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发射数量接近航天强国水平等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气象局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工程,降水测量卫星工程,风云四号卫星工程以及气象卫星后续工程等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领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领域,气象信息系统领域,气象专用传感器、气象雷达、气象无人机、探空火箭、自动化智能气象观测系统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合作。
  
  中国火箭每年发射数量接近航天强国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3月4日做客中国航天网和人民网科技频道共同举办的网上在线访谈,与网友交流中国航天的成就与未来发展。袁洁在访谈中表示,2010年我国15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颗卫星,数量已接近航天强国水平。
  袁洁介绍,2010年长征运载火箭按计划圆满完成了15次发射,将20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航天年度高密度发射的新记录。相比俄罗斯(含国际发射公司)31次和美国15次的年发射次数,我国的发射数量已经接近航天强国的水平。
  袁洁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航天将跨进新的历史征程。今年预计的发射数量要达到20次左右,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要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八号飞船。
  
  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试验成立
  
  3月11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四支试验队正式成立。
  四支试验队分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场试验队、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场试验队、交会对接飞控联合试验队、神舟八号飞船回收场试验队。据悉,这四支试验队全面负责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出厂前各项研制工作、飞控任务准备工作和回收任务准备工作。任务中的关键项目、短线项目采取“封闭式超常规”管理模式。
  
  “嫦娥二号”超期服役担负新使命
  
  截至4月1日19点,嫦娥二号卫星已在轨安全运行180天,达到了卫星半年的设计寿命。据航天专家介绍,目前卫星燃料仍然充足,工程各方正在组织研究论证,赋予嫦娥二号卫星新的使命,为完成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创造条件。
  据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嫦娥二号”有两项任务目标,即完成工程验证和深化科学探测。根据“嫦娥一号”在轨运行的良好情况来看,“嫦娥二号”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余量的问题,让“嫦娥二号”在圆满完成科学探测目标的同时,有“能力”担负更多重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嫦娥二号’在轨运行良好,燃料充分,为接下来承担更多任务打下了扎实的能量基础。”
  目前,由于燃料充足和运行稳定,“嫦娥二号”即将承担更多的工程验证和科学探测任务。据专家分析,“嫦娥二号”承担的“新使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围绕月球不同轨道进行进一步工程和科学探测论证;二是有可能进行40万千米以外的空间环境探测,为今后开展的深空探测活动做技术储备。
  
  “嫦娥三号”年内转入正样研制
  
  近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开了嫦娥三号探测器2011年型号工作会,嫦娥三号卫星“两总”系统提出了“责任清楚,任务明确,目标不变;完成转段,标准不降,进度不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年内全面完成初样阶段研制任务并转入正样研制的任务目标。
  针对2011年具体任务,嫦娥三号卫星研制人员认真对管理、计划、质量等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形成了型号研制、项目管理的责任矩阵,要求各类岗位人员都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任务,通过抓技术、抓质量、抓进度,保证进度节点。
  
  航天科工投资百余亿打造北京航天产业园
  
  3月3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所属二院、三院、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北京市多个部门签署协议,就启动北京航天产业园建设、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联手推动科研和产业化开发进行全面合作。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在北京市投资百余亿元,建设北京航天产业园区,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科技成果在首都落地并实现产业化,促进地企双赢。其在顺义区建设的北京航天产业园将有平安城市及应急装备、物联网应用等九大产业项目落户;同时,数字城市、RFID和智能卡、卫星应用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化项目将选择海淀区扎根。据了解,此举将促进中国航天科工一批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合力形成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此次航天高科技项目的集中落户,将为地方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环境监测A星泰国接收站交付
  
  4月1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承担的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泰国接收站工程建设项目正式交付泰国。
  根据政府间关于亚太多任务小卫星多边合作协议,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卫星数据共享体系的框架下,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泰国Kasetsart大学的曼谷校区建设一套环境监测A星地面系统,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和分发。
  该项目集数据接收、处理、存储、分发、应用服务为一体,是我国将高新技术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出口到卫星遥感海外市场的重要举措。它的建成交付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整套系统出口。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实现了我国整套地面系统出口零的突破,同时为我国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开创了新局面。
  
  航天科工与深圳市联手打造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3月14日,在广东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深圳市政府落实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作出约定,将尽快启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据了解,秉承“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全面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航天科工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将尽快投产。中国航天科工将整合集团公司内部相关科技资源,在深圳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开展配网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无人机应急处置及巡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等领域业务,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全国领先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中俄航天集邮文化周在京举办
  
  为纪念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立55周年,促进中俄两国航天文化交流,3月下旬,为期一周的“中俄航天集邮文化周”活动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
  代表中俄两国航天集邮最高水平的21部86框邮集在此次展出中精彩亮相。其中展出的多幅作品充分展示了两国航天发展的科技成就,吸引了两国众多相关领域友好人士和集邮爱好者前来观看。该活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航天集邮协会承办。
  
