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大众影视文化具有趋利性、迎合性、广泛性等特征,认为这会导致大眾影视文化出现假媚俗等现象,导致历史虚无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滋生蔓延,严重背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指向,提出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旨趣、深化大众影视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发展的阶级属性等路径,促进大众影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大众影视文化 特征 彰显 意识形态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42-03
大众影视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大众影视文化则是借助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传播、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态势。随着影视产品普及化,影视文化传播已广泛深刻地影响社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大众影视文化因其有口头和印刷品为媒介的传统文化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对社会意识形态起到批判、弘扬、引领、抹黑等影响。因此,探析大众影视文化的特征,探讨大众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审视和建设、提升人的意识形态审辨能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奠定社会共同理想基础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大众影视文化时代,也被称为商业文化时代或文化工业时代,即一切文化活动都已进入商业市场、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简言之即大众影视文化活动都始终紧绕票房和收益。从商业维度看,大众影视文化产品与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相比,投入的资金、人力更多,耗费的时间更长。因此,大众影视产品对商业价值的关注度一般置于艺术价值之上。美国的丹尼尔·切特罗姆曾如此评价电影的作用:电影巧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使自己隔绝于传统的文化精英,形成了新的文化标志性转点。相较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大众影视文化趋利性、迎合性、广泛性凸显。
(一)趋利性。趋利性是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本质特征和与生俱来的秉性,大众影视文化从创作到传播、推广的过程,就是资金持续性花费的过程。大众认可、接受和消费,是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确保随后的文化创作、传播和推广的前提。大众影视文化产品的制作和资金循环链圈,都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业运作规律。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趋利性,符合文化经济化发展趋势,体现了现代社会重视智力、才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彰显了文化对社会经济的拢聚和撬动的威力及潜力。大众影视文化的趋利性的隐患亦明显:大腕级明星或大腕级导演在大众影视文化市场中独占鳌头的现象与趋势,会隐性压制小字辈明星或小字辈导演所创作的影视文化产品,导致优秀的大众影视文化产品难以进入公众视野;植入式、嫁接式、嵌入式的广告充斥大众影视文化作品,降低大众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冯小刚导演的《手机》《天下无贼》等电影,甚至央视春晚的一些小品等节目,隐性植入广告极多,究其缘由皆为趋利性所致。
(二)迎合性。受众或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是大众影视文化生命力和影响面的关键,迎合性是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显著特征。大众影视文化从剧本、场景、制作、宣传、推广等,皆围绕大众文化背景、心理需求、精神渴求、价值取向等精心考虑和筹备,以能迎合大众和为大众所接受而获取高收视率和高票房,获得巨额商业利润。大众影视作品的迎合性也反映了大众对现实问题的沉重思考和对破解现实难题的愿景,体现了大众影视作品唤起大众社会责任意识的艺术使命。《一个都不能少》和《上学路上》等反映真实教育现实、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能给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感和使人引起更多的思考,促使人们对改变乡村落后的教育面貌、促进教育公平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迎合性因各地生活方式、风俗文化、人文历史、经济水平等因素而具有差异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深受北方人的喜爱;《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则备受西南一带民众的青睐。
(三)广泛性。大众影视文化摆脱了影视文化是少数知识精英和艺术人员专属的阴霾,“使影视文化不再是少数知识分子思索深奥问题的专利品,却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为大众所接受,丰富了大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坚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影视文化作品,是大众影视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价值标尺。但当前很多大众影视文化为而来追求广泛性,不惜模仿、盲目跟风。如一部“宫廷戏”若创下空前高收视率和高票房,诸多帝王将相题材的影视剧竞相粉墨登场。古代帝王将相的儿女情长、风流轶事成大众影视文化的噱头。某些导演不惜歪曲历史、违背基本的法律常识或制度常识,出现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至高利益》中市委书记直接任命公安局局长就是典型的低级错误。
高尚、健康的文化格调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和血脉,在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E时代社会里,大众影视文化作品触及社会每一个角落,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已经成为传播意识形态、宣扬道德文明、传递政治思想、提升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利用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既是与时俱进巩固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国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更是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路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影视文化逐步广泛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各种意识形态亦随着大众影视文化的泛滥而无处不在。诸多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者和制作者基于跟国际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力创最高收视率和最高票房的偏执想法,背离大众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指向,致使大众影视文化传播出现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俗、媚、假等现象。
