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回顾了兰州市奶业发展历史,介绍了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奶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当地奶业的发展。
关键词 奶业;发展历史;现状;优势;问题;对策;甘肃兰州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79-02
Abstract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airy industry in Lanzhou City was reviewed,status of dairy industry in Lanzhou City was introduced.The environment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dairy industry.
Key words dairy industry;development history;status;advantag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Lanzhou Gansu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奶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达的欧美等国奶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一般为30%~50%。近年来,兰州市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的奶业平均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究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兰州市奶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兰州市奶业发展历史
兰州市的奶业发展基础薄弱,经历了艰难漫长的发展历程。1927年奶牛存栏量仅为48头,经过30多年的艰辛努力, 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的奶牛育种道路,终于在1957年育成了适应于兰州地区生态环境、产奶性能良好、具有一定肉用性能的黑白花奶牛。1981年建成了日处理鲜奶30 t的兰州乳品厂,扩建了兰州奶牛繁殖总场,达到年存栏奶牛1 500 头的生产规模。由表1可知,到了2010年底兰州市奶牛存栏24 040头,年产鲜奶7.64万t,2013年底兰州市奶牛存栏量23 439头,年产鲜奶9.40万t。到了2016年底,奶牛存栏量28 300头,年产鲜奶达13.01万t,年平均产量4 600 kg/头,相比我国的平均产量5 400 kg/头仍有很大差距。
2 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
2.1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兰州市奶牛存栏28 300头,比2013年奶牛存栏数稍有所上升,但上升缓慢。2016年全市年生产鲜奶总量13.01万t,生鲜乳加工企业4家。奶站共21家,其中乳品企业自建3家,占全市奶站总数的14.3%;合作社自建 5家,占全市奶站总数的23.8%;奶牛养殖场自建13家,占全市奶站总数的61.9%。全市奶农总数537户,2016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元/kg。市辖各县(区)分布详细情况见表 2。
2.2 乳制品加工及人均消费情况
兰州市主要有伊利、庄园、雪顿、天方4家乳业公司,2016年全市年加工乳制品总量6.3万t,年产乳制品6万t,其中纯牛奶3.6万t、酸奶1.7万t、乳饮料0.3万t、其他0.4万t。日处理鲜奶300 t,企业年效益3 600万元。2016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奶制品50.13 kg。
2.3 奶源基地建设情况
2016年全市奶牛养殖场537家,各县(区)养殖场数量占全市养殖数量场百分比见表3,其中七里河120家,城关区43家,安宁区21家,西固区46家,红古区41家,兰州新区20家,榆中县101家,皋兰县8家,永登县137家。
结合表1、2、3分析,兰州市奶牛存栏量较多的4个县(区)依次是七里河区、紅古区、榆中县、永登县;奶牛养殖场由多到少的4个县(区)依次是永登县、七里河区、榆中县、西固区。红古区的存栏量相比其他县(区)较多,但养殖场数量的占比仅为8%,而永登县存栏量不多但养殖场数量的占比为 25%。说明红古区奶牛养殖场数量少但规模大,而永登县奶牛养殖场数量多但规模小。
3 兰州市奶业发展的环境优势
3.1 政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实施“科教兴农”的力度,以努力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断扩大养殖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种草面积逐年增加,为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交通优势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西部商埠重镇和交通要塞,座中四联,为南北之要冲,扼东西之咽喉,是黄河上游经济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和辐射源,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兰州市乳制品企业原料的收购和产品的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 科研优势
兰州市汇集了西北畜牧兽医方面最强的科技队伍,如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无疑将为兰州市奶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也为乳品企业创建科技型企业创造了条件。
4 存在的问题
4.1 奶源基地规模化建设资金匮乏
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的投入在2万元以上,对于大的牧场建设而言,会加大企业前期资金压力。而企业若引入大笔外来投资、大宗银行贷款,由此产生的风险,企业自身和投资机构都无法有效消化,这给奶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1-2]。 4.2 鲜奶运输环节要求和难度大,物流管理复杂
奶站需要从周边的散养农户手中收集到原料奶,再储存在储奶罐中,经过质量鉴定之后统一运往乳制品加工企业。企业经过深加工后,需要将成品乳制品运往各个分销店,最后到终端的消费者手中。产业链的这一流通模式增加了物流环节的要求和难度,使得物流管理更加复杂。
4.3 奶业发展产业链结构不稳定且易断裂
原料奶供应方为散养农户,存在不稳定因素。同时,原料奶供应环节脆弱,出现风险就会使产业链断裂,一旦出现大量的倒奶杀牛事件,在短时间内很难供应原奶[3]。
5 对策
5.1 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方面可以实行税收返还或免税政策,对奶业产、加、销各环节征收的牧业税等税款,按鼓励生产的原则,返还一定比例给生产者或一体化经营集团;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搭台”建立奶业风险基金措施,以此来缓解奶业发展的资金问题[4-5]。
5.2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乳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标准,提高品牌质量,优化物流环节,才能降低奶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5.3 奶业产业链上引入收益共享机制
首先,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相互合作,协调产业链而使得产业链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因为谁能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动地位,那么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其次要保证收益投资相匹配的原则,即按照各个环节主体投入的多少来分配最终产业链的利益,高投入伴隨着高收益。这种“按劳分配”能有效激发各个环节主体的投资生产热情,保证奶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产业链断裂的风险[6]。
6 参考文献
[1] 李栋.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 张一品.中国液态奶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3] 孟宪政,李学荣,南润生,等.甘肃奶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3):3-6.
[4] 陈文杰,王保福.浅谈兰州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6(2):31-33.
[5] 秦春林,王保福.兰州市发展优质乳品业的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4(11):6-9.
[6] 李明高,张富强.兰州奶业的现状、问题、对策[J].甘肃农业,2001(增刊1):71-75.
