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篇分析是语言学家剖析文本,探究作者思想的重要工具。本论文以英文新闻报道为语料,借由案例分析的形式,揭示作者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闻 语篇分析
Halliday认为语言以社会符号,社会事实和社会实践的形式,表达出作者的信念和价值取向。根据语言学家Van Dijk的观点,新闻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以各种形式表达和确认其生成者的社会和政治态度。想要通过话语构建一个看似客观却又暗含倾向性的新闻语篇,最常用的技巧就是灵活的处理用词、句式和视角。其中,新闻报道通过精巧的措辞来暗示说话的社会知识和态度,同时也代表了他所属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样本一:
British in battle to liberate Basra (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6 March 2003 ), British troops were poised to enter Basra today after an uprising by the local population against Iraqiarmy units led to a bloodbath. The Iraqi soldiers shelled rioting crowds with mortars, fought hand to handbattles and used machine guns to cut down unarmed protesters. Thousands had taken to the streets in a revolt against troops resisting the advance of coalition forces.
從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英军的军事行动时,多使用含有积极意义的词汇,以此给读者留下“英国是为正义而战”的印象。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到battle to liberate Basra。通过使用“liberate”,作者试图向读者传达一种信息,即:伊拉克人民生活在独裁统治之下,英国的军队的到来,实际上是将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进而为备受争议的军事行为博得美名。接下来,作者在描述英军停止行进时使用poise,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陈述了英军当前的状态,另一方面,poise暗含泰然自若的意思,暗示读者英军掌握了主动权,进而使人联想到这次战争即将落下帷幕。再反观作者对于伊拉克方面的描述,所有暴行一览无余。使用了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到the Iraqi soldiers shelled rioting crowds with mortars,呈现给读者的是他们用迫击炮轰炸起义群众的残酷画面。他们此番行动的结果明显是一场血洗,进一步和英军的“正义”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这篇报道对同一事件的两方的描述,在遣词造句和表达内容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这些语言使用上的区别正是由作者自身的意识倾向决定的。
及物性功能是语言概念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基本而且强有力的语义概念,用于描述在一个动作或者行为的过程中,其参与者和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Halliday将及物性系统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行为过程,在语言上都可以用及物性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程来叙述,或者用同一过程,但变换参与者的位置。选择哪一种过程,怎样安排参与者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语言中表述同一个事情时,可以选择用不同的语法结构,进而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生成后的语篇的解读。
1983年英国发生一起矿工罢工,当地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如果从物质过程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文章,其中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就很明显了。The Daily Mail站在保守党支持者的立场作了如下报道: policemen had been treated in hospital, police horses and their riders were stoned[...] Pickets bombarded the police. 在这篇报道里,警察充当了句子主语,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所遭受的敌意,俨然成了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从而形成一种印象——静坐示威者野蛮无理。与此相反的是,左翼报纸Morning Star则作了这样的报道: police attacked isolated groups of miners. Several miners were hit by truncheons[...]3,0000 pickets yesterday gathered outside Cortonwood Collier.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罢工矿工所遭受的暴力袭击。在第二句话中,作者更使用被动语态,将矿工置于句首,突出了他们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同时,这句话没有按照惯例省略动作发出者,反而以警棍指代警察,令人对罢工者产生同情。
【参考文献】
[1]Gabor, G.Semantic change and cogni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2:2-13.
[2]Halliday, M. A. K.
【关键词】新闻 语篇分析
Halliday认为语言以社会符号,社会事实和社会实践的形式,表达出作者的信念和价值取向。根据语言学家Van Dijk的观点,新闻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以各种形式表达和确认其生成者的社会和政治态度。想要通过话语构建一个看似客观却又暗含倾向性的新闻语篇,最常用的技巧就是灵活的处理用词、句式和视角。其中,新闻报道通过精巧的措辞来暗示说话的社会知识和态度,同时也代表了他所属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样本一:
British in battle to liberate Basra (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6 March 2003 ), British troops were poised to enter Basra today after an uprising by the local population against Iraqiarmy units led to a bloodbath. The Iraqi soldiers shelled rioting crowds with mortars, fought hand to handbattles and used machine guns to cut down unarmed protesters. Thousands had taken to the streets in a revolt against troops resisting the advance of coalition forces.
從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英军的军事行动时,多使用含有积极意义的词汇,以此给读者留下“英国是为正义而战”的印象。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到battle to liberate Basra。通过使用“liberate”,作者试图向读者传达一种信息,即:伊拉克人民生活在独裁统治之下,英国的军队的到来,实际上是将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进而为备受争议的军事行为博得美名。接下来,作者在描述英军停止行进时使用poise,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陈述了英军当前的状态,另一方面,poise暗含泰然自若的意思,暗示读者英军掌握了主动权,进而使人联想到这次战争即将落下帷幕。再反观作者对于伊拉克方面的描述,所有暴行一览无余。使用了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到the Iraqi soldiers shelled rioting crowds with mortars,呈现给读者的是他们用迫击炮轰炸起义群众的残酷画面。他们此番行动的结果明显是一场血洗,进一步和英军的“正义”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这篇报道对同一事件的两方的描述,在遣词造句和表达内容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这些语言使用上的区别正是由作者自身的意识倾向决定的。
及物性功能是语言概念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基本而且强有力的语义概念,用于描述在一个动作或者行为的过程中,其参与者和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Halliday将及物性系统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行为过程,在语言上都可以用及物性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程来叙述,或者用同一过程,但变换参与者的位置。选择哪一种过程,怎样安排参与者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语言中表述同一个事情时,可以选择用不同的语法结构,进而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生成后的语篇的解读。
1983年英国发生一起矿工罢工,当地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如果从物质过程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文章,其中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就很明显了。The Daily Mail站在保守党支持者的立场作了如下报道: policemen had been treated in hospital, police horses and their riders were stoned[...] Pickets bombarded the police. 在这篇报道里,警察充当了句子主语,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所遭受的敌意,俨然成了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从而形成一种印象——静坐示威者野蛮无理。与此相反的是,左翼报纸Morning Star则作了这样的报道: police attacked isolated groups of miners. Several miners were hit by truncheons[...]3,0000 pickets yesterday gathered outside Cortonwood Collier.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罢工矿工所遭受的暴力袭击。在第二句话中,作者更使用被动语态,将矿工置于句首,突出了他们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同时,这句话没有按照惯例省略动作发出者,反而以警棍指代警察,令人对罢工者产生同情。
【参考文献】
[1]Gabor, G.Semantic change and cogni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2:2-13.
[2]Halliday, M. A.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