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俗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偏离正常的伦理价值取向,宣扬实用主义、个人主义、金钱主义思想;宣扬以黑制黑、以暴制暴、甚至突出黑社会老大的“英雄”形象;宣扬格调低俗的题材、暗示以非正常途径获取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俗现象,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发展指向,搅乱正常的社会评判标准、混淆人们的荣辱廉耻观念、挑战着社会的良知底线。媚则表现在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胭脂味太浓,以迎合人性中的低级趣味取向。从当前情况看,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后宫戏”“历史戏”“谍战戏”媚相十足,很多媚戏彰显荒诞离奇的艺术手法背离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形成极大的杀伤力。某些导演为了媚人眼球以及体现所谓的现代气息,肆意编造情节和曲解历史,全然不顾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引领和导向功能,违背了“双为”方向。诸多歪曲历史、肆意捏造的媚戏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一时的轰动,但其对人固有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却是颠覆性地伤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基点和灵魂,对此应引以为戒和引以为耻,而不应像“《秦颂》的导演周晓文自豪地称,他不懂历史,正好像司马迁之不懂历史,因此他可以大胆地演绎历史”,如此荒谬、违背伦理和常理的媚戏,对辨别能力低者、情趣低级者,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塑造完成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完全脱离了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陶冶功能、引领功能的向度要求,理应遭到批判和拒斥。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假,主要表现为缺乏创造性、模仿风日盛、题材狭隘,从创作情节、台词、场景等都可发现诸多雷同的地方。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素材毫无疑问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但是现实社会的物欲和浮华泛滥不能遮蔽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和使命。如曹禺名著《雷雨》原本具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揭示了为封建制度以及官僚资本制度服务的意识形态的荒诞性。但被改编成长篇累牍的电视连续剧后,原著作所具有的揭露人性贪婪、凶残,揭示人性弱点以及贯穿阶级仇恨的悲剧色彩,被置换成暗无天日的虚假乱伦剧,原著作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被极大消解,整个电视剧看不到半点真实性,充斥着导演的肆意捏造。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精神旗帜。”大众影视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弘扬其意识形态属性,才能发挥陶冶、警示、引领和调控等的艺术价值意蕴。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存在的俗媚假现象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和指向,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意蕴遭到抑制,其维护和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遭到空前消解。因此,必须直面大众影视文化俗媚假的严重现象,高度重视其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向”价值,积极探索大众影视文化提升和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
大眾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大众影视文化对引领大众健康的精神生活、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促进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探索大众影视文化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旨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原则。大众影视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坚持“双为”“双百”的基础上,立足人现实的社会生活、与时俱进地着力挖掘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底层情感态势和高端精神追求。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与天地日益分离,天人地合一和谐圆融的追求在科技和经济高度发展的趋势下已日甚日远。尤其是社会的急剧变动和激剧转型,使“人面对的是无信仰、无信念,无本无根的人生”,“人在精神上愈来愈缺乏值得奉献的理由与长远的精神目标,空虚与无聊成为当代人主导的精神生活”。渐行渐远的田园生活和日趋急骤的现代生活,使人普遍处于疲惫不堪的精神困境,多数人皆有消解压抑、回归精神田园的情感需求。大众影视文化应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风格,以人性的诚善美作为价值导向,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人本性的价值意蕴和指向,让大众影视文化凭借逼真的影响、优美的声乐和美好的情景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享受精神的驰骋和人性的解放、自觉塑造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方式上,即用受众最喜欢、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以提高传播的有效性,更高效地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意蕴。
