电影《湄公河行动为例》[J].电影评介,2016(23):29-31.
  [4]张功.论酒文化与酒文明[J].酿酒科技,2011(6):113-115.
  [5][6]赵博雅.《湄公河行动》中的国家形象及其文本表述[J].当代电影,2016(11):32-35,94.
其他文献
封建社会晚期的男权文化与女性命运主题是影视文学创作的宝库,它积聚了长久以来的压迫,也产生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新质。小说《伏羲伏羲》、《妻妾成群》和《银饰》的共同主题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男权文化对女性命运的掌控和摧残。封建社会晚期,作为不安其分的“僭越者”,女性意识的萌芽势必被男权文化扼杀。在时空背景,色彩与意象,矛盾冲突等方面,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银饰》对三部小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 
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被称作民族脊梁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为20世纪初叶那个近乎暗无天日的时代带来了穿透黑暗的一束耀眼的光明。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更盛赞其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一、 大众传播过程中鲁迅作品的文学性  (一)鲁迅生平与人生历程  鲁迅先生出生于19世纪末叶的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乳名阿樟,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第一次以“鲁迅”
2014年国庆节前期、2015年春节过后,相继上映了两部同题材电影——香港导演陈可辛的电影《亲爱的》与大陆著名编剧彭三源执导的影片《失孤》。作为中小成本现实题材文艺片,两部电影可以说不辱使命,均以极其强劲的逆袭之势收获极高票房,《亲爱的》最终票房3.43亿元;《失孤》票房为2.18亿元。而且,这两部题材独特的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巨大话题,获取高额票房的同时也赢得了观众极佳的口碑,实现了令诸多国内电影
电影《草坪狗》是1997年上映的剧情电影,讲述了一个富家女孩和一个贫穷青年之间的纯洁友情。富有想象力的女孩德文随同父母搬进风景宜人的小镇Camelot,她违背母亲不要走出小镇大门的警告,与居住在森林里的青年特伦相遇。两个天真善良的灵魂,互相吸引,逐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但因为小镇居民对青年不断加深的偏见和误会,青年在女孩的帮助下被迫逃离小镇。  一、 无知与伪善——残酷童话的隐喻  故事发生在一
2015年度至2016年上半年的香港电影,从产业数据方面看,本土市场票房攀升、整体回暖,本土电影增势也较为明显,但类型方面未见明显突破;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表现优秀、本土风格受欢迎。  一、 香港本土市场票房攀升,整体回暖  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香港电影市场整体回暖。比较近三年香港电影本土电影市场电影数量和票房数据,不难发现,香港电影市场整体票房逐呈上升趋势。2014年的总票房与2013年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作为一档“文化情感类”朗读节目,节目以人动情,以文传情,把定位的重点放在嘉宾的经历上,重拾中国文化传统力,在让观众“共情”的同时,力求把各阶层的观众囊括进来。为了反拨当下社会的浮躁风气,节目还在节奏上做足了“慢”工夫。此外,节目也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在有意的营造中,尽显极具意境的“人文之美”、无意之境。如此种种,成为《朗读者》全面成功的有力因素。  
太空题材的影片在进行声音创作时,时常不得不去权衡一个问题:如果声音创作偏向于真实性,那么故事的张力就会有所削弱;如果偏向于戏剧性,又难免不符合科学事实。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平衡,将真实感和故事张力最大化,那么这样的声音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可以说,《地心引力》的声音设计是成功的,它尽可能地还原了太空的真实状态,同时保证了叙事的戏剧性。下面,我将从艺术创作和技术制作两个方面,对该片的声音设计进行分析。  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媒介成为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式。而电影则是融合了声色光影的叙事方式,这一叙事方式以现代技术带来了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得电影这一叙事的话题不仅仅是电影制作方的“言说”,更是形成了自媒体时代一个即时的话语场域,成为了一个可以包罗大众的话语体系,电影叙事的话语体系中势必存在着“话题”以及相应的“述题”,从语言逻辑而言,话题和述题应该具有天然的同向性,但电影作品中的“话题”和“
在苏联时期和解体后的新俄罗斯时期,俄罗斯都拍摄了不少战争题材的电影。近年来,中国对红色经典战争题材的电影十分重视,也开始翻拍几十年前影响两三代人的红色经典作品。对经典战争电影的翻拍并不容易,既要保留其传统的美学价值,又要考虑当今电影的国际观众审美品位,考虑当代人的审美接受。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进行了一次经典战争电影翻拍的尝试,电影于1972年第一次改编上映,再于2015年翻拍,1972年
[摘要] 电影《晚娘》刻画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情欲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世界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但震撼人心的也许不是情欲本身,而是通过情欲所揭示出来的罪孽,以及由这罪孽所带来的一系列报应。  [关键词] 《晚娘》情欲罪孽  电影《晚娘》刻画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情欲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世界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但震撼人心的也许不是情欲本身,而是通过情欲所揭示出来的罪孽,以及由这罪孽所带来的一系列报应。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