关键词 奶业;发展历史;现状;优势;问题;对策;甘肃兰州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79-02
Abstract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airy industry in Lanzhou City was reviewed,status of dairy industry in Lanzhou City was introduced.The environment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dairy industry.
Key words dairy industry;development history;status;advantag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Lanzhou Gansu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奶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达的欧美等国奶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一般为30%~50%。近年来,兰州市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的奶业平均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究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兰州市奶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兰州市奶业发展历史
兰州市的奶业发展基础薄弱,经历了艰难漫长的发展历程。1927年奶牛存栏量仅为48头,经过30多年的艰辛努力, 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的奶牛育种道路,终于在1957年育成了适应于兰州地区生态环境、产奶性能良好、具有一定肉用性能的黑白花奶牛。1981年建成了日处理鲜奶30 t的兰州乳品厂,扩建了兰州奶牛繁殖总场,达到年存栏奶牛1 500 头的生产规模。由表1可知,到了2010年底兰州市奶牛存栏24 040头,年产鲜奶7.64万t,2013年底兰州市奶牛存栏量23 439头,年产鲜奶9.40万t。到了2016年底,奶牛存栏量28 300头,年产鲜奶达13.01万t,年平均产量4 600 kg/头,相比我国的平均产量5 400 kg/头仍有很大差距。
2 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
2.1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兰州市奶牛存栏28 300头,比2013年奶牛存栏数稍有所上升,但上升缓慢。2016年全市年生产鲜奶总量13.01万t,生鲜乳加工企业4家。奶站共21家,其中乳品企业自建3家,占全市奶站总数的14.3%;合作社自建 5家,占全市奶站总数的23.8%;奶牛养殖场自建13家,占全市奶站总数的61.9%。全市奶农总数537户,2016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元/kg。市辖各县(区)分布详细情况见表 2。
2.2 乳制品加工及人均消费情况
兰州市主要有伊利、庄园、雪顿、天方4家乳业公司,2016年全市年加工乳制品总量6.3万t,年产乳制品6万t,其中纯牛奶3.6万t、酸奶1.7万t、乳饮料0.3万t、其他0.4万t。日处理鲜奶300 t,企业年效益3 600万元。2016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奶制品50.13 kg。
2.3 奶源基地建设情况
2016年全市奶牛养殖场537家,各县(区)养殖场数量占全市养殖数量场百分比见表3,其中七里河120家,城关区43家,安宁区21家,西固区46家,红古区41家,兰州新区20家,榆中县101家,皋兰县8家,永登县137家。
结合表1、2、3分析,兰州市奶牛存栏量较多的4个县(区)依次是七里河区、紅古区、榆中县、永登县;奶牛养殖场由多到少的4个县(区)依次是永登县、七里河区、榆中县、西固区。红古区的存栏量相比其他县(区)较多,但养殖场数量的占比仅为8%,而永登县存栏量不多但养殖场数量的占比为 25%。说明红古区奶牛养殖场数量少但规模大,而永登县奶牛养殖场数量多但规模小。
3 兰州市奶业发展的环境优势
3.1 政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实施“科教兴农”的力度,以努力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断扩大养殖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种草面积逐年增加,为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交通优势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西部商埠重镇和交通要塞,座中四联,为南北之要冲,扼东西之咽喉,是黄河上游经济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和辐射源,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兰州市乳制品企业原料的收购和产品的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 科研优势
兰州市汇集了西北畜牧兽医方面最强的科技队伍,如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无疑将为兰州市奶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也为乳品企业创建科技型企业创造了条件。
4 存在的问题
4.1 奶源基地规模化建设资金匮乏
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的投入在2万元以上,对于大的牧场建设而言,会加大企业前期资金压力。而企业若引入大笔外来投资、大宗银行贷款,由此产生的风险,企业自身和投资机构都无法有效消化,这给奶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1-2]。 4.2 鲜奶运输环节要求和难度大,物流管理复杂
奶站需要从周边的散养农户手中收集到原料奶,再储存在储奶罐中,经过质量鉴定之后统一运往乳制品加工企业。企业经过深加工后,需要将成品乳制品运往各个分销店,最后到终端的消费者手中。产业链的这一流通模式增加了物流环节的要求和难度,使得物流管理更加复杂。
4.3 奶业发展产业链结构不稳定且易断裂
原料奶供应方为散养农户,存在不稳定因素。同时,原料奶供应环节脆弱,出现风险就会使产业链断裂,一旦出现大量的倒奶杀牛事件,在短时间内很难供应原奶[3]。
5 对策
5.1 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方面可以实行税收返还或免税政策,对奶业产、加、销各环节征收的牧业税等税款,按鼓励生产的原则,返还一定比例给生产者或一体化经营集团;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搭台”建立奶业风险基金措施,以此来缓解奶业发展的资金问题[4-5]。
5.2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乳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标准,提高品牌质量,优化物流环节,才能降低奶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5.3 奶业产业链上引入收益共享机制
首先,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相互合作,协调产业链而使得产业链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因为谁能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动地位,那么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其次要保证收益投资相匹配的原则,即按照各个环节主体投入的多少来分配最终产业链的利益,高投入伴隨着高收益。这种“按劳分配”能有效激发各个环节主体的投资生产热情,保证奶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产业链断裂的风险[6]。
6 参考文献
[1] 李栋.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 张一品.中国液态奶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3] 孟宪政,李学荣,南润生,等.甘肃奶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3):3-6.
[4] 陈文杰,王保福.浅谈兰州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6(2):31-33.
[5] 秦春林,王保福.兰州市发展优质乳品业的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4(11):6-9.
[6] 李明高,张富强.兰州奶业的现状、问题、对策[J].甘肃农业,2001(增刊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