(二)深化大众影视文化体制改革。大众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启迪智慧、凝心聚力、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重要武器,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和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在世界影坛占据霸主地位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擅长通过影像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精神”,《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当幸福来敲门》等影片宣传人权、法制、自由、梦想的价值观,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关注和向往,进而提升美国国家形象、使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广为人知。漂亮的服饰、精致的妆容、美丽的风景、流行的数码产品、令人垂涎的美食……《大长今》《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韩剧让韩流吹遍亚洲,让原为文化弱国的韩国迅速成长。一个现代时尚的韩国展示在外国人面前,同时韩国人尊敬长辈、热爱生活、重视家庭等传统价值观也通过韩剧展现出来,得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认可。为了提升我国大众影视文化传播影响力,我们的大众影视文化传播必须朝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大众影视文化个体和单位依法经营的首要目标进行改革,坚决破除阻碍大众文化影视发展的各种守旧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紧紧围绕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始终紧紧围绕宣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始终紧紧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坚决摈弃影响大众影视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大众影视文化的立法建制工作,打破大众影视文化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各自为战的隔离状态,走集团化发展;坚决抵制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积极发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活泼、风格多样、雅俗共赏、适合各层次群众需求的大众影视文化;坚决实施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的文化交流工程、采取谨慎“迎进来”的文化引进战略、完善改革开放格局,选择性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影视文化发展之路,使之服务于我国大众影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三)坚持文化发展的阶级属性。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物,蕴含着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指向和思维方式,体现人的意识的目的性。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文化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成为执政党宣扬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隐性方式。大众影视文化更是成为不同价值观念、异质意识形态的集团或团体争夺的主阵地。大众影视文化要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坚持影视文化所蕴含的阶级属性,明确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就要明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属性,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于影视文化的创作、制作和传播中,使之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反映中国人民群众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1]林吕建.论后现代主义在影视中的演绎[J].浙江学刊,2004(6)
[2]叶志良.论当代影视文化的价值迷失[J].艺术百家,2001(1)
[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9
[4]赵华.影视文化与当代精神的重塑[J].电视研究,2001(1)
【作者简介】王 萍(1978— ),女,甘肃酒泉人,钦州学院海洋学院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海洋文化。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大众影视文化 特征 彰显 意识形态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42-03
大众影视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大众影视文化则是借助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传播、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态势。随着影视产品普及化,影视文化传播已广泛深刻地影响社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大众影视文化因其有口头和印刷品为媒介的传统文化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对社会意识形态起到批判、弘扬、引领、抹黑等影响。因此,探析大众影视文化的特征,探讨大众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审视和建设、提升人的意识形态审辨能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奠定社会共同理想基础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一、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大众影视文化时代,也被称为商业文化时代或文化工业时代,即一切文化活动都已进入商业市场、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简言之即大众影视文化活动都始终紧绕票房和收益。从商业维度看,大众影视文化产品与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相比,投入的资金、人力更多,耗费的时间更长。因此,大众影视产品对商业价值的关注度一般置于艺术价值之上。美国的丹尼尔·切特罗姆曾如此评价电影的作用:电影巧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使自己隔绝于传统的文化精英,形成了新的文化标志性转点。相较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大众影视文化趋利性、迎合性、广泛性凸显。
(一)趋利性。趋利性是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本质特征和与生俱来的秉性,大众影视文化从创作到传播、推广的过程,就是资金持续性花费的过程。大众认可、接受和消费,是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确保随后的文化创作、传播和推广的前提。大众影视文化产品的制作和资金循环链圈,都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业运作规律。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趋利性,符合文化经济化发展趋势,体现了现代社会重视智力、才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彰显了文化对社会经济的拢聚和撬动的威力及潜力。大众影视文化的趋利性的隐患亦明显:大腕级明星或大腕级导演在大众影视文化市场中独占鳌头的现象与趋势,会隐性压制小字辈明星或小字辈导演所创作的影视文化产品,导致优秀的大众影视文化产品难以进入公众视野;植入式、嫁接式、嵌入式的广告充斥大众影视文化作品,降低大众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冯小刚导演的《手机》《天下无贼》等电影,甚至央视春晚的一些小品等节目,隐性植入广告极多,究其缘由皆为趋利性所致。
