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天缘汇丰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施工对象呈现出大型化和異体化的趋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筋混凝土在浇筑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做一重点的研究。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裂缝预防;微裂缝
近年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成为相当普遍性的问题,有的裂缝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裂缝虽对承载能力无太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而影响使用,给生产施工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1 混凝土的微裂缝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确切的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结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
2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2.1 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构件多次受冰冻,即溶解循环作用,使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进已有裂缝发展,结构疏松,表面龟裂,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2.2 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
包括中心受拉、中心受压、受弯、受剪、受冲切、梁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板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需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2.3 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易形成各种受力裂缝的起点;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浇注时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等。
2.4 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
使用过期水泥,骨料含泥过量,含活性SiO2,水泥中含堿量过高,骨料石灰石,水泥水化热等。
3 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3.1 设计过程注重细节,保证合理性
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不疏漏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设计的建筑可以合理性和投入施工的可能性。首先要注重建筑物高度、水平面积等比例,防止因比例失调而造成承重不均产生裂缝。另外,在设计窗口时要考虑窗口的大小对墙体承重的影响,不能只一味追求美观,设计过大的窗口忽视了墙体的受力而造成墙体承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其次,对建筑物受重做出客观、实际的评价,并且按照应达要求经过精密计算,算得准确的钢筋截面大小。对于特别承重部位要设计加固措施。最后,要合理的设计后浇带和伸缩缝,认真计算其位置,确定其合理、安全,能够发挥应有的稳固作用。
3.2 从混凝土性能及选材上控制
3.2.1 对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等材料方面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用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使用粗骨料时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和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3.2.2 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3.2.3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3.2.4 在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3.2.5 在拌和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3.3 规范施工操作,减少人为失误
在施工时要加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不能急于求成,而偷工减料。安排好施工的时间和工序,是可以合理节省时间的,在施工过程中坚决不能为了赶时间而缩短必要程序的时间,会造成安全隐患。首先,在钢筋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其吊装位置和力度,避免过大的冲击力,以防对其造成损伤。另外,要给混凝土凝固定型充分的时间,不能够为了节省时间采取快速烘干,或过早撤去支撑架。而且要给工人普及安全意识,谨防在梁上过分堆放物品使梁不堪重负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质量,并且确保规范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失误。
4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长久以来,建筑工程上,混凝土裂缝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造成这种裂缝有很多因素,温度的差异就是裂缝问题的“头号嫌疑犯”。所以说,混凝土的保温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最好。根据建筑工程师的理论知识和工人们长久的实践有效结合,对混凝土温度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种防护措施。第一,保持混凝土温度平衡,尽量使混凝土施工期最低温度高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第二,预防混凝土表面裂缝,使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达标。第三,新老混凝土的结合使用问题。使老混凝土的温度和新混凝土的温度到达统约束比例。早期养护,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大项目。归根结底,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由此,可以减少或者防止混凝土裂缝问题,使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可以说很常见,但其对建筑和人们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想要控制和预防裂缝的发生,则要求我们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在设计、选材、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而且,后期的养护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恒心的工程,但也是比不可少的一步。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土木工作者可以进一步创新,发展新材料增强钢筋混凝土的韧性,大幅减少裂缝的发生,为建筑安全多加一把牢靠的保护锁。
参考文献
[1]姚有福.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2010,(4).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付朝发,李国民.新型墙体材料裂缝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施工对象呈现出大型化和異体化的趋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筋混凝土在浇筑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做一重点的研究。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裂缝预防;微裂缝
近年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成为相当普遍性的问题,有的裂缝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裂缝虽对承载能力无太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而影响使用,给生产施工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1 混凝土的微裂缝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确切的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结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
2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2.1 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构件多次受冰冻,即溶解循环作用,使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进已有裂缝发展,结构疏松,表面龟裂,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2.2 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
包括中心受拉、中心受压、受弯、受剪、受冲切、梁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板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需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2.3 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易形成各种受力裂缝的起点;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浇注时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等。
2.4 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
使用过期水泥,骨料含泥过量,含活性SiO2,水泥中含堿量过高,骨料石灰石,水泥水化热等。
3 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3.1 设计过程注重细节,保证合理性
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不疏漏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设计的建筑可以合理性和投入施工的可能性。首先要注重建筑物高度、水平面积等比例,防止因比例失调而造成承重不均产生裂缝。另外,在设计窗口时要考虑窗口的大小对墙体承重的影响,不能只一味追求美观,设计过大的窗口忽视了墙体的受力而造成墙体承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其次,对建筑物受重做出客观、实际的评价,并且按照应达要求经过精密计算,算得准确的钢筋截面大小。对于特别承重部位要设计加固措施。最后,要合理的设计后浇带和伸缩缝,认真计算其位置,确定其合理、安全,能够发挥应有的稳固作用。
3.2 从混凝土性能及选材上控制
3.2.1 对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等材料方面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用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使用粗骨料时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和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3.2.2 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3.2.3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3.2.4 在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3.2.5 在拌和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3.3 规范施工操作,减少人为失误
在施工时要加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不能急于求成,而偷工减料。安排好施工的时间和工序,是可以合理节省时间的,在施工过程中坚决不能为了赶时间而缩短必要程序的时间,会造成安全隐患。首先,在钢筋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其吊装位置和力度,避免过大的冲击力,以防对其造成损伤。另外,要给混凝土凝固定型充分的时间,不能够为了节省时间采取快速烘干,或过早撤去支撑架。而且要给工人普及安全意识,谨防在梁上过分堆放物品使梁不堪重负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质量,并且确保规范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失误。
4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长久以来,建筑工程上,混凝土裂缝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造成这种裂缝有很多因素,温度的差异就是裂缝问题的“头号嫌疑犯”。所以说,混凝土的保温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最好。根据建筑工程师的理论知识和工人们长久的实践有效结合,对混凝土温度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种防护措施。第一,保持混凝土温度平衡,尽量使混凝土施工期最低温度高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第二,预防混凝土表面裂缝,使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达标。第三,新老混凝土的结合使用问题。使老混凝土的温度和新混凝土的温度到达统约束比例。早期养护,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大项目。归根结底,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由此,可以减少或者防止混凝土裂缝问题,使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可以说很常见,但其对建筑和人们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想要控制和预防裂缝的发生,则要求我们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在设计、选材、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而且,后期的养护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恒心的工程,但也是比不可少的一步。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土木工作者可以进一步创新,发展新材料增强钢筋混凝土的韧性,大幅减少裂缝的发生,为建筑安全多加一把牢靠的保护锁。
参考文献
[1]姚有福.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2010,(4).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付朝发,李国民.新型墙体材料裂缝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