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美国的生存斗争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76:美国的诞生》
  [美]戴维·麦卡洛 著
  刘彤 译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定价:48.00元
  今天,美国是鼓吹人权最为起劲的国家。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来干预别国的内部事务,从东欧剧变、中亚颜色革命到阿拉伯之春,都可以看到美国人权至上论犹如红色篷布一样,逗引着一个个血脉贲张的政客在街头上发动一场又一场政治活剧,进而把数以万计的民众推向无穷无尽的战乱,一批批叙利亚难民冒着地中海的海涛,走上用铁丝网、催泪弹和仇视迎接他们的欧洲大陆……美国却借助着强大的国力的依托,更借助两大洋的地理庇护,安然旁观这一幕幕人道危机悲剧,仿佛这一切都与自己毫无相干……
  任何一个有良知和常识的人都不会漠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二百四十多年前,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没有给予美国人撇开生存权去侈谈人权的机会。麦卡洛(McCullough)撰写的《1776——美国的诞生》(1776:The Making of American)以生动流畅的笔调,告诉我们,美国人为挣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发动独立战争,同样是基于对生存权的争取。
  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十三州的民众与宗主国的矛盾已经日趋尖锐。英国高层在对待如何处理与自己操同一种语言的殖民地民众关系的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所谓的绅士风度,而是用武力来回答北美民众的抗议。列克星敦的枪声响后,北美民众更是被视为“暴民”。唐宁街10号召开紧急会议,向波士顿增兵,使驻美英军人数不少于两万人之多。这就是本书所叙说的历史情景,还能使我们体会到那种温雅与从容吗?尽管,现在英国和美国已经是密不可分,几乎处处是用一个声音说话,但历史上却有过围绕基本生存的残酷斗争。
  对于踏上独立之路的美国人民而言,放弃自己的主权,继续做白金汉宫的顺民,或许也可以像今天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样,缓慢地过渡到自治,再到实质上的独立,在自己的国旗上保留着米字图案。但是,这种假设对美国人毫无意义。他们渴求的是坚决而彻底的独立。在美国人看来,没有独立,就意味着伦敦的上下两院可以把他们当作“奶牛”。尽管,曾几何时,作为不列颠的子民,或许可以享有比其他殖民地更多的荣耀——但是显然这对美国人民而言是虚幻的,因为终究没有作为主权国家的公民所应有的尊严。可以说,美国人义无反顾地与伦敦决裂,用简陋的武器装备与强大的英国军队作战,正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
  围绕殊死的生存斗争,形成了美国人民的历史财富——1776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一代代地激励着美国人民为国家的富强繁荣而奋斗。然而,遗憾的是,一部分美国人却已经忘却了自己祖先在殖民统治下的痛楚,在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自觉地滋长了优越感。所谓的人权至上论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优越感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1776精神的背叛。
  《宋元泉州与印度洋文明》
  李大伟 著
  商务印书馆
  定价:45.00
  本书主要以宋元之际的泉州与印度洋贸易的关系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社会风情与文化习俗的互相影响。泉州与印度洋文明的关系可谓交织甚密、难分彼此:泉州是了解印度洋世界的一面窗户,印度洋文明则是认识泉州的一面镜子。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德]薛凤 著 吴秀杰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定价:48.00元
  本书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为切入点,条分缕析地展开了宋应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层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阐发17世纪的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
  《中国神话史》
  袁珂 著
  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68.00元
  本书是国内唯一一部神话史,作者以严谨的文献考据为基础,旁征博引,追溯神话的源头和演变,寻找、分析神话形象的流传、衍化,带我们把握中国古神话的发展脉络,构建出中国神话相对完整的系统。
  《哈佛问学录》
  [美]张凤 著
  重庆出版社
  定价:42.00元
  本书是一部哈佛学人回忆录,是从民国大家到当代新锐的海外汉学界的集体素描,其中记录的人物包含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学者和大师。本书的记录极富人情味,除了学者的核心学术思想,更重描画个人风貌,使得学者和大师的个性与人生跃然纸上。
  《走近周恩来》
  权延赤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定价:58.00元
  本书是关于周恩来的一部长篇纪实作品,作者采访了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诸多人员,取得了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全书从日常小事着手,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成功塑造了一位至情至性、大智大勇的“走下圣坛”的人民总理——周恩来。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
  关河五十州 著
  现代出版社