(二)迎合性。受众或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是大众影视文化生命力和影响面的关键,迎合性是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显著特征。大众影视文化从剧本、场景、制作、宣传、推广等,皆围绕大众文化背景、心理需求、精神渴求、价值取向等精心考虑和筹备,以能迎合大众和为大众所接受而获取高收视率和高票房,获得巨额商业利润。大众影视作品的迎合性也反映了大众对现实问题的沉重思考和对破解现实难题的愿景,体现了大众影视作品唤起大众社会责任意识的艺术使命。《一个都不能少》和《上学路上》等反映真实教育现实、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能给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感和使人引起更多的思考,促使人们对改变乡村落后的教育面貌、促进教育公平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迎合性因各地生活方式、风俗文化、人文历史、经济水平等因素而具有差异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深受北方人的喜爱;《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则备受西南一带民众的青睐。
(三)广泛性。大众影视文化摆脱了影视文化是少数知识精英和艺术人员专属的阴霾,“使影视文化不再是少数知识分子思索深奥问题的专利品,却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为大众所接受,丰富了大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坚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影视文化作品,是大众影视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价值标尺。但当前很多大众影视文化为而来追求广泛性,不惜模仿、盲目跟风。如一部“宫廷戏”若创下空前高收视率和高票房,诸多帝王将相题材的影视剧竞相粉墨登场。古代帝王将相的儿女情长、风流轶事成大众影视文化的噱头。某些导演不惜歪曲历史、违背基本的法律常识或制度常识,出现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至高利益》中市委书记直接任命公安局局长就是典型的低级错误。
二、大众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审视
高尚、健康的文化格调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和血脉,在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E时代社会里,大众影视文化作品触及社会每一个角落,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已经成为传播意识形态、宣扬道德文明、传递政治思想、提升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利用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既是与时俱进巩固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国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更是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路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影视文化逐步广泛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各种意识形态亦随着大众影视文化的泛滥而无处不在。诸多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者和制作者基于跟国际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力创最高收视率和最高票房的偏执想法,背离大众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指向,致使大众影视文化传播出现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俗、媚、假等现象。
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俗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偏离正常的伦理价值取向,宣扬实用主义、个人主义、金钱主义思想;宣扬以黑制黑、以暴制暴、甚至突出黑社会老大的“英雄”形象;宣扬格调低俗的题材、暗示以非正常途径获取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俗现象,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发展指向,搅乱正常的社会评判标准、混淆人们的荣辱廉耻观念、挑战着社会的良知底线。媚则表现在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胭脂味太浓,以迎合人性中的低级趣味取向。从当前情况看,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后宫戏”“历史戏”“谍战戏”媚相十足,很多媚戏彰显荒诞离奇的艺术手法背离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形成极大的杀伤力。某些导演为了媚人眼球以及体现所谓的现代气息,肆意编造情节和曲解历史,全然不顾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引领和导向功能,违背了“双为”方向。诸多歪曲历史、肆意捏造的媚戏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一时的轰动,但其对人固有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却是颠覆性地伤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基点和灵魂,对此应引以为戒和引以为耻,而不应像“《秦颂》的导演周晓文自豪地称,他不懂历史,正好像司马迁之不懂历史,因此他可以大胆地演绎历史”,如此荒谬、违背伦理和常理的媚戏,对辨别能力低者、情趣低级者,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塑造完成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完全脱离了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陶冶功能、引领功能的向度要求,理应遭到批判和拒斥。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假,主要表现为缺乏创造性、模仿风日盛、题材狭隘,从创作情节、台词、场景等都可发现诸多雷同的地方。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素材毫无疑问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但是现实社会的物欲和浮华泛滥不能遮蔽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和使命。如曹禺名著《雷雨》原本具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揭示了为封建制度以及官僚资本制度服务的意识形态的荒诞性。但被改编成长篇累牍的电视连续剧后,原著作所具有的揭露人性贪婪、凶残,揭示人性弱点以及贯穿阶级仇恨的悲剧色彩,被置换成暗无天日的虚假乱伦剧,原著作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被极大消解,整个电视剧看不到半点真实性,充斥着导演的肆意捏造。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精神旗帜。”大众影视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弘扬其意识形态属性,才能发挥陶冶、警示、引领和调控等的艺术价值意蕴。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存在的俗媚假现象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和指向,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意蕴遭到抑制,其维护和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遭到空前消解。因此,必须直面大众影视文化俗媚假的严重现象,高度重视其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向”价值,积极探索大众影视文化提升和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
