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靠什么创造了“汶川奇迹”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灾后重建,不仅是观察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窗口,更是检验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试金石。相较于唐山大地震十年重建的艰辛,今天的中国在应对风险和挑战方面已经更为成熟、更有力量。
  
  今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的日子,全球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如果说3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强震让世界记住了中国汶川,那么3年来灾区脱胎换骨的巨变则令世界再次为之赞叹。如今回访灾区的国内外记者们无不在难以置信中慨叹:短短3年时间,灾后恢复重建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一个在灾难中涅椠、废墟上崛起的“汶川奇迹”展示在世人面前。
  谁也无法忘记,那场吞噬了近9万人鲜活生命的8.0级特大地震,不仅使中国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腹地山河破碎易位,摧毁了当地的地理秩序,更在瞬间破坏了经济的运行秩序,打乱了社会的生活秩序,重创了公众的心理秩序。从那一刻起,全世界就在观察中国、审视中国、探问中国:元气大伤的灾区能否重新挺立?毕竟,汶川地震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重建任务显然异常艰巨而繁重,可谓“世界级难题”。毕竟,就连救灾经验世界领先的日本,完成1995年阪神大地震重建都用了近十年;就连国家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在2005年新奥尔良风灾过去了6年之后,还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如今,事实说明一切,汶川地震灾区已然重焕生机。中国,一个综合实力和重建经验都不算最厉害的发展中国家,却能够在短短3年内创造出举世赞誉的重建奇迹,这里头无疑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
  
  灾后重建需要综合实力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灾后重建最紧缺的恐怕就是资金。需要多少钱,钱又从哪里来,这不是一道数学题,而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直接相关。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止是名义上的世界第二,而且具有稳固的抗干扰、抗冲击能力,大大超过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的情况,也强于近年遭遇大灾的海地、智利等很多发展中国家。以海地为例,2010年1月发生强震到现在,灾后重建所需的9.5亿美元和应对霍乱疫情所需的1.75亿美元资金,到位比例只有20%和48%,对大多数海地人来说,走出困境依然遥遥无期。而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的深厚积累,中国从抗震救灾、应急安置到恢复重建,都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和资金实力。虽然其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并没有影响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国家前后共投入资金10205亿元,为灾区全面恢复提供了条件。不可否认,“汶川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综合国力强大的中国,灾后重建无疑是一场对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全面检验。
  不过,经济实力本身并不能天然地发生作用,它需要融入一个国家的综合性能力之中,才可能释放出最大能量。我们可以用部分数据为“汶川奇迹”作些注解:震后10天完成1500多万人应急安置,震后100天完成1200多万人过渡性安置,震后1年内全面完成355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震后1年半全面完成150万户农房重建,震后2年基本完成26万户城市居民住房,震后3周年之时完成了41130个国家重建项目的95%。事实表明,灾难突发时强大的紧急动员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灾后重建中全方位的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综合保障等能力,不仅运转高效有序,而且已经形成制度化成果,这是今日中国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一个国家具备这种综合性能力,才能够有效应对重大挑战、特大灾难,才能够强有力地将人民的意志和目标转化为现实。
  
  各项典型中国特色重建
  
  应当看到,我们在这种综合性、制度化的国家能力建设上,不仅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少有益经验。
  比如对口支援机制,这种“中国式重建”一度引起国际社会热议。在震后一个月,中央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组织东部和中部相关省市支援灾区。3年下来,“结对子”结出了丰硕成果。从实践效果看,对口支援机制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不仅有利于重建资源、款项的均衡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各地支援灾区的责任感、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有利于各地区之间深入交流发展经验,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合作,有利于缩小当前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种充满智慧的制度创新,既遵循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义传统,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
  比如,将恢复重建与跨越发展相结合。重建过程不只是“输血”,让灾区简单地重回原点,而是更注重增强“造血”能力,在考虑原有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的前提下,全面调整发展规划,使当地生产生活迈上新水平。随着重建任务即将全面完成,现在灾区不仅基础设施、人居条件、社会形态实现了巨大进步,而且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升级优化,为当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铺好基础。这种既着眼当前又指向长远的重建思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危机”概念的理解,更是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通过科学统筹、努力奋斗,化危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使我们在灾难中所失去的,从最终巨大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再比如,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灾后全方位重建不可能由政府一家包办,必须善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配置资源,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3年来,在物质、文化、社会、精神各个方面,从资金、项目到人才、科技等各种资源,灾区成为各地建设理念、管理模式、发展经验、创新制度的荟萃之地和比拼赛场。高质量的重建成果反映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这离不开国家行为、政府动员、行政引导,但更多的也更为突出的还有市场行为,离不开充分发挥日益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解读今日中国的关键密码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创新和探索远不只这些,尤其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中亮点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是,我们通过重建,巩固和拓展了制度化的国家能力,为中国特色制度优势增添了新的内涵。在这方面,执政党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以政党政治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国家里,一个软弱无能的执政党,不可能激活一个国家的全民意志和社会资源,也不可能在灾难时将国家应有的综合能力发挥到极致。已经走过90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坚守队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注重发挥中国独特制度的内在优势,从而能够在危难之时汇聚起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国家能力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这是观察和解读今日中国所不能忽视的关键密码。而这一条“经”,其他的国家恐怕很难取走。
  三年灾后重建,不仅是观察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窗口,更是检验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试金石。相较于唐山大地震十年重建的艰辛,今天的中国在应对风险和挑战方面已经更为成熟、更有力量。从应对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再到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这种国家能力近年来已经多次得到印证。这一巨大进步,应当是我们穿越灾难所收获的极为宝贵的战略财富。
  自然灾害频发,一直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灾后重建还将继续,难以预见的风险还有可能袭来,但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国家能力,有契合国情的独特制度,有理念先进、勇于担当的执政党,有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创造出更多的发展奇迹。中国人应该有这个信心。
其他文献
<正> 一、教学内容职工教学的内容,其中包括开办专业、班级,选择课程、编写教材等方面问题,应依据什么来确定呢?这是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社
流动留守儿童和流浪回归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关爱。新疆科技馆为了充分体现对流动留守儿童和流浪回归儿童的殷切关爱,开展了“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和
日前,山西2015企业百强榜单发布,天脊排名第18名。这是由山西省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家协会、山西财经大学向社会发布,至今已连续第12次。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为3%,1996~1998年1月,我院采用压抑加遮盖法治疗中、重度弱视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患儿,男16例、女20例,年龄4~12
椎体上流、看得见的声波、旋转镜像、神奇万花筒……日前,在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初级中学的教室内,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科普仪器。学生李雪莹高兴地感叹:“这个展览
本报讯为切实保障春耕期间化肥充足供应和价格基本平稳,近期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表示,要对承担冬季调峰责任的“气头”化肥企业
用混合培养法进行耐药质粒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向病原弧菌转移研究,结果表明,耐药质粒pBR322和pBR325可以从大肠杆菌向病原弧菌转移。在混合培养30min后,部分弧菌获得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突显,各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实践也愈发普遍,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经营型企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从事跨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经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最终结果。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审计目标就是审计工作运行的指向以及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整个审计监督系
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中央政府承担的责任过少,实际上是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承担了主要责任。这种投入体制一方面导致相当多地区的县乡财政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