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意识 创新工作机制 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近年来,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梅河口市农业局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将规模养殖场(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100%纳入监管范围,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考核,狠抓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监管工作,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杜绝了农业投入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预防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中有升,实现了农产品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机制
  1.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为副组长,农业、畜牧、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指导、情况调度、监督检查及日常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农业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质检、农科、执法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在局机关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政府又与24个乡、镇(街)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把部门工作职责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2制定方案,落实责任 制定了《梅河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市政府、主管部门和职能单位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2.构建长效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推进 完善和落实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六项制度”,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2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监管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加强“体系、制度和基础”的建设。2010年,市农业局争取国家投资300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新建化验室300平方米,购置农产品检测设备50余台(套),目前仪器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开展部分农产品检测工作。三是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24个乡镇(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牌子,乡镇农科站长兼任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联合建设,不增加人员编制,统一纳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具体承担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配强了工作班子,明确了任务目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人抓、有成效。
  3.加强督导检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1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杜绝有害农产品进入市场 每年备春耕生产前,会同工商、质监打假办等执法部门联合组织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安全大检查,着重对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的品种、质量、来源和经营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肥料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为。2012年共出动人员145人次,动用车辆18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商店123家,共扦样种子1000多样份进行检验;查处无证经营业户1户;水稻侵权品种1起,涉案种子1450斤;假种子150公斤;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案件29起,立案6起,结案4起,罚款27000元。通过执法检查,净化了农资市场,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进入梅河口市销售,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安全。
  3.2建立农资经营业户档案,确保诚信经营 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的经营品种、进货渠道、进货日期、生产单位、货源数量、产品标识、登记证等逐项登记备案存档,实行动态监督。通过建立农资信用卡,经营业户档案,诚信档案,记录经营行为、监督抽检结果、违规行为,实行质量安全检查追溯制和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机制,提高了农资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从源头上加以防范。
  3.3建立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加强源头管理 从生产入手,建立农产品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对种植品种、农药及肥料使用品种、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次数等进行全程记录。在农产品生长旺季或采收季节,组织人员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中农产品进行例行监测,采取产品年检、不定期抽检和委托吉林省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检测等手段规范基地生产、销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蔬菜农药残留,2012年共开展监督检查32次,送省质检机构抽检样品50个,秋菜抽样数量500个,未发现违禁药物超标现象。
  4.抓好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4.1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 调动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民安全、科学、高效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绿色食品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通过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减少农药、肥料的投入,确保全市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4.2开展产地环境监测 教育农民和企业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积极组织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环境监测。共监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3.3万亩,培育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8个;监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23万亩,培育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示范基地13个。
  4.3认真开展标准化生技术指导和培训 通过采取市里集中办班、乡镇分散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人员、技术推广员、产业化经营企业和农户广泛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2012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00期,印发技术资料11万份,培训农民11万人次,举办农业技术讲座30期,播放录像80次,送科技下乡24次。提高了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技能和科学种植水平。
  4.4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堵塞管理环节上的漏洞,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每个村聘请1名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户担任生产监督员,适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有效防范了违禁农药的使用。同时,在农业局设立举报监督电话0435-5095106,对举报重要线索的有功人员给予50~100元的奖励,提高了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5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农村集市、培训班、梅河农网等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基地允许、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扩大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使用宣传范围。
  5.注重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5.1对监管者开展培训 组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园艺特产站监管者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化培训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监管者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法能力。
  5.2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实地去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增强了企业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保证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的质量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5.3对消费者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 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组织宣讲团现身说法、举办农村科普大集、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农产品安全知识,增强了农产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培训等方式,向农民讲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使种植农户全部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统一生产。
  5.4强化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简报、刊物、短信等宣传手段,宣传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情况、典型经验等,及时反映专项整治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思路、新成效、新经验,特别是集中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为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他文献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东北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基地。多年来,洮南市从实际出发,把辣椒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特色产业、富市强乡裕民的朝阳产业来抓,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07年荣获“中国辣椒第一市”称号,2009年“洮南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2012年,洮南市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鲜椒产量24万吨,各类辣椒加工企业120多家,辣
一、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又名“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所倡导的,旨在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承担了一定责任,成员之间面对面地接触,以不断加深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非常亲近。不管有没有天赋
摘 要: 如何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所着重研究的命题。从学生接受角度的阐释与剖析中获知,传统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实际上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对所读到的内容进行解码,忽视了读者本身的世界知识和构思图式在篇章解码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以讲解代阅读,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种效率极为低下的阅读。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阅读教学的困惑,尽管新课程开展之后
摘 要: 本文在对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只有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才能促进二语习得,同时就这两项理论提出了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输入—输出理论 大学英语习语教学    1.引言  20世纪下半叶随着万维网的出现,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获得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文化、民俗、国情等,因此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