三、大众影视文化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
大眾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大众影视文化对引领大众健康的精神生活、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促进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探索大众影视文化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旨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原则。大众影视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坚持“双为”“双百”的基础上,立足人现实的社会生活、与时俱进地着力挖掘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底层情感态势和高端精神追求。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与天地日益分离,天人地合一和谐圆融的追求在科技和经济高度发展的趋势下已日甚日远。尤其是社会的急剧变动和激剧转型,使“人面对的是无信仰、无信念,无本无根的人生”,“人在精神上愈来愈缺乏值得奉献的理由与长远的精神目标,空虚与无聊成为当代人主导的精神生活”。渐行渐远的田园生活和日趋急骤的现代生活,使人普遍处于疲惫不堪的精神困境,多数人皆有消解压抑、回归精神田园的情感需求。大众影视文化应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风格,以人性的诚善美作为价值导向,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人本性的价值意蕴和指向,让大众影视文化凭借逼真的影响、优美的声乐和美好的情景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享受精神的驰骋和人性的解放、自觉塑造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方式上,即用受众最喜欢、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以提高传播的有效性,更高效地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意蕴。
(二)深化大众影视文化体制改革。大众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启迪智慧、凝心聚力、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重要武器,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和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在世界影坛占据霸主地位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擅长通过影像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精神”,《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当幸福来敲门》等影片宣传人权、法制、自由、梦想的价值观,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关注和向往,进而提升美国国家形象、使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广为人知。漂亮的服饰、精致的妆容、美丽的风景、流行的数码产品、令人垂涎的美食……《大长今》《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韩剧让韩流吹遍亚洲,让原为文化弱国的韩国迅速成长。一个现代时尚的韩国展示在外国人面前,同时韩国人尊敬长辈、热爱生活、重视家庭等传统价值观也通过韩剧展现出来,得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认可。为了提升我国大众影视文化传播影响力,我们的大众影视文化传播必须朝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大众影视文化个体和单位依法经营的首要目标进行改革,坚决破除阻碍大众文化影视发展的各种守旧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紧紧围绕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始终紧紧围绕宣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始终紧紧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坚决摈弃影响大众影视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大众影视文化的立法建制工作,打破大众影视文化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各自为战的隔离状态,走集团化发展;坚决抵制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积极发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活泼、风格多样、雅俗共赏、适合各层次群众需求的大众影视文化;坚决实施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的文化交流工程、采取谨慎“迎进来”的文化引进战略、完善改革开放格局,选择性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影视文化发展之路,使之服务于我国大众影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三)坚持文化发展的阶级属性。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物,蕴含着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指向和思维方式,体现人的意识的目的性。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文化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成为执政党宣扬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隐性方式。大众影视文化更是成为不同价值观念、异质意识形态的集团或团体争夺的主阵地。大众影视文化要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坚持影视文化所蕴含的阶级属性,明确发展和繁荣大众影视文化,就要明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属性,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于影视文化的创作、制作和传播中,使之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反映中国人民群众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林吕建.论后现代主义在影视中的演绎[J].浙江学刊,2004(6)
[2]叶志良.论当代影视文化的价值迷失[J].艺术百家,2001(1)
[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9
[4]赵华.影视文化与当代精神的重塑[J].电视研究,2001(1)
【作者简介】王 萍(1978— ),女,甘肃酒泉人,钦州学院海洋学院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海洋文化。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