  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助力盈江地震抗震救灾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全力开展灾害监测。
  该中心快速获取了震前数据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灾情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通过环境卫星和资源卫星获取的灾前、灾后遥感图像对比分析,未发现大量房屋倒塌的现象,新增的灾民安置点清晰可见。该中心还提取了灾民安置点的分布信息,并制作了灾害监测成果图,上报给国家有关部门,协助救灾工作。
其他文献
2012年虽然是电影中的地球毁灭之日,不过美国航宇局(NASA)还是打算继续实施自己的火星探索计划。NASA计划在2011年末发射一个大型漫游车到火星表面,用来进一步探究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是否可以供人类居住。这个漫游车名为“好奇”号。    飞行与着陆程序    “好奇”号重850千克,有6个轮子,大小和常见的家用轿车差不多。所以,如果要用常见的伞降方式把它着陆到火星表面,就要携带一套巨大的
期刊
编者按: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世界各国在“地球日”前后相继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本刊结合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思考,特组了以下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在2008年第7期《太空探索》杂志上,发表了《寻找打开地震预报大门的钥匙》一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至今,网上点击率颇高。更为惊喜的是,此文于2009年、2011年两度被遴选
期刊
信使号证实水星真有水    尽管暴露在太阳炙热的光芒下,作为太阳系最内侧的行星,微小的水星却很可能是大量冰原的家。  20年前,来自地球的雷达观测显示,在水星极地附近存在一些高反射的小型区域,这意味着冰的存在。如今,于今年3月便开始围绕水星运行的美国航宇局的信使号探测器已经证实,这些位于水星极地附近的、与雷达上的亮斑紧密吻合的陨石坑的底部几乎从未接收过任何太阳光。  在日前于法国南斯市举行的欧洲行
期刊
4月中旬,在纪念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的日子里,曾于2005年10月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五昼夜的中国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大队长的费俊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彩回答。    为人类探索太空的精神而感动    记者:今年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作为一名中国航天员,有哪些感想?  费俊龙:今年的4月12
期刊
2011年3月11日,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9.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降临日本,大自然在人类面前又一次显示它巨大的神威。  震源位于据日本仙台海岸以东130千米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上,震源深度24米,震中位于北纬38.322°,东经142.369°,发震断裂为向西缓倾的逆断层,其倾角还不到15度。岩石的摩擦系数约为0.75,倾角27度左右的断层最易活动。这次发震断裂的倾角尚不到15度,所以需要更大的应力
期刊
当下,一提到卫星导航系统,人们就会不由地联想到美国的GPS,它几乎成为导航的代名词。GPS以其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精准的授时服务和发达的应用开发,大大拉近了太空与普通人的距离。  在如今的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上,虽然仍是GPS一家独大,但考虑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俄罗斯在加速恢复、欧洲在积极部署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格罗纳斯”和“伽利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开始组网建设。  从200
期刊
天宫一号成功遨游太空之际,在南非开普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活动日,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老人再次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来自全球宇航科学界专家的祝贺和敬意。  10月3日,当刘纪原走向领奖台接受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西奥多·冯·卡门奖”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康坦先生高度评价刘纪原在国际航天技术合作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赞扬他作为中国航天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开拓者和领导人,领导主持了大量在
期刊
9.0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造成的巨大创伤。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们从太空中拍摄了这些高分辨率图片显示了部分被地震破坏的重灾区以及侵袭日本东北海岸的巨大海啸。  3月13日的图片显示了日本仙台市北部地区所遭受的破坏情况,从照片可以看到石卷湾、成濑河以及东松岛市的一部分,能够看到此时洪水依旧汹涌。美国航宇局一份官方声明表示,“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无论是农田还是居住区,都已淹没在浊流中。海啸带来的洪水包围了松
期刊
3月20日~26日,国际宇航联合会(以下简称IAF)在巴黎召开春季执行局会议,讨论管理、技术、财务委员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其间还举办了IAF成立60周年庆典。作为新当选的IAF副主席和IAF成员单位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及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应邀参加执行局会议和庆典等相关活动。  在IAF执行局会上,袁洁赞扬了IAF在过去60年里为促进世界航天发展、培养航天技术人才
期刊
自50年前首次进入太空以来,人类已经向外迈出了一大步,而未来10年我们将更进一步。从行星到其他目标,让我们一一数来:  水星:美国航宇局信使号探测器于2010年3月18日抵达。  金星: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正在轨道上研究金星大气;日本2010年发射的“晓”金星探测器则未进入环金星轨道;俄罗斯预计将会发射一个和法国合作建造的金星探测器“金星-D”,工程师们为它设计了一个可以工作数天的着陆器,它还
期刊