  定价:39.00元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次军阀混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走向。本书作者在掌握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重现了这段光怪陆离的历史,将各色历史人物的性格与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献
公元1912年2月13日,即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从法理上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日,宣统年号应告废止),一则刊登在《京师公报》“号外”头版头条的消息,震惊了全国,也震惊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当时地球上统治人口最多的帝国——大清帝国的最后覆灭。不管从中国历史,还是从世界历史来说,都是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则消息是: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皇帝正式宣布逊位,并登载
期刊
火车和铁路频繁地出现在人名、教科书、小说电影和歌曲里,参与和渗透在中国人的现实和精神世界中,成为了不同时期的经典“道具”,构成了我们观察火车与铁路的一个文化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在很多部小说都写到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从远方通往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殖民者修建的铁路,是来开发马孔多的香蕉种植园,铁路一度为小镇带来繁荣,但是最终殖民者离去,小镇又陷入荒凉。  铁路是现代艺术家钟爱的对象。它从当
期刊
铁路在英国,属于激昂的工业革命历史,它的出现使运力大幅提高。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铁路和火车终于进入中国,但这却是另外一个故事:这些外来的“怪物”,靠欺诈而建成,是赤裸裸的侵略和掠夺——围绕铁路开始出现种种激烈的斗争。  十九世纪的1803年,一个名叫特拉维西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小时。这台
期刊
城市中迸发出的那些自发的、有活力的东西,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之所在。人们发自内心爱一个城市或街区,愿意为其承担更多的责任,愿意让它干净、整洁,出现不平的事时愿意吼一声——这才是一个社区持续繁荣的根本。如何发现、保护这种属于市民情感中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在发展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很容易催生一种被称为“城市病”的东西。在城市化的道路上,人们走了哪些弯路?一个真正好的城
期刊
在1910年6月,一艘从温哥华岛到上海的巨轮上,有一位年轻人。遥远的海途给人的感觉是新奇混杂着恐惧,他在信中写道:“船在黑夜中上下颠簸着,有时似乎就要沉入海底。我龟缩在黄色的帐帘之后,面对那清晨的曙光,从未感到如此安全。很早以前我就将生命托给了上帝。‘在海洋的摇篮里颠簸’似乎很真实。最后我听到的是巨大的‘汤巴’号轮船心脏发出的震动声和甲板上传来的报时钟声,那钟声就像我们的祈祷。雨点打在小圆窗上,我
期刊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陷落是世界历史上最悲壮也最诡异的事件之一。这座扼于欧亚大陆咽喉要地的名城经奥斯曼大军近两个月的围攻最后城破国亡,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剧烈碰撞。  众多历史学家曾试图描摹这一事件惊心动魄的过程,再现历史的场景。除了目击者的记录,后世学者最早讲述这个故事的是18世纪的大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后还有史蒂文·朗西曼(1
期刊
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并非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在这之前,还有一代人的艰辛探索,才让中国从只能依赖洋人修铁路的被动局面中挣脱出来。  一八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木”路被“铁”路代替,蒸汽机车开始使用)在英国开通。但有关铁路的信息传入中国,已是鸦片战争以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外国修建铁路的状况。不过,他们只是简单的介绍,
期刊
看到2005年10月2日中国日报网的一则“旧闻”,标题是《耍赖8年未交房租 美驻日大使馆欠债2000万日元》。据当时的《日本时报》报道,美国从1998年开始就没有为设在东京的美国驻日大使馆支付租金,假如按照双方在1983年签订的合同,一年的租金为250万日元(约2.45万美元),算下来,美国8年来已经至少欠下了2000万日元(约20万美元)。毫无疑问,这点钱对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但即便如此,
期刊
在“冷战”期间,美苏争霸,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抗衡,而对太空的探索,亦是双方对抗的重点。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人惊颤不已。1961年,苏联实现了航天器首次绕地球轨道飞行,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类。苏联的航天成就如同一支锋利的矛,深深刺痛了高傲的美国人。  美国随即决心实施反制,于是一项名为“阿波罗”的航天计划诞生,而“阿波罗”在
期刊
这场晚清修建铁路大讨论,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幕插曲,它将中国的铁路建设延后了十余年。在那个时代,图富强必须拥有铁路、电报、铁甲舰,而李鸿章,更想自己来做中国铁路的开山老祖,但他的先知先觉最终抵不过保守派的迂腐短视。  掐指往前推算,一百二十多年前,中国陆地交通工具中,没有动力车辆,旅行只能依靠畜力或者脚力。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在回忆录中提到了当时马车旅行的方式: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