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g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如何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其庆有的效果,让信息技术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的: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看视频,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教学中,我尝试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针对指法学习的枯燥性,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独自玩《金山打字通》,然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踐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旋”美丽》一课时,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正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要求,让学生自学,独立画出“正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正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五边形等图形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画“多边形”的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三、捕捉有效资源,拓宽开放视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有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适时点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也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无事可做;如果教学内容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流反思,捕捉小组内的有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学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后,学生们分组自己动手做电子幻灯片,各组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出谋划策的,有负责查找资料的,有负责制作幻灯片的,等等,并且各个小组之间还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局域网中共享,这样就能将捕捉到的有效资源得到无限地拓宽。
   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其他文献
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做一件天真无邪、自认为有趣的事情。而我,有一场有趣的“恶作剧”。   我的爸爸喜歡喝红酒,他认为只有高雅的人才能品尝出红酒的美。所以他经常在晚饭间喝红酒。但我和妈妈总不喜欢他喝酒,他一旦喝醉就胡言乱语。因此,我想到一个好计策。   快到晚饭时间了,我把红酒拿到卫生间里,将酒倒掉。又把厨房里的醋、酱油、料酒、糖、盐全部放进瓶子里,我又放了几勺辣椒酱。我对着镜子微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作文最大的苦恼在于素材缺乏,选材上往往只局限于自身经历与感受,难以写出题材新颖、视野广阔、立意高远的佳作。因此作文训练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拓展选材空间,让他们有话可写。   一、感悟成长——倾听花开的声音   即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选取写作的素材,这是学生最熟悉也最常用的题材,但学生往往缺乏对成长的深度思考。   引导学生从成长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内容。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期刊
2019年4月17—19日,我市开展了“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基于本次的经历和收获,就我所展示的《黄河颂》一课特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本案例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黄河颂》的教学设计采取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形式。   主题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索,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习的既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
期刊
文章开篇指出:文体属性是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教学因不能区分文本的正体与變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处置课文而误导学生读写的问题。刚刚读这句话,总觉得太深奥,实难理解。认真思索,才算真正弄懂其含义。文本正体,指在较长时期内形成的且为同时代人普遍接受认可的具有内容形式的共同规范和结构模式比较稳定、定位明确的一类文本,如文学类的近体诗、章回小说、童话、寓言等,实用类的公文
期刊
春天里,人们总算有些闲暇,逛逛,玩玩。街道上随处可见小摊小贩,他们售卖的东西很多,有叽叽喳喳叫的小鸡,有嘎嘎叫的小鹅,更多的就是香烟、牛角了。有时候有人到那去,总得提几只小鹅回来,偶尔也有买小鸡的,爱抽烟的人就到那儿买盒香烟去,而至于什么牛角,没多少人买那东西。这样一来,街道上有了小摊小贩,慢慢地,这里也就演化成了集市。   每到逢四逢九,总有一大帮鹅贩子、鸡贩子、卖杂货的、卖竹竿儿的、卖香烟的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骤减,小规模学校逐渐成为农村学校的主流形态。农村小规模学校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小班额,但人数上的小班额不等于教学上的小班化。我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如何利用小班优势,依据小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小班教学的科学方法,形成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
期刊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工作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后出现的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围绕着一个话题内容对多篇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各自的理解进行阐述最终达成师生共同认可的阅读文本解读,师生共识达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理解阅读文本的过程。然而,目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开展还不够完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清晰认识到群文阅读教育
期刊
海上生漁帆,明月照人还。   我等欲渔归,可为月光迷。   黑乌成双对,今宵跨洋回。   安南隔山望,鸟兽虫鱼鸣。   虽见火光点,不见人家处。   滩中生渔人,渔者自其乐。   盾土今宵夜,难得房中居。   昨日有良朝,今日半晚归。   虽得苦海中,但见甜果来。   我等识归心,归心似箭去。   可见重山水,故乡望可还。
期刊
一提到书声琅琅这个词,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做到书声琅琅的却不常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朗读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的优美之处不仅仅